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功能连接改变
1
作者 张瑶 吕钦谕 +4 位作者 黄欣欣 汪崇泽 严琦 王培涓 易正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完成一般资料收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定。选择12个纹状体亚区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s),分析各ROI与全脑体素的rsFC,并提取差异脑区的rsFC值与阴性症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右背尾壳核与右脑岛、左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右内侧和旁扣带回(median cingulate and paracingulate gyri,MCC)之间,左背尾壳核与右壳核、左脑岛、左MFG之间,右背喙壳核与双侧MFG、左脑岛、右MCC之间,左背喙壳核与右脑岛、左中央沟盖之间,右腹喙壳核与双侧壳核、左MFG、右MCC之间,左腹喙壳核与右脑岛、左壳核、双侧MFG、右MCC、左顶下缘角回之间,及左腹侧尾状核下部/伏隔核与右脑岛、左前扣带回(胼胝体上部)、双侧楔前叶之间的rsFC降低(体素水平P<0.001未校正,簇水平FWE校正,P_(FWE)<0.05/12=0.004)。未发现PNS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对照rsFC增强的脑区,也未发现与SANS、TEPS量表相关的rsFC(P_(Bonferroni)>0.05)。结论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皮层-纹状体功能连接异常,主要是壳核与MFG、MCC、岛叶之间rsFC异常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纹状体 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视网膜特征及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邢雨茜 程影 陈剑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而客观生物标志物的寻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视网膜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神经精神疾病的视网膜特异性改变。该综述总结了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而客观生物标志物的寻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视网膜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神经精神疾病的视网膜特异性改变。该综述总结了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视网膜神经层、血管特征及电生理特征的相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且视网膜各层的变化情况在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一。对眼底血管的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结构改变。视网膜电图的相关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多表现出视锥细胞a波振幅降低,而遗传高风险人群常表现出视杆细胞b波振幅的降低趋势。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视网膜相关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多着眼于临床表现,相关机制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该综述尝试针对视网膜神经层、微循环、电生理改变,探讨包括逆行跨突触变性假说、神经递质紊乱、遗传、脑结构改变、代谢等在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客观生物标志物的寻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照相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慕永刚 陈龙云 +2 位作者 从痛快 井绪秀 张素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前额与双侧颞区的脑功能特征,及其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4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时应用近红外光谱脑功...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前额与双侧颞区的脑功能特征,及其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4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时应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检测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的额叶和双侧颞叶脑激活特征,测定额叶和双侧颞叶积分值、重心值及斜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一般资料、组词数及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指标对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影响及诊断效果。结果在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患者组组词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其额叶积分值、斜率和双侧颞叶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额叶重心值、颞叶重心值和双侧颞叶斜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颞叶积分值与精神分裂症患病相关(OR=0.979,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额叶积分值、额叶斜率和颞叶积分值对是否患病分类较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1、0.644和0.779(均P<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在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额叶及颞叶的积分值降低、额叶斜率降低;这些指标对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 言语流畅性任务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晓超 施忠英 +2 位作者 李丽 周英凤 刘晓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3,共6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幻听症状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站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4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 目的:总结国内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幻听症状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站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4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指南7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实验研究1篇,从建立治疗联盟、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管理、共病治疗、质量控制6个方面总结了28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建议后续进行临床转化,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幻听症状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幻听 症状管理 非药物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小畅 张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常常伴随着体质量增加问题,从而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症状改善,并增加代谢性和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对多个神经递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常常伴随着体质量增加问题,从而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症状改善,并增加代谢性和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对多个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导致食欲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精神分裂症与肥胖之间的共同发病机制,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健康的饮食偏好和生活方式等。