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学术格局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的关注模式是理解传播学知识体系演变的关键。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4—2024年间1426篇关于中国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构建了“谁在关注中国”和“关注什么”的...在全球学术格局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的关注模式是理解传播学知识体系演变的关键。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4—2024年间1426篇关于中国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构建了“谁在关注中国”和“关注什么”的双维度分析框架,分析显示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的关注呈三阶段演进态势:从初始探索期(2004—2008)的西方中心比较框架,到稳步发展期(2009—2015)的数字生态关注,再到快速提升期(2016—2024)的理论创新尝试。研究主体形成以美英澳为主导,亚太地区积极参与的多层次知识生产网络,反映了全球知识生产权力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型。研究议题从传统文化政治领域向数字传播领域转向,主要聚焦社交媒体、政治传播与文化软实力三大主题,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化,体现了计算传播学对传统研究范式的挑战与重构。展开更多
南岛语族因其是现存唯一的大语系族群,囊括1000—1200种语言,其环太平洋岛屿的文化跨越万年延续,引发多学科关注,成为探究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见证。本研究选择涉及南岛语族类选题的SSCI和A&...南岛语族因其是现存唯一的大语系族群,囊括1000—1200种语言,其环太平洋岛屿的文化跨越万年延续,引发多学科关注,成为探究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见证。本研究选择涉及南岛语族类选题的SSCI和A&HCI期刊论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322篇文献进行分析,对其涉及计算相关语料库中每个项TF-IDF值进行数据主题挖掘和主题聚类划分,识别文本中关键术语并探索其关联,结合CSSCI中文文献发现,目前国际学界对于南岛语族民俗仪式等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尚需拓展,其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明扩散路径的溯源涉及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维度的建构。为此,本文将人文社科“四重证据法”应用到南岛语族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研究中,从南岛语族的地理起源、语言体系的流动扩散、民俗变迁以及文明扩散的四重维度,对其相关文化传播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构建“环太平洋南岛语族共同体”文化传播研究维度,以期发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华文化在两岸的渊源。南岛语族通过文化传承与传播凝聚共识、共享信仰,亦是共建“一带一路”环太平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展开更多
文摘在全球学术格局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的关注模式是理解传播学知识体系演变的关键。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4—2024年间1426篇关于中国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构建了“谁在关注中国”和“关注什么”的双维度分析框架,分析显示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的关注呈三阶段演进态势:从初始探索期(2004—2008)的西方中心比较框架,到稳步发展期(2009—2015)的数字生态关注,再到快速提升期(2016—2024)的理论创新尝试。研究主体形成以美英澳为主导,亚太地区积极参与的多层次知识生产网络,反映了全球知识生产权力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型。研究议题从传统文化政治领域向数字传播领域转向,主要聚焦社交媒体、政治传播与文化软实力三大主题,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化,体现了计算传播学对传统研究范式的挑战与重构。
文摘南岛语族因其是现存唯一的大语系族群,囊括1000—1200种语言,其环太平洋岛屿的文化跨越万年延续,引发多学科关注,成为探究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见证。本研究选择涉及南岛语族类选题的SSCI和A&HCI期刊论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322篇文献进行分析,对其涉及计算相关语料库中每个项TF-IDF值进行数据主题挖掘和主题聚类划分,识别文本中关键术语并探索其关联,结合CSSCI中文文献发现,目前国际学界对于南岛语族民俗仪式等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尚需拓展,其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明扩散路径的溯源涉及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维度的建构。为此,本文将人文社科“四重证据法”应用到南岛语族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研究中,从南岛语族的地理起源、语言体系的流动扩散、民俗变迁以及文明扩散的四重维度,对其相关文化传播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构建“环太平洋南岛语族共同体”文化传播研究维度,以期发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华文化在两岸的渊源。南岛语族通过文化传承与传播凝聚共识、共享信仰,亦是共建“一带一路”环太平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