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会讯
1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1,共1页
为给广大叙事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习叙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平台,共同探讨叙事学领域的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开拓学术视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De Gruyter)、... 为给广大叙事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习叙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平台,共同探讨叙事学领域的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开拓学术视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De Gruyt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定于2018年7月16—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2018年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叙事学理论 暑期 俄亥俄州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国际学术期刊 学术视野 青年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以上海震旦大学土木工程系为例(1909-1952)
2
作者 任轶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6-91,共6页
本文以震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设置与发展为例,关注其背后知识与权力间的诸多纠缠和历史互动。从科学知识社会学角度研究:(1)法国和天主教在华推行教育的动机;(2)法国工程学知识体系的传播路径取向;(3)法国和天主教在华工程师教育的工作... 本文以震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设置与发展为例,关注其背后知识与权力间的诸多纠缠和历史互动。从科学知识社会学角度研究:(1)法国和天主教在华推行教育的动机;(2)法国工程学知识体系的传播路径取向;(3)法国和天主教在华工程师教育的工作成效与精英特质。震旦大学的案例体现了教育与宗教行为、帝国主义扩张、中国对现代化追求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大学 工程教育 法国 耶稣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四人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维屏 刘建军 +1 位作者 吴笛 王立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国文学研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并就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能否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学研究者的世界观、文学观和方法论是否足以推进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不断开拓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外国文学的批评话语,并最终促进新质学术力的形成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外国文学研究 新质学术力 中国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对象为方法: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反思与能动性转向
4
作者 尚必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西方学界的“阅读方法之战”反思以“怀疑阐释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学批评,认为以跨学科性为特征的“症候式阅读”遮蔽和消解文本的主体性。鉴于当前文学理论或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存在的单向性问题,有必要推动文学研究...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西方学界的“阅读方法之战”反思以“怀疑阐释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学批评,认为以跨学科性为特征的“症候式阅读”遮蔽和消解文本的主体性。鉴于当前文学理论或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存在的单向性问题,有必要推动文学研究的能动性转向,即不仅要把文学视为对象,更需将之作为方法,恢复其作为“技术”的原初地位。文学不仅是被研究和阐释的对象化、客体化存在,更是建构世界、塑造世界、改变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和介入现实的“非人类行动者”。化对象为方法,凸现文学在行动者网络中的能动性,正呼应了伊戈尔斯通、菲尔斯基等批评家关于“文学为什么重要”或“文学之用”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方法 怀疑阐释学 文学之用 文学能动性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家后的第二天:麦克尤恩《钢琴课》中的自我迷失、反叛与和解
5
作者 尚必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4-106,共13页
在麦克尤恩的小说《钢琴课》中,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幽微的个体生命相互交织,再现了小说人物“离家”行为背后的迷失、反叛与和解,抛出了“离家后怎么办”这一值得深思的话题。作品以倒叙与内聚焦的笔法,将二战、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倒塌... 在麦克尤恩的小说《钢琴课》中,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幽微的个体生命相互交织,再现了小说人物“离家”行为背后的迷失、反叛与和解,抛出了“离家后怎么办”这一值得深思的话题。作品以倒叙与内聚焦的笔法,将二战、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倒塌等重大历史事件化为普通民众命运的隐形推手,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叩问个体如何在自我重塑中寻找归途。通过书写罗兰、阿丽莎、达芙妮等人物离家后的行为与境遇,麦克尤恩投射其关于人类“自我对话”机制的思考。离家与归家都是人类对“我们是谁”这一论题的深刻诠释,也正是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人类不断认识自我,并最终同自我达成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钢琴课》 离家 自我对话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被引量:96
6
作者 邹绍艳 高秀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5,共5页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尝试根据思辨能力的相关理论设计出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的调查问卷,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教学各环节中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关注与重视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尝试根据思辨能力的相关理论设计出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的调查问卷,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教学各环节中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关注与重视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这两方面的认同度较低。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培养思辨能力方面亟待改革。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转向,以教学内容承载思想,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态度立场表达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晓临 卫乃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料库,对比英国学生书面语语料库数据,探讨议论文语类下中、英学生态度立场表达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学生高频使用显性立场表达手段表达作者态度,而较少使用隐性立场表达手段,这构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中... 本文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书面语语料库,对比英国学生书面语语料库数据,探讨议论文语类下中、英学生态度立场表达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学生高频使用显性立场表达手段表达作者态度,而较少使用隐性立场表达手段,这构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中介语中态度立场表达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立场 中介语 语类 隐性手段 显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学性评价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同顺 朱晓彤 许莹莹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3,共8页
