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挑战计划”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姚雪 黄凯锋 曹扬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提升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需要。为培养青年学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担当,拓展全球视野,形成多元能力,上海交通大学自2018年发起“全球挑战计划”,六年来共组织44支团队800余... 提升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需要。为培养青年学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担当,拓展全球视野,形成多元能力,上海交通大学自2018年发起“全球挑战计划”,六年来共组织44支团队800余人次师生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践教育项目。为深入探索这一培养模式的成效和全球胜任力提升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分析“全球挑战计划”对提升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成效,并对九个全球胜任力影响因子逐一分析,为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提升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参与“全球挑战计划”的学生,在全球意识、历史视角、同理心、关注多样性、开放思维、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比未参与的学生提升显著,但在跨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自我意识、行动力三方面的提升并不显著;工科学生的全球意识相较于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总体较弱。由此,本研究从持续拓展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储备国际组织工科后备人才、构建国际通识课程矩阵、搭建“国际服务学习”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 提升路径 全球挑战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队伍建设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程莎妮 朱丽君 +2 位作者 冯浩 袁素维 朱建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3-1457,共5页
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组织"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该项工作旨在提高人才能力和增加科研成果,迄今... 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组织"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该项工作旨在提高人才能力和增加科研成果,迄今已遴选出3个批次共计181人,其中17%在项目期内获得了局级及以上的人才项目计划,IF≥20的高影响力论文系数分别从年均0.8和1.8提升至3.0和4.0。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发展还不够均衡、临床科研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未来需要不断释放制度活力、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以临床研究中心为依托搭建培育平台、组织临床研究护士培训,真正对接一流医学学科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学科建设 人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科学理论建构与中国都市化进程——上海交通大学2012城市科学秋季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士林 耿波 +12 位作者 唐亚林 张立群 刘新静 高小康 周武忠 陆邵明 王郁 严明 姜晓云 周捷 聂翔宇 王真 周继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8-27,共10页
城市科学是关于城市化或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层本质、整体特征及当代形态的理论体系。城市科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对解决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中国问题"意义重大,如大都市治理能力建设、城市层面的空间公平问题、城市设... 城市科学是关于城市化或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层本质、整体特征及当代形态的理论体系。城市科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对解决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中国问题"意义重大,如大都市治理能力建设、城市层面的空间公平问题、城市设计能力、新城新区建设、后都市空间的文化生态、城市品质提升及代表城市文化根基的记忆场所的拯救等问题,都将通过对城市科学的系统研究得以解决,另外,传统农耕文化与江南娱乐精神对当代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科学 中国问题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的“精英俘获”困境及自主型治理--基于H省L县“组组通工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亮 谢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21,共9页
"精英俘获"困境是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的突出问题。按照制度、关系、资源、身份四个分类标准,可以将"精英俘获"分为操作无章型俘获、关系网络型俘获、资源匹配型俘获、身份优待型俘获等四种类型。基... "精英俘获"困境是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的突出问题。按照制度、关系、资源、身份四个分类标准,可以将"精英俘获"分为操作无章型俘获、关系网络型俘获、资源匹配型俘获、身份优待型俘获等四种类型。基于H省L县"组组通工程"的个案观察来看,"精英俘获"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公共利益受损、公共性不足的肇因。自主型治理意在打破"精英俘获"的限制,通过自上而下提高国家自主性和自下而上推动基层民主治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地方各层级权力运行体现公共性,该模式可以成为破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精英俘获"困境的可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事务治理 精英俘获 自主型治理 组组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的网络化治理及其机制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0,共7页
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具有负外部性突出、边界模糊化以及高度的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这些复杂性特征的存在,使得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的治理面临多维挑战。作为一种基于"反思理性"重塑治理逻辑的新探索... 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具有负外部性突出、边界模糊化以及高度的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这些复杂性特征的存在,使得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的治理面临多维挑战。作为一种基于"反思理性"重塑治理逻辑的新探索,网络化治理在"结构—行动—机制"层面上适应了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的现实需要。基于网络化治理,建立公共价值的再生产机制、治理边界的整合机制、多元主体的协同机制、综合系统的适应机制,是推进大都市区化进程中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区域性公共事务 网络化治理 反思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大都市区公共事务一体化治理何以演进--基于边界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承志 黄子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2,I0003,共12页
