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果碱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燕倩 陈曙霞 +3 位作者 李慈珍 杨智昉 刘远谋 王红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槐果碱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0期上升速率(Vmax)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使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SDVP4)、自律性兴奋频率(SEF)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明显减小,此效应亦呈浓度依赖性;在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中,槐果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根据槐果碱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钾和钙离子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 心肌动作电位 心电图 抗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及电生理特性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颖 郑燕倩 +3 位作者 王红卫 杨智昉 刘远谋 李慈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8-400,414,共4页
目的应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以获取大量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心肌细胞。方法用胶原酶溶液处理1 d龄SD大鼠的心脏,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的单个心肌细胞,CO2培养箱中培养8 d后,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各跨膜离子流。结果细胞... 目的应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以获取大量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心肌细胞。方法用胶原酶溶液处理1 d龄SD大鼠的心脏,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的单个心肌细胞,CO2培养箱中培养8 d后,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各跨膜离子流。结果细胞培养中,改进了酶溶液的成分、浓度和经典的差速贴壁法作用时间,获得了大量的高纯度单个心肌细胞。在此细胞上,采用电流钳技术,可引导出心室肌动作电位。运用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和特异阻断剂,在不同的钳制电位和指令电位下,可记录到INa,ICa,Ito,IK等多种离子流。结论改进的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的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细胞培养 膜片钳 离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钠通道电流增大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卫 赵伟 +2 位作者 杨智昉 李慈珍 刘远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应用海葵毒素(ATXⅡ)改变钠通道关闭的动力过程,研究钠通道电流变大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在酶解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离体心室肌标本和整体动物上,分别应用膜片钳技术、细胞内微电极技术以及心电图Ⅱ导联,记录豚鼠心肌细胞早钠... 目的应用海葵毒素(ATXⅡ)改变钠通道关闭的动力过程,研究钠通道电流变大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在酶解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离体心室肌标本和整体动物上,分别应用膜片钳技术、细胞内微电极技术以及心电图Ⅱ导联,记录豚鼠心肌细胞早钠通道电流、动作电位和整体心电图。结果当ATXⅡ特异性地与钠通道结合后,早钠通道电流增大。表现为早钠通道开放的出现频率增加,开放时间常数显著延长,此变化与ATXⅡ的浓度成正相关。与其相对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位幅值明显增加,0期最大除极速率Vm ax显著增大,而静息电位基本不变;整体动物心电图出现QRS波波宽减小。结论早钠通道电流的增大,可使心肌除极速度和幅度显著增加,使兴奋波在心室内传导速度加快,导致QRS波变窄,亦可导致心律失常中早期后除极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钠通道电流 动作电位 QRS波 膜片钳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母细胞异体表达模型中选择性5-HT重摄取阻断剂的电生理特性比较
4
作者 杨智昉 张颖 +2 位作者 李慈珍 刘远谋 王红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选择性5-羟色胺(5-HT)重摄取阻断剂(SSRIs)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与非典型四环类抗抑郁药曲唑酮对人5-HT转运体(h SERTs)重摄取5-HT的抑制效应。方法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异体表达h SERTs,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记... 目的观察和研究选择性5-羟色胺(5-HT)重摄取阻断剂(SSRIs)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与非典型四环类抗抑郁药曲唑酮对人5-HT转运体(h SERTs)重摄取5-HT的抑制效应。方法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异体表达h SERTs,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在不同药物作用下5-HT转运电流的变化。结果在相同浓度下,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西汀和曲唑酮分别使5-HT诱导的初始转运电流抑制了(29.31±1.52)%、(47.17±3.38)%、(27.72±2.01)%和(43.30±2.83)%,但曲唑酮在其作用时间内未能有效逆转5-HT转运电流。采用指数衰减函数拟合电流曲线求取药物与h SERTs的结合时间常数以及药物与5-HT竞争转运体的时间常数,发现在3种SSRIs中,帕罗西汀的结合与竞争时间常数均最小,然后依次为氟西汀和西酞普兰。结论帕罗西汀对5-HT转运电流的初始抑制效果优于氟西汀和西酞普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转运体 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阻断剂 双微电极电压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琳 沈国舜 +2 位作者 张镜年 聂培鹤 支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HSYA(1×10^-6~1×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10^-6~1×1...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HSYA(1×10^-6~1×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10^-6~1×10^-4mol/L)、KCl(6×10^-2mol/L)和CaCl2(1×10^-5~3×10^-3mol/L)收缩血管功能的影响,并观察钌红(RR)或肝素(HP)预处理对HSYA作用的影响。结果HSYA抑制KCl、PE对完整内皮和去内皮血管环的收缩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HSYA可使CaCl2量-效曲线下移,呈浓度依赖性。