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基因编码5-羟色胺荧光探针优化及应用
1
作者 徐慕凡 张坤 +3 位作者 王静怡 高欣柯 程傲冰 张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37,共9页
目的·优化基于细菌周质结合蛋白(periplasmic binding proteins,PBPs)设计的基因编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荧光探针iSeroSnFR,以提高其在体内外5-HT检测中的荧光反应和时空分辨率,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工具... 目的·优化基于细菌周质结合蛋白(periplasmic binding proteins,PBPs)设计的基因编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荧光探针iSeroSnFR,以提高其在体内外5-HT检测中的荧光反应和时空分辨率,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工具。方法·采用Gibson重组技术,将原始探针iSeroSnFR(以下称为iSeroSnFR1.0)中的循环重排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circularly permuted superfolder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cpsfGFP)替换为源自乙酰胆碱荧光探针iAChSnFR的cpsfGFP基因序列,构建新型基因编码的5-HT探针iSeroSnFR1.2。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这2种探针,并利用压力给药系统瞬时加入外源性5-HT,比较其荧光反应动态范围和动力学特性。此外,为模拟生理环境,利用Sindbis病毒将探针表达于体外培养的原代小鼠皮层神经元,通过电刺激诱导神经元释放内源性5-HT,以进一步评估2种探针在检测内源性5-HT方面的性能。结果·在HEK293细胞中,iSeroSnFR1.2对外源性5-HT的荧光响应(ΔF/F_(0))是iSeroSnFR1.0的1.5倍。与iSeroSnFR1.0(上升时间44.9 ms和衰减时间常数1730.4 ms)相比,iSeroSnFR1.2的上升时间(36.3 ms)和衰减时间常数(1003.6 ms)分别缩短了19.1%和42.0%。在原代小鼠皮层神经元中,iSeroSnFR1.2对电刺激诱导的内源性5-HT释放的荧光反应为iSeroSnFR1.0的2.7倍,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了44.0%和26.7%。此外,iSeroSnFR1.2还表现出更高的基底荧光强度,有利于在高背景环境中进行成像。结论·优化后的iSeroSnFR1.2显著提高了对5-HT检测的荧光响应和时间分辨率,为体内外5-HT动态检测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有望促进神经科学、精神医学等领域对5-HT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码探针 5-羟色胺 循环重排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 细菌周质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托拉西布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的代谢轮廓分析
2
作者 邹沛辰 刘鸿宇 +3 位作者 阿衣娜扎尔·艾合买提 朱亮 唐亚斌 雷绘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目的·探究KRAS靶向抑制剂索托拉西布(sotorasib)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的代谢特征及代谢重编程规律。方法·构建肺癌细胞H2122和H358的索托拉西布获得性耐药细胞模型(H2122-SR和H358-SR细胞),并采用CCK-8法加以验证。应用超高效... 目的·探究KRAS靶向抑制剂索托拉西布(sotorasib)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的代谢特征及代谢重编程规律。方法·构建肺癌细胞H2122和H358的索托拉西布获得性耐药细胞模型(H2122-SR和H358-SR细胞),并采用CCK-8法加以验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及其同源亲本细胞的代谢轮廓,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代谢表征,筛选并鉴定索托拉西布获得性耐药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对所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绘制热图比较分析主要差异代谢通路上的代谢物在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之间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H2122和H358细胞的获得性耐药细胞模型,对索托拉西布的半数抑制浓度均较亲本细胞提升50倍以上。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代谢轮廓存在显著差异。H2122-SR与H2122细胞之间发现4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变量投影重要程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排名前10位的差异代谢物为尿嘧啶、黄苷酸、吲哚-3-甲酸、烟酸、黄苷、黄嘌呤、N-甲基烟酰胺、次黄嘌呤、葫芦巴碱、半乳糖醛酸;H358-SR与H358细胞之间发现7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VIP值排名前10位的差异代谢物为还原型谷胱甘肽、黄苷、α-酮戊二酸、羧甲基赖氨酸、胸苷、嘌呤、核黄素、3-吲哚丙烯酸、吲哚-3-丙酮酸、二氢尿嘧啶。2种肺癌细胞系的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涉及嘌呤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其中嘌呤代谢变化最为显著。热图分析显示,耐药细胞嘌呤代谢途径多数代谢物水平升高。