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检验指标建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判别模型
1
作者 王梦菲 杨守志 +1 位作者 乔永霞 黄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7,共10页
目的·利用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等临床易得检验指标,建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多因素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利用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等临床易得检验指标,建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多因素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同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判别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对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判别能力。结果·共纳入肺腺癌患者202例,分为浸润前病变组(59例)以及浸润性病变组(14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浓度是预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表达式为P=e^(X)/(1+e^(X)),其中X=(0.534×尿素浓度)+(1.527×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916×白蛋白浓度)+6.373。机器学习结果显示,纳入尿素、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浓度、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6个指标时模型判别性能最佳。通过DeLong检验比较8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基于岭回归、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神经网络、随机森林、k近邻、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自适应增强算法)的判别性能,选择AUC最高的岭回归算法,预测模型AUC为0.744(95%CI 0.656~0.832),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70.2%。结论·使用尿素、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浓度、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CEA这6个指标建立综合判别模型,可有效预测肺腺癌患者肿瘤浸润程度,有望为临床肺腺癌分级判别和辅助治疗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标志物 凝血功能指标 临床生化指标 预测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霍志远 周金萍 +2 位作者 马秀敏 周严 黄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7,共12页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细胞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谱已被广泛用于检测细胞群代谢和蛋白组,单细胞质谱多组学技术结合微观生物学和尖端质谱分析,为在单细胞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进...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细胞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谱已被广泛用于检测细胞群代谢和蛋白组,单细胞质谱多组学技术结合微观生物学和尖端质谱分析,为在单细胞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进一步阐明了细胞微观复杂性.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单细胞质谱多组学有助于细胞图谱绘制、生命现象分子机制探究及精准医学的发展等.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基于质谱的单细胞代谢、蛋白组及其整合组学技术研发中面临的挑战与突破,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质谱技术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多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群大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梦吉 黄琳 +7 位作者 李峥 马卓然 魏霖 袁安彩 胡刘华 张薇 钱昆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目的·采用纳米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采集大队列人群的血浆代谢指纹图谱,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代谢组学差异解释。方法·所有样本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然人群队列。于2019年2—8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14419例队列... 目的·采用纳米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采集大队列人群的血浆代谢指纹图谱,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代谢组学差异解释。方法·所有样本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然人群队列。于2019年2—8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14419例队列成员,分别为冠心病单患组1608例,脑卒中单患组461例,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冠心病+脑卒中)145例和对照组12205例,并进行前瞻性血浆样本采集。采用课题组开发的纳米材料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对血浆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基于统计分析确认心脑血管疾病单患人群(冠心病单患组、脑卒中单患组)或心脑血管共患人群的典型代谢特征。结果·研究共提取到345个代谢信号峰作为血浆代谢指纹图谱。再经过质谱数据分析,鉴定出具有差异性变化的6种代谢生物标志物(以下简称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度相关。进一步地,6个代谢标志物可以归为“酮体代谢因子”“脂肪酸代谢因子”2个集群。“酮体代谢因子”集群中,冠心病单患组血浆中氨基磺酸、乙酰乙酸、甲基丙二酸的强度显著增加,而在脑卒中单患组、心脑血管共患组中显著下降。“脂肪酸代谢因子”集群中,心脑血管共患组血浆中葡萄糖、半乳糖醛酸、α-亚麻酸的强度显著降低,而在脑卒中单患组中显著增加。根据以上6种代谢标志物,在“酮体代谢因子”集群中,鉴定出3种相关代谢通路;在“脂肪酸代谢因子”集群中,鉴定出2种相关代谢通路。结论·研究采用的新型固相质谱技术实现了大队列人群的高效血浆代谢指纹图谱采集,确定了6个与心脑血管疾病差异调控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进一步从代谢角度揭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代谢层面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卒中 血浆代谢指纹图谱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