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在辅助生殖门诊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明 张素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在辅助生殖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辅助生殖患者的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不同妊娠结局患者的分期筛选,设置流程化随访节点,通过短信平台群发或选取特定对象发放进行... 目的探讨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在辅助生殖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辅助生殖患者的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不同妊娠结局患者的分期筛选,设置流程化随访节点,通过短信平台群发或选取特定对象发放进行随访及宣教;同时,可以自动生成孕期随访小结及随访质量控制表,实时汇总随访结果,对随访工作进度进行智能化提醒。回顾性分析2016年4-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辅助生殖治疗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且采用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管理的3254例患者的资料,主要包括总体随访率、短信回收应答率、患者的分娩结局、妊娠并发症等。结果 2016年4-6月,ART总随访率为99.9%,患者应答率为90.2%。行胚胎移植的3254例患者中,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1573例。其中足月产1062例,妊娠并发症158例。智能化随访系统能做到实时跟踪妊娠情况,并做准确记录。结论应用智能化随访管理系统实时随访,可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可追溯,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随访管理系统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方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生殖能力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汝倩 陈露 +5 位作者 程雯 张洁 刘璐茜 姚睿嫔 吉翔 俞超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541,共7页
目的探讨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小鼠生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EM小鼠模型,分为内异方组(n=26)、孕三烯酮组(n=25)、EM模型组(n=26)、假手术组(n=24)。连续药物干预15 d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动情前期小鼠行卵巢组织形... 目的探讨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小鼠生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EM小鼠模型,分为内异方组(n=26)、孕三烯酮组(n=25)、EM模型组(n=26)、假手术组(n=24)。连续药物干预15 d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动情前期小鼠行卵巢组织形态学观察;剩余小鼠按雌雄比4︰1行交配实验,连续合笼15 d。观察并统计4组小鼠妊娠、内异灶、盆腔粘连、卵泡发育情况。取4组小鼠肝、肾、脾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腹腔液中炎性因子IL-2、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内异方组小鼠的妊娠率、内异灶体积、盆腔粘连情况较孕三烯酮组、EM模型组改善(P<0.05,P<0.01)。卵巢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内异方组卵泡发育优于孕三烯酮组、EM模型组,在改善卵泡发育方面内异方组优于孕三烯酮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EM模型组小鼠腹腔液中IL-2、IL-6水平均升高(P均<0.01),IL-10水平降低(P<0.05)。与EM模型组相比,内异方组、孕三烯酮组小鼠腹腔液中IL-2水平均下降(P<0.01),孕三烯酮组小鼠的腹腔液中IL-6水平下降(P<0.05)、IL-10水平升高(P<0.01)。孕三烯酮组小鼠妊娠率未见改善,且药物处理后体质量、肝脏和肾脏湿质量均减轻(P均<0.05),而内异方组小鼠未见明显肝、肾、脾损害。结论内异方通过抑制内异灶的生长和减少盆腔粘连改善盆腔微环境、促进各级卵泡发育,提高了EM小鼠的生殖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方 生育力 盆腔微环境 盆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寻找不孕症关键致病基因及通路
3
作者 魏佳乐 刘鑫奕 +2 位作者 陆绍永 芦雪峰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通过整合不孕症遗传因素大数据,挖掘突变规律及相关致病基因。方法·根据全球蛋白资源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 Resource,Uniprot)蛋白类别对搜集的人类不孕症致病基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临床病例中每类基因的突变频数。... 目的·通过整合不孕症遗传因素大数据,挖掘突变规律及相关致病基因。方法·根据全球蛋白资源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 Resource,Uniprot)蛋白类别对搜集的人类不孕症致病基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临床病例中每类基因的突变频数。针对功能异常的氧化还原酶这一重要致病因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观察通路的相关情况。于小鼠基因数据库(Mouse Genome Informatics,MGI)获取人类类固醇激素生成通路的小鼠同源基因及致病信息,寻找规律并结合基因互作分析评估其中的潜在基因。结果·不孕症致病基因里氧化还原酶类基因突变最常见,可能最易发生突变;其聚集于类固醇激素生成通路,发现潜在相关突变基因,并发现此通路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是其中最可能的人类不孕症的潜在致病基因。结论·主要产生类固醇激素的氧化还原酶类致病基因在不孕症中突变最常见,可能包括AKR1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大数据 氧化还原酶 类固醇激素通路 AKR1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Ig融合蛋白探究TLR4信号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钱珂文 王楚棋 +7 位作者 张淑怡 李光耀 邹宜覃 郑欣亚 艾泓如 傅文燕 雷长海 胡适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3,共9页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UC患者结直肠活检组织样本(n=63),根据Matts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分为1~5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LR4表达情况。利用FreeStyle 293表达系统制备TLR4-Ig...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UC患者结直肠活检组织样本(n=63),根据Matts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分为1~5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LR4表达情况。利用FreeStyle 293表达系统制备TLR4-Ig融合蛋白。体外培养健康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基中添加100μg/mL脂多糖诱导炎症模型,并加入100μg/mL TLR4-Ig阻断TLR4,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采用20 mg/kg TLR4-Ig、40 mg/kg TLR4-Ig、抗生素+40 mg/kg TLR4-Ig进行干预,取小鼠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UC患者结肠组织Matts分级越高TLR4高表达的样本比例越高(P<0.001)。TLR4-Ig融合蛋白能够以高亲和力结合TLR4配体,阻断TLR4信号介导的PBMC活化和炎症因子分泌。TLR4-Ig融合蛋白对TLR4信号的阻断加重了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而抗生素处理则对TLR4信号阻断造成的小鼠急性结肠炎加重有缓解作用。结论TLR4信号与肠道菌群的信号交流是UC发生早期的重要保护机制,TLR4信号的缺失不利于缓解急性炎症和修复肠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融合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知黄抗癌方中7种成分的含量