近年来非药物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干预主要包括3种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手术、神经调控技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及认知等方面,目前探究综合性的生活干预模式的成效及患者依从性成为研究的主流;减重手术治疗对满足手术适应证的精神分裂症肥胖患者具有减重的效果,但目前报道的案例总数较少,且需要进一步探究围术期症状管理;神经调控技术治疗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增加具有潜在的前景。该文旨在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提供更多样化的临床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增加 生活方式干预 减重手术 神经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国芹 杨程青 +4 位作者 吕钦谕 赵静 朱明环 易正辉 戴兴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correction therapy,CCRT)辅助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correction therapy,CCRT)辅助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CCR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CCRT组以CCRT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时间持续12周。2组在入组时及治疗12周后予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评估认知功能,亲和素-生物素复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BDNF和TrK-B表达水平。基线期认知功能和血浆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2组治疗后与基线期、治疗后2组间认知功能和血浆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数据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与蛋白表达改变的相关性用一般线性模型。结果·CCRT组和对照组实际各完成77例。基线期,2组认知功能各维度,BDNF和TrK-B表达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认知功能各维度(P=0.000),BDNF(P=0.007)和TrK-B(P=0.015)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发现:CCRT组治疗12周与基线期认知功能各维度(P=0.000),BDNF(P=0.002)和TrK-B(P=0.00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12周后认知功能各维度,BDNF和其TrK-B表达水平较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词汇学习(r^(2)=1.598,P=0.019)、故事复述(r^(2)=1.495,P=0.038)、数字广度(r^(2)=1.855,P=0.004)、故事回忆(r^(2)=1.459,P=0.047)和注意功能(r^(2)=1.673,P=0.012)改善有显著相关性,TrK-B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图画命名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r^(2)=1.582,P=0.034)。结论·CCRT辅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各维度有显著疗效,且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与血浆BDNF和TrK-B表达水平的改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 BDNF TrK-B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伴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毅 程诚 +3 位作者 沈红艳 高红艳 戴悦宁 易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94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及伴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方法·检...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及伴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方法·检索2019年11月2日以前的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等9个数据库的所有文献。英文以“Alzheimer′s diseas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和“randomize controlled trial”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检索自由词;中文以“阿尔茨海默病”“经颅磁刺激”“随机对照试验”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以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为效应值,区间估计使用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行统计分析;应用GradeProfile 3.2.2软件进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评价结果提示,高频TMS组效应值SMD=−0.64(95%CI−0.89~−0.40,P=0.000),低频组效应值SMD=−0.58(95%CI−1.12~−0.05,P=0.030);Grade证据质量等级显示,高频组为极低质量,低频组为低质量。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时,根据TMS频率的高低、数值及治疗的次数分为3个亚组进行,结果提示,高频TMS组效应量SMD=1.30(95%CI 0.76~1.85,P=0.000),低频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Grade证据质量等级显示高频组和低频组均为极低质量;5 Hz组效应量SMD=3.99(95%CI 0.81~7.16,P=0.010),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极低质量;治疗次数>40次且≤60次组效应量SMD=3.28(95%CI 1.67~4.90,P=0.000),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极低质量。在改善BPSD方面:使用神经精神量表评价,结果无统计学意义,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极低质量。使用AD病理行为症状量表评价分析显示,高频组效应量SMD=−0.83(95%CI−1.06~−0.60,P=0.000),低频TMS疗效无统计学意义;Grade证据质量等级显示,高频组结果为低质量,低频组结果为极低质量。结论·TMS能够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要优于低频,证据质量等级较低;而对AD患者的BPSD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未来应纳入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价TMS对A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伴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家庭医疗干预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道良 李霞 +2 位作者 苏宁 季卫东 陈玄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家庭医疗干预模式。方法·从上海市长宁区街道中整群抽取4个街道,按照入组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针对干预组提供精神科医师上门服务,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社...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家庭医疗干预模式。