大都市区具有区域公共事务一体化治理的内在需求长三角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大都市区的不断成长带来了区域公共事务一体化治理诉求与分割化治理现实之间的冲突。造成大都市区公共事务分割化治理的主要原因是多重边界综合作用下行政边界与... 大都市区具有区域公共事务一体化治理的内在需求长三角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大都市区的不断成长带来了区域公共事务一体化治理诉求与分割化治理现实之间的冲突。造成大都市区公共事务分割化治理的主要原因是多重边界综合作用下行政边界与功能边界之间的冲突推进以连接和嵌入为特征的网络协同治理,是解决大都市区行政边界与功能边界冲突和实现公共事务一体化治理的必然选择推进长三角大都市区跨界公共事务的网络协同治理,需要在构建协同治理网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存在的边界冲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网络协同治理解决边界冲突,实现对长三角大都市区公共事务的一体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公共事务 一体化治理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供给如何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郁 李竞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77,共21页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各类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与质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有着显...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各类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与质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有着显著的差异,民生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经济型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还分别通过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提高城市间居民收入差异的中介机制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也有显著区别,人口规模和非户籍人口比例在公共服务供给作用机制中的影响最为突出和普遍,民生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和普遍,而经济型公共服务的影响仅限于经济高增速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未形成。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共服务供给政策。针对中小城市,应全面加大各种类型公共服务的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而流动人口较多的大中型城市则应更大力度地推动户籍政策改革,使得流动人口获得更多的公共福利,以更有效地发挥民生型公共服务供给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作用机制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机制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红旗村为例
8
作者 陈杰 王祯 +2 位作者 宋代军 卢为民 潘浩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中的SFIC(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模型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协同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2010年以来的最大城中村...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中的SFIC(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模型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协同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2010年以来的最大城中村改造案例——普陀区红旗村的改造过程和机理机制。研究发现:(1)空间协同生产的顺利实现,需要扎实稳固的协同基础、良好运行的协同过程和多方共赢的协同结果,有为政府在其中不可或缺;(2)在协同基础中,政府、企业在城中村更新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和制度设计方面都具有关键性作用;(3)良好运作的协同过程不仅要有共识达成、阶段成果、持续沟通和互信建立的螺旋式循环,还需要空间转型重构和空间资本积累的螺旋式递增;(4)多方共赢的协同结果是空间经济价值、社会福祉、生态环境的融合提升。文章提供了基于有为政府引领、政企社良性互动、遵循公共价值合作生产导向的城市空间协同生产实践案例,旨在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更新 空间生产 协同治理 超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执行何以有效——一个“决策-执行”共识分析框架
9
作者 周小平 刘博研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7,80,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索上海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有效执行的内在逻辑,为其他大城市低效建设用地治理提供启示。研究方法:采用过程追踪方法,基于2014—2023年上海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相关的访谈、报告、报道等多源数据集,系统分析其“决策... 研究目的:探索上海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有效执行的内在逻辑,为其他大城市低效建设用地治理提供启示。研究方法:采用过程追踪方法,基于2014—2023年上海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相关的访谈、报告、报道等多源数据集,系统分析其“决策—执行”共识调适过程。研究结果:(1)上海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主体分别是市政府和区镇政府,双方形成了问题理念、利益、能力共三种类型的共识,均存在共识“达成—失效—再达成”的动态调适过程。(2)三种共识对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执行的作用有差异:能力型共识是底线保障,问题理念型共识和利基型共识分别负责价值引领和利益驱动,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三种共识的同时达成,才能确保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执行的有效性。(3)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决策—执行”共识的动态调适提升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即原共识结构被打破后,市政府主动进行政策迭代并与区镇政府重新达成共识,从而保障了减量化政策的持续更新和长期执行。研究结论:从决策者和执行者双方立场出发,以平等合作的视角,基于能力型共识建设专班、调配任务,基于利基型共识赋予地方土地发展权,基于问题理念型共识提升对减量化政策的认知,并根据执行情景和问题变化调适政策,对其他大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推进具有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 “决策—执行”共识 过程追踪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3
10
作者 许晓东 樊博 汤志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7-52,共6页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根本要义,文理工交叉融合是核心内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人是时代需求。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三所理工科大学在兴办公...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根本要义,文理工交叉融合是核心内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人是时代需求。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三所理工科大学在兴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过程中经历了自发、自觉和自信等三个阶段,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基于价值引领的"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模式对于理工科大学办好公共管理类专业可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 公共管理类专业 新文科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化与社会化之间: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尝试——以上海市C街道区域化大党建工作为例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振洋 王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7,共8页
