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变形行为 被引量:3
1
作者 郦定强 孙宝德 +1 位作者 刘毅 林栋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1-14,共4页
对Fe-36.5at%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在600~1000℃范围内,这种FeAl合金的延伸率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在1000℃时延伸率最高,达115%。经透射电镜分析,该合金高... 对Fe-36.5at%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在600~1000℃范围内,这种FeAl合金的延伸率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在1000℃时延伸率最高,达115%。经透射电镜分析,该合金高温变形后不仅有大量的滑移位错线,而且有一定数量的位错绻线存在。这些位错的柏氏矢量均为〈111〉。研究认为,该合金在高温时的良好塑性来自于〈111〉型位错参与滑移以及〈111〉型位错发生攀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位错 高温 铁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郦定强 林栋梁 徐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17,共4页
探究了钛元素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和1100℃大气环境下的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过程通过增重法测定,氧化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和扫描电镜等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加钛和未加钛Fe-36.5Al... 探究了钛元素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和1100℃大气环境下的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过程通过增重法测定,氧化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和扫描电镜等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加钛和未加钛Fe-36.5Al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可拟合为抛物线:(ΔW/S)2=Kpt+C。加钛FeAl合金在1000℃和1100℃时的Kp值分别为2.4,3.3mg2cm-4h-1;而未加钛FeAl合金在1000℃和1100℃时的Kp值分别为1.3,2.0mg2cm-4h-1。两种合金的表面氧化层有所不同,其中加钛FeAl合金的表面氧化物不仅有Al2O3,而且还有TiO。研究表明,钛元素对FeAl合金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来自合金表面TiO的形成以及剥落层与基体粘合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 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氧化膜 Cr_2O_3 和 NiO 中应力松弛过程
3
作者 杨于兴 卞玉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7-61,共5页
用X射线原位应力测定了高温氧化膜Cr2O3和NiO中的应力.结果表明,Cr2O3/Cr和NiO/Ni体系氧化膜的生长应力分别为-1.949GPa和652MPa.在冷却过程中,Cr2O3/Cr体系发生很大的应力松弛过程... 用X射线原位应力测定了高温氧化膜Cr2O3和NiO中的应力.结果表明,Cr2O3/Cr和NiO/Ni体系氧化膜的生长应力分别为-1.949GPa和652MPa.在冷却过程中,Cr2O3/Cr体系发生很大的应力松弛过程,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氧化膜翘曲和开裂;而在NiO/Ni体系中,由于NiO薄膜具有双层结构承受不同应力状态而获得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热应力 应力松弛 氧化膜 氧化铬 氧化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 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
4
作者 张喜马 林栋梁 +5 位作者 刘俊亮 王晓 陈家光 曹涵清 胡凡 王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9-52,共4页
用载荷松弛法对Fe-28Al-2Ti合金在较高温度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Fe-28Al-2Ti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载荷松弛曲线、应力减小因子Y及激活能值,并对试样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Fe-28Al-2... 用载荷松弛法对Fe-28Al-2Ti合金在较高温度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Fe-28Al-2Ti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载荷松弛曲线、应力减小因子Y及激活能值,并对试样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Fe-28Al-2Ti合金的高温变形是一个亚晶界吸收位错,而且不断向大角晶界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载荷松弛 FE3AL合金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 NiTi 丝的电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晓东 王征 吴建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0-83,共4页