本研究以4个英语写作班的97名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促学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及写作能力的影响,学生对课堂促学性评价实践的感知,以及语言水平对学生促学性评价感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4个英语写作班的97名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促学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及写作能力的影响,学生对课堂促学性评价实践的感知,以及语言水平对学生促学性评价感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促学性评价通过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因、任务价值感、学习掌控感、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学性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能提高写作流畅度。相比低水平学生,高水平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感知、更好地接受促学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学性评价 学习动机 写作能力 语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淑华 伍思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日益受到教育学界,尤其是教师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容和模式建构的介绍,分析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条件、障碍和策略,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日益受到教育学界,尤其是教师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容和模式建构的介绍,分析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条件、障碍和策略,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外语 专业学习共同体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青龙 蒋洪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共14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围绕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等问题展开。蒋洪新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围绕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等问题展开。蒋洪新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实现不同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作为人文学者,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背后人文的温暖和力量,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大力培养国际传播优秀人才,培养顺应新时代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对话 互学互鉴 外语 新时代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化、虚拟化和联盟式: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创新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凯泉 张士洋 +1 位作者 张凯 刘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8,共7页
研究型大学作为承担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体,其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其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是以学术性为其基本内涵,科层制是我国当前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组织结构形态,但伴随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日益减弱、... 研究型大学作为承担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体,其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其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是以学术性为其基本内涵,科层制是我国当前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组织结构形态,但伴随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日益减弱、新兴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诞生、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科层制已经引发大学学术组织缺乏活力、刻板呆滞、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研究型大学应理性对待既有的科层制学术组织架构,顺应学科分化与综合化的趋势,充分吸纳组织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创建结构灵活、资源合理分配、跨学科的大学学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组织 跨学科 信息技术 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何成洲 被引量:17
12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围绕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等问题展开。何成洲教授认为,知识的分类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过程中的关键议题,要实...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围绕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等问题展开。何成洲教授认为,知识的分类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过程中的关键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新设计,不仅需要从本土的实际出发,还要对中外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放眼世界,跨学科交叉已成为一种知识创新的共识,应从当下现实出发来加以解释。数字化时代,跨媒介研究正在成为人文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跨媒介逐渐成为显著的文化现象,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媒介的生产经常跨越民族与文化的边界,跨国民族主义、跨文化主义皆可成为利用的理论资源,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体系创新 跨学科 跨媒介 全球化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8
13
作者 金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2,共7页
本文基于对课程评价的概念界定和核心理念的分析,提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路。作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汲取不同价值取向的评价模式之优势,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教师发展等环节开展分层分类的评... 本文基于对课程评价的概念界定和核心理念的分析,提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路。作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汲取不同价值取向的评价模式之优势,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教师发展等环节开展分层分类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改变以考代评现象,发挥评价的审核和发展功能,实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在目前阶段,构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任务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完善评价制度,探索评价方法;培训评价人员,建立专业评价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评价 评价理念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本文针对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急需个性化指导和学习效率亟待提高问题,探讨了智能型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设计原则、内容安排及技术实现,并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学习中心网站为例,说明了管理智能化、内容层级化、学习自主化和反... 本文针对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急需个性化指导和学习效率亟待提高问题,探讨了智能型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设计原则、内容安排及技术实现,并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学习中心网站为例,说明了管理智能化、内容层级化、学习自主化和反馈自动化是实现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个性化指导、提高学习效率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外学习 自主学习 网络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命运”的多种可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诗玉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43,共7页