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不仅是城市治理者面临的关键议题,也是社会治理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现有的两类供给方式,即政府供给(直接提供和政府购买)与社会力量自我服务,存在两方面问题,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 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不仅是城市治理者面临的关键议题,也是社会治理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现有的两类供给方式,即政府供给(直接提供和政府购买)与社会力量自我服务,存在两方面问题,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造成所谓内卷化难题,亟待创新。在对上海市C街道区域化大党建工作进行系统考察后,研究表明,行政力量可以通过构建党建共同体机制、精英交流机制以及互利共赢机制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项目化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两类传统方式的不足。研究进一步表明,重新定位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角色,理顺政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基层党组织、政府与社会的高度互动是解决当前行政机制治理困境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制度 项目化运作 社区治理 公共服务 区域化大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邵世志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11期79-81,共3页
大学生是最有创新激情、最有创新活力、最少创新禁锢的一个群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力量和未来主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阐述当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了当前上海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 大学生是最有创新激情、最有创新活力、最少创新禁锢的一个群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力量和未来主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阐述当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了当前上海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不足、比例不高及科技成果转化比例较低等不足,提出了优化当前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上海十城区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郁 魏程瑞 戴思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共11页
文章基于前期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研究,从施压力、承压力、调控力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6-2015年间上海区县级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各区域公共服务... 文章基于前期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研究,从施压力、承压力、调控力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6-2015年间上海区县级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各区域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特点。文章发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虽然受到人口与经济社会活动等施压力的影响,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承压力和调控力的水平,取决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城市治理的水平。因此,在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病的治理过程中,应更为重视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来改善和解决各类城市发展问题,而非片面强调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超大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调度时空分析的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供需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郁 赵一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2,共14页
城市公共服务的供需协调关系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改善和承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为例,对2005—2016年间上海各区的公共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研... 城市公共服务的供需协调关系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改善和承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为例,对2005—2016年间上海各区的公共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城市公共服务需求的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各城区间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衡导致服务需求的整体性错位,进而使得公共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大量流入的近郊区成了公共服务供给最薄弱的地区,服务需求跨区转移和空间错位等供需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大力加强薄弱区域的服务供给和投入,是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路径。而核心区域公共服务供过于求的现象反映出供给冗余的问题,应根据人口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对该区域的供给规模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公共资源的供给效率,改善城市整体的供需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供需关系 协调度模型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公共管理主流范式界定及其构成要素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建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6,共8页
