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MO特异性蛋白酶1在铁死亡中的潜在作用
1
作者 谢滨 白蒙 +3 位作者 吴妍 沃璐璐 黄莺 张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探究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eptidase 1,SENP1)在铁死亡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SENP1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目的:探究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eptidase 1,SENP1)在铁死亡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SENP1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的相关性。使用铁死亡诱导剂RSL3(RAS-selective lethal 3)诱导人纤维素瘤细胞HT1080、鼠纤维素瘤细胞MCA-205和人胚胎肾细胞293T发生铁死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ENP1的表达。在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沉淀-质谱联用技术检测SENP1在铁死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在293T细胞中瞬转Flag-SENP1过表达质粒,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SENP1的过表达效率以及铁死亡相关基因ACSL4和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绝大多数的肿瘤组织中,SENP1和ACSL4的表达呈正相关,与GPX4的表达呈负相关。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SL3处理HT1080、MCA-205和293T细胞一段时间后,SENP1的表达水平均发生明显下调。免疫沉淀-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结果显示,SENP1在细胞铁死亡过程中富集SUMO分子。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ENP1过表达后ACSL4蛋白水平上升,GPX4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RT-qPCR结果显示,SENP1过表达后,ACSL4和GPX4 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SENP1基因表达在铁死亡过程中发生下调,并可能参与调控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SUMO特异性蛋白酶1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引起内质网应激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肝损伤
2
作者 韩龙传 李悦 +9 位作者 邹智慧 罗静 李若伊 张颖婷 唐欣欣 田丽红 陆宇恒 黄莺 贺明 付寅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3-704,共12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对巨噬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和分子机制,以及PE在肝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利用阿霉素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并给予PE处理。通过腹腔联合注射PE和...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对巨噬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和分子机制,以及PE在肝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利用阿霉素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并给予PE处理。通过腹腔联合注射PE和脂多糖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PE对肝损伤的影响。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衰老标志物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RNA测序结合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细胞组分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筛选PE促进巨噬细胞衰老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中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spliced 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s)、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结果·PE显著促进巨噬细胞衰老标志物SA-β-gal、p21、p16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RNA测序分析显示内质网应激参与PE促进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的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表明,PE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体内实验证实PE通过内质网应激加剧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结论·PE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分泌,进而加重脂多糖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巨噬细胞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肝损伤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达无治疗缓解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徐天雪 钱樱 +5 位作者 刘占云 蔡刚 吴英理 李军民 沈志祥 周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3-1419,共7页
目的·总结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符合停药标准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在规范监测下尝试无治疗缓解(treatment-free remission,TFR)的结局,并分析可能影响TFR的预后因素和微滴式... 目的·总结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符合停药标准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在规范监测下尝试无治疗缓解(treatment-free remission,TFR)的结局,并分析可能影响TFR的预后因素和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在TF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入组CML-CP患者在停药后定期进行规范监测。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CR-ABL转录本评估分子学反应和复发;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对TFR的影响;采用ddPCR检测BCR-ABL,分析其在TFR中的预示作用。结果·(1)42例符合停药标准的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5~93)个月;32例(76.2%)患者仍维持TFR状态。12、24和48个月的预期TFR率分别为85.1%、75.1%和70.1%。