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慢性躯体疾病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伟波 李江楠 +4 位作者 刘彦丽 江弋舟 朱益 王娜 蔡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91,499,共9页
目的探索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共病慢性躯体疾病的流行特征,并探究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队列,纳入社区SCZ患者5422例,根据患者自报慢病史对12种常见慢性躯体疾病的共病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探索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共病慢性躯体疾病的流行特征,并探究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队列,纳入社区SCZ患者5422例,根据患者自报慢病史对12种常见慢性躯体疾病的共病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共病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5422例患者的慢性躯体疾病共病率为37.0%,高血压(22.6%)和糖尿病(13.1%)最普遍。年龄增长是社区SCZ患者共病慢性躯体疾病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60岁患者共病1~2种和≥3种的风险分别是<45岁患者的3.34(95%CI:2.74~4.07)倍和3.27(95%CI:2.11~5.09)倍。女性、已婚、吸烟、长病程也是患者共病的危险因素,绝经女性的共病风险高于未绝经女性。结论上海市社区SCZ患者共病以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常见,年龄增长、女性、已婚、吸烟、长病程是共病增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SCZ) 躯体疾病 共病 社区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治疗处方时点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春华 徐韩 +4 位作者 陆光华 方贻儒 王祖承 李虹 陈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就是应用现代医学科学各种手段,利用一切可能取得的条件和时机,尽最大的可能纠正患者病态的精神活动,使他们在生活、职业、人际交往等社会技能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适应社会环境和集体生活、树立生活信心、保持或... 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就是应用现代医学科学各种手段,利用一切可能取得的条件和时机,尽最大的可能纠正患者病态的精神活动,使他们在生活、职业、人际交往等社会技能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适应社会环境和集体生活、树立生活信心、保持或增加脑力和体力活动,促进恢复精神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 康复治疗 精神卫生中心 2009年 时点调查 治疗处方 上海市 现代医学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精神卫生分级诊疗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勇 宋立升 +4 位作者 姚培芬 王慧芳 赵雅娟 符浩 徐一峰 《中国医院》 2017年第5期9-11,共3页
对上海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当前分级诊疗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分级诊疗形式与内涵的思考,结合了国内外分级诊疗的模式与经验,提出了对上海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的思考与展望,即通过构建"医生团队"... 对上海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当前分级诊疗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分级诊疗形式与内涵的思考,结合了国内外分级诊疗的模式与经验,提出了对上海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的思考与展望,即通过构建"医生团队"模式,加强上下联动机制;推进医生"多点执业"模式,鼓励名医名师下基层;调整精神药品基本医保目录,优化药品流通渠道;加大医保政策倾斜力度,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等手段加快推进上海精神卫生的分级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上海模式 分级诊疗 医生团队 多点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调查:2011-2013年变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齐雪君 曾庆枝 +5 位作者 缪菊明 王静夷 李晓萍 蒋清 蔡军 何燕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4-599,共6页
目的调查2013年上海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观察2011-2013年来上海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变化。方法 2013年调查采用典型抽样基础上的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1901名15岁及以上上海市常住居民完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精神卫... 目的调查2013年上海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观察2011-2013年来上海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变化。方法 2013年调查采用典型抽样基础上的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1901名15岁及以上上海市常住居民完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案例及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2011年调查采用同样方法。结果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总知晓率为75.0%,问卷平均得分(15.0±2.9)分,得分较2011年(14.4±3.1)分提高(P<0.001)。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抑郁症案例的正确识别率最高,达41.6%;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案例正确识别率最低,仅13.7%。对于案例中疾病的归因,受访者仍然主要认为是"工作压力太大"(40.7%)及"思想上的问题"(36.2%)。"找人做心理咨询"(42.6%)依然是受访者建议的最主要求助方式。多数受访者(68.5%)认为患者治疗后能继续工作。结论上海市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度较2011年提高,居民对5种精神障碍的识别率有待提高,对疾病的归因了解不够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 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彩萍 张艳华 +6 位作者 汤剑平 汪程鹏 薛丰丰 王慧娟 李传威 张广亚 李华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2-1627,共6页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维持期精神分...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纳入2021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3个中心,以18~65岁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口服利培酮制剂换成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维持治疗,治疗期间每2周注射25.0 mg、37.5 mg或50.0 mg,随访12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2、4、8、12周末使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社会功能;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总体病情变化;使用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评定患者健康状况;使用辛普森-安格斯量表(SAS)、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定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指标。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治疗第2、4、8、12周末患者PSP总分分别为(48.20±24.65)、(49.07±25.81)、(50.46±26.96)、(51.85±28.16)分,均高于基线[(43.89±22.32)分](P<0.05)。治疗12周末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5)。CGI-S评分较基线下降(P<0.05),CGI-I评分12周末较4周末下降(P<0.01),EQ-5D评分较基线提高(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泌乳素升高、锥体外系反应(EPS)、头晕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不良反应脱落者。