方法·从上海市长宁区街道中整群抽取4个街道,按照入组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针对干预组提供精神科医师上门服务,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分别在基线时、6个月末、12个月末进行老年期痴呆患者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期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1)对干预前2组患者的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评定时间主效应显著(P<0.001),BEHAVE-AD总分、情感障碍和焦虑恐惧因子分组别主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BEHAVE-AD总分、妄想和情感障碍因子分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BEHAVE-AD评分组间比较:在6个月末时,就幻觉、昼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和焦虑恐惧因子分而言,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个月末时,就BEHAVE-AD总分及妄想、行为紊乱、情感障碍和焦虑恐惧因子分而言,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干预前2组患者的MMSE、ADL、QOL-AD、GQOLI-74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评定时间主效应显著(P<0.001),MMSE和QOL-AD评分组别主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MMSE、ADL、QOL-AD、GQOLI-74评分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MMSE、ADL、QOLAD、GQOLI-74评分组间比较:在6个月末时,干预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个月末时,就MMSE、ADL、QOL-AD、GQOLI-74评分而言,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医师上门服务并整合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家庭医疗模式对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有效,可以提高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持续开展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家庭医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1AP基因非编码区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国芹 吕钦谕 +4 位作者 赵静 朱明环 禹顺英 易正辉 陈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明确一氧化氮合成酶1接头蛋白(nitric oxide synthase 1 adaptor protein,NOS1AP)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性,并对NOS1AP基因阳性多态性位点变异引起的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方法·选择2012... 目的·明确一氧化氮合成酶1接头蛋白(nitric oxide synthase 1 adaptor protein,NOS1AP)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性,并对NOS1AP基因阳性多态性位点变异引起的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333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 onset schizophrenia,EOS)患者和491例非早发性精神分裂症(non-early onset schizophrenia,non-EOS)患者,通过招募方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职工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体检中心的受检人群中筛选901名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用TaqMan探针检测3组人群NOS1AP基因rs12742393、rs4145621和rs1415263位点多态性。使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各位点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通过SNPstats在线网站进行最优遗传模型的分析。利用RNAfold软件和DNAstar软件对阳性多态性位点变异引起的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结果·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各组中均符合H-W遗传平衡(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EOS组与HC组相比,NOS1AP基因rs127423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9)。遗传模型分析发现rs12742393位点最优基因型分布符合显性遗传模式(P=0.004)。软件预测发现,rs12742393位点A等位基因变异成C等位基因后,NOS1AP基因编码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重要改变,导致空间稳定性下降。结论·NOS1AP基因非编码区rs12742393位点对EOS易感性存在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一氧化氮合成酶1接头蛋白基因 多态性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障碍作用机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廖力维 王继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73-576,F0003,共5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血流量、新陈代谢的生物刺激技术。rTMS在治疗精神疾病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障碍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兴时 徐一峰 +5 位作者 唐云翔 肖泽萍 张明岛 王继军 楼翡璎 陈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的变异与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关系,并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中国润杰WJ-1型ERP仪,采用汉语成语正常结尾字(匹配)与汉语成语结尾歧义字(非匹配)模式,对56例FES患者(FES组...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的变异与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关系,并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中国润杰WJ-1型ERP仪,采用汉语成语正常结尾字(匹配)与汉语成语结尾歧义字(非匹配)模式,对56例FES患者(FES组)和62名健康成人(NC组)进行N400指标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FES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单一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N400随访。结果①与NC组比较,FES组患者治疗前N400潜伏期在Cz、Pz、Fz3个脑区明显延迟于对照组,波幅下降;②在Cz脑区,FES患者的N400潜伏期延迟与PANSS量表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19,P<0.05),N400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r=-0.425,P<0.01;r=-0.348,P<0.05)。③治疗3个月后,FES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N4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FES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开始缓解,PANSS量表总分为(29.5±3.3)分,减分率>50%;N400指标也相应改善,表现为潜伏期前移和波幅升高(P<0.05或P<0.01)。结论 FES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认知功能和语言缺陷,随访提示精神分裂症的N400变化是状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N400 诱发电位 利培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阴潜阳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病例对照研究
12
