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盐致大鼠耳鸣相关神经通路递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易彬 马青坪 +6 位作者 汪雪玲 刘辉辉 顾佳怡 杜婷婷 王文枭 石润杰 黄治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 初步研究听觉中枢脑区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分泌的动态变化,探讨水杨酸钠对听觉通路不同位置的影响。方法 126只SD大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余120只根据腹腔注射水杨酸盐的方式,分为急性注射1、2、4、8、24 ... 目的 初步研究听觉中枢脑区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分泌的动态变化,探讨水杨酸钠对听觉通路不同位置的影响。方法 126只SD大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余120只根据腹腔注射水杨酸盐的方式,分为急性注射1、2、4、8、24 h组(400 mg/kg水杨酸钠注射1次)、慢性注射3、7、14 d组(200 mg/kg水杨酸钠腹腔注射,每天两次,间隔大于8 h)和慢性恢复21、28 d组(每天注射水杨酸模式与慢性注射组相同,14 d注射完毕后停止,继续常规饲养至第21、28 d作为恢复期)共10小组及与其相对应的标准对照组(水杨酸钠替换为生理盐水),每组6只。各组大鼠麻醉后取材,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听觉中枢的听皮层、下丘、耳蜗核、海马的Glu及GABA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急性注射水杨酸盐24 h内,听皮层的Glu含量在1 h到达高峰,海马在注射后第4 h到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听皮层、下丘、耳蜗核、海马四个脑区的GABA含量在慢性注射期均出现了上升趋势,第7 d到达了顶峰值,在第14 d时出现了下降并趋近于正常,在恢复期则基本回归正常水平。结论 水杨酸盐对听觉中枢有一定的短期兴奋刺激作用,在中枢可塑性的机制作用下,长期注射水杨酸盐后,神经递质释放达成了一个新的兴奋/抑制平衡状态,这个过程是可逆的。Glu和GABA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最终可能导致了耳鸣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水杨酸盐 听觉中枢 神经递质 中枢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电极表面载药膜的制备与听力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浩然 黄玉宇 +4 位作者 陈君敏 张帆 孙夏雨 贾欢 杨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索在人工耳蜗电极表面制备高分子载药膜的方法,描述其材料特性并评估听力保护作用。方法在室温下将乙交酯丙交酯高分子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溶解于三氯甲烷,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 目的探索在人工耳蜗电极表面制备高分子载药膜的方法,描述其材料特性并评估听力保护作用。方法在室温下将乙交酯丙交酯高分子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溶解于三氯甲烷,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DSP)并充分混匀后即为涂料。用浸涂法手持人工耳蜗植入体将植入电极完全浸没于涂料中1-2秒后缓缓提出,干燥后形成载药薄膜。扫描电镜下观察电极表面形貌,测量水接触角和阻抗。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绘制涂层释药曲线并向豚鼠耳蜗内植入模拟电极,测试其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结果电极载药涂层表面光整,涂层厚度约1.02±0.05μm。涂层后电极表面水接触角明显减小(前:102±0.6,后:77±1.6°,P<0.01),阻抗无明显变化(前:0.9±0.22kΩ,后:1.0±0.18kΩ,P>0.05)。释药结果表明第1个24小时存在药物突释,但整体行为符合幂律分布。动物实验中,电极植入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ABR阈值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直至术后3月(P<0.001)(实验组56.8±7.9 dBnHL,对照组70.0±7.4 dBnHL)。结论人工耳蜗电极表面浸涂法制备PLGA载药薄膜过程简单快速,能维持原有形貌并增加表面亲水性,实现药物缓释且药量调控方便。动物实验证实,植入电极表面包被有载DSP的PLGA薄膜对术后残余听力具有明显的保护与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PLGA 浸涂法 载药电极 听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嗓音障碍指数正常值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彬 Kim HaKyung +5 位作者 高少华 章毓哲 刘晓明 黄治物 石润杰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男性和女性嗓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的正常值范围及性别对DSI值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106例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男52例,女54例,年龄18~23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最长声时(maximu... 