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创视角下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 被引量:23
1
作者 侯士兵 冯霞 玄雪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双创"战略指引下,研究生已渐成为高校创业的主力军。作者阐述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立足于创业教育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针对研究生创业特点和困境,分析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研究生创... 在"双创"战略指引下,研究生已渐成为高校创业的主力军。作者阐述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立足于创业教育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针对研究生创业特点和困境,分析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同时以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举措和成效为例,探索研究生创业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得失,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应用现状及其优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龚强 侯士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4,共4页
当前,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因其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不同程度地满足着大学生个性化的使用需求和偏好,但在应用中存在内容供给上专业性不够、在机制上育人合力不足以及在平台上全媒体格局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 当前,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因其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不同程度地满足着大学生个性化的使用需求和偏好,但在应用中存在内容供给上专业性不够、在机制上育人合力不足以及在平台上全媒体格局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融媒体特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容,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机制隔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全媒体格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载体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龚强 侯士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4,共5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化生存愈发凸显,网络思政的内涵越发丰富,网络育人共识越发深刻,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性和协同性得到强化,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但也同时面临着大学生对网络复杂环境的...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化生存愈发凸显,网络思政的内涵越发丰富,网络育人共识越发深刻,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性和协同性得到强化,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但也同时面临着大学生对网络复杂环境的应对不足、思政工作者对线上角色的适配不足以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的延续性不足等多重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在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赋能思政工作者线上角色和创新网络思政内容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常态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侯士兵 郑浩 许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5-77,共3页
探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然而,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如缺乏坚定清晰的理想信念,价值... 探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然而,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如缺乏坚定清晰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不同程度的歪曲以及主观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加强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主动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职业生涯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士兵 汪峻峰 许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68,共3页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生活园区的重要性与当前现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入大学生生活园区,它已日渐成为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阵地。文章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状况,从园区自身、思政工作者、大学生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生活园区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生活园区的重要性与当前现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入大学生生活园区,它已日渐成为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阵地。文章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状况,从园区自身、思政工作者、大学生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生活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学生生活园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园区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化组织模式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伟明 张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88,共5页
学分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可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既可以利用第一课堂的科学方法规范社会实践,也可以借助第一课堂的机制和渠道实现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保障;并可以借助第二课堂的形式灵活设计和实施课程环节,激发学生... 学分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可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既可以利用第一课堂的科学方法规范社会实践,也可以借助第一课堂的机制和渠道实现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保障;并可以借助第二课堂的形式灵活设计和实施课程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覆盖,大大提升社会实践质量。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对该模式"一个核心、五个环节"的实践表明,学分制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科学化 社会实践 学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士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77,共3页
职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具有关键作用,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将职业价值取向引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把职业理想放在优先的地位,更有... 职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具有关键作用,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将职业价值取向引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把职业理想放在优先的地位,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价值取向 思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8
作者 金健美 曹伟 沈延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3,共4页
分析了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认为当前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培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三助工作缺乏内在动力;三助工作酬金偏低;三助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科学地定位研究生三助工作;应多管齐下,统筹三助工作;应完善管理体制,发挥... 分析了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认为当前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培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三助工作缺乏内在动力;三助工作酬金偏低;三助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科学地定位研究生三助工作;应多管齐下,统筹三助工作;应完善管理体制,发挥三助的最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三助工作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辅导员心理契约激励论略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国芳 李建强 蒋立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0-82,共3页
基于学校、辅导员团体、辅导员个体、学生四个层面,文章提出,从物质型、情感型、发展型、规范型、公正型五个维度构建研究型大学辅导员心理契约结构与内容。针对辅导员激励遇到的困境,通过心理契约视角进行破解。要把好研究型大学的辅... 基于学校、辅导员团体、辅导员个体、学生四个层面,文章提出,从物质型、情感型、发展型、规范型、公正型五个维度构建研究型大学辅导员心理契约结构与内容。针对辅导员激励遇到的困境,通过心理契约视角进行破解。要把好研究型大学的辅导员招聘入口关,防止心理契约破裂;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生工作体系,促进辅导员与学校事业同发展;引导辅导员心理契约公开,深化情感交流、维护公正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辅导员 心理契约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美国海外学历留学生对我国发展学历留学生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宝印 查芳灵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美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国,也是主要国际学生输出国之一。美国学生的选择对于别国学生海外求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性。美国学生倾向于选择英语母语国家攻读学位,主要分布在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发达国... 美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国,也是主要国际学生输出国之一。美国学生的选择对于别国学生海外求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性。美国学生倾向于选择英语母语国家攻读学位,主要分布在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重点选择本科和硕士项目,主要选择人文社会和经管、生命等学科。《留学中国计划》任重道远,我国高校应当积极研究美国海外学历留学生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我国发展学历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海外学历留学生 留学目的国 学历类型 学科 英文授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业帮困视角的高校育人工作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士兵 沈燕明 +1 位作者 毛伟 高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1,共3页