作者 杨程青 闵茗 +6 位作者 俞华芳 胡昊 张建明 王宇 白丽 吴海苏 朱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讨育阴潜阳汤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育阴潜阳汤2次/d,150 m L/次;盐酸苯海索... 目的:探讨育阴潜阳汤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育阴潜阳汤2次/d,150 m L/次;盐酸苯海索安慰剂,2次/d,2 mg/次。对照组服用盐酸苯海索2次/d,2 mg/次,育阴潜阳汤安慰剂2次/d,150 m L/次。治疗时间12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评估患者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并在基线和3月末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疗效等同于对照组,组间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F=0.241,P〉0.05),但不同的观察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F=80.844,P〈0.05),不同时间点与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0.712,P〉0.05)。服药依从性方面,育阴潜阳汤组优于安坦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F=0.992,P〉0.05),但不同的观察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F=14.029,P〈0.05),不同时间点与组别间交互作用显著(F=14.459,P〈0.05).结论:育阴潜阳汤可以用来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疗效与盐酸苯海索相当,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锥体外不良反应 育阴潜阳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钱诺诗 洪武 李春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6-1370,共5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项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它可通过影响大脑电活动如神经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来治疗精神疾病。目前关于tDCS应用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在成人抑郁症、双相抑郁、精神分裂...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项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它可通过影响大脑电活动如神经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来治疗精神疾病。目前关于tDCS应用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在成人抑郁症、双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显示有效。既往研究证据表明儿童少年对tDCS有一定耐受性,但目前探索tDCS技术治疗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较少,多为小样本开放性试验,无法得出有效结论。该文综述了tDCS应用于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阅读障碍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各研究中tDCS的参数设置、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局限性,比较其治疗周期、时间、电流强度、靶点设置以及疗效的不同,为今后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群体临床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儿童 少年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阅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睿 曾端 +2 位作者 和申 沈一峰 李华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HRAS原癌基因(HRAS proto-oncogene,HRAS)rs11246176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60例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38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HRAS原癌基因(HRAS proto-oncogene,HRAS)rs11246176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60例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38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予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完成26周随访。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分别于入组时、入组13周和入组26周评定患者情况,计算26周时的减分率作为评定药物疗效的标准(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据此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集所有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HRAS基因rs1124617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HEsis和SNPstats软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效组与无效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以及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采用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quantitativetraitloci,eQTL)关联分析探讨rs11246176位点多态性与人脑内HRAS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rs11246176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有效组A等位基因携带者(AA+AG基因型)频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另外,rs11246176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在26周时的PANSS减分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10)。eQTL分析发现正常高加索人和非裔美国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s11246176位点AA基因型的HRAS mRNA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AG型,GG型表达水平最低(P=0.000)。结论·HRAS基因rs11246176位点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无关,但可能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A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HRAS原癌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11246176位点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与初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立升 陈兴时 +12 位作者 陈美娟 陆峥 施慎逊 易正辉 杨卫敏 许桦 龙彬 吴国君 谢帆 何永光 胡国芹 吴荣琴 唐佳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研究初发精神分裂症(FSZ)和复发精神分裂症(RSZ)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Brav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对96例FSZ、118例RSZ及110名健康成人进行P3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 目的研究初发精神分裂症(FSZ)和复发精神分裂症(RSZ)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Brav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对96例FSZ、118例RSZ及110名健康成人进行P3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病例组于治疗6周时进行P3随访。结果在Cz脑区中,FSZ和RSZ患者P3潜伏期延迟及波幅降低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3组在靶潜伏期N2、P3及非靶P2,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SZ和RSZ潜伏期N2和P3延迟,P3波幅降低(P<0.05或P<0.01)。与FSZ相比,RSZ非靶P2延迟,非靶P2波幅下降(P<0.05)。治疗后P3中靶波幅P3的恢复仅见于FSZ患者,不见于RSZ患者。RSZ患者P3的P3波幅,在治疗干预后明显恢复不良。对FSZ和RSZ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P3中潜伏期N2和P3延迟可能属于该疾病的属性标志;而靶波幅P2和P3下降可能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本病在发病初期存在认知功能缺陷,这种认知缺陷可能对患者今后的发病、治疗效果和社会功能会产生影响。随访结果提示本病P3变化是混合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初发 复发 P3 混合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H3受体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钦谕(综述) 陆佳晶 易正辉(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4-840,共7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有关。组胺H3受体及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H3受体拮抗剂...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有关。组胺H3受体及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H3受体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对改善精神疾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结论不一致。因此,本文对组胺能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作一阐述,并对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治疗中的潜在用途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组胺H3受体 H3拮抗剂/反向激动剂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文万军 陈晔 +5 位作者 覃宗厚 吕望强 唐伟 卢卫红 范卫星 张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18-1620,共3页