研究了拉伸过程中,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应变与电阻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NiTi丝,在拉伸过程中,电阻与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对于初始组织为奥氏体或奥氏马氏体两者混合的NiTi丝,当发生应力诱发马氏... 研究了拉伸过程中,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应变与电阻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NiTi丝,在拉伸过程中,电阻与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对于初始组织为奥氏体或奥氏马氏体两者混合的NiTi丝,当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后,曲线的斜率降低,相变前后电阻-应变保持线性关系.对于初始组织含有R相组织的NiTi丝,在拉伸过程中,电阻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取决于初始组织中各相的比例和温度.在卸载阶段,当没有相变过程发生时,电阻-应变之间呈线性关系;当有相变过程发生时,电阻-应变曲线的斜率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与结构 结构 NITI 电阻 形状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VI工艺制备的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石荣 李贺军 +1 位作者 康沫狂 胡赓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1,共3页
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出几种不同密度及不同炭纤维类型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国内自制多功能内耗仪上用扭摆法测试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同种工艺条件,高模炭... 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出几种不同密度及不同炭纤维类型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国内自制多功能内耗仪上用扭摆法测试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同种工艺条件,高模炭纤维T-50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优于高强炭纤维T300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且前者在80~200℃范围内有一明显的内耗峰。纤维类型和界面微观结构是影响这类单向C/C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炭纤维 CVI工艺 阻尼性能 低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碳基C/C复合材料纤维—基体界面的精细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石荣 胡赓祥 +1 位作者 李贺军 康沫狂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22-726,共5页
采用JE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考察了热解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实验发现,由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所获得的热解碳并非仅与碳纤表面进行单一的机械粘合,也不是一个简单平面。其间存在具有感应结构的界面层,它... 采用JE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考察了热解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实验发现,由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所获得的热解碳并非仅与碳纤表面进行单一的机械粘合,也不是一个简单平面。其间存在具有感应结构的界面层,它是受碳纤维表面微晶感应而形成的由基本平行于表面且更为细小的微晶所组成的厚约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过渡层,碳纤维微晶越大,取向性越好,则界面层的厚度也越大,取向性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 热解碳 透射电子显微术 碳/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电池中的材料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司鹏程 张荻 +2 位作者 王健 徐明钢 赵瑜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4期15-18,共4页
本文对Na-S电池中固体电解质隔膜、正负电极容器和集流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及相互间的反应等方面作了综述。重点指出了金属材料构件可能受到活性介质的强烈腐蚀而失效,对进一步研究其反应机制并改善材料设计及保护涂层提出... 本文对Na-S电池中固体电解质隔膜、正负电极容器和集流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及相互间的反应等方面作了综述。重点指出了金属材料构件可能受到活性介质的强烈腐蚀而失效,对进一步研究其反应机制并改善材料设计及保护涂层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反应 钠-硫电池 陶瓷电池 电解质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毛大立 张澜庭 +2 位作者 夏年生 毛立忠 吴建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用真空感应熔炼精密浇铸方法制备含铬和镍的硅化物,作为溅射沉积电阻薄膜的溅射阴极靶材.发现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溅射得到的薄膜电阻值变大,Si含量在50%(质量分数)以上时,溅射阴极... 研究了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用真空感应熔炼精密浇铸方法制备含铬和镍的硅化物,作为溅射沉积电阻薄膜的溅射阴极靶材.发现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溅射得到的薄膜电阻值变大,Si含量在50%(质量分数)以上时,溅射阴极靶材的组成由CrSi2,NiSi两相变成Si,CrSi2和NiSi2三相.所研制的三种型号的溅射阴极靶材适用于不同电阻值范围的电阻薄膜的溅射沉积,可在金属膜和金属氧化膜电阻器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物 溅射 薄膜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阳极氧化薄膜热膨胀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俊彪 吴建生 杨于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3-56,共4页