HSYA+HP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比单用HSYA明显(P〈0.05),与H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YA+RR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与单用RR或HSY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YA的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a^2+内流和减小Ca^2+浓度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管收缩 RYANODINE受体 1 4 5-三磷酸肌醇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聂培鹤 张文慧 +4 位作者 金珠 张琳 沈国舜 张镜年 支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根据实验需要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SYA组(1~100μmol/L)、HSYA(30μmol/L)对照组和HSYA(30μmol/L)+K+通道阻断剂组(分别为KATP阻断剂Gli、BKCa阻断剂Tea...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根据实验需要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SYA组(1~100μmol/L)、HSYA(30μmol/L)对照组和HSYA(30μmol/L)+K+通道阻断剂组(分别为KATP阻断剂Gli、BKCa阻断剂Tea、KV阻断剂4-AP和KAch阻断剂Art),每组6只。经Langendorff离体心脏恒压灌流,依次梯度给予含有HSYA的灌流液。通过左心室内的乳胶水囊经换能器连于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观察给药前后以及不同浓度HSYA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不同的K+通道阻断剂对HSYA作用的影响。结果 HSYA能浓度依赖性抑制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收缩最大速率和心率(P<0.05或P<0.01);对舒张最大速率影响不大(P>0.05)。Gli及Tea能剂量依赖性阻断HSYA的效应(P<0.05或P<0.01),4-AP及Art对HSYA的效应没有影响(P>0.05)。结论 HSYA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率,其作用机制与开放KATP和BKCa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离体心脏 心功能 K+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观察及敏感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颖 杨智昉 +3 位作者 王巍 李慈珍 刘远谋 王红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5-980,共6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时和治疗前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并分析HRV各参数的敏感性。方法采集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及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心电图,进行短时程HRV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时和治疗前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并分析HRV各参数的敏感性。方法采集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及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心电图,进行短时程HRV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患者除心率减慢外,其他HRV参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兴奋性的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相邻RR(N-N)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 of delta NN)、相邻RR(N-N)间期差值>50 ms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NN50)和poincare散点图短轴参数SD1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8、2.7、7.5和3.1倍。用垂体后叶素诱发动物产生急性心肌缺血后,HRV的变化也呈类似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的HRV各参数减小,其中SDNN和SD of delta N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D1则明显减小(P<0.01)。结论 AMI时HRV参数显著增大,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HRV参数较正常人减小。用HRV判断自主神经活动变化时,SD1优于其他HRV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端延髓腹内侧部微量注射雌激素对大鼠内脏运动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培鹤 董莉 +1 位作者 支建明 戎伟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延髓头端腹内侧部(RVM)对内脏痛的潜在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成年雌性大鼠,在浅麻醉状态下记录充胀直肠(CRD)引起的腹肌放电活动,即内脏运动反应(VMR);RVM局部和小脑延髓池给予雌激素和(或)吗啡,观察VMR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延髓头端腹内侧部(RVM)对内脏痛的潜在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成年雌性大鼠,在浅麻醉状态下记录充胀直肠(CRD)引起的腹肌放电活动,即内脏运动反应(VMR);RVM局部和小脑延髓池给予雌激素和(或)吗啡,观察VMR变化。结果 RVM部位微量注射雌激素(0.01~1μmol/L,0.5μL)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强CRD引起的VMR,这一作用的潜伏期〈2 min;小脑延髓池给予雌激素(0.1~1μmol/L,50μL)可以拮抗RVM部位给予吗啡对VMR的抑制效应,该拮抗效应随雌激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雌激素作用于RVM部位,不仅使VMR增强,还可以拮抗吗啡的中枢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延髓头端腹内侧部 内脏运动反应 内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皮苷对糖尿病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巍 曹久妹 +4 位作者 杨智昉 王红卫 张颖 赵咏桔 李慈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桔皮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模型组(n=12):一次性腹腔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桔皮苷干预组(n=12):建立糖尿病模型,每日10 mg/kg桔皮苷灌胃;对照组(n=6):... 目的研究桔皮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模型组(n=12):一次性腹腔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桔皮苷干预组(n=12):建立糖尿病模型,每日10 mg/kg桔皮苷灌胃;对照组(n=6):不建模亦不干预。分组处理4周后,记录和比较三组大鼠在体、离体心电图及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征。以1×10^(-6) mol/L和5×10^(-6) mol/L桔皮苷灌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心室乳头肌,连续记录动作电位变化。结果在体心电图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和桔皮苷干预组大鼠心率均明显加快(P<0.01,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QT间期显著延长(P<0.05),桔皮苷干预组大鼠QT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心电图观察发现,糖尿病模型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0%,明显高于桔皮苷干预组的16.7%(P<0.0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项参数比较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和0期最大除极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或下降,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桔皮苷干预组动作电位各项参数则更接近对照组。