中位TFR时间为41(2~93)个月。停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肌肉关节疼痛(31.0%),均为Ⅰ~Ⅱ级。可评估的8例重启治疗患者100%达深层次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2)停药后持续ddPCR阳性的患者中,7例(58.3%)出现分子学复发,而ddPCR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P<0.01)。(3)停药前复发组的CD8^(+)CD28^(-)细胞百分比低于TFR组(6.2%vs12.6%,P=0.026),停药后复发组CD4^(+)CD25^(+)细胞百分比高于TFR组(3.2%vs 2.1%,P=0.021)。结论·长期持续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并符合停药标准的CML-CP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的TFR;ddPCR有助于提示TFR的预后,并更早识别可能发生分子学复发的患者;不同的T细胞亚群可能在TFR过程中参与了免疫调节以防止CML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治疗缓解 伊马替尼 预后因素 慢性髓系白血病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Asef多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4
作者 阮聪 钟杰 +1 位作者 杨秀岩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2-697,共6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鸟苷酸交换因子(APC/Asef)多肽抑制剂,探讨构效关系,为后续的抑制剂改造提供基础。方法·基于已有的多肽抑制剂MAI-400,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合成11条多肽,包括对N端封端、第1位丙氨酸、第... 目的·设计并合成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鸟苷酸交换因子(APC/Asef)多肽抑制剂,探讨构效关系,为后续的抑制剂改造提供基础。方法·基于已有的多肽抑制剂MAI-400,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合成11条多肽,包括对N端封端、第1位丙氨酸、第5位亮氨酸以及第7位谷氨酸的改造。通过荧光偏振活性检测体系测定新合成多肽的活性,联合该结果与分子对接结果对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新设计的11条多肽中,MPI-11亲和力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731mmol/L。多肽N端封端维持苄氧羰基最为合适;丙氨酸替换为色氨酸、组氨酸以及苏氨酸都会显著降低活性,替换为酪氨酸或者苯丙氨酸对活性的影响较小,5位氨基酸引入苯环也对活性的影响不大,C端的谷氨酸将侧链羧基替换成酰胺对活性影响不大。结论·N端封端不宜改为小基团,1位丙氨酸不能轻易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 鸟苷酸交换因子 多肽抑制剂 优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儿童急性不明确谱系白血病的潜在治疗靶基因筛选
5
作者 吴任燕 郭晓琳 +1 位作者 洪登礼 陈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索儿童急性不明确谱系白血病(acute leukemia of ambiguous lineage,ALAL)致病通路、生存相关的独特基因表达谱及枢纽基因。方法·从TARGET(Therapeutically Applicable Research to Generate Ef...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索儿童急性不明确谱系白血病(acute leukemia of ambiguous lineage,ALAL)致病通路、生存相关的独特基因表达谱及枢纽基因。方法·从TARGET(Therapeutically Applicable Research to Generate Effective Treatment)和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患者和健康人的表达数据,利用limma、clusterProfiler、survival等生信工具对基因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功能分析及生存分析,最后通过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到与ALAL发病及生存相关的枢纽基因。结果·将ALAL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共筛选得到4053个显著差异基因(均P<0.05),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844个,表达下调基因2209个。利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发现,上调基因参与细胞周期及剪接,下调基因参与免疫调节。通过与其他类型白血病的表达谱进行比较,发现ALAL中生存相关基因呈现独特的表达模式。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网络显示生存基因网络的核心基因为CXCL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和LMNA(lamin A/C)。结论·ALAL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周期以及免疫相关,ALAL预后不良可能与其生存基因的独特表达谱有关;CXCL8和LMNA在ALAL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这些结果对ALAL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数据挖掘 白血病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蟾毒精抗癌活性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白雯会 沈淑坤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2,共8页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E)是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抗癌机制也在近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阐明。ARE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如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或自噬、坏死、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目前有关ARE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其癌细胞选择性毒性和抗癌分子机制方面,多为细胞和动物水平。受限于ARE毒副作用较大、靶点不明确和药代动力特性不清楚等,ARE尚未进入西医临床应用阶段。该文梳理了ARE的抗癌活性、抗癌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完善ARE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蟾毒精 蟾酥 抗癌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in-MLL蛋白相互作用及相关抑制剂在MLL基因重排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方馨悦 石岚 +3 位作者 夏思易 王佳璇 吴英理 何珂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7-1298,共12页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rearranged,MLL-r)引起的急性白血病亚型侵袭性高且预后不良,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MLL蛋白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在胚胎发育和正常造血中必不可少,可通过功能结构域与多种...