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沙坦钾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孟超 金贤 +3 位作者 王晓玲 夏立 蔡军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5-1431,共7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以20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SHR组的对照(WKY组)。应用荧光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肌直径。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共有13个蛋白质点发生改变,变化均在1.3倍以上;将这些点从预制胶上切下后进行消化和质谱分析,许多点被鉴定出是同一种蛋白,所鉴定出的5种蛋白均涉及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降压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谱未发现新的差异点;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00,P=0.002),增大的左心室心肌细胞直径显著缩短(P=0.000)。结论·SHR高血压心肌肥厚存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氯沙坦钾能明显改善SHR的血压并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但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蛋白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些线粒体差异蛋白可能并非由高血压后负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肥厚 氯沙坦钾 降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污染对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产生和感染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佽想 郭萌 +1 位作者 李稻 赵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支原体污染对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产生和靶细胞感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及病毒感染效率。PCR方法扩增支原体特异性核酸片段以检测培养细胞293T、NIH3T3... 目的探讨细胞支原体污染对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产生和靶细胞感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及病毒感染效率。PCR方法扩增支原体特异性核酸片段以检测培养细胞293T、NIH3T3及32D有无支原体污染。结果支原体抗生素Plasmocin有效清除了培养细胞内及上清中所污染的支原体;通过对细胞支原体的清除明显提高了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在包装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效率。结论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不仅影响了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在包装细胞中的转染,而且严重影响了重组逆转录病毒对靶细胞的感染效率;Plasmocin是清除细胞支原体污染的理想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转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06通过靶向Slug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永俊 周佽想 +1 位作者 宇小婷 赵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9-705,共7页
目的探讨miR-506通过靶向Slug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株乳腺癌细胞系(MCF7、BT474、SK-BR-3、MDA-MB-453、MDA-MB-468、HCC1937、BT549和MDA-MB-231)中miR-506的表达量,以... 目的探讨miR-506通过靶向Slug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株乳腺癌细胞系(MCF7、BT474、SK-BR-3、MDA-MB-453、MDA-MB-468、HCC1937、BT549和MDA-MB-231)中miR-506的表达量,以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为对照。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MDA-MB-231和BT549细胞系中瞬时过表达miR-506模拟物(设阴性对照),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观察MDA-MB-231和BT549细胞系转染miR-506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表达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中miR-506过表达对野生型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miR-506在各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显著降低(P<0.01)。miR-506过表达显著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阴性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MB-231和BT549细胞瞬时转染miR-506 48 h后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506过表达在MDA-MB-231和BT549细胞中均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转染miR-506后Slug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miR-506过表达显著抑制野生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论在乳腺癌中,miR-506可以通过靶向转录因子Slug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进而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这是miR-506参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可能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6 乳腺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东东 沃璐璐 +6 位作者 阮昕 许雅芊 龚一鸣 杨琳希 李雪川 康月苧 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6-913,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模拟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模式的新型ALD小鼠模型(ALDNM)。方法·在Lieber-De Carli模型基础上,结合Gao-Binge模型,使用自主设计的饲喂瓶和饲料配方,通过慢性喂养加急性灌胃法建立ALDNM模型:给予小鼠...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模拟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模式的新型ALD小鼠模型(ALDNM)。方法·在Lieber-De Carli模型基础上,结合Gao-Binge模型,使用自主设计的饲喂瓶和饲料配方,通过慢性喂养加急性灌胃法建立ALDNM模型:给予小鼠5 d液体对照饲料适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乙醇组,每组10只;乙醇组小鼠自第6日饲喂乙醇占热量比为30%的饲料10 d,第16日上午2组小鼠各自以31.5%乙醇或等热量的糊精溶液灌胃,9 h后收集标本。比较Lieber-De Carli模型和ALDNM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肝脏病理学改变和血清学指标;利用油红O染色和三酰甘油(TAG)检测,明确ALDNM小鼠肝脏脂质含量;利用realtime PCR检测ALDNM模型肝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肪酸合成酶(Fas)、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等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蛋白中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的变化。结果·Lieber-De Carli模型小鼠一般状态较差,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无明显变化。ALDNM模型中,乙醇组小鼠肝细胞极度肿胀呈圆形,体积增大,细胞质内充满大量脂肪空泡;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小鼠肝细胞内呈现深浅不等的油红O着色;乙醇组小鼠肝重指数、肝脏TAG含量、血清GPT和GO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HDL明显降低;而且,ALDNM乙醇组小鼠肝脏中炎症通路和脂质合成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ALDNM模型;该模型操作简单,构建时间短,费用低,能较好地模拟ALD患者饮酒模式和发病过程,且具有小鼠进食量平稳、重复性好、肝脏损伤明显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小鼠 动物模型 炎症信号通路 脂质合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可琪 阮昕 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7-1251,共5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uin)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衰老、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炎症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哺乳动物有7种sirtuin,即SIRT1~SI...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uin)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衰老、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炎症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哺乳动物有7种sirtuin,即SIRT1~SIRT7。