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241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潘家骅 徐灵 +6 位作者 吕坚伟 沙建军 张连华 薄隽杰 冷静 刘东明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法将上海地区10区县2 600例28~8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工人、教师、职员、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等职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 60...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法将上海地区10区县2 600例28~8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工人、教师、职员、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等职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410份,应答率为92.7%。问卷设计包括年龄、职业、身高、体质量、内科并发症、生育情况和流产次数,并整合生活质量量表(QOL)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 2 410例中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88例(11.9%),混合型尿失禁患者334例(13.8%),单纯SUI患者699例(29.0%),无尿失禁患者1 089例。699例SUI女性平均年龄(54.4±12)岁,非SUI女性平均年龄(48.4±11)岁(P=0.000)。SUI女性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2±4.0,非SUI女性平均BMI 22.3±3.1(P=0.000)。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共403例,非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352例(χ2=111.9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便秘共491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便秘共322例(χ2=284.0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213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174例(χ2=52.74,P=0.000)。生育与否与SUI发生率呈显著相关(χ2=29.81,P=0.000);多次分娩较单次分娩SUI发病率显著增高(χ2=13.68,P=0.000)。SUI女性平均QOL评分10.97分,平均IPSS为3.76分,两者显著相关(P=0.000);且SUI女性年龄与QOL评分呈显著相关(P=0.000)。结论 SUI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重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SUI的高发年龄呈双峰型,主要发病年龄段分别为40~59岁及80岁以上。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生育和多次分娩均是SUI发病的高危因素。在SUI患者中,除漏尿外下尿路症状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压力性尿失禁 生活质量评分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T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慧兴 吕坚伟 +3 位作者 冷静 李佳怡 薄隽杰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2月205例女性SU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随机分组,102例采用TVT术式,103例采用TVT-O术式... 目的比较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2月205例女性SU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随机分组,102例采用TVT术式,103例采用TVT-O术式,比较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TVT组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为(27.5±13.3)min;TVT-O组手术时间11~25 min,平均为(18.5±7.4)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195例(95.1%)患者术后尿失禁得到控制,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再次尿失禁发生。TVT组术中发生膀胱损伤者5例(4.9%),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2例(2.0%);TVT-O组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2例(2%),未发生膀胱损伤,术后大腿内侧疼痛3例(2.9%)。4例(3.8%)患者术后6个月内无尿失禁症状,12个月后出现中度的尿失禁症状,4例均较术前症状有所好转。结论 TVT与TVT-O两种术式治疗女性SUI疗效可靠,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TVT长期疗效优于TVT-O,但膀胱损伤概率较TVT-O高;TVT-O较TVT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偶有大腿内侧疼痛,且重度SUI患者中期临床疗效略差于T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海波 陈慧兴 +3 位作者 冷静 吕坚伟 薄隽杰 刘东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TVT)术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94例接受过TVT术的SUI患者于术后6个月~3年接受随访,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功能问卷(PISQ)对患者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因素、... 目的研究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TVT)术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94例接受过TVT术的SUI患者于术后6个月~3年接受随访,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功能问卷(PISQ)对患者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因素、情感因素和性伴侣因素);PISQ评分越高,提示性生活质量越高。共回收问卷86份,回收率为91.5%。结果 86例患者手术前后PISQ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情感因素评分较术前降低,生理因素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术后1年以内患者中,术后PISQ总评分、情感因素和性伴侣因素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手术前后生理因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术后1年以上患者中,手术前后PISQ总评分以及生理因素、情感因素和性伴侣因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性生活有溢尿的39例患者中,25例(64.1%)术后PISQ总评分升高;术前性生活无溢尿的47例患者中,10例(21.3%)术后PISQ总评分升高;两者性生活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VT术不会对患者的性生活造成顽固性损害。术后1年以内可能对患者的性生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术后1年以后可逐渐恢复;性生活中不自主溢尿者,术后因症状缓解可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性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冷静 陈慧兴 +5 位作者 吕坚伟 李冬玲 李佳怡 薄隽杰 刘东明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5-407,411,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 目的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疼痛综合征 膀胱灌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鱼精蛋白联合脂多糖构建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坚伟 沙建军 +4 位作者 张连华 冷静 薄隽杰 刘东明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硫酸鱼精蛋白联合脂多糖构建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试验组、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试验组采用1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加750μg/mL脂多糖经尿道膀胱灌注;环磷酰胺组给予100 mg/kg... 目的探讨利用硫酸鱼精蛋白联合脂多糖构建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试验组、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试验组采用1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加750μg/mL脂多糖经尿道膀胱灌注;环磷酰胺组给予100 mg/kg的环磷酰胺腹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磷酸缓冲液膀胱灌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膀胱组织单核炎症细胞,特殊染色计数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测定各组大鼠尿液中组胺的质量浓度。结果试验组膀胱组织可见大量单核炎症细胞以及较多脱颗粒状态的肥大细胞浸润;环磷酰胺组可见较多单核炎症细胞,但只有少量脱颗粒状态的肥大细胞;对照组只有少量的炎症细胞和未脱颗粒的肥大细胞。试验组和环磷酰胺组每个视野单核炎症细胞计数分别为76.5±9.8和69.3±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9.8(P<0.05);试验组、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每个视野脱颗粒肥大细胞计数分别为8.4±3.1、1.2±1.6和0.7±0.3,试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组、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大鼠尿液中组胺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8.5±10.3)、(11.9±2.4)和(8.9±3.2)pg/mL,试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1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加750μg/mL脂多糖经尿道膀胱灌注构建的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符合间质性膀胱炎的病理生理表现,建模方法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鱼精蛋白 脂多糖 间质性膀胱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