结论·索托拉西布获得性耐药的肺癌细胞嘌呤代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索托拉西布 耐药性 代谢轮廓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 嘌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相关自身抗体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欣欣 朱德生 +1 位作者 徐见容 管阳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2-1258,共7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以体液免疫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其发病机制与体内产生针对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突触后膜组分的自身抗体密切相关,包括乙酰胆碱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以体液免疫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其发病机制与体内产生针对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突触后膜组分的自身抗体密切相关,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LRP4)抗体等;近年来发现还存在针对集聚蛋白、乙酰胆碱酯酶相关胶原蛋白胶原链、皮层蛋白等抗原的自身抗体。MG基于血清抗体特征可分为AChR-MG、MuSK-MG、LRP4-MG及血清抗体阴性MG等亚型。MG自身抗体的检测对其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抗体检测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为各类型MG的精准诊疗提供新的契机。该文对MG相关自身抗体分类及抗体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自身抗体 检测方法 疾病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义朋 黄华艳 +3 位作者 仰昳婕 徐懂懂 张可人 朱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9-824,共6页
AXL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中的TAM(TYRO3-AXL-MER)家族,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在肿瘤耐药中起重要作用;AXL还可以通过调节信号通路以及影响肿瘤微环境等来介导靶向治疗耐药的产生。... AXL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中的TAM(TYRO3-AXL-MER)家族,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在肿瘤耐药中起重要作用;AXL还可以通过调节信号通路以及影响肿瘤微环境等来介导靶向治疗耐药的产生。临床上,AXL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AXL为靶点的治疗有望成为一项治疗癌症的新策略。目前已有AXL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被批准上市,还有多种特异性更高的抑制剂正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该文着重介绍了AXL介导肿瘤耐药的机制,并总结不同AXL抑制剂的研究概况,从而为以AXL为靶点的抗肿瘤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L 受体酪氨酸激酶 肿瘤 耐药 上皮间质转化 小分子抑制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胞饮途径介导的新冠原始株病毒蛋白入胞的细胞水平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淦 杨于权 +4 位作者 陈曜星 侯照远 高小玲 陈红专 贾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7-996,共10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原始株的几种关键蛋白对多种细胞模型巨胞饮途径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索SARS-COV-2原始株的刺突蛋白受...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原始株的几种关键蛋白对多种细胞模型巨胞饮途径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索SARS-COV-2原始株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pike protein receptor-binding domain,S-RBD)、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和非结构蛋白7(nonstructural protein-7,NSP7)等病毒蛋白与HEK-293T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②于体外,将SARS-CoV-2原始株的S-RBD、N、NSP7病毒蛋白分别与HEK-293T/bEnd.3/Beas-2b细胞(正常细胞模型)共孵育,利用巨胞饮标志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70 kDa葡聚糖(FITC-70 kDa-葡聚糖)水平的变化观察上述细胞巨胞饮水平的改变。③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分析SARS-CoV-2原始株的病毒蛋白对该炎症细胞的巨胞饮水平的改变。④在正常细胞模型和炎症细胞模型中,利用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或载带Rab5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脂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分别抑制由SARS-CoV-2病毒蛋白诱导的巨胞饮作用,进一步观察细胞对S-RBD、N、NSP7病毒蛋白的摄取情况。结果·①SARS-CoV-2原始株的3个病毒蛋白在被摄取入胞后,可与Rab蛋白家族发生结合。②研究发现,SARS-CoV-2原始株的S-RBD、N、NSP7病毒蛋白均可刺激HEK-293T/bEnd.3/Beas-2b细胞产生巨胞饮作用。③在炎症细胞模型中,3个病毒蛋白均可增强细胞的巨胞饮作用。④经EIPA(75μmol/L)或载带Rab5 siRNA的脂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处理后,2类细胞对S-RBD、N、NSP7病毒蛋白的摄取均有减少。