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rearranged,MLL-r)引起的急性白血病亚型侵袭性高且预后不良,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MLL蛋白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在胚胎发育和正常造血中必不可少,可通过功能结构域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大分子复合体,并通过表观修饰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MLL-r转录形成MLL融合蛋白(MLL fusion protein,MLL-FP),其中MLL蛋白的C端被融合伙伴蛋白所取代。现已发现超过100种融合伙伴蛋白。分子机制研究发现,Menin蛋白是MLL-FP致白血病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通过与MLL-N端特定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关键致病复合体,导致特定靶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为Menin-MLL相互作用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截至目前,多种小分子化合物被发现能抑制Menin-MLL相互作用,包括噻吩嘧啶类、哌啶类、嘧啶类和大环拟肽类。至少7种以此为原型开发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在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面取得乐观的初步数据。该文从MLL蛋白的结构功能、MLL-r导致白血病的机制出发,对Menin-MLL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在MLL-r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L基因重排白血病 MENIN 靶向治疗 Menin-MLL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68在肝癌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
作者 谭露 沈少明 何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2-712,共11页
目的·探究肝癌细胞系中受低氧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68(hypoxia-induced long non-coding RNA 68,HILRNA68)的功能以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芯片研究低氧(hypoxia)与常氧(normoxia... 目的·探究肝癌细胞系中受低氧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68(hypoxia-induced long non-coding RNA 68,HILRNA68)的功能以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芯片研究低氧(hypoxia)与常氧(normoxia)分别处理12 h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表达变化的lncRNA,通过R语言DEseq2程序包分析低氧下表达显著变化的lncRNA,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差异lncRNA。通过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稳定敲除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用以研究低氧下HILRNA68转录是否受HIFs的调控。通过细胞核浆分离,结合qRT-PCR检测以及R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RN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NA-FISH)实验研究HILRNA68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别在SMMC-7721和MHCC-97H细胞中敲低HILRNA68以研究其在低氧下的细胞功能。通过细胞生长计数实验以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探究低氧下HILRNA68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此外,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敲低HILRNA68后是否抑制HIF1α的转录活性。结果·通过对lncRNA芯片的结果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共得到247个升高和17个降低的lncRNA[定义为倍数变化(fold change)≥4,伪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在差异基因中发现HILRNA68在多个经低氧处理的细胞系中均稳定升高约10倍。低氧下敲低HIF1α、HIF2α、HIF1β均显著抑制HILRNA68的升高(均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其转录受到HIFs的调控。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HILRNA68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ILRNA68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与MHCC-97H在低氧下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均P<0.05)。机制研究表明,敲低HILRNA68显著抑制低氧下HIF1α的转录活性(P<0.05);HIF1α靶基因在低氧下的升高在敲低HILRNA68后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研究鉴定出一批低氧下表达显著变化的lncRNA,并功能注释了其中升高的HILRNA68。HILRNA68受HIFs调控而升高,升高后促进细胞低氧下的增殖以及侵袭转移能力;机制上,HILRNA68低氧下表达升高后促进HIF1α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TCONS_000274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I锚定丝氨酸蛋白酶testisin的活化机制研究
9
作者 万家惠 周爱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4-1513,共10页
目的·探讨睾丸素(testisin)酶原在体外的活化方式及活性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testisin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构建鼠源testisin(mTN)蛋白酶原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真核HEK293S细胞中;通... 目的·探讨睾丸素(testisin)酶原在体外的活化方式及活性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testisin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构建鼠源testisin(mTN)蛋白酶原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真核HEK293S细胞中;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等方法获得纯化重组testisin蛋白;将酶原激活位点和活性中心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利用酶活性检测等手段分析testisin的活化机制,通过改变酶原的孵育条件确定蛋白的活化速率;利用Edman降解法及定点突变确定蛋白酶的自剪切位点;通过检测蛋白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分析蛋白酶的活性调控机制。结果·重组mTN酶原在真核HEK293S细胞中高效表达,通过一步纯化可以获得纯度较高且性质均一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下会发生自激活,其激活速率受到酸碱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且这种自激活依赖于该酶激活位点Arg46和酶活性中心Ser240的完整性。重组mTN酶原的活化常伴随分子表面170/175肽环的自剪切,但该自剪切并不影响其蛋白酶的活性。活化的mTN最适反应pH值为8.0,且在其最适pH值附近较为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0℃,且蛋白适宜保存在低于30℃的环境中;Zn^(2+)和Ca^(2+)对mTN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有效制备重组mTN酶原的方法,发现重组mTN在体外可以发生自激活和自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isin 自激活 丝氨酸蛋白酶 自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致病菌编码的Tannerpin-M对粒细胞释放的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潘子豪 许佳伟 周爱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6-1544,共9页