现代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国际公共管理领域学派纷呈,本文尝试对这些学派概括出前后沿革的几大主流范式,它们是"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从各国公共管理实践的角度看,不同范式之间... 现代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国际公共管理领域学派纷呈,本文尝试对这些学派概括出前后沿革的几大主流范式,它们是"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从各国公共管理实践的角度看,不同范式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重叠的情形,但在价值指向、学科背景以及实践模式等不同层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独立自主性,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边界划分。这些主流范式主导着国际上公共事务发展的潮流。本文将对相关范式的主导时期、核心要素以及实践模式加以剖析。以期对于我们自觉把握我国公共管理的走向具有指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公共管理 主流范式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目标模式与实现路径——以上海市某服务社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志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制度建设也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之中。在这个背景下,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目标模式并用来指导制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质上讲,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个市场化、社会化、... 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制度建设也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之中。在这个背景下,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目标模式并用来指导制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质上讲,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个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的改革过程,这三重路径在主体、程序、内容等三个层面各有其具体的表现。在两维视角下建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目标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案例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状态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目标模式的实现路径应该是打破市场割据、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加速行政化、实行购买和评估由第三方承担的制度安排、鼓励公共服务相关方成立团体、建立财务公开透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社会化 民主化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制度目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制造业兴衰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琪轩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90,共18页
从国际经济秩序演进历程看,秩序调整与世界政治领导国国内制造业兴衰紧密相关。制造业兴衰影响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结构性权力,进而影响其在不同国际秩序中的利益。在制造业成长阶段,英美两国均试图建立重商主义的国内或国际秩序,以促成... 从国际经济秩序演进历程看,秩序调整与世界政治领导国国内制造业兴衰紧密相关。制造业兴衰影响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结构性权力,进而影响其在不同国际秩序中的利益。在制造业成长阶段,英美两国均试图建立重商主义的国内或国际秩序,以促成本土制造业发展;在制造业成熟阶段,两国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秩序构建;在制造业衰落阶段,两国面临日益增大的保护主义压力,同时积极推进以金融自由化为重点的秩序构建。依托制造业优势地位,以贸易自由化为重点,中国逐渐成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 制造业 贸易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国际经济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数据分析的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以上海市住房保障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程瑞 王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2,共10页
基于公共服务质量的属性与特质,引入微博数据的分析方法,开发出了住房保障服务质量的概念性整体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住房保障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价值维度公平性、过程维度责任性是影响住房保障服务质... 基于公共服务质量的属性与特质,引入微博数据的分析方法,开发出了住房保障服务质量的概念性整体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住房保障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价值维度公平性、过程维度责任性是影响住房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安置房和经适房服务中“价值—过程”维度的质量问题更为显著,而在廉租房和公租房服务中“功能—结果”维度要素发挥了较为关键的作用。不同空间区域中的质量问题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以空间差异和房型差异为切入点,精准施策、精准保障,应成为政府下一步住房保障工作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保障服务质量 公共服务质量 微博数据 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军人事务的国际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硕 文侃骁 +1 位作者 张敏 苏菲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8-194,200,共18页
当前,国际学界对退役军人事务较为关注与重视,但国内对这些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评介。论文基于SSCI数据库中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与行政学6个学科的1397篇文献的数据分析,梳理了退役军人事务的国际研究概况和不同学科的... 当前,国际学界对退役军人事务较为关注与重视,但国内对这些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评介。论文基于SSCI数据库中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与行政学6个学科的1397篇文献的数据分析,梳理了退役军人事务的国际研究概况和不同学科的研究进展,将退役军人事务的国际研究分为三类主题:一是医疗与健康保障,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管理与医疗政策等议题;二是经济与社会保障,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与人事行政等议题;三是政治与身份认同,包括政治参与、身份认同、家庭关系、种族与性别等议题。未来国内研究既要借鉴与吸收国际研究的思想成果,在共性研究领域中推动理论交流与对话,也要重视本土情境下的特色问题,积极推动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公共管理学科需要重视和加强对退役军人事务的研究,重点围绕退役军人事务部的运行与退役军人的需求展开研究,为服务与保障退役军人群体贡献学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军人事务 保障 Bibliome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防恐协调体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小光 胡蒙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年第6期20-21,共2页
防恐所针对目标极为泛化,范围广而难以找到防备的焦点。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关系分析,得出防恐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托政府以实现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及社会公众共同致力参与的防恐工作。提出在软课题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在协调体... 防恐所针对目标极为泛化,范围广而难以找到防备的焦点。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关系分析,得出防恐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托政府以实现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及社会公众共同致力参与的防恐工作。提出在软课题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在协调体制上展开充分探讨,以完善轨道交通防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恐怖事件 危机管理 协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