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理念”框架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3
1
作者 吴建南 陈子韬 +1 位作者 李哲 张阿城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1,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治理理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新技术体系”“新政府体系”“新治理模式”三个要素为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公共部门创新的理论视角,形成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治理理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新技术体系”“新政府体系”“新治理模式”三个要素为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公共部门创新的理论视角,形成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理念”框架。基于上海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情境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具有渐进调适的特征,在创新维度上逐渐实现技术向度、组织向度、社会向度的组合,在理念维度上逐步叠加运行向度、服务向度、参与向度。面向“数字中国”建设,建议进一步重视渐进调适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规划长期发展,强化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理念支撑、科学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数字化转型 公共部门创新 理念 渐进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化兜住模糊性事务:基层治理的技术赋能机制 被引量:38
2
作者 彭勃 刘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6,共9页
随着社会治理成为基层政府的职责重心,复杂城市管理问题逐渐进入基层政府常规工作的范畴,需要基层政府承担兜底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技术治理成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一种治理方案,旨在通过技术赋能的形式提高基层政府解决属地模糊性问题的能... 随着社会治理成为基层政府的职责重心,复杂城市管理问题逐渐进入基层政府常规工作的范畴,需要基层政府承担兜底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技术治理成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一种治理方案,旨在通过技术赋能的形式提高基层政府解决属地模糊性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基层开展的技术赋能创新普遍是通过自上而下“条条调动块块”的方式运作,与基层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摩擦,造成基层模糊性事务治理存在缝隙。本文对A镇“一码通用”数字化治理创新的研究发现,基层政府构建的技术赋能方案,通过管理单元的数字化重构、任务模块与治理规则的数字化重建、治理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和属事责任的数字化配置,构建了基层模糊性事务治理的数字化兜底机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技术赋能模式。A镇的启示在于,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和技术“管用”的要求愈加迫切,基层治理需要将两种不同轨道的数字化转型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条块协同构建治理绩效的衔接机制和工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技术赋能 条块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社区居家养老和纯养老社区两种模式的异同及其经济学逻辑
3
作者 罗津 左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8,共13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相关研究缺乏从经济学的比较视角展开论证,而这一服务提供的本质恰恰遵循经济逻辑。文章以原生社区居家养老和纯养老社区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阐释了两种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相关研究缺乏从经济学的比较视角展开论证,而这一服务提供的本质恰恰遵循经济逻辑。文章以原生社区居家养老和纯养老社区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阐释了两种模式的经济学逻辑,并从社区规模、老年人需求集中度及运营模式等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原生社区居家养老的经济学逻辑是强范围经济+弱规模经济,纯养老社区的经济学逻辑是强规模经济+弱范围经济。为完善这两种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前者,宜以原生社区为单元通过市场规制形成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而对于后者,应加强行政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渗透,通过降低私人服务成本来降低老年人的入住门槛。建议通过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社区居家养老 纯养老社区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基层治理的协同难题:数字化平台的条块统合路径 被引量:70
4
作者 彭勃 刘旭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6,共15页
在纵向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的兜底压力日趋加大,条块协同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基层亟待构建一种既能调适自上而下的科层压力,又能提高自下而上属地统合能力的条块协同新机制。文章以实例为基础,讨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 在纵向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的兜底压力日趋加大,条块协同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基层亟待构建一种既能调适自上而下的科层压力,又能提高自下而上属地统合能力的条块协同新机制。文章以实例为基础,讨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条块统合的工作路径。数字化治理平台通过提高“块”对“条”的影响能力,开拓出“向上协同”的治理空间,形成“块块”主导的组织结构再造、权责匹配和压力调适的统合治理图景。数字化治理平台重塑条块关系的实质是改善基层政府在条块关系中的“弱位”角色,自下而上地拓展基层自主治理的空间,增强基层属地管理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数字化平台 条块协同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焦虑与简约治理——大国治理历史与现实的理论考察 被引量:35
5
作者 韩志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3-193,共11页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构成了国家治理的底座,对治国理政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的治理形态及其要素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维度对应于规模问题及其变数,表达了规模问题带来的治理负荷,也显示出规模问题的制约性...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构成了国家治理的底座,对治国理政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的治理形态及其要素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维度对应于规模问题及其变数,表达了规模问题带来的治理负荷,也显示出规模问题的制约性。规模问题是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基本考量,规律焦虑就是基于规模问题所形成的治理困惑,对应于国家治理是如何应对和处理规模问题及其挑战的。规模焦虑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国家治理场域,从战略、实践、话语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塑造了治理形态,也演化形成不同的治理风格。不同的治理形态又在解决规模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呈现和检验,而得以不断巩固、演变和发展。这些大国治理的规模叙事不仅有助于揭示大国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为治理战略和技术的选择及其应用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治理 规模焦虑 治理负荷 简约治理 简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基于AHP方法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帆 曹艳春 刘玲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78-86,共9页
长期以来,Parasuranman、Zeithaml和Berry(PZB)创立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具有较强正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长期护理服务领域缺乏质量评估模型。本文通过对PZB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进行指标体系修... 长期以来,Parasuranman、Zeithaml和Berry(PZB)创立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具有较强正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长期护理服务领域缺乏质量评估模型。本文通过对PZB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进行指标体系修正,建立包含有形性、保障性、响应性、有效性和移情性5个维度、20个指标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方法和德尔菲法对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修正。通过在东、中、西部共6个城市开展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对我国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计分,并结合服务得分和重要性对评估指标进行分区,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普及智能化养老设施;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培养专业化护理队伍;推动敬老文化建设,满足老年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加强动态监督,促进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长期护理 服务质量 AHP方法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面”与“键对键”:城管执法形态的比较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志明 张鹏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6,共10页
城管执法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含义,也是影响执法过程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城管执法都是“面对面”进行的,主要特性包括依据看得见的情形决定各自的行动策略、彼此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互动过程、环境因素是影响互动的重要变量、双边互动... 城管执法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含义,也是影响执法过程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城管执法都是“面对面”进行的,主要特性包括依据看得见的情形决定各自的行动策略、彼此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互动过程、环境因素是影响互动的重要变量、双边互动的过程很难标准化、执法过程的稳定性程度低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非现场执法的探索,建构了“键对键”的执法形态,其主要特点是远距离而不见面的互动、简单而有限的执法事项、半自动化的执法过程、消除个人及其互动的影响以及延迟而模糊的执法体验等。“面对面”执法和“键对键”执法在空间结构、运行要素、过程机制以及风险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也提出了不同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推动城管执法改革,需要深刻把握不同执法形态的优劣利弊,根据城管执法事项的类型及其特点,选择可行和适配的执法形态,以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对面 键对键 城管执法 非现场执法 执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