介绍两种利用X射线测试铝合金阳极氧化薄膜热膨胀系数的原理和方法(阳极氧化薄膜通常由非晶态的Al2O3及部分晶态Al2O3组成).一种方法为将氧化膜制成粉末,利用晶态Al2O3中衍射晶面的面间距和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导出... 介绍两种利用X射线测试铝合金阳极氧化薄膜热膨胀系数的原理和方法(阳极氧化薄膜通常由非晶态的Al2O3及部分晶态Al2O3组成).一种方法为将氧化膜制成粉末,利用晶态Al2O3中衍射晶面的面间距和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导出Al2O3的热膨胀系数;另一种方法为测出一定厚度的整体样品(氧化膜和基体完整结合)中氧化膜中存在的热应力,利用相应的公式导出氧化膜的热膨胀系数.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数值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膜 X射线衍射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AlN纳米多层膜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戈扬 施晓蓉 +3 位作者 吴亮 许俊华 戎咏华 张惠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9,13,共5页
采用反应溅射法制备了TiN/AlN 纳米多层膜, 并通过XRD, HREM 和显微硬度计对多层膜的调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iN/AlN 纳米多层膜有较好的调制结构。小调制周期时, AlN 调制层以FCC ... 采用反应溅射法制备了TiN/AlN 纳米多层膜, 并通过XRD, HREM 和显微硬度计对多层膜的调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iN/AlN 纳米多层膜有较好的调制结构。小调制周期时, AlN 调制层以FCC 结构在TiN 调制层上外延生长。调制周期增大,AlN 调制层中出现六方晶型。TiN/AlN 的显微硬度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单调上升, 并在调制周期= 2nm 时达到最高值HK3293。硬度的增高极有可能是小调制周期时立方A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层薄膜 反应溅射 调制结构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冷却过程中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的反传热分析 被引量:60
12
作者 顾剑锋 潘健生 胡明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22,31,共5页
研究了用反传热方法计算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结合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表明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在时间步长为0.01s,空间步长为1mm的条件下,多点法能够更为准确... 研究了用反传热方法计算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结合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表明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在时间步长为0.01s,空间步长为1mm的条件下,多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表面综合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传热问题 表面综合换热 淬火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与应力、应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晓东 吴建生 +2 位作者 王征 金嘉陵 张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形状记忆合金是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很有希望的驱动材料。本文研究了外加应力和残留应变对形状记忆合金NiTi丝的电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下的恒温过程中,外加应力对NiTi丝电阻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弹性变形过... 形状记忆合金是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很有希望的驱动材料。本文研究了外加应力和残留应变对形状记忆合金NiTi丝的电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下的恒温过程中,外加应力对NiTi丝电阻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弹性变形过程中,电阻随着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另一种是在发生组织变化的过程中,当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时,电阻降低;当发生马氏体孪生变形时,电阻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应变对电阻的影响表现为随着NiTi丝的残余应变量的增加,电阻线性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 形状记忆合金 合金丝 电阻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M=Al,Nb,Si)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君友 吴建生 +2 位作者 曾振鹏 张同俊 崔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42-145,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纯元素混合粉末Fe50Al50、Fe50Nb50及Fe75Si25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结果表明:球磨30h后,Fe50Nb50转变为非晶结构,Fe75Si2...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纯元素混合粉末Fe50Al50、Fe50Nb50及Fe75Si25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结果表明:球磨30h后,Fe50Nb50转变为非晶结构,Fe75Si25粉末形成具有bcc结构的α-Fe(Si)固溶体,Fe50Al50的球磨产物为α-Fe(Al)+Fe3Al+Al13Fe4三组混合结构.延-延组合的Fe50Al50及Fe50Nbb250形成具有层片复合结构的粉末.其显微硬度在球磨初期迅速增高,延长球磨时间,增高速度减慢最后趋于稳定.而延-脆组合的Fe75Si25粉末在球磨初期则形成具有弥散复合结构的粉末,其粒度变化在球磨初期与Fe50Al50及Fe50Nb50不同,无明显增大趋势.对Fe-M机械合金化的产物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粒度 显微硬度 热力学 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件“尖角效应”的定量表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宇 徐洲 +1 位作者 潘健生 胡明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文提出了用“尖角影响距离”( Dm)的方法定量描述渗碳件尖角部位的“尖角效应”。