5
作者 芮黎珺 杨喜梅 +2 位作者 王瑶 刘梅 徐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3-2156,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知黄抗癌方中红景天苷、绿原酸、芒果苷、虎杖苷、盐酸小檗碱、异牡荆素、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SPOLAR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知黄抗癌方中红景天苷、绿原酸、芒果苷、虎杖苷、盐酸小檗碱、异牡荆素、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SPOLAR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5nm。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1.32%~106.95%,RSD0.4%~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知黄抗癌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黄抗癌方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Piezo依赖的高卵子存活率小鼠显微授精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苗聪秀 燕志光 +4 位作者 杨红梅 梁红星 于莎 匡延平 吕祁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对已建立的非Piezo依赖的小鼠显微授精技术作进一步改良,以获得更高的卵子存活率。方法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中对卵子深吸持后直接深穿刺(一步法非Piezo-ICSI组)的步骤分成两步进行(两步法非Piezo-ICSI组):先浅吸持... 目的对已建立的非Piezo依赖的小鼠显微授精技术作进一步改良,以获得更高的卵子存活率。方法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中对卵子深吸持后直接深穿刺(一步法非Piezo-ICSI组)的步骤分成两步进行(两步法非Piezo-ICSI组):先浅吸持后浅穿刺,再进一步深吸持后深穿刺;另以孤雌激活发育的卵子作为卵子质量对照组。比较两步法非Piezo-ICSI组与一步法非Piezo-ICSI组卵子的存活率、原核出现率和卵裂率。结果两步法非Piezo-ICSI组的卵子存活率(92.2%)显著高于一步法非Piezo-ICSI组(83.7%)(P<0.01);而原核出现率和卵裂率与一步法非Piezo-ICS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卵子胞膜在被新型持卵管深吸持时的变形造成了部分卵子胞膜变脆,两步法吸持穿刺在深吸持前进行了穿刺,避免了脆性敏感时的穿刺,有利于卵子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卵子 卵胞膜 穿刺 存活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精子激活力减弱模型制备技术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苗聪秀 燕志光 +6 位作者 杨红梅 龙慧 柴蔚然 梁红星 于莎 匡延平 吕祁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1-626,共6页
【目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低受精率的发生机理及辅助激活提高受精率的安全性尚不清楚,缺乏激活力减弱的精子模型是其中一个主要研究障碍。本研究拟探索减弱小鼠精子激活力的新技术。【方法】首先,分别对精子进行化学破膜、机械脱尾... 【目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低受精率的发生机理及辅助激活提高受精率的安全性尚不清楚,缺乏激活力减弱的精子模型是其中一个主要研究障碍。本研究拟探索减弱小鼠精子激活力的新技术。【方法】首先,分别对精子进行化学破膜、机械脱尾及其联合操作于37℃孵育12 h,比较各操作对显微授精后的受精率的影响;然后进一步结合时间因素,观察处理时间与精子激活力减弱程度的联系。同时,对操作后的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应观察。【结果】①化学破膜法与机械脱尾法对精子破膜并温育后,均能有效降低精子受精率;②相对于正常的精子,对小鼠精子进行吹打机械脱尾,37℃下温育2、4、8、12 h后,受精率和卵裂率均出现程度逐步增加的显著降低(P<0.01);③与对照相比,以吹打机械脱尾并37℃下温育后的精子进行显微授精后,其受精卵的囊胚率和孵出率也显著降低(P<0.001)。【结论】将小鼠精子机械脱尾并在37℃下温育,精子激活力随温育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同时其胚胎发育能力下降。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程度可控的降低精子受精激活力的新技术,其安全性及导致精子激活力下降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激活力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卵子激活 受精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annexin 1 channelopathy causes human oocyte death
8
作者 匡延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45,共2页
Connexins and pannexins are two protein familie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Pannexin 1 (PANX1), one of the members of pannexin family, is a channel protein. It is glycosylated and forms thr... Connexins and pannexins are two protein familie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Pannexin 1 (PANX1), one of the members of pannexin family, is a channel protein. It is glycosylated and forms three species, GLY0, GLY1, and GLY2. Here, we describe four independent families in which mutations in PANX1 cause familial or sporadic female infertility via a phenotype that we term “oocyte death.” The mutation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oocyte death, alter the PANX1 glycosylation pattern, influenc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PANX1 in cultured cells, and result in aberrant PANX1 channel activity, ATP release in oocytes, and mutant PANX1 GLY1. Overexpression of a patient-derived mutation in mice causes infertility, recapitulating the human oocyte death phenotype.