两种浓度的桔皮苷灌流实验显示,与1×10^(-6) mol/L桔皮苷灌流比较,5×10^(-6) mol/L桔皮苷灌流对糖尿病大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恢复效应更为显著。结论桔皮苷可能通过逆转心电异常活动而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桔皮苷 心脏电生理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钾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超 金贤 +3 位作者 王晓玲 夏立 蔡军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5-1431,共7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以20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SHR组的对照(WKY组)。应用荧光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肌直径。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共有13个蛋白质点发生改变,变化均在1.3倍以上;将这些点从预制胶上切下后进行消化和质谱分析,许多点被鉴定出是同一种蛋白,所鉴定出的5种蛋白均涉及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降压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谱未发现新的差异点;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00,P=0.002),增大的左心室心肌细胞直径显著缩短(P=0.000)。结论·SHR高血压心肌肥厚存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氯沙坦钾能明显改善SHR的血压并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但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蛋白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些线粒体差异蛋白可能并非由高血压后负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肥厚 氯沙坦钾 降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污染对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产生和感染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佽想 郭萌 +1 位作者 李稻 赵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支原体污染对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产生和靶细胞感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及病毒感染效率。PCR方法扩增支原体特异性核酸片段以检测培养细胞293T、NIH3T3... 目的探讨细胞支原体污染对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产生和靶细胞感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及病毒感染效率。PCR方法扩增支原体特异性核酸片段以检测培养细胞293T、NIH3T3及32D有无支原体污染。结果支原体抗生素Plasmocin有效清除了培养细胞内及上清中所污染的支原体;通过对细胞支原体的清除明显提高了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在包装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效率。结论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不仅影响了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在包装细胞中的转染,而且严重影响了重组逆转录病毒对靶细胞的感染效率;Plasmocin是清除细胞支原体污染的理想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转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06通过靶向Slug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永俊 周佽想 +1 位作者 宇小婷 赵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9-705,共7页
目的探讨miR-506通过靶向Slug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株乳腺癌细胞系(MCF7、BT474、SK-BR-3、MDA-MB-453、MDA-MB-468、HCC1937、BT549和MDA-MB-231)中miR-506的表达量,以... 目的探讨miR-506通过靶向Slug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株乳腺癌细胞系(MCF7、BT474、SK-BR-3、MDA-MB-453、MDA-MB-468、HCC1937、BT549和MDA-MB-231)中miR-506的表达量,以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为对照。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MDA-MB-231和BT549细胞系中瞬时过表达miR-506模拟物(设阴性对照),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观察MDA-MB-231和BT549细胞系转染miR-506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表达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中miR-506过表达对野生型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miR-506在各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显著降低(P<0.01)。miR-506过表达显著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阴性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MB-231和BT549细胞瞬时转染miR-506 48 h后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506过表达在MDA-MB-231和BT549细胞中均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转染miR-506后Slug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miR-506过表达显著抑制野生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论在乳腺癌中,miR-506可以通过靶向转录因子Slug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进而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这是miR-506参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可能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6 乳腺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东东 沃璐璐 +6 位作者 阮昕 许雅芊 龚一鸣 杨琳希 李雪川 康月苧 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6-913,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模拟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模式的新型ALD小鼠模型(ALDNM)。方法·在Lieber-De Carli模型基础上,结合Gao-Binge模型,使用自主设计的饲喂瓶和饲料配方,通过慢性喂养加急性灌胃法建立ALDNM模型:给予小鼠...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模拟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模式的新型ALD小鼠模型(ALDNM)。