目的·探索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39例使用奥氮平单药治疗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 目的·探索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39例使用奥氮平单药治疗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a,CDSS)评估患者的抑郁水平,并将其分为伴抑郁组和不伴抑郁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血清IL-6水平与CD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依据CDS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伴抑郁组(119例)和不伴抑郁组(120例)。与不伴抑郁组相比,伴抑郁组患者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血清IL-6水平均较高(P=0.028,P=0.000)。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伴抑郁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CDSS评分呈正相关(r=0.42,P=0.000)。结论·血清IL-6水平增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6 抑郁症状 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SNPH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18
作者 巫珺 陆佳晶 +3 位作者 黄欣欣 黄茹燕 吕钦谕 易正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伸展蛋白(syntaphilin,SNPH)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389例SZ患者(病例组)和433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SNPH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 目的探讨伸展蛋白(syntaphilin,SNPH)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389例SZ患者(病例组)和433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SNPH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3764714、rs3795139、rs3803947、rs3803949、rs6134520)进行基因分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分析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单倍型频率分布有无差异,比较两组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有无差异。结果SNPH基因5个SNP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5个位点可构成一个5个基因位点所组成的单倍型区块(D’>0.8)。5个基因所组成的单倍型A-A-A-C-T、G-A-G-T-T、G-G-G-C-C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P=0.535、P=0.524)。SNPH基因5个SNP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及加性遗传模式下,该5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NPH基因可能不是SZ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SZ) 伸展蛋白(SNPH)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中国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对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渴求、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19
作者 王海红 袁辰馨 +4 位作者 甘鸿 江海峰 赵燕 杜江 张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科戒断期酒精依赖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接受酒精依赖患者的常规住院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接受左侧DLPFC的iTBS真刺激,对照组接受相同参数的伪刺激。干预疗程为2周,共10次刺激。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分别测量患者干预前后的渴求、焦虑、抑郁状况。使用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工具CogState软件包行为学任务中的检出任务(detection task,DET)、识别任务(identification task,IDN)、双卡学习任务(two back task,TWOB)、Groton迷宫学习任务(the Groton maze learning task,GML)和国际购物清单任务(international shopping list task,ISL)分别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加工速度、注意力/警觉、工作记忆、空间问题解决/错误监管能力、言语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F=126.713,P<0.001,偏η^(2)=0.765)和交互效应(F=7.080,P=0.011,偏η^(2)=0.154)具有统计学意义,TWOB得分的时间效应(F=9.114,P=0.004,偏η^(2)=0.189)、组别效应(F=5.557,P=0.024,偏η^(2)=0.125)和交互效应(F=4.977,P=0.032,偏η^(2)=0.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DI(F=45.273,P<0.001,偏η^(2)=0.578)、BAI(F=31.432,P<0.001,偏η^(2)=0.473)、GML(F=8.993,P=0.005,偏η^(2)=0.209)、ISL(F=26.657,P<0.001,偏η^(2)=0.439)得分只有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DET、IDN得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真刺激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伪刺激组(F=8.805,P=0.005,偏η^(2)=0.184)、TWOB得分高于伪刺激组(F=11.293,P=0.002,偏η^(2)=0.225)。结论·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iTBS,可以提高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酒精依赖 渴求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晓红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情绪及状态的极端波动,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等反复或交替出现。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了,而神经炎症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病...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情绪及状态的极端波动,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等反复或交替出现。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了,而神经炎症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病因,也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双相障碍神经炎症方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外周和中枢炎症及其关联标志物的变化,探索了其致病的潜在机制,并简要叙述了心境稳定剂及新型治疗药物在抗炎作用方面的机制和潜力,以期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