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期的临床症状,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微球(Ⅱ) 维持治疗 治疗结果 病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国专家共识(2025)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相宜 张秀 +10 位作者 薛菁心 亢清 龙翔云 唐培源 韦思嘉 刘佳琪 佘生林 郑英君 刘登堂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精神医学分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10,共18页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的难点与重点,约20%~40%患者经过数种抗精神病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仍疗效不佳,最终被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氯氮平是目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治疗手段。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的难点与重点,约20%~40%患者经过数种抗精神病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仍疗效不佳,最终被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氯氮平是目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治疗手段。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尽快控制症状、降低自杀率、提高生活质量。本共识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30位精神科专家反复讨论及改良德尔菲(Delphi)法匿名调研,最终形成了17项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共识意见,涉及危险因素及预防、诊断及评估、氯氮平规范化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处理、氯氮平抵抗及不能耐受时的治疗方案以及心理社会干预等多个方面。共识制定过程中同时结合了循证证据,有助于规范和指导中国成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抵抗 氯氮平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泰尔指数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范鑫 张丁月 +4 位作者 李煦 郭延萍 蔡军 马宁 谢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制定区域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泰尔指数分析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配置的公平程度,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制定区域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泰尔指数分析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配置的公平程度,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呈现上海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床位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按人口配置的总泰尔指数分别为0. 08、0. 09,组间泰尔指数与组内泰尔指数均相差不大,按地理面积配置的总泰尔指数分别为0. 41、0. 40,组间泰尔指数均大于组内泰尔指数,组间泰尔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82. 0%和78. 7%;不论是按地理面积还是按人口数量,机构和床位配置公平性程度最低的均是中心城区。结论:未来应提高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同时优化中心城区内部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资源配置 公平性 泰尔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范鑫 李煦 +1 位作者 王琰 郭延萍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1,共3页
采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对上海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精神卫生资源按人口、地理面积配置总体处于不公平状态,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因此建议上海市在未来资源配置过程中兼... 采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对上海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精神卫生资源按人口、地理面积配置总体处于不公平状态,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因此建议上海市在未来资源配置过程中兼顾服务人口和面积,提高资源配置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资源配置 公平性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精神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春燕 唐妘 郑宏 《中国医院》 2014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主要动机,确定相关需求,为发展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对上海市、区两级共20家精神专科医院的500名精神科医师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等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42.82%认为现行政策"...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主要动机,确定相关需求,为发展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对上海市、区两级共20家精神专科医院的500名精神科医师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等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42.82%认为现行政策"好或较好",85.21%近3年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教师授课态度"(64.50%)、"培训目的的明确性"(64.11%)、"授课内容"(59.62%);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培训时间与正常临床工作相冲突"(55.63%)、"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多样"(54.30%)。相关性分析发现,高等级医院、工作年限长、职称高的医师倾向于更了解医学继续教育政策(P<0.01)。结论:上海市精神科医师对继续医学教育较为重视,大多能积极参与,处于基本满意状态,但继续医学教育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管理和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 精神卫生 精神专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10
作者 金晓超 施忠英 +3 位作者 周英凤 黄晓燕 顾艳虹 李丽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目的汇总国内外精神障碍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循证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系统检索国内外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精神障碍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 目的汇总国内外精神障碍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循证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系统检索国内外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精神障碍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9篇,从组织管理、运动获益、运动场所、运动对象、运动评估、运动方案、依从性管理、效果评价8个方面总结31条证据。结论汇总的精神障碍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肌少症 运动干预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短视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对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转化的预测效度
11