其中SIRT2的异常表达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相关:SIRT2既可以发挥癌基因的作用,也可以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而SIRT2如何通过对不同底物去乙酰化发挥不同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该文主要对SIRT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SIRT2 有丝分裂 Β连环蛋白 肝癌 线粒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酮对去泛素化酶2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文娟 秦东军 +2 位作者 张健 周虎臣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去泛素化酶2(USP2)抑制剂。方法利用泛素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USP2抑制剂筛选。100μmol/L紫菀酮(SH)处理NB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2底物蛋白Cyclin D1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分子... 目的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去泛素化酶2(USP2)抑制剂。方法利用泛素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USP2抑制剂筛选。100μmol/L紫菀酮(SH)处理NB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2底物蛋白Cyclin D1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分子对接技术分析SH与USP2结合情况。结果体外筛选结果显示:SH抑制USP2活性,50%抑制浓度(IC50值)为69μmol/L。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H引起USP2底物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H处理NB4细胞48 h时,S和G2/M期细胞减少,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峰(Sub-G1峰);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H的氧原子及其骨架中心和USP2的K503、W439、R363及D440对于两者之间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SH能够抑制USP2活性,为发展新的USP2抑制剂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2 抑制剂 紫菀酮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MT4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窦敏 郑英霞 +1 位作者 韩丽 赵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MT4在32对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公开数据库分析PRMT4... 目的·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MT4在32对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公开数据库分析PRMT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使用质粒介导的干扰技术下调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KN-45中PRMT4的表达,使用质粒过表达技术上调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RMT4的表达;利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如MTT、平板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以及Transwell实验研究PRMT4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侵袭与转移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干扰PRMT4后细胞内源性转录因子TCF(T cell factor)转录活性的变化;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干扰PRMT4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水平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干扰及过表达PRMT4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PRMT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PRMT4的胃癌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干扰PRMT4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且抑制胃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表达PRMT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凋亡,且促进胃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论·PRMT4在胃癌中过表达并且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 胃癌 增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特异性蛋白酶1的小分子抑制剂JK043的合成与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颖毅 孙金铃 +2 位作者 李帅 张健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通过虚拟筛选的方法发现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新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体外验证。方法通过对小分子数据库虚拟筛选,得到可能的SENP1小分子抑制剂。化学合成筛选得到的JK043,经SENP1的体外测试体系验证该小分子的... 目的通过虚拟筛选的方法发现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新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体外验证。方法通过对小分子数据库虚拟筛选,得到可能的SENP1小分子抑制剂。化学合成筛选得到的JK043,经SENP1的体外测试体系验证该小分子的抑制活性,计算IC50。构建对接模型,观察JK043与SENP1的作用模式。结果通过体外活性测试发现,化学合成的JK043能够抑制SENP1的活性,IC50值为1.339μmol/L。通过对接模型发现,JK043与SENP1蛋白的465W、468D、529H、597Q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结论发现并合成JK043,其对SENP1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特异性蛋白酶1 抑制剂 虚拟筛选 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对细胞增生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忠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8-885,共8页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极其密切。PTEN的异常导致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引起癌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关于PTEN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其新的致病机制和寻...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极其密切。PTEN的异常导致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引起癌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关于PTEN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其新的致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就PTEN在转录以及转录后调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其在细胞中被调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细胞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P技术揭示PLZF-RARα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运动性依赖于其配基及转录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薇 黄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3-1470,共8页
目的运用光漂白荧光恢复(FRAP)技术检测一系列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野生型及突变型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锌指-维甲酸受体α(PLZF-RARα)表达蛋白分子在细胞核内运动性。方法运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带有GFP标签的野生型及突变... 目的运用光漂白荧光恢复(FRAP)技术检测一系列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野生型及突变型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锌指-维甲酸受体α(PLZF-RARα)表达蛋白分子在细胞核内运动性。方法运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带有GFP标签的野生型及突变型PLZF-RARα融合蛋白结合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的能力;运用FRAP以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分析一系列GFP-PLZF-RARα及其突变体表达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运动性;运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 D)和/或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GFP-RARα和GFPPLZF-RARα表达细胞,运用FRAP观察PLZF-RARα和野生型RARα在细胞核内的运动性变化情况。结果位于PLZF结构区的POZ以及锌指结构域不仅是引起PLZF-RARα核内运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起配体诱导的核内运动性减慢的关键因素。Act D能够显著地抑制PLZF-RARα和RARα蛋白分子在细胞核内的运动性;分化诱导剂ATRA处理可逆转Act D引起的RARα核内运动性降低效应,但经Act D处理的PLZF-RARα分子无此效应。结论运用FRAP技术发现PLZF-RARα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运动性减慢可能依赖于配体的存在及其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锌指-维甲酸受体α 维甲酸受体Α 绿色荧光蛋白 光漂白荧光恢复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的平联合硫利达嗪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11
