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活性成分梓醇抗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金红 张瑞 +1 位作者 胡雅儿 夏宗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地黄活性成分梓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PC1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梓醇,24 h后加20μmol/L Aβ25-35,48 h后观察梓醇的作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发生率,半定量RT-... 目的探讨地黄活性成分梓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PC1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梓醇,24 h后加20μmol/L Aβ25-35,48 h后观察梓醇的作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发生率,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Bax和Bcl-2 mRNA表达。结果梓醇终浓度1×10-5mol/L和1×10-4mol/L显著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P<0.05和P<0.01);1×10-4mol/L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发生率(P<0.01)。Aβ25-35损伤可引起凋亡相关蛋白BaxmRNA的表达增加,梓醇终浓度5×10-5mol/L和1×10-4mol/L有降低作用(P<0.05和P<0.01);同时Aβ25-35使Bcl-2 mRNA的表达降低,梓醇有提高作用(P<0.05和P<0.01)。结论地黄活性成分梓醇有对抗Aβ25-35损伤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活性成分 梓醇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AΒ25-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元对HEK293sw细胞APP和BACE1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瑞 王子玫 +1 位作者 夏宗勤 胡雅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测定APP和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荧光分析法测定BACE1活力。结果有效终浓度1μmol/L和10μmol/L的ZMS对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APP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10μmol/L ZMS能显著降低BACE1活力。结论ZMS显著降低HEK293sw细胞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及活力,而对AP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元 HEK293 sw细胞 Β-分泌酶 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内注射Aβ_(25-35)记忆和M受体变化及梓醇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硕 胡雅儿 夏宗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5-94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脑内定位注射淀粉样肽Aβ25-35和鹅蕈膏酸(IBO)造成的拟痴呆模型,并观察梓醇对于拟痴呆模型动物的短期记忆功能和脑M受体密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小鼠单侧脑基底核部位一次性定位注射淀粉样肽Aβ25-35和IBO造成拟痴呆模型后,... 目的建立小鼠脑内定位注射淀粉样肽Aβ25-35和鹅蕈膏酸(IBO)造成的拟痴呆模型,并观察梓醇对于拟痴呆模型动物的短期记忆功能和脑M受体密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小鼠单侧脑基底核部位一次性定位注射淀粉样肽Aβ25-35和IBO造成拟痴呆模型后,设立梓醇用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冠状切片考察注射轨迹,Y-迷宫测定学习能力及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注射同侧脑内M胆碱受体密度,并用直线回归法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模型小鼠注射部位与图谱脑基底核部位一致,学习成绩和脑M受体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连续2个月每天喂服梓醇50 mg/kg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好于模型组,脑M受体密度也显著提高,而且脑M受体密度与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小鼠单侧脑基底核部位一次性定位注射淀粉样肽Aβ25-35和IBO可造成稳定的拟痴呆模型,梓醇能明显改善拟痴呆小鼠的短期记忆能力,同时能显著提高脑内M受体密度,两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M胆碱受体 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 学习能力 拟痴呆模型 短期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蛋白质合成介导知母活性成分对M_2受体稳定性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张永芳 夏宗勤 胡雅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ZMS2组(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后加入1μg/m...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ZMS2组(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后加入1μg/mL环己酰亚胺作用12h)、ZMS3组(加入1μg/mL环己酰亚胺预处理4h后加入1×10-5mol/LZMS作用24h),以上各组分别设立对照组(以等体积DMSO替代ZMS,其他处理与相应ZMS组相同)。各组细胞培养基中均加入放线菌素D抑制mRNA合成,于不同时间点收集CHOm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M2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并计算半衰期。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ZMS1组和ZMS2组CHOm2细胞M2受体mRNA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分别为(4.75±0.54)hvs(2.13±0.23)h和(5.43±1.13)hvs(2.46±0.09)h(均P<0.05);添加1μg/mL环己酰亚胺预处理的ZMS3组CHOm2细胞M2受体mRNA半衰期的(3.06±0.23)h与其相应对照组的(3.00±0.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MS提高M2受体mRNA的稳定性需要有新蛋白质合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活性成分 CHOm2细胞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RNA REAL-TIMEPCR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对β肾上腺素受体及M胆碱受体失平衡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庆丰 夏宗勤 +1 位作者 孙启祥 胡雅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探讨地黄中的梓醇是否为地黄滋阴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方法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单点法,测定甲亢模型小鼠大脑β肾上腺素受体(β受体)密度和自然衰老小鼠大脑M胆碱受体(M受体)密度,并以电迷路法考察自然衰老小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甲... 目的探讨地黄中的梓醇是否为地黄滋阴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方法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单点法,测定甲亢模型小鼠大脑β肾上腺素受体(β受体)密度和自然衰老小鼠大脑M胆碱受体(M受体)密度,并以电迷路法考察自然衰老小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甲亢组脑β受体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9±7.2)和(15.7±5.2)fmol/mg蛋白,梓醇治疗的两组动物显著低于甲亢组,分别为(18.6±7.2)和(18.4±5.6)fmol/mg蛋白(P<0.05)。自然衰老模型组用Y电迷路测得的学习7 d后正确率仅为70%,喂服两种剂量的梓醇8周后,学习7 d后正确率达到90%以上,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喂服阳性对照药知母皂甙元组正确率相仿。与此同时,老年对照组、知母皂甙元组、小剂量和大剂量梓醇组的脑M受体密度分别为(639±134)、(739±181)、(754±121)和(830±156)fmol/mg蛋白,表明3个用药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脑M受体(P<0.05)。结论梓醇能重现地黄水煎剂对β肾上腺素受体及M胆碱受体失平衡的双向调节作用,提示梓醇是地黄滋阴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滋阴作用 Β肾上腺素受体 M胆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