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critical role of PANX1 in human oocyte development, provide a genetic explanation for a subtype of infertility, and suggest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or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COMMUNICATION PANNEXIN 1 (PANX1) GLY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素群 倪琛 +1 位作者 盛美萍 汪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2-647,642,共6页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成功受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至出现妊娠结...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成功受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至出现妊娠结局。根据胚胎移植数量,将患者分为单胚胎移植组和双胚胎移植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分析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共有19 030例患者随访至妊娠结局(随访率98.69%)。分组分析结果显示,2组怀孕患者的妊娠结局构成比例不同(P=0.000),在活胎数的构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0)。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方面,单胚胎移植组患者分娩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双胚胎移植组(P=0.000),其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和足月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比例均低于双胚胎移植组(均P=0.000)。此外,2组患者分娩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助孕指征及胚胎移植类型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发生流产或引产的风险大于单胚胎移植组(OR=0.88,P=0.02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双胚胎移植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单胚胎移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单胚胎移植 双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助孕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江抒恬 匡延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HH)是一种以低卵泡刺激素和低黄体生成素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常见表现为无青春期启动、第二性征发育缺失、闭经和不孕等,HH女性患者多需由激素替代建立月经周期、促使生殖器官发育,并于有生育要求后行促排卵...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HH)是一种以低卵泡刺激素和低黄体生成素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常见表现为无青春期启动、第二性征发育缺失、闭经和不孕等,HH女性患者多需由激素替代建立月经周期、促使生殖器官发育,并于有生育要求后行促排卵治疗。目前常规的促排卵方案包括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治疗。对于反复促排卵失败或合并其他不孕因素的HH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该文就HH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IVF-ET治疗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 排卵障碍 促排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龄对于CC级别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明 黄亚 +5 位作者 杜通 林嘉盈 祁秀娟 徐利 陆文怡 匡延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胚龄对CC级别囊胚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12月于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进行单个冻融囊胚移植的565例患者,分为高质量囊胚组(AA、AB、BA级,n=189)、中质量囊胚组(BB、AC、CA级,... 目的·探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胚龄对CC级别囊胚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12月于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进行单个冻融囊胚移植的565例患者,分为高质量囊胚组(AA、AB、BA级,n=189)、中质量囊胚组(BB、AC、CA级,n=114)、低质量囊胚组(CB、BC级,n=140)和CC级别囊胚组(n=122)。其中,CC级别囊胚组按照胚龄进一步分为D5亚组(n=26)、D6亚组(n=81)和D7亚组(n=15)。对4个不同级别囊胚组及3个CC级别囊胚胚龄亚组的周期特征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高质量囊胚组、中质量囊胚组、低质量囊胚组、CC级别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58.7%vs 54.4%vs 47.1%vs 25.4%,P=0.000)和活产率(46.2%vs 43.2%vs 36.2%vs 17.6%,P=0.000)依次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胚胎质量与临床妊娠率显著相关。与高质量囊胚相比,CC胚胎的临床妊娠率较低(a OR=0.81,95%CI 0.71~0.93,P=0.003)。CC级别囊胚胚龄亚组分析显示,D5、D6和D7亚组的临床妊娠率(42.3%vs 23.5%vs 6.7%,P=0.040)和活产率(31.6%vs 15.6%vs 0,P=0.133)依次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胚龄对CC级别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D5的CC级别胚胎,D7的CC级别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更低(a OR=0.69,95%CI 0.49~0.96,P=0.032)。结论·D5的CC级别囊胚具有很好的妊娠结局,临床价值高。D6的CC级别囊胚虽然妊娠率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D7的CC级别囊胚临床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质量 CC级别囊胚 临床妊娠率 单囊胚冻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发现人类全新遗传病——卵子死亡,并明确致病基因PANX
12
作者 匡延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3-443,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研究组首次发现一种全新的遗传疾病,命名为“卵子死亡”,并就疾病的致病基因及作用机制进行挖掘。该研究成果以A pannexin 1channelopathy causes human oocyte death 为题于2019年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研究组首次发现一种全新的遗传疾病,命名为“卵子死亡”,并就疾病的致病基因及作用机制进行挖掘。该研究成果以A pannexin 1channelopathy causes human oocyte death 为题于2019年3 月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 Transl 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基因 死亡 卵子 遗传病 人类 上海交通大学 遗传疾病 HU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