目的·制备牙周致病相关坦纳菌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分析其抑制靶蛋白酶的特异性及其结构特征。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选择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eHOMD)中的Serpin,将其转入大肠... 目的·制备牙周致病相关坦纳菌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分析其抑制靶蛋白酶的特异性及其结构特征。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选择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eHOMD)中的Serpin,将其转入大肠埃希菌中进行重组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等方法制备重组蛋白,分析其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特异性,并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解析其三维空间结构。结果·在坦纳菌中发现一个新的且活性中心P1残基为甲硫氨酸的Serpin,将其命名为Tannerpin-M,并成功地从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制备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进一步的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Tannerpin-M可以有效地与粒细胞来源的蛋白酶(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和蛋白酶3)、胰弹性蛋白酶以及激肽释放酶1(KLK1)、KLK7等6种蛋白酶形成SDS稳定的共价复合物,其中Tannerpin-M抑制KLK7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25×104 L/(mol·s)。解析分辨率为2.4Å(1Å=0.1 nm)的Tannerpin-M松弛态构象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Tannerpin-M具有显著延长的反应中心环,可以发生经典的抑制型Serpin从紧张态向松弛态转变的构象变化。结论·口腔致病菌编码的Tannerpin-M是一个典型的抑制型Serpin,其可以有效抑制粒细胞释放的丝氨酸蛋白酶,提示该口腔致病菌可能以此机制来抵抗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坦纳菌 原核表达 晶体结构 牙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7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减轻脂多糖或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昕 张颖婷 +7 位作者 韩可琪 林龙帅 陈晨 岳铭 王楚翘 孙英刚 赵庆华 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2-819,共8页
目的·探究SIRT7(sirtuin 7)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周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5)、LPS组(n=7)和D-GalN/LPS组(n... 目的·探究SIRT7(sirtuin 7)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周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5)、LPS组(n=7)和D-GalN/LPS组(n=8),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和D-GalN/LPS。24 h后收集生理盐水组和LPS组的小鼠血清和肝脏,D-GalN/LPS组于注射后8 h收集血清和肝脏。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3组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同时观察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变化;利用TUNEL染色和F4/80染色明确小鼠肝脏内细胞凋亡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利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SIRT7、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的mRNA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SIRT7、激活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和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the 78 kDa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GRP78)等的蛋白水平。体外实验中,在正常小鼠肝细胞AML-12细胞中过表达SIRT7,并给予LPS刺激,利用Western blotting明确SIRT7对LPS引起的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分子的调控。结果·注射LPS或D-GalN/LPS后,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充血及肝细胞凋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中SIRT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表达明显上调。在AML-12细胞系中,SIRT7过表达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GRP78蛋白上调。结论·SIRT7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中的GRP78减轻LPS或D-GalN/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化酶(sirtuin) 脓毒症 SIRT7 急性肝损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存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思 刘春良 +2 位作者 赵倩 孙海鹏 刘云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2,共9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生存分析相结合,以筛选乳腺癌的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下载了3个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出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Kaplan-Meier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生存分析相结合,以筛选乳腺癌的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下载了3个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出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出与总体生存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通过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乳腺癌枢纽基因。