作者 涂瑶瑶 徐含章 +1 位作者 雷虎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阿的平(QC)联合硫利达嗪(THZ)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K562)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QC(0、1、2、3和4μmol/L)和THZ(0、2、4、8和16μmol/L)处理K562细胞不同时间(0、24和48 h)后,锥虫蓝排斥实验检测两药单加对K562细胞活... 目的探讨阿的平(QC)联合硫利达嗪(THZ)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K562)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QC(0、1、2、3和4μmol/L)和THZ(0、2、4、8和16μmol/L)处理K562细胞不同时间(0、24和48 h)后,锥虫蓝排斥实验检测两药单加对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QC(2、3和4μmol/L)和THZ(2、4和8μmol/L)分别单加及合加处理K562细胞24 h,锥虫蓝排斥实验检测K562细胞活力,利用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合加的协同指数。3μmol/L的QC与4μmol/L的THZ分别单加及合加处理K562细胞,用或不用caspase不可逆抑制剂Z-VAD-FMK(20μmol/L)处理,RH-123/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锥虫蓝排斥实验结果显示:QC与THZ单加,低浓度时对K562细胞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两药合加对K562细胞有良好的协同杀伤效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K562经两药合加处理后出现PARP-1的剪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Mcl-1表达的减少,且这种效应不能被Z-VAD-FMK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相对于两药单加,3μmol/L的QC与4μmol/L的THZ合加处理24 h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并且这种效应不能被Z-VADFMK逆转。结论 QC与THZ两药联合能协同诱导K562细胞凋亡,这种效应为非caspase依赖,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阿的平 硫利达嗪 协同作用 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剂亚甲蓝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12
作者 田薇 沈倩诚 +1 位作者 宋堃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6-991,共6页
目的预测亚甲蓝及其衍生物的最大吸收峰,构建最大吸收峰与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QSAR)模型。方法利用收集到的18个亚甲蓝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最大吸收峰数据,采用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EKA)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建模和预测。结果通过交... 目的预测亚甲蓝及其衍生物的最大吸收峰,构建最大吸收峰与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QSAR)模型。方法利用收集到的18个亚甲蓝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最大吸收峰数据,采用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EKA)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建模和预测。结果通过交叉验证和外部测试集对建立的拟合模型进行检测,得到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和0.9。结论通过WEKA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亚甲蓝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吸收峰的QSAR模型。该模型可为此类化合物开发为光敏剂提供依据,为某些有潜质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做前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衍生物 结构 吸收峰 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参与调控细胞凋亡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晓晓 黄虹婷 +1 位作者 刘满华 黄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6-1452,共7页
细胞凋亡活性的异常改变与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核因子κB(NF-κB)基因被克隆30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日趋深入,已发现一系列受其调控的基因,这些靶基因产物广泛地参与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生理和... 细胞凋亡活性的异常改变与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核因子κB(NF-κB)基因被克隆30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日趋深入,已发现一系列受其调控的基因,这些靶基因产物广泛地参与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生理和病理过程。该文重点介绍NF-κB调控细胞凋亡的信号调控网络及相关调控分子,以及各种不同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NF-κB对细胞凋亡活性的调控。此外,鉴于在肿瘤等疾病中NF-κB活性异常上调,寻找特异性靶向NF-κB的活性抑制剂将有助于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对腺花素诱导人肝细胞癌Bel-7402细胞死亡的影响
14
作者 徐以蔚 孙汉董 黄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在腺花素诱导的人肝细胞癌(HCC)Bel-7402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以9μmol/L的腺花素处理Bel-7402细胞0、0.5、1、2、4、6、8、12、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在腺花素诱导的人肝细胞癌(HCC)Bel-7402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以9μmol/L的腺花素处理Bel-7402细胞0、0.5、1、2、4、6、8、12、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9μmol/L腺花素处理0、2、4 h的Bel-7402细胞中内源性LC3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通过建立特异性干预Beclin-1基因表达的细胞系,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及光学显微镜观察Beclin-1低表达对腺花素诱导的自噬活性改变以及细胞生长抑制和死亡的影响。利用CCK-8方法检测野生型和ATG5缺失(ATG5-/-)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对于不同浓度的腺花素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通过比较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析ATG5基因沉默MEFs与野生型MEFs的腺花素敏感性差异。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腺花素显著增强Bel-7402细胞的自噬活性。敲除Beclin-1基因对腺花素诱导的细胞自噬活性增强效应及其引发的细胞死亡过程无明显影响。与野生型MEFs比较,ATG5-/-MEFs对腺花素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更为抵抗。结论腺花素能够显著增强Bel-7402细胞的自噬活性,并促进其诱导细胞死亡的发生,但自噬活性的增强并不依赖Becli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花素 自噬 肝细胞癌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
15
作者 孙金铃 邓骏杰 陈颖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家族共有7位成员(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和STAT6),它们在细胞中发挥着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的双重作用。其中,STAT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病理...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家族共有7位成员(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和STAT6),它们在细胞中发挥着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的双重作用。其中,STAT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STAT3的持续异常激活与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密切相关。抑制STAT3的过度激活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靶向STAT3的抑制剂主要分成2类:多肽类和拟肽类,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大部分用于肿瘤防治的STAT3抑制剂都是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文章针对目前已报道的STAT3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小分子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