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介导胆汁酸影响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夏西茜 丁珂珂 +4 位作者 张慧恒 彭旭飞 孙昳旻 唐雅珺 汤晓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846,共8页
据估计,全球约有700万人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在IBD的发生、进展及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关键代谢产物——胆汁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不仅参与胆汁酸的... 据估计,全球约有700万人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在IBD的发生、进展及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关键代谢产物——胆汁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不仅参与胆汁酸的生物转化,丰富胆汁酸的多样性,还通过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调控其合成与转运过程。同时,胆汁酸亦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支持、直接毒性、间接抗微生物途径和对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影响,参与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经肠道菌群修饰后的胆汁酸能够促进肠上皮屏障的损伤修复过程,并且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平衡,减缓IBD的发展。该文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通过介导胆汁酸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索以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为靶点的新型有效治疗策略,如胆汁酸受体调节剂、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以及噬菌体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胆汁酸 炎症性肠病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升高与认知功能恶化的代谢关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丽蓉 陈瑞华 +4 位作者 晁筱雯 郭雨槐 孙涛 李梦慈 陈天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目的·分析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升高人群中导致认知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和导致认知功能恶化风险变化的代谢线索。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数据库中下载阿尔茨海默病队列数据,并筛选出具有FBG数... 目的·分析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升高人群中导致认知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和导致认知功能恶化风险变化的代谢线索。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数据库中下载阿尔茨海默病队列数据,并筛选出具有FBG数据和随访数据的样本,获得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载脂蛋白E4(apolipoprotein E4,APOE4)基因型、人种]和代谢指标数据(包括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等)。根据受试者的FBG水平和认知障碍阶段诊断,将其分为正常FBG并无/有认知功能恶化组、FBG升高并无/有认知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17例具有FBG数据且具有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与代谢物数据的受试者,其中FBG正常(>3.9 mmol/L且<6.1 mmol/L)共1153例,FBG升高(≥6.1 mmol/L)共164例。FBG正常的受试者中,275例有认知功能恶化;FBG升高的受试者中,53例有认知功能恶化。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正常FBG组和高FBG组在性别、人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认知功能恶化组和有认知功能恶化组在年龄、性别、APOE4基因携带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认知功能恶化的主要促进因素依次为APOE4基因阳性、FBG升高和年龄增长(HR=2.22,HR=1.38,HR=1.02;均P<0.05)。不同FBG水平下无认知功能恶化和有恶化组的基线代谢指标,以及认知功能恶化前与认知功能恶化后的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认知功能恶化人群中,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s,HDL)携带的磷脂在总脂质中的比值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颗粒浓度及其携带的脂质含量在认知功能恶化后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认知功能恶化人群中,缬氨酸、亮氨酸不仅与FBG水平显著相关,还与血浆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pTau)水平显著相关;HDL携带的胆固醇含量、磷脂与总脂质的比值与脑脊液pTau水平显著相关。结论·相较于FBG正常的人群,FBG升高人群认知功能恶化风险显著增加;且不同FBG水平下,无认知功能恶化人群和有认知功能恶化的人群以及认知恶化前与认知恶化后显著差异的代谢指标有所不同。总体而言,LDL及其携带的脂质、HDL携带的磷脂在认知功能恶化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支链氨基酸中的缬氨酸与亮氨酸与pTau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这几个代谢指标在认知功能恶化过程中或许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升高 认知障碍 代谢组学 危险因素 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褐素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洁仪 郑丹 +2 位作者 郑晓皎 贾伟 赵爱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774,共7页
茶对人体健康发挥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富含的茶色素类物质逐渐被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其中由茶黄素、茶红素等酚类物质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的茶褐素,主要存在于部分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全发酵的红茶和黑茶中。茶褐素作为一种天然大... 茶对人体健康发挥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富含的茶色素类物质逐渐被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其中由茶黄素、茶红素等酚类物质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的茶褐素,主要存在于部分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全发酵的红茶和黑茶中。茶褐素作为一种天然大分子物质,在肠道中不能直接被吸收入血发挥作用,但它可以与肠道菌接触,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菌群稳态。茶褐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多种生物学活性。茶褐素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生成、促进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促进脂肪组织能量代谢,改善机体脂质代谢;可直接影响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改善糖代谢,维持血糖稳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肿瘤细胞基因表达,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另外茶褐素还能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多种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该文总结了茶褐素在茶叶中的形成过程和提取方法,以及茶褐素结构组成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茶褐素对肠道菌群、脂质代谢、血糖稳态、肿瘤和炎症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素 肠道菌群 代谢性疾病 抗肿瘤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检测器快速定量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瞿纯 刘佳健 +3 位作者 郑丹 郑晓皎 贾伟 赵爱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7-564,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检测器(UPLC-QDA)定量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方法。血浆样本经甲醇去除蛋白后,所得到的上清液挥干后用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进行衍生。反应液在Cortecs C18色谱柱上进行...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检测器(UPLC-QDA)定量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方法。血浆样本经甲醇去除蛋白后,所得到的上清液挥干后用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进行衍生。反应液在Cortecs C18色谱柱上进行6 min梯度洗脱达到色谱分离,采用正离子模式下的选择离子扫描模式测定。结果表明,34种氨基酸的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在0.1~5.0μmol/L和0.2~10.0μmol/L之间,并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 2>0.991)和良好的准确度(80.4%~121.8%),较高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15%)以及较好的稳定性,低、中、高3个浓度加标回收率在78.1%~127.6%之间,基质效应在-21.9%~29.7%之间。本方法简单快速,稳定可靠,并成功地应用于正常人和小鼠血浆样本中氨基酸谱的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氨基酸 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 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级杆质谱检测器(UPLC-Q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