结论·SARS-CoV-2原始株的S-RBD、N、NSP7病毒蛋白可上调多种细胞模型的巨胞饮水平,尤其是在合并炎症感染的情况下;同时,巨胞饮抑制剂/脂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均可抑制由上述病毒蛋白上调的巨胞饮作用,继而减少病毒蛋白的入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胞饮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 Rab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ALKBH3在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静燕 张琳 张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4-689,共6页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ALKBH3(alpha-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homolog 3)隶属于亚铁(Fe^(2+))和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依赖型双加氧酶AlkB家族。尽管ALKBH3具有与该家族其他同源蛋白成员高度类似的保守...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ALKBH3(alpha-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homolog 3)隶属于亚铁(Fe^(2+))和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依赖型双加氧酶AlkB家族。尽管ALKBH3具有与该家族其他同源蛋白成员高度类似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和三级结构,但是ALKBH3对单链DNA或RNA上的N^(1)-甲基腺嘌呤和N^(3)-甲基胞嘧啶等烷基化损伤具有独特的识别和去除功能。它的表达异常或功能异常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紧密联系,被认为是抗肿瘤的潜在药物靶标。对于ALKBH3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体烷基化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为研发靶向ALKBH3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 ALKBH3 DNA烷基化损伤修复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1参与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大鼠原代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勇博 任汝静 王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探讨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protein kinase 1,ROCK1)是否参与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过程。方法·用Aβ40寡聚肽处理大鼠海马原代神经元,建立神经... 目的·探讨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protein kinase 1,ROCK1)是否参与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过程。方法·用Aβ40寡聚肽处理大鼠海马原代神经元,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OCK1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ROCK1激酶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染料Fluo-8AM标记的细胞内钙离子负荷,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加入ROCK1抑制剂Y-27632,观察其对Aβ40效应的影响。结果·10μmol/L Aβ40寡聚肽能引起神经元内钙超载,ROCK1蛋白表达增加和活性升高,以及细胞凋亡比例升高;而Y-27632能对抗Aβ40引起的这些效应。结论·ROCK1参与了Aβ40诱导的神经元内钙超载及神经毒性的产生,而ROCK1抑制剂能拮抗Aβ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1 Β淀粉样蛋白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诱导的粒径可变阿霉素纳米递送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来星 方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制备在近红外光诱导下实现粒径可变(大变小)的阿霉素(doxorubicin,DOX)纳米递送系统,并考察其光促粒径转换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滴加法合成载DOX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EG-PLA]纳... 目的·制备在近红外光诱导下实现粒径可变(大变小)的阿霉素(doxorubicin,DOX)纳米递送系统,并考察其光促粒径转换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滴加法合成载DOX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EG-PLA]纳米粒,采用薄膜水化法将PEG-PLA-DOX包载入脂质体(liposome,LP)内水腔,并在LP双分子层间加入光敏剂维替泊芬(verteporfin,VP),合成对近红外光敏感的纳米粒(PEG-PLA-DOX@LP)。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步骤纳米粒形态结构;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检测各阶段纳米粒的粒径;评估纳米粒的载药性能和光诱导下的纳米粒尺寸可变行为;考察纳米粒的稳定性及光诱导粒径变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了PEG-PLA-DOX@LP光敏感纳米粒,其粒径为(194.83±5.70) nm,Zeta表面电势为(-1.43±0.32) mV,DOX载药量2.82%,VP载药量1.16%;光照前LP结构完整,光照后可明显看到粒径为(37.42±8.67) nm的PEG-PLA-DOX从LP中释放;载药纳米粒尺寸显著缩小,产生更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结论·构建的新型DOX纳米递送系统可在近红外光诱导下,使药物粒径快速由大变小,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 阿霉素 纳米粒 粒径可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碗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载药功能的评价
9