方法·在Lieber-De Carli模型基础上,结合Gao-Binge模型,使用自主设计的饲喂瓶和饲料配方,通过慢性喂养加急性灌胃法建立ALDNM模型:给予小鼠5 d液体对照饲料适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乙醇组,每组10只;乙醇组小鼠自第6日饲喂乙醇占热量比为30%的饲料10 d,第16日上午2组小鼠各自以31.5%乙醇或等热量的糊精溶液灌胃,9 h后收集标本。比较Lieber-De Carli模型和ALDNM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肝脏病理学改变和血清学指标;利用油红O染色和三酰甘油(TAG)检测,明确ALDNM小鼠肝脏脂质含量;利用realtime PCR检测ALDNM模型肝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肪酸合成酶(Fas)、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等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蛋白中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的变化。结果·Lieber-De Carli模型小鼠一般状态较差,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无明显变化。ALDNM模型中,乙醇组小鼠肝细胞极度肿胀呈圆形,体积增大,细胞质内充满大量脂肪空泡;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小鼠肝细胞内呈现深浅不等的油红O着色;乙醇组小鼠肝重指数、肝脏TAG含量、血清GPT和GO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HDL明显降低;而且,ALDNM乙醇组小鼠肝脏中炎症通路和脂质合成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ALDNM模型;该模型操作简单,构建时间短,费用低,能较好地模拟ALD患者饮酒模式和发病过程,且具有小鼠进食量平稳、重复性好、肝脏损伤明显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小鼠 动物模型 炎症信号通路 脂质合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阻断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对内毒素孵育的大鼠血管环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君 王学敏 +3 位作者 支建明 王海燕 刘文涛 薛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阻断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对恢复内毒素(LPS)孵育的大鼠血管环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LPS组(75μg/mL LPS)、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75μg/mL LPS+0.1 mmol/... 目的观察选择性阻断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对恢复内毒素(LPS)孵育的大鼠血管环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LPS组(75μg/mL LPS)、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75μg/mL LPS+0.1 mmol/L L-NAME)和DT-2三氟醋酸盐(DT-2)组(75μg/mL LPS+0.002 mmol/L DT-2)。在体外测定LPS孵育2、3、4 h后各组血管环在苯肾上腺素(PE)作用下收缩的浓度效应曲线、最大收缩力(Emax)和产生最大收缩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 LPS孵育后各时间点血管环的收缩浓度效应曲线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L-NAME可以提高LPS孵育2、3、4 h时血管环的收缩功能,Emax和EC50较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2可以显著提高LPS孵育3 h时血管环的收缩功能(P<0.01),Emax和EC5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2 h和4 h时,DT-2组与LPS组血管环收缩的浓度效应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阻断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可以部分恢复LPS孵育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血管环 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可琪 阮昕 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7-1251,共5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uin)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衰老、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炎症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哺乳动物有7种sirtuin,即SIRT1~SI...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uin)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衰老、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炎症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哺乳动物有7种sirtuin,即SIRT1~SIRT7。其中SIRT2的异常表达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相关:SIRT2既可以发挥癌基因的作用,也可以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而SIRT2如何通过对不同底物去乙酰化发挥不同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该文主要对SIRT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SIRT2 有丝分裂 Β连环蛋白 肝癌 线粒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酮对去泛素化酶2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文娟 秦东军 +2 位作者 张健 周虎臣 吴英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去泛素化酶2(USP2)抑制剂。方法利用泛素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USP2抑制剂筛选。100μmol/L紫菀酮(SH)处理NB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2底物蛋白Cyclin D1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分子... 目的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去泛素化酶2(USP2)抑制剂。方法利用泛素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USP2抑制剂筛选。100μmol/L紫菀酮(SH)处理NB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2底物蛋白Cyclin D1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分子对接技术分析SH与USP2结合情况。结果体外筛选结果显示:SH抑制USP2活性,50%抑制浓度(IC50值)为69μmol/L。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H引起USP2底物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H处理NB4细胞48 h时,S和G2/M期细胞减少,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峰(Sub-G1峰);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H的氧原子及其骨架中心和USP2的K503、W439、R363及D440对于两者之间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SH能够抑制USP2活性,为发展新的USP2抑制剂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2 抑制剂 紫菀酮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阻抗法与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文红 张小忆 +3 位作者 陆瑞昶 石秀萍 秦宗和 孙仲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研究整体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7例多发性外伤患者,经床边应用热稀释法和整体阻抗法同步测定心输出量,每次每种方法均测定3次后取均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热稀释法与整体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的... 