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上海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1
作者 薛莉莉 张伟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5期583-588,共6页
通过阅读文献和对上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考察、访谈,总结了上海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3种发展状况和5种服务模式,发现疫情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面临的三个挑战:一是直接服务减少导致服务受益者数量下降,服务成效无法保障;二... 通过阅读文献和对上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考察、访谈,总结了上海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3种发展状况和5种服务模式,发现疫情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面临的三个挑战:一是直接服务减少导致服务受益者数量下降,服务成效无法保障;二是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方式被迫调整挑战了社工的服务能力;三是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或增多与社工数量不足导致服务应对困难。针对上述挑战与问题提出了对策:通过服务方式灵活多元确保专业关系持续与服务成效;组织开展社工线上工作能力的培训,增加网络服务经验;服务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多部门合作预防重点人群心理问题产生;组建一支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志愿者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精神健康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症抑郁患者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的病耻感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静芳 畅临亚 +12 位作者 王宇 丁菲 卢卫红 叶尘宇 薛莉莉 宋蕊 王琰 陶华 周慧鸣 葛方梅 李静茹 方贻儒 苑成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7-813,共7页
目的:考察接受线上-线下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I-GCBT)的轻症抑郁患者病耻感的变化。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9名轻症抑郁患者[17条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分≥8分且≤17分],随机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 目的:考察接受线上-线下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I-GCBT)的轻症抑郁患者病耻感的变化。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9名轻症抑郁患者[17条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分≥8分且≤17分],随机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组(线上视频组)与线下面对面团体干预组(线下对照组),每组均给予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12次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基线、治疗4周、8周和12周末进行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C)评估。结果:共77例患者完成基线后至少一次随访(线上视频组50例,线下对照组27例)。两组的基线HAMD-17总分、SSMI-C总分及3个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的SSMIC总分及歧视、病情掩饰因子分均降低(均P<0.01),线下对照组的歧视、病情掩饰因子分在4周末时出现降低(P<0.05或P<0.01),线上视频组的歧视、病情掩饰因子分在12周末时出现降低(均P<0.01)。结论: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轻症抑郁患者病耻感,线下干预形式可较早改善患者的被歧视感和病情掩饰,线上干预形式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轻症抑郁 病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