作者 陈中坚 陆琴 方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目的·制备具有碗状形态的纳米颗粒,建立纳米粒表征方法,测试纳米粒载药及释药效率。方法·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纳米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PSNPs),利用该纳米粒的溶胀和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与正硅... 目的·制备具有碗状形态的纳米颗粒,建立纳米粒表征方法,测试纳米粒载药及释药效率。方法·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纳米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PSNPs),利用该纳米粒的溶胀和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与正硅酸乙酯选择性交联的特性,合成花生状纳米粒(peanuts nanoparticles,PNPs),最后利用聚苯乙烯的溶解性制得碗状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分析测定各步骤纳米粒的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粒形貌。通过振荡培养箱振荡法制备包载有模型药物盐酸阿霉素的碗状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和释药速率进行测定。结果·分别成功合成了PSNPs、包覆改性后聚苯乙烯纳米粒、PNPs、二氧化硅改性后花生状纳米粒及碗状纳米粒。最终制备所得碗状纳米粒粒径为(126.7±4.9)nm,Zeta表面电势为(-30.2±1.1)mV;该纳米粒具有显著的碗状结构,载药方法简单,包封率51.1%,载药量9.3%,具有预期的缓释效果。结论·制备所得的碗状纳米粒可成功装载药物,实现药物缓释并减少药物残留,可应用于药物缓释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反应 水解缩合反应 碗状纳米粒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钙交换体阻滞剂CB-DMB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景景 胡慧洁 +1 位作者 刘子楷 宋明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钠钙交换体(Na^(+)/Ca^(2+)exchanger,NCX)阻滞剂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U251、SF188)和星形胶质细胞,用NCX阻滞剂SN-6、YM244769、SEA0400、5-(N-4-氯苄基)-N-(2... 目的·研究钠钙交换体(Na^(+)/Ca^(2+)exchanger,NCX)阻滞剂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U251、SF188)和星形胶质细胞,用NCX阻滞剂SN-6、YM244769、SEA0400、5-(N-4-氯苄基)-N-(2’,4’-二甲基)氨苯蝶啶(CB-DMB)以及化学治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处理细胞。SN-6、YM244769和SEA0400是NCX反向模式的选择性阻滞剂;CB-DMB是NCX双向模式的选择性阻滞剂,但优先阻滞NCX的正向模式;TMZ作为参考。CCK-8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活性,并分析药物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钙成像技术检测NCX阻滞剂处理后U87细胞内Ca^(2+)信号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CX阻滞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U251、SF188)共孵育48 h后,NCX双向阻滞剂CB-DMB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活性,IC_(50)值分别为2.06、2.19和1.82μmol/L;而NCX反向阻滞剂SN-6、YM244769和SEA0400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活性均无显著影响。CB-DMB对星形胶质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较小。钙成像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CB-DMB通过阻滞NCX的正向模式导致U87细胞内Ca^(2+)增加,引起胞内钙超载,进而诱导U87细胞凋亡,并激活MAPK信号通路。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TMZ相比,CB-DMB能够更快地引起U87细胞凋亡(P=0.002);CB-DMB与TMZ联合用药,增强了TMZ对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CB-DMB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滞NCX的正向转运模式有关。细胞膜NCX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钠钙交换体 阻滞剂 5-(N-4-氯苄基)-N-(2’ 4’-二甲基)氨苯蝶啶(CB-DMB) 细胞凋亡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Asef多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11
作者 阮聪 钟杰 +1 位作者 杨秀岩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2-697,共6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鸟苷酸交换因子(APC/Asef)多肽抑制剂,探讨构效关系,为后续的抑制剂改造提供基础。方法·基于已有的多肽抑制剂MAI-400,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合成11条多肽,包括对N端封端、第1位丙氨酸、第... 目的·设计并合成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鸟苷酸交换因子(APC/Asef)多肽抑制剂,探讨构效关系,为后续的抑制剂改造提供基础。方法·基于已有的多肽抑制剂MAI-400,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合成11条多肽,包括对N端封端、第1位丙氨酸、第5位亮氨酸以及第7位谷氨酸的改造。通过荧光偏振活性检测体系测定新合成多肽的活性,联合该结果与分子对接结果对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新设计的11条多肽中,MPI-11亲和力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731mmol/L。多肽N端封端维持苄氧羰基最为合适;丙氨酸替换为色氨酸、组氨酸以及苏氨酸都会显著降低活性,替换为酪氨酸或者苯丙氨酸对活性的影响较小,5位氨基酸引入苯环也对活性的影响不大,C端的谷氨酸将侧链羧基替换成酰胺对活性影响不大。结论·N端封端不宜改为小基团,1位丙氨酸不能轻易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 鸟苷酸交换因子 多肽抑制剂 优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4A^(G12C)和KRAS4B^(G12C)对人肺上皮细胞生长和运动的作用差异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邹菁华 宫淼淼 沈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6-1023,共8页