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问题,引起从制定政策的管理高层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甚至到普通大众的关切,并开始出现多种观点和声音。我们认为,应该从理性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从教育教学政策以及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角度,进行学术的分... 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问题,引起从制定政策的管理高层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甚至到普通大众的关切,并开始出现多种观点和声音。我们认为,应该从理性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从教育教学政策以及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角度,进行学术的分析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可以有多个方向。既可以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的框架下,集中力量建设几门"外语类通识核心课程",发挥外语学科在人才培养这个大局下的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具有历史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重要调整,以彻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中心。也可以为满足以实用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ESP/EAP教学。我们对以彻底放弃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代价,全盘推行ESP/EAP教学持谨慎态度。在许多方面我们仍应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以探讨其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既包括"以短补长"所造成的损失,也包括语言政策公平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 通识教育 E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宁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围绕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等问题展开。王宁教授认为,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迅速适...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围绕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等问题展开。王宁教授认为,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迅速适应了全球化的法则,并逐步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未来将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文学术研究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体现在数字人文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人文学术研究的挑战上。人文学者们也应该适当地补充一些科学知识,提高运用科技手段从事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全球化之于中国文化利大于弊,它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契机,针对当前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紧张局面,加强与西方人文学界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数字人文 国际传播 全球本土化 科技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中的审美感应方式研究
17
作者 贾玉嘉 刘华文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8,共6页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及西方近现代哲学、文艺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推演和例诗分析,对汉诗英译审美感应中的审美感应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汉诗英译审美感应中,依据译者对原诗的感应范围、译者对原诗的感应深度、译者...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及西方近现代哲学、文艺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推演和例诗分析,对汉诗英译审美感应中的审美感应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汉诗英译审美感应中,依据译者对原诗的感应范围、译者对原诗的感应深度、译者对原诗的观物方式、审美主客体的关系及其分别携带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和文化要素的显现程度、各审美主体的不同参与程度及其之间关系是否平等五种分类方式,分别具有整体感应与部分感应,形上感应与形下感应,“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的感应方式,中体感应、西体感应与中西和合感应,以及主体性感应与主体间性感应十一种审美感应方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细化和深化了汉诗英译审美感应中的感应方式,同时也对作为中华经典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诗英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 审美感应方式 汉诗英译 翻译诗学 中华经典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视角下韩国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研究
18
作者 孙奇玉 常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本研究通过句子可接受度判断任务,考察了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把”字句句法—语义接口特性的习得,以验证“接口假说”。结果显示,高级二语者的表现与母语者相似,符合“接口假说”纯句法知识和句法—语义内接口知识能够习得的观点... 本研究通过句子可接受度判断任务,考察了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把”字句句法—语义接口特性的习得,以验证“接口假说”。结果显示,高级二语者的表现与母语者相似,符合“接口假说”纯句法知识和句法—语义内接口知识能够习得的观点。二语者在纯句法知识上表现出母语迁移,而在句法—语义接口知识上没有,这表明并不能仅通过“接口”概念预测语言迁移的发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韩语母语者 接口假说 母语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lb学习风格与中国大学生英语/i/-/I/发音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小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8-888,共11页
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在对其英语/i/-/I/发音进行声学分析的基础上,从Kolb经验学习模式入手,结合其他相关学习者因素,探讨学习风格与英语/i/-/I/发音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发音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其发音水平与学习风格紧密相关:吸收... 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在对其英语/i/-/I/发音进行声学分析的基础上,从Kolb经验学习模式入手,结合其他相关学习者因素,探讨学习风格与英语/i/-/I/发音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发音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其发音水平与学习风格紧密相关:吸收型和发散型学习者表现较好,集中型学习者较差,适应型学习者最差。另外,中国学生发音表现与其英语使用和练习量也有显著正相关,但与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和英语教育年限等其他因素都无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风格 学习者因素 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访谈林忠钦院士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青龙 吴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而展开。林忠钦认为,包括科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而展开。林忠钦认为,包括科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5G和量子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将使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应该注重学科综合性布局,兼顾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协同发展,注重科技人文交叉研究。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强数学等基础学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忠钦 科技创新 中华文明 人才培养 跨学科研究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