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腺癌亚肺叶切除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朱鸣阳 许元元 +3 位作者 任江浩 黄嘉正 李若楠 谭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2-927,共6页
手术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肺叶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局部肺癌的标准术式,而亚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通常只是一种替代术式,应用于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然而,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手术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肺叶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局部肺癌的标准术式,而亚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通常只是一种替代术式,应用于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然而,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频率不断升高,而这一外科标准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在持续存在的肺结节中,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通常预示着良好的预后,通常对应着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或以附壁生长型模式为主要成分的腺癌等病理改变。大量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这类病灶,亚肺叶切除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来自日本的一系列前瞻性研究证实了对于GGO主导的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术同样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手术方案。随访数据表明,这部分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该文综述了影像学上表现为GGO的肺腺癌的亚肺叶切除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肺磨玻璃结节 亚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陆文清 孟周文理 +1 位作者 虞永峰 陆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针对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方案。虽然第一、二、三代TKIs已经广...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针对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方案。虽然第一、二、三代TKIs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无法避免的继发耐药和部分初治患者的原发耐药,仍旧给长线用药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代以及二代EGFR-TKIs的耐药机制研究较为清楚,包括T790M突变、MET扩增、ERBB2扩增、IGF1R上调、AXL活化等。第三代TKIs可克服前2代最常见的T790M突变,但是随其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耐药问题正引起广泛的重视,相关机制和治疗策略目前仍在研究中。机制分为EGFR依赖性和非依赖性2种,包括靶基因突变、旁路信号通路激活、表型转化、表观遗传调控以及免疫抑制微环境等。第四代TKIs、联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都是潜在的耐药后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蛋白激酶抑制剂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华艳 徐张闻笛 +2 位作者 夏立亮 虞永峰 陆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1-618,共8页
亚洲人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西方人群。近年来,以针对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亚洲人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西方人群。近年来,以针对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药物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临床治疗方案之一,开启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然而既往研究报道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未能从免疫治疗单药中获益,不同EGFR突变型的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最新临床研究ORIENT-31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显著改善了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此类EGFR突变型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策略。EGFR突变型肿瘤组织微环境呈免疫抑制的状态,通过靶向肿瘤免疫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靶点,促进EGFR突变型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响应,获得增效的新免疫联合治疗策略,可以丰富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在靶向治疗耐药后的临床治疗选择,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预后。该文就EGFR突变型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不同EGFR突变型免疫治疗效果差异、EGFR突变型NSCLC免疫联合治疗的增敏机制和潜在联合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突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MET基因改变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俭 陆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453-2464,共12页
MET基因在维持细胞稳态、运动和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中,MET基因改变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MET基因改变包括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MET扩增(ME... MET基因在维持细胞稳态、运动和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中,MET基因改变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MET基因改变包括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MET扩增(METamp)、MET融合(MET fusion)、MET酪氨酸激酶区域的错义突变(MET-tyrosine kinase domain, MET-TKD)和MET蛋白过度表达。基于对MET基因及信号通路的认识,研究者们提出了三种靶向MET的方法: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包括克唑替尼、卡马替尼、特泊替尼、赛沃替尼和卡博替尼;MET或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单克隆抗体,包括依玛妥珠单抗(Emibetuzumab),AV-299(Ficlatuzumab);和MET或HGF抗体偶联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包括替利妥珠单抗(Telisotuzumab vedotin)和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本文对MET基因改变及其治疗进展进行述评,以期为MET基因改变的NSCLC患者的精准治疗推荐意见,为解决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增效和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治疗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若楠 陈小科 +1 位作者 许元元 谭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2-1619,共8页
作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的治疗一直是广大医师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难题。依据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的发生率占比80%~85%。临床上... 作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的治疗一直是广大医师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难题。依据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的发生率占比80%~85%。临床上,NSCLC的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药物治疗等。对于ⅠB~ⅢA期的NSCLC患者,除首选行手术治疗外,术后还需应用辅助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研究显示,在NSCLC的辅助治疗中靶向药物高效且安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药物,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目前,共有3代EGFR-TKIs药物获批进入临床。其中,第一代EGFR-TKIs在辅助治疗的研究与应用中占据优势,如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可延长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埃克替尼因其可显著延长患者DFS已在中国大陆被批准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相较安慰剂,第三代EGFRTKIs药物奥希替尼在ADAURA研究中展现出较为明显的DFS优势;同时,术后使用奥希替尼治疗,患者较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术后使用化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则能有更多DFS获益,因此该2种疗法成为ⅠB~ⅢA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而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s新药,应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中。基于此,该文对EGFR的结构、EGFR基因突变类型和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对临床使用EGFR-TKIs的治疗策略进行介绍,并对EGFR-TKIs在临床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辅助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希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