利用Oncomine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来验证枢纽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枢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到262个差异表达基因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相关。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与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相关,并且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FoxO信号通路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等通路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确定了10个枢纽基因。经数据库验证,它们在乳腺癌中均高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0个枢纽基因中有8个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结论·通过基于生存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了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通路,这些基因和通路主要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物信息学 枢纽基因 生存分析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机制与其在肝脏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贺明 魏倩 张颖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19-1523,共5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由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死亡。在正常状态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可通过将脂质过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脂质醇以防止铁死亡的发生。近来有研究证明,肝细胞铁死亡是酒...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由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死亡。在正常状态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可通过将脂质过氧化物转化为无毒的脂质醇以防止铁死亡的发生。近来有研究证明,肝细胞铁死亡是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肝脏疾病的诱导和加重因素之一,而通过抑制GPX4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新策略。该文就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肝脏疾病 脂质过氧化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结合因子2对自噬起始复合物PI3KC3-C1活性的调节作用
14
作者 李杏 魏佳乐 +2 位作者 汤在明 钟清 留筱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研究核受体结合因子2(nuclear receptor-binding factor 2,NRBF2)的不同磷酸化水平对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classⅢ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omplexⅠ,PI3KC3-C1)的活性影响,寻找一种活性最高的PI3KC3-C1作... 目的·研究核受体结合因子2(nuclear receptor-binding factor 2,NRBF2)的不同磷酸化水平对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classⅢ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omplexⅠ,PI3KC3-C1)的活性影响,寻找一种活性最高的PI3KC3-C1作为自噬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筛选的靶标。方法·首先通过建立体外蛋白纯化体系,分别获得四元不含NRBF2的PI3KC3-C1和五元包含不同磷酸化水平NRBF2的PI3KC3-C1,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检测复合物的完整性,然后体外测定纯化的不同PI3KC3-C1的激酶活性差异,观察NRBF2的磷酸化对PI3KC3-C1活性的影响。结果·纯化的PI3KC3-C1具有良好的纯度和产量。包含NRBF2的五元PI3KC3-C1表现出比四元的蛋白复合物更高的激酶活性,其中包含持续去磷酸化NBRF2的PI3KC3-C1具有最高的酶活性。结论·NRBF2确实作为PI3KC3-C1的组分之一稳定存在,NRBF2的存在可提升PI3KC3-C1的激酶活性;包含持续去磷酸化NRBF2的PI3KC3-C1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自噬调控靶标,用来筛选自噬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结合因子2 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 激酶活性检测 自噬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若兰 张越 +2 位作者 俞润华 丁泽宇 黄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30-1535,共6页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一种丝/苏氨酸磷酸酶,由A、B、C共3种亚基组成。研究显示,PP2A可通过催化蛋白质的去磷酸化反应,参与多种酶及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能量代谢、DNA损伤与修复、蛋白质翻译、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一种丝/苏氨酸磷酸酶,由A、B、C共3种亚基组成。研究显示,PP2A可通过催化蛋白质的去磷酸化反应,参与多种酶及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能量代谢、DNA损伤与修复、蛋白质翻译、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PP2A的结构与调控、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在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能量代谢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 叉头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UCHL3维持FLT3-ITD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存活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家诚 朱倩 +2 位作者 王佳琦 吴英理 雷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83-1393,共11页