文章基于就业帮困的视角,首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了界定,然后从提升就业率、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在帮困中育人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在完善就业工作中如何帮困育人的有效举措、如何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 文章基于就业帮困的视角,首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了界定,然后从提升就业率、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在帮困中育人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在完善就业工作中如何帮困育人的有效举措、如何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实践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工作 帮困育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智能思政”的伦理隐忧及纾解策略
12
作者 张巍 于沁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8,共8页
“智能思政”是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造性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提升技术效度,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提升教育效能,但技术的双刃剑也可能带来教育的人文关怀降低,价值引领困境以及学生思维窄化等多重伦理... “智能思政”是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造性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提升技术效度,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提升教育效能,但技术的双刃剑也可能带来教育的人文关怀降低,价值引领困境以及学生思维窄化等多重伦理隐忧。究其原因:思政教育主体的技术适应性不足,各种社会思潮通过技术耦合而相互激荡、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存在悖论、伦理规约滞后以及伦理风险评估存在困境。因此,在发展“智能思政”的过程中,亟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伦理素养,培养大学生成为“智能思政”的价值共建者,通过技术的“道德物化”构建技术伦理,及时出台“智能思政”相关的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伦理 风险 纾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朝晖 王罡 +1 位作者 高淑娟 陈恩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2-256,共5页
从项目需求分析出发,介绍一种在Java EE体系下基于可视化工作流和Web数据管理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进一步采用目前已经在系统中成功执行的952个流程的实际数据,对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估。实施效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可视化... 从项目需求分析出发,介绍一种在Java EE体系下基于可视化工作流和Web数据管理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进一步采用目前已经在系统中成功执行的952个流程的实际数据,对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估。实施效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可视化工作流的系统设计可用于构建易扩展、易查询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以数据采集和共享为基础,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资助管理 工作流 JAVA 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自信”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史宏波 王军 侯士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5,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三个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使大学生在基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三个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使大学生在基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重点讲透有关"三个自信"的教学内容,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整体感、"问题—过程意识"、辩证思维,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紧密结合现实、避免抽象论证、鼓励实践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内容 导向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引导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侯士兵 沈延兵 沈燕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就业引导教育缺失等问题,认为将就业引导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坚持理想信念导向,推进全员育人,创新科学的就业引导理念;需要坚持全程育人导向,覆盖课堂内外,构建新型的就业引导体系;需要坚持实... 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就业引导教育缺失等问题,认为将就业引导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坚持理想信念导向,推进全员育人,创新科学的就业引导理念;需要坚持全程育人导向,覆盖课堂内外,构建新型的就业引导体系;需要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责任培养,打造丰富的职业实践体系;需要坚持协同育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构筑优质的就业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就业引导 服务国家和社会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视阈下高校就业增值服务探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士兵 郑浩 阮海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89,92,共3页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视角,指出培养和输送一流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从一流生源到一流人才,大学需要实现教育增值。而一流人才输送则需结合中国国情,体现国家战略,强调就业引导,实现人才资源的科学输送、合理输...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视角,指出培养和输送一流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从一流生源到一流人才,大学需要实现教育增值。而一流人才输送则需结合中国国情,体现国家战略,强调就业引导,实现人才资源的科学输送、合理输送和重点输送,使高校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的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毕业生实现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并采取有效举措最终实现就业增值,真正实现国家战略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理想志趣和能力素质的高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毕业生 “双一流” 就业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罗莹 李佳润 王子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4,共5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参与公益的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特别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涌现出许多公益活动新思路、新方法。公益活动的"下沉"使得互联网平台成为公益链中重要的一环,大量的公益信息发布、公益活动管理等工作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参与公益的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特别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涌现出许多公益活动新思路、新方法。公益活动的"下沉"使得互联网平台成为公益链中重要的一环,大量的公益信息发布、公益活动管理等工作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本文对我国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困境做具体研究,并将高校和社会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做对比分析,提出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 互联网平台 公益O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宏波 侯士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4-197,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把交往作为自己的生成机制,并将交往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利于从本质上更全面、更真实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特性。主体间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过程。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把交往作为自己的生成机制,并将交往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利于从本质上更全面、更真实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特性。主体间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占有教育内容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又是与教育者交往的主体,具有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实力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巍 高汝熹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62-64,共3页
文章以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和软实力为核心,从理论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区分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并突出了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等软实力的重要性。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表明该指... 文章以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和软实力为核心,从理论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区分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并突出了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等软实力的重要性。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我国区域创新的实际情况,对指导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硬实力 软实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起薪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巍 张馨燕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97-100,共4页
文章对大学毕业生起薪影响因素的调研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获奖学金次数与其起薪水平显著正相关,但GPA和学习时间对起薪影响不显著。(2)学生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经历,尤其是实习经历能够极大地促进其起薪水平,而学生... 文章对大学毕业生起薪影响因素的调研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获奖学金次数与其起薪水平显著正相关,但GPA和学习时间对起薪影响不显著。(2)学生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经历,尤其是实习经历能够极大地促进其起薪水平,而学生活动与其起薪水平并不显著相关。(3)学生的求职行为积极与否,不会对起薪造成显著影响。(4)通过社会网络获得工作的学生,其起薪水平低于参加公开招聘而获得工作的毕业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薪 职业成功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