利用计算机模拟快速、高效的特点 ,借助自行开发的 CARBU- SIM有限元渗碳浓度场模拟软件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尖角角度、渗碳温度、渗碳时间、气氛碳势、... 本文提出了用“尖角影响距离”( Dm)的方法定量描述渗碳件尖角部位的“尖角效应”。利用计算机模拟快速、高效的特点 ,借助自行开发的 CARBU- SIM有限元渗碳浓度场模拟软件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尖角角度、渗碳温度、渗碳时间、气氛碳势、倒圆半径及倒角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对工件尖角部位渗碳浓度场的影响。此外 ,还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了工件尖角部位渗碳后加工倒圆的最佳曲率半径公式。所得结论为制订更为合理的尖角渗碳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 ,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角效应 尖角影响距离 计算机模拟 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超硬薄膜的合成及其显微结构和显微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晓豫 蔡珣 +1 位作者 李莹 周平南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0-175,共6页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在p型(100)单晶硅衬底上,通过不同能量的氙离子辅助轰击,以不同的沉积速率制备了Ti-B超硬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Ti-B薄膜呈TiBx多晶结构,其晶化程度随蒸发速率的不同而变化,而其缺位值x随氙离...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在p型(100)单晶硅衬底上,通过不同能量的氙离子辅助轰击,以不同的沉积速率制备了Ti-B超硬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Ti-B薄膜呈TiBx多晶结构,其晶化程度随蒸发速率的不同而变化,而其缺位值x随氙离子轰击能量的不同而变化。超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氙离子束能量为60keV,沉积速率为0.6nm/s时,可以获得性能最佳的Ti-B超硬薄膜,其本征硬度在测试负荷为5mN时达28.6GPa,超过了TiB体材料的硬度水平,是衬底硅片的3.2倍。利用SEM观察了Ti-B薄膜的横断面,并讨论了工艺参数对Ti-B超硬薄膜韧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超显微硬度 薄膜 钛-硼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脉冲渗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明娟 潘健生 +1 位作者 毛立忠 章志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94-97,共4页
综合考虑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就炉压对渗氮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低压脉冲渗氮工艺能显著改善工业零件上的盲孔、狭缝或深槽等的内表面、散装件和重叠表面的渗氮均匀性,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较满意... 综合考虑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就炉压对渗氮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低压脉冲渗氮工艺能显著改善工业零件上的盲孔、狭缝或深槽等的内表面、散装件和重叠表面的渗氮均匀性,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 热力学 动力学 低压脉冲渗氮 化学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浓度场的有限元法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宇 潘健生 +1 位作者 徐州 李志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共3页
用有限单元法对齿条及工件的尖角部位渗碳浓度场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以等浓度曲线形式直观表示。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可根据工件的服役条件进行渗碳工艺优化设计,对于改善渗碳件的碳浓度分布提高渗碳工件的使用寿命定能提供很大... 用有限单元法对齿条及工件的尖角部位渗碳浓度场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以等浓度曲线形式直观表示。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可根据工件的服役条件进行渗碳工艺优化设计,对于改善渗碳件的碳浓度分布提高渗碳工件的使用寿命定能提供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有限元 计算机模拟 渗碳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莱氏体钢过饱和渗碳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宇 徐洲 +1 位作者 潘健生 常延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39,共2页
选用两种无莱氏体高速钢及LM2基体钢进行过饱和渗碳研究。通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均可获得良好的渗层组织及很高的表面硬度,对提高工模具的使用寿命将能提供很大帮助。
关键词 无莱氏体钢 过饱和渗碳 高速钢 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位点阵特征参数 TEM 测定新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戎咏华 彭珉 胡赓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9,共6页
重位点阵是描述晶界特性的一种重要模型.本文发展了一种测定重位点阵特征参数的TEM新方法,其特点是把系统倾转技术和矩阵计算结合起来,这样既避免了菊池极法的局限性,又避免了极图法的不精确性,从而成为一种实用、快速。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重位点阵 晶界特性 晶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