作者 熊凌川 崔慧茹 +6 位作者 徐丽华 魏燕燕 张丹 钱禛颖 唐莺莹 张天宏 王继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索简短视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在预测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受试者精神病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募集217名CHR-P受试者,基线时进行BVMT-R评估... 目的探索简短视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在预测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受试者精神病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募集217名CHR-P受试者,基线时进行BVMT-R评估,并进行3年的随访,评估其是否发生精神病转化。应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BVMT-R总分与CHR-P精神病转化概率的关系,并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量法,计算BVMT-R总分预测CHR-P人群精神病转化的截断值,根据得到的截断值将BVMT-R总分划分为不同区间,计算不同区间的阳性似然比和在不同时点的精神病转化率。结果最终168例CHR-P完成3年随访。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BVMT-R总分与CHR-P精神病转化概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分段函数模型特征。最大选择秩统计量法确定截断值为18分和29分,进而将BVMT-R总分划分为0~18分、19~29分、30~36分3个区间,3个区间预测CHR-P精神病转化的阳性似然比两两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个区间在不同随访时点的精神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VMT-R总分可划分成3个区间,每个区间有着不同的预测CHR-P精神病转化的阳性似然比,据此BVMT-R总分可初步预测CHR-P人群的精神病转化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临床高危综合征 简短视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 转化 广义可加模型 最大选择秩统计量 贝叶斯分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视网膜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偲佳 魏燕燕 +2 位作者 钱禛颖 李清伟 王继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精神障碍常与其他躯体疾病共病,已成为全球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精神障碍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精神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血液指标和脑部影像;此外,一些客观的表型标志物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精神障碍常与其他躯体疾病共病,已成为全球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精神障碍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精神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血液指标和脑部影像;此外,一些客观的表型标志物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间脑延伸而来,在胚胎发育期间与大脑共同发育。鉴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障碍在病理生理学中的重叠机制,研究视网膜内各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已成为精神障碍研究的新方向。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无创、非接触地对视网膜结构进行显微成像,精确量化各视网膜亚层的厚度。已有研究利用OCT探索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视网膜结构变化,但目前缺乏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将目前已有精神障碍患者视网膜结构变化的研究结果及进展进行总结,发现部分精神障碍患者的视网膜亚层厚度显著减小。这些发现提示视网膜结构有潜力成为精神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为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情感障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功能连接改变
13
作者 张瑶 吕钦谕 +4 位作者 黄欣欣 汪崇泽 严琦 王培涓 易正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完成一般资料收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定。选择12个纹状体亚区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s),分析各ROI与全脑体素的rsFC,并提取差异脑区的rsFC值与阴性症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右背尾壳核与右脑岛、左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右内侧和旁扣带回(median cingulate and paracingulate gyri,MCC)之间,左背尾壳核与右壳核、左脑岛、左MFG之间,右背喙壳核与双侧MFG、左脑岛、右MCC之间,左背喙壳核与右脑岛、左中央沟盖之间,右腹喙壳核与双侧壳核、左MFG、右MCC之间,左腹喙壳核与右脑岛、左壳核、双侧MFG、右MCC、左顶下缘角回之间,及左腹侧尾状核下部/伏隔核与右脑岛、左前扣带回(胼胝体上部)、双侧楔前叶之间的rsFC降低(体素水平P<0.001未校正,簇水平FWE校正,P_(FWE)<0.05/12=0.004)。未发现PNS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对照rsFC增强的脑区,也未发现与SANS、TEPS量表相关的rsFC(P_(Bonferroni)>0.05)。结论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皮层-纹状体功能连接异常,主要是壳核与MFG、MCC、岛叶之间rsFC异常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纹状体 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假说及干预药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锦洋 王继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8-564,共7页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多巴胺或5-羟色胺通路发挥作用,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相当有限。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acid,NMDA)受体缺陷引起认知功能缺陷的假说在近年受到关注与研究,可能是改善患者认知功...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多巴胺或5-羟色胺通路发挥作用,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相当有限。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acid,NMDA)受体缺陷引起认知功能缺陷的假说在近年受到关注与研究,可能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靶点。相关的新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NMDA受体共激活剂、甘氨酸转运体1(glycine transporter 1,GlyT1)抑制剂、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抑制剂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目前的研究支持GlyT1抑制剂、DAAO抑制剂可能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障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甘氨酸 甘氨酸质膜转运蛋白质 D-氨基酸氧化酶 美金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常见精神疾病诊治研究中的进展
15
作者 林语嫣 王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6-500,共5页
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仍以主观症状评估为主,存在早期识别困难、缺乏客观生物标志物、疗效监测不足等问题。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项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变化的技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 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仍以主观症状评估为主,存在早期识别困难、缺乏客观生物标志物、疗效监测不足等问题。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项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变化的技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取得显著进展,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揭示了能量代谢、免疫反应及脂质代谢的异常,部分差异蛋白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抑郁障碍中,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被发现与发病密切相关,多标志物组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用于疗效监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Aβ、Tau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检测推动了早期筛查及靶向治疗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抑郁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视网膜特征及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邢雨茜 程影 陈剑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而客观生物标志物的寻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视网膜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神经精神疾病的视网膜特异性改变。