目的·探究含有致癌突变KRAS^(G12C)的2种剪接体KRAS4A^(G12C)和KRAS4B^(G12C)促进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通过慢病毒包装和感染构建KRAS4A^(G... 目的·探究含有致癌突变KRAS^(G12C)的2种剪接体KRAS4A^(G12C)和KRAS4B^(G12C)促进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通过慢病毒包装和感染构建KRAS4A^(G12C)和KRAS4B^(G12C)稳定过表达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动态细胞成像分析系统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细胞划痕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运动的变化。机制探究上,使用RNA高通量测序方法(RNA-seq)对细胞全转录组水平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寻找差异基因及信号通路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2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RAS4A^(G12C)和KRAS4B^(G12C)过表达均引起BEAS-2B细胞形态变化,有伪足状结构和细胞连接增加;BEAS-2B KRAS4B^(G12C)细胞和BEAS-2B KRAS4A^(G12C)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强于亲本BEAS-2B细胞;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BEAS-2B KRAS4B^(G12C)细胞伤痕愈合能力显著强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06),且显著强于BEAS-2B亲本细胞(P=0.000);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BEAS-2B KRAS4B^(G12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强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48),且显著强于BEAS-2B亲本细胞(P=0.033);与BEAS-2B KRAS4A^(G12C)细胞相比,BEAS-2B KRAS4B^(G12C)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相关信号通路显著上调(P=0.002);BEAS-2B KRAS4B^(G12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CLDN1)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00);BEAS-2B KRAS4B^(G12C)细胞黏附分子3(cell adhesion molecule 3,CADM3)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00)。结论·该文首次报道了含有致癌突变KRAS^(G12C)的2种剪接体KRAS4A^(G12C)和KRAS4B^(G12C)促进BEAS-2B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即KRAS4A^(G12C)和KRAS4B^(G12C)均可促进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增殖,而且KRAS4B^(G12C)促进肺上皮细胞BEAS-2B运动能力更强,可能与黏附相关基因CLDN1和CADM3表达水平更高相关,为KRAS特异性靶向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蛋白 蛋白异构体 细胞黏附 细胞运动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本脲经鼻给药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13
作者 王矩 陈瑾 +2 位作者 徐馨璐 余琪 宋明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经鼻给药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治疗作用,为TBI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格列苯脲治疗组(n=21)、对照组(n=19)和活体荧光成像组(n=1)。活体荧光成像组...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经鼻给药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治疗作用,为TBI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格列苯脲治疗组(n=21)、对照组(n=19)和活体荧光成像组(n=1)。活体荧光成像组小鼠经鼻注入荧光探针标记的格列苯脲,观察药物的入脑情况。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法于上述前2组小鼠右脑半球建立TBI模型。格列苯脲治疗组小鼠在TBI造模成功后经鼻注入格列苯脲,对照组小鼠则经鼻注入等剂量的药物溶剂。于TBI造模成功24 h后处死小鼠,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2组小鼠脑水肿的程度,采用2, 3, 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量该2组小鼠脑组织损伤体积,并通过转棒实验评价其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活体荧光成像实验显示格列苯脲经鼻给药后成功到达脑部。对照组小鼠脑水肿程度和损伤体积明显大于格列苯脲治疗组(均P<0.05),而2组小鼠的神经功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苯脲经鼻给药能显著减轻TBI诱发的脑水肿、减少脑损伤体积,提示该药物对TBI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格列本脲 脑水肿 经鼻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