目的·探究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近膜区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去泛素化酶及其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究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近膜区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去泛素化酶及其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源性导入FLT3-ITD质粒和使用FLT3-ITD抑制剂对部分去泛素化酶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分析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 (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3,UCHL3)在FLT3-ITD阳性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短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技术在FLT3-ITD阳性AML细胞系中敲低所筛选出的去泛素化酶;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流式细胞术、瑞氏染色检测所筛选出的去泛素化酶对AML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敲低相应的去泛素化酶或使用其抑制剂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合加效应。结果·Ba/F3细胞中表达FLT3-ITD后能够显著诱导UCHL3的表达,而在FLT3-ITD阳性的MOLM-13和MV4-11细胞系中抑制FLT3-ITD的活性后能够显著抑制UCHL3的表达,该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利用数据库分析发现FLT3的表达与UCHL3的表达量在AML中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0),并且UCHL3表达量与AML患者生存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16)。敲低UCHL3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敲低UCHL3后细胞核型发生显著改变,分化相关转录因子PU.1和C/EBPβ表达显著升高。UCHL3敲低显著增强了100 nmol/L ATRA诱导的MOLM-13和MV4-11细胞凋亡,并且相应的凋亡相关蛋白PARP1、caspase 9和caspase 3均发生明显剪切。同时,敲低UCHL3的细胞在ATRA处理后出现更多核体积变小、核凹陷、呈杆状或不规则状的细胞特征。ATRA与UCHL3抑制剂TCID合加的量效反应曲线表明,TCID与ATRA协同能够抑制MOLM-13和MV4-11细胞活率。结论·FLT3-ITD上调UCHL3促进AML细胞的存活,UCHL3与AML患者预后负相关;敲低或抑制UCHL3协同ATRA能够抑制FLT3-ITD阳性AML细胞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 急性髓系白血病 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 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近膜区的内部串联重复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信号通路对肺肿瘤抑制基因G蛋白偶联受体C型家族5A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栋樑 廖月玲 邓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究炎症信号通路对G蛋白偶联受体C型家族5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class C group 5 member A,GPRC5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给予核因子κB(NF-κB)启动子驱动荧光酶转基因小鼠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诱... 目的·探究炎症信号通路对G蛋白偶联受体C型家族5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class C group 5 member A,GPRC5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给予核因子κB(NF-κB)启动子驱动荧光酶转基因小鼠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肺组织炎症,活体动物可见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小鼠肺部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在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LPS,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GPRC5A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对人肺癌细胞Calu-1、H322,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转染p65表达质粒,而后用Western blotting、RT-PC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分析炎症对GPRC5A表达的影响。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可以诱导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并抑制肺组织中GPRC5A的表达。炎症因子TNF-α可明显抑制Calu-1细胞GPRC5A的蛋白和mRNA表达。在HEK293T细胞,转染p65表达质粒后,可以抑制GPRC5A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表达。被转染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p65的H322细胞中几乎没有GPRC5A的表达。结论·NF-κB信号通路可以抑制GPRC5A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抑制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C型家族5A 肺癌 炎症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对肌肉损伤后再生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杜玉婷 张婧 +1 位作者 黄莺 张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6,共9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对心脏毒素(cardiotoxin,CTX)诱发肌肉损伤后肌肉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上取上、中、下3个点注射CTX,在第0、3、7日分别取5只小鼠的TA做苏木精-伊... 目的·探讨铁死亡对心脏毒素(cardiotoxin,CTX)诱发肌肉损伤后肌肉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上取上、中、下3个点注射CTX,在第0、3、7日分别取5只小鼠的TA做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肌肉损伤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检测肌肉再生相关指标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同时,将4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铁离子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处理组和铁死亡抑制剂UAMC-3203处理组,每组15只。通过分别提前1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DFO,以及提前1 d腹腔注射UAMC-3203对小鼠进行预处理。