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次数对稀土氧化物着色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色度学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高燕 张富强 +1 位作者 黄慧 归林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烧结次数对以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的与天然牙颜色匹配的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着色法制备6种不同着色剂成分含量的与天然牙色匹配的齿科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S1、S2、S3、S4、S5、S6)试件,并... 目的探讨烧结次数对以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的与天然牙颜色匹配的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着色法制备6种不同着色剂成分含量的与天然牙色匹配的齿科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S1、S2、S3、S4、S5、S6)试件,并使用ShadeEye NCC电脑比色仪对不同烧结次数的试件的颜色进行色度测定,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对反复烧结不同次数的颜色参数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6种试件反复烧结后的色差变化范围为0.10~1.47,其中S1、S2、S6试件的明度值降低(P<0.05),S3、S4、S5试件的明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6种试件的色相值和彩度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稀土氧化物着色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颜色稳定性高,反复烧结对其色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多晶氧化锆 稀土氧化物 烧结次数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钙磷比对微弧氧化法制备含钙磷氧化物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建治 张富强 +2 位作者 石玉龙 王磊 闫凤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钙磷比的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钙磷氧化物膜的组成。方法:根据电解液中钙磷浓度比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C和D共4组,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各个试件作处理,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的表面形貌... 目的:探讨在不同钙磷比的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钙磷氧化物膜的组成。方法:根据电解液中钙磷浓度比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C和D共4组,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各个试件作处理,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的表面形貌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试件的表面氧化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纯钛表面生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表面沉积物的元素组成主要是Ti、O、Ca、P等。经相关系数分析,电解液的钙磷浓度比与氧化膜的Ca、P含量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电解液中Ca浓度的增加,表现为Ca和P元素的上升。除A组Ca/P比为1.26外,其它3组Ca/P比均在1.42~1.44之间。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能形成含钙磷的多孔氧化物薄膜,氧化物薄膜中钙磷含量与电解液中钙磷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陶瓷px-242A低温老化性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慧 黄慧 +1 位作者 王宇华 张富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557,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一种3摩尔钇稳定的纳米氧化锆陶瓷(TZ-PX-242A)的低温老化性能。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试件随机分成4组,在高温高压灭菌锅里进行循环热处理,处理条件为在134℃、0.2MPa下,进行0h,1h,3h,5h不同时间的低温老化实验。测量低... 目的:初步分析一种3摩尔钇稳定的纳米氧化锆陶瓷(TZ-PX-242A)的低温老化性能。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试件随机分成4组,在高温高压灭菌锅里进行循环热处理,处理条件为在134℃、0.2MPa下,进行0h,1h,3h,5h不同时间的低温老化实验。测量低温老化实验前后的三点弯曲强度,并用XRD分析试件表面单斜相的比例。结果:随着低温老化时间的延长,试件表面单斜相含量增加,三点弯曲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低温老化处理5h后强度仍高于1100MPa。结论:本实验用氧化锆陶瓷的低温老化性能具有时效依赖性,低温老化对三点弯曲强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氧化锆机械性能低温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