目的研究整体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7例多发性外伤患者,经床边应用热稀释法和整体阻抗法同步测定心输出量,每次每种方法均测定3次后取均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热稀释法与整体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线性相关,相关性良好;热稀释法与整体阻抗法所测心输出量数值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整体阻抗法检测心输出量稳定、可靠且无创伤性,可作为临床重危病人长期连续监测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阻抗法 热稀释法 心输出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酸敏感电流的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萍 孙碧英 +2 位作者 李倩 王莹萍 戎伟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3-787,共5页
目的分析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上酸敏感电流的特征及药理学特性,初步探讨介导酸敏感电流的离子通道。方法运用活性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不同pH值的细胞外液刺激... 目的分析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上酸敏感电流的特征及药理学特性,初步探讨介导酸敏感电流的离子通道。方法运用活性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不同pH值的细胞外液刺激诱发的酸敏感电流及与pH值的关系。在pH值5.0的细胞外液中(对照)分别添加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拮抗剂(30μmol/L benzamil和100μmol/L amiloride)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拮抗剂(10μmol/L capsazepine和10μmol/L rutheniumred),观察诱发酸敏感电流的变化。结果在DiI标记的52个神经元中的33个神经元上可记录到三种类型的内向电流(快、慢和持续型)。酸敏感电流的电流幅度均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30μmol/L benzamil和100μmol/L amiloride使快电流的瞬时成分和慢电流的电流幅度显著减小(P<0.05和P<0.01);10μmol/L capsazepine和10μmol/L rutheniumred能使持续型电流的电流幅度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至少表达三种对酸反应的离子通道,分别是ASIC的两种不同亚型和TRP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 酸敏感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酸敏感离子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MT4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窦敏 郑英霞 +1 位作者 韩丽 赵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MT4在32对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公开数据库分析PRMT4... 目的·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MT4在32对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公开数据库分析PRMT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使用质粒介导的干扰技术下调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KN-45中PRMT4的表达,使用质粒过表达技术上调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RMT4的表达;利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如MTT、平板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以及Transwell实验研究PRMT4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侵袭与转移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干扰PRMT4后细胞内源性转录因子TCF(T cell factor)转录活性的变化;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干扰PRMT4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水平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干扰及过表达PRMT4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PRMT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PRMT4的胃癌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干扰PRMT4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且抑制胃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表达PRMT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凋亡,且促进胃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论·PRMT4在胃癌中过表达并且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 胃癌 增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丘脑核深部脑电刺激对大鼠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坤 曹春燕 +1 位作者 刘振国 沈国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研究底丘脑核(STN)的深部脑电刺激(DBS)对大鼠呼吸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无刺激)、高频强电流组(130 Hz/100μA)、高频弱电流组(130 Hz/3μA)和低频强电流组(40 Hz/100μA)。利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电极... 目的研究底丘脑核(STN)的深部脑电刺激(DBS)对大鼠呼吸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无刺激)、高频强电流组(130 Hz/100μA)、高频弱电流组(130 Hz/3μA)和低频强电流组(40 Hz/100μA)。利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电极植入右侧STN,记录刺激前、刺激第5和第25分钟的呼吸频率。结果高频强电流组和高频弱电流组刺激前呼吸频率分别为(68.0±7.9)和(71.8±6.7)次/m in;刺激后第5分钟的呼吸频率分别为(57.8±10.6)和(65.8±7.8)次/m in;第25分钟的呼吸频率分别为(49.8±8.9)和(56.0±9.2)次/m in;同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强电流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在高频率DBS下呼吸频率减慢,但与刺激强度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电刺激 底丘脑核 呼吸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