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KRAS 、NRAS 和BRAF 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侯悦 李少波 +2 位作者 师晓琴 傅国辉 伍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1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利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检测标本KRAS、NRAS和BRAF基因的热点突变情况,分析突变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查...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1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利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检测标本KRAS、NRAS和BRAF基因的热点突变情况,分析突变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查阅Pub Med文献数据库及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相关细胞株资料,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水平分析KRAS和BRAF共突变情况及对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结果·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0%、6.1%和5.2%;右半结肠KRAS的突变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P=0.000);男性患者NRAS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02)。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及神经浸润特征密切相关。203例KRAS基因突变样本中,无BRAF突变。结论·KRAS、NRAS和BRAF突变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联;KRAS与BRAF基因突变存在互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基因 NRAS基因 BRAF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钾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孟超 金贤 +3 位作者 王晓玲 夏立 蔡军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5-1431,共7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以20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SHR组的对照(WKY组)。应用荧光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肌直径。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共有13个蛋白质点发生改变,变化均在1.3倍以上;将这些点从预制胶上切下后进行消化和质谱分析,许多点被鉴定出是同一种蛋白,所鉴定出的5种蛋白均涉及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降压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谱未发现新的差异点;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00,P=0.002),增大的左心室心肌细胞直径显著缩短(P=0.000)。结论·SHR高血压心肌肥厚存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氯沙坦钾能明显改善SHR的血压并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但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蛋白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些线粒体差异蛋白可能并非由高血压后负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肥厚 氯沙坦钾 降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素对白介素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分解代谢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李莹莹 罗亚平 +1 位作者 傅国辉 陈诗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究胃泌素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新生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MTT法测定胃泌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10 ng/mL的IL-1β诱导软骨细胞2 d后,胃泌素... 目的·探究胃泌素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新生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MTT法测定胃泌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10 ng/mL的IL-1β诱导软骨细胞2 d后,胃泌素(1×10^-7 mol/L)处理3 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软骨细胞分解代谢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和MMP13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泌素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胆囊收缩素B受体(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CCKB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酸化ERK(phospho-ERK,p-ERK)、P65的表达;另设正常对照组和IL-1β诱导组。结果·1×10^-7 mol/L浓度的胃泌素无细胞毒性作用,并能明显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分解代谢基因MMP3和MMP13的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β诱导组及胃泌素处理组CCKBR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且胃泌素处理能显著增加p-ERK的表达,抑制P65的表达。结论·胃泌素能激活CCKBR,诱导ERK磷酸化,抑制P65的活性,从而拮抗IL-1β诱导引起的MMP3和MMP13 mRNA表达升高,进而可能抑制大鼠软骨细胞分解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软骨细胞 分解代谢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素对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罗亚平 李莹莹 +3 位作者 胡纯婷 王井龙 傅国辉 陈诗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骨坏死对照组(骨坏死组)、骨坏死治疗组(治疗组)。骨坏死组和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次/d(600μg/kg)×2 d,同时肌内注射...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骨坏死对照组(骨坏死组)、骨坏死治疗组(治疗组)。骨坏死组和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次/d(600μg/kg)×2 d,同时肌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1次/d(50 mg/kg)×3 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甲基泼尼松龙末次注射后,治疗组腹腔注射胃泌素1次/d(800μg/kg)×14 d,骨坏死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大鼠处死取股骨头生长板下骨小梁,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染色法、戈尔德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大鼠激素性骨坏死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较骨坏死组血栓面积、脂肪细胞数量及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较骨坏死组成骨相关转录因子(Sp7)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戈尔德染色与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较骨坏死组类骨质长度和面积明显增加(均P<0.01),骨表面骨形成率和矿化沉积速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胃泌素能够通过抑制骨髓中骨小梁内的血栓和脂肪形成、促进骨小梁的成骨来治疗大鼠激素性骨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坏死 胃泌素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