随后在小鼠TA部位注射CTX,分别于第0、3、7日取TA组织,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抑制剂预处理后对CTX诱导的肌肉损伤后再生能力的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及qPCR检测铁死亡抑制剂对肌肉再生相关基因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CTX注射后肌肉损伤再生模型构建成功。实验观察到铁死亡相关指标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mox-1)在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升高,提示肌肉损伤及再生过程中发生了铁死亡。在注射CTX后第3日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伴随着肌肉再生相关基因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固生蛋白(tenascin-c,Tnc)的明显上调,第7日有所恢复。通过对RNA-seq差异基因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UAMC-3203处理组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以及吞噬作用中的磷脂等信号通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且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注射UAMC-3203和DFO可抑制肌肉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抑制铁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肌肉的再生过程,提示铁死亡的发生可能促进了肌肉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肌肉损伤 肌肉再生 心脏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在肺癌细胞中的功能
19
作者 贺艳琪 迟锐 +4 位作者 陈梦萍 陈思 刘春良 刘云霞 孙海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索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分解代谢在肺癌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分别向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A549和HCC827转染含无义序列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negative contr... 目的·探索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分解代谢在肺癌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分别向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A549和HCC827转染含无义序列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negative control,siNC)、支链酮酸脱氢酶激酶(branched-chain keto acid dehydrogenase kinase,BCKDK)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BCKDK,siBCKDK),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iNC组和siBCKDK组中BCKDK表达水平、支链酮酸脱氢酶亚基E1α(branched-chain keto acid dehydrogenase e1,αpolypeptide,BCKDE1α)及其磷酸化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上述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用含0、100、200μmol/L的BCKDK小分子抑制剂BT2(3,6-二氯-2-苯并噻吩羧酸)培养液分别培养上述3种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浓度BT2组细胞中BCKDE1α及其磷酸化水平。用CCK-8法检测0μmol/L BT2组和200μmol/L BT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H1299和A549细胞中siNC组和siBCKDK组、0μmol/L BT2组和200μmol/L BT2组的细胞活率;并用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而后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H1299、A549、HCC827细胞中,与siNC组相比,siBCKDK组的BCKDK表达下调,BCKDE1α磷酸化水平下调,且细胞的增殖活力减弱(均P=0.000)。与0μmol/L BT2组相比,100μmol/L BT2组和200μmol/L BT2组的上述3种细胞中BCKDE1α磷酸化水平下调,且200μmol/L BT2组下调更明显;200μmol/L BT2组较0μmol/L BT2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减弱(均P=0.000)。在H1299、A549细胞中,分别与siNC组、0μmol/L BT2组相比,siBCKDK组、200μmol/L BT2组的细胞活率均无差异,但发生了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均P<0.05),且该2组的P2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siBCKDK和BT2能够促进BCKDE1α去磷酸化,加快BCAA分解代谢,可能通过上调P21、阻滞细胞周期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肺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K14M突变对嗜肺军团菌来源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抑制
20
作者 李添添 隋怡 +1 位作者 刘芳 唐玉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32,共9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H3K14M突变对嗜肺军团菌分泌的甲基转移酶RomA活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构建组蛋白H3野生型(H3WT)以及组蛋白H3上14位赖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H3K14M、H3K14I、H3K14R)的真核...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H3K14M突变对嗜肺军团菌分泌的甲基转移酶RomA活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构建组蛋白H3野生型(H3WT)以及组蛋白H3上14位赖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H3K14M、H3K14I、H3K14R)的真核表达质粒,慢病毒包装并感染稳定表达RomA的293T、THP-1等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带有不同H3K14突变的细胞中内源H3K14位点表观修饰的改变。并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H3K14M与RomA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嗜肺军团菌的分泌效应物RomA通过靶向宿主细胞核,增加其H3K14甲基化水平同时降低H3K14乙酰化水平,从而抑制宿主基因的表达,促进嗜肺军团菌有效的细胞内复制;但组蛋白H3K14M突变可以通过增强与RomA蛋白的相互作用以抑制其甲基转移酶活性,阻断RomA对H3K14位点的甲基化。结论·组蛋白H3K14M突变显著抑制嗜肺军团菌来源甲基转移酶RomA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ROMA SET结构域 H3K14M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