该综述总结了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而客观生物标志物的寻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视网膜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神经精神疾病的视网膜特异性改变。该综述总结了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视网膜神经层、血管特征及电生理特征的相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且视网膜各层的变化情况在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一。对眼底血管的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结构改变。视网膜电图的相关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多表现出视锥细胞a波振幅降低,而遗传高风险人群常表现出视杆细胞b波振幅的降低趋势。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视网膜相关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多着眼于临床表现,相关机制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该综述尝试针对视网膜神经层、微循环、电生理改变,探讨包括逆行跨突触变性假说、神经递质紊乱、遗传、脑结构改变、代谢等在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客观生物标志物的寻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照相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信号实时神经反馈技术在精神障碍中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思言 王继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大脑活动,帮助个体自我调节脑功能。该技术包括传统神经反馈、解码神经反馈和基于功能连接的神经反馈,应用于如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Tourette综合征、物质成瘾...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大脑活动,帮助个体自我调节脑功能。该技术包括传统神经反馈、解码神经反馈和基于功能连接的神经反馈,应用于如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Tourette综合征、物质成瘾、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治疗。然而,目前研究方法、反馈算法和目标靶点的差异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未来研究应优化研究设计,明确最佳神经靶点,评估长期疗效,以提升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精神障碍 神经反馈 生物反馈 神经调控 脑功能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精神健康复元运动的社会历史脉络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精神健康复元运动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人为中心、由服务使用者驱动、以优势为基础,是形塑21世纪全球精神卫生政策的重要力量。通过对美国精神健康复元运动的系统爬梳,探诘其三大主要的社会历史脉络,即美国对严重精神障碍痊... 精神健康复元运动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人为中心、由服务使用者驱动、以优势为基础,是形塑21世纪全球精神卫生政策的重要力量。通过对美国精神健康复元运动的系统爬梳,探诘其三大主要的社会历史脉络,即美国对严重精神障碍痊愈的认识转变、美国精神病学消费者运动的变迁、美国社会心理康复领域的发展,强调为推动国内精神卫生体系超越生物医学模式并实现以复元为导向的范式转移,需要持续改革的精神、精神障碍亲历者的参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与临床心理学的人才建设以及更多有关复元的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健康 复元 社会心理康复 精神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慕永刚 陈龙云 +2 位作者 从痛快 井绪秀 张素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前额与双侧颞区的脑功能特征,及其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4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时应用近红外光谱脑功...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前额与双侧颞区的脑功能特征,及其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4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时应用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检测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的额叶和双侧颞叶脑激活特征,测定额叶和双侧颞叶积分值、重心值及斜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一般资料、组词数及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指标对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影响及诊断效果。结果在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患者组组词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其额叶积分值、斜率和双侧颞叶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额叶重心值、颞叶重心值和双侧颞叶斜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颞叶积分值与精神分裂症患病相关(OR=0.979,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额叶积分值、额叶斜率和颞叶积分值对是否患病分类较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1、0.644和0.779(均P<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在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额叶及颞叶的积分值降低、额叶斜率降低;这些指标对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 言语流畅性任务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毒人员精神病理症状与药物成瘾的关系及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
20
作者 高雨燕 李伟 +2 位作者 王书婷 岸本鹏子 张洳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识别男性戒毒人员群体中由精神病理症状自发关联而产生的不同共病类型,探究潜在类型与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痛苦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招募450名由云南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2017年国家公安部修订的《吸毒成瘾认定办法... 目的:识别男性戒毒人员群体中由精神病理症状自发关联而产生的不同共病类型,探究潜在类型与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痛苦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招募450名由云南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2017年国家公安部修订的《吸毒成瘾认定办法》认定为吸毒成瘾的男性戒毒人员为受试。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成瘾物质渴求与自动化行为反应量表(Craving Automated Scale for Substances,CAS-S)、心理痛苦量表(Psychache Scale,PAS)评估受试的精神病理症状水平、药物成瘾程度和心理痛苦程度。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受试群体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精神病理共病类型,并根据识别结果对类型进行命名。使用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潜在类别在药物成瘾和心理痛苦程度上的差异,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心理痛苦在不同潜在类别与药物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潜在类别分析将受试识别为高、中、低精神病理水平3个类型;根据SCL-90包含的10种精神病理症状结果,这3类受试的阳性率和共病数依次递减。3种类型受试在心理痛苦、药物成瘾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精神病理症状正向预测受试心理痛苦和药物成瘾程度。心理痛苦在中度精神病理水平与药物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高度精神病理水平与药物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男性戒毒人员中存在高、中、低3种精神病理共病类型,心理痛苦在中、高精神病理水平与药物成瘾之间分别起完全和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精神病理症状 心理痛苦 共病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