目的研究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男性和女性嗓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的正常值范围及性别对DSI值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106例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男52例,女54例,年龄18~23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最长声时(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最高基频(highest fundamental frequency,HF0)、最低强度(lowest intensity,LI)和基频微扰(jitter)的测量,计算DSI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性别对DSI及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组青年男性、女性及合计平均DSI正常值分别为5.95±1.47、6.11±1.74、6.03±1.60;正常青年女性的HF0(345.16±48.34 Hz)高于男性(205.56±44.98 Hz)(P<0.01),男性青年的MPT(16.67±6.66 s)大于女性(14.05±5.97 s)(P<0.05);不同性别受试者间LI、jitter和DS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本组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DSI正常参考值,性别对DSI正常值范围无显著影响,不同性别间HF0及MPT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障碍指数 性别 上海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connectin-3α蛋白在听神经及毛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嘉文 梅玲 +2 位作者 汪雪玲 蔺欣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49,共5页
Rabconnectin-3(rbc3)蛋白是rab小G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有α和β两个亚基。其中人rbc3α由定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的dmxl-2(dmx like-2)基因编码,由303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为339,753,包含12个结构域;研究发现,rbc3α表... Rabconnectin-3(rbc3)蛋白是rab小G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有α和β两个亚基。其中人rbc3α由定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的dmxl-2(dmx like-2)基因编码,由303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为339,753,包含12个结构域;研究发现,rbc3α表达于啮齿类、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内耳,并且在斑马鱼侧线器官亦有表达。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rbc3α蛋白除了会导致听力下降以外[1],还与多种疾病相关。例如dmxl-2突变可影响激素治疗乳腺癌的效果[2];与芳香化酶过剩综合征[3]也有联系。因此rbc3α的生物学功能成为了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近几年关于rbc3α在听神经及毛细胞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connectin3α dmxl-2 突触囊泡 听力下降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耳聋基因隐性突变携带者重测序策略纠正假阳性变异的致病性误判 被引量:1
5
作者 施俊 何龙霞 杨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34-1540,1534,共7页
目的·运用隐性突变携带者重测序策略发现并归类耳聋致病基因罕见良性变异,为遗传性耳聋的高通量二代测序结果解读提供良性多态参考数据库。方法·在已明确隐性耳聋基因双等位基因致病突变的耳聋患者的正常听力亲属中进行相应... 目的·运用隐性突变携带者重测序策略发现并归类耳聋致病基因罕见良性变异,为遗传性耳聋的高通量二代测序结果解读提供良性多态参考数据库。方法·在已明确隐性耳聋基因双等位基因致病突变的耳聋患者的正常听力亲属中进行相应突变筛查,发现单杂合致病突变的携带者。运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这些携带者中对相应耳聋基因进行外显子重测序,对所发现的对侧等位基因变异进行非致病性推断。结果·共30位正常听力的耳聋病例亲属被明确为某一已知耳聋基因隐性致病突变的杂合携带者。通过相应基因的靶向二代测序,在对侧等位基因上共发现32个非同义变异,在隐性完全外显的遗传模式下可被归类为良性非致病变异。其中SLC26A4基因p.A434T变异、LOXHD1基因p.R266Q变异、MYO15A基因p.K96Q变异、GJB2基因p.T123N变异及CDH23基因p.V1299I变异,共5个罕见变异等位基因频率小于0.005,部分变异被Polyphen-2、PROVEAN、SIFT或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为致病突变,或被耳聋变异数据库或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记载为致病突变。结论·运用隐性突变携带者重测序策略可有效纠正部分被误判为致病的罕见良性变异,提高二代测序在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病因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子测序 耳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携带者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盐对大鼠听觉中枢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易彬 鲍伟奇 +4 位作者 石润杰 左传涛 吴聪 黄治物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耳鸣模型大鼠听觉中枢听皮层和下丘的大脑活动功能,探讨中枢可塑性在耳鸣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按照给药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天)、急性注射组(水杨酸钠400mg/kg单次注射)、慢性注射组(水杨酸钠200m... 目的通过检测耳鸣模型大鼠听觉中枢听皮层和下丘的大脑活动功能,探讨中枢可塑性在耳鸣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按照给药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天)、急性注射组(水杨酸钠400mg/kg单次注射)、慢性注射组(水杨酸钠200mg/kg连续注射14天,每天2次)和慢性恢复组(水杨酸钠200mg/kg连续注射14天,每天2次,然后恢复14天)四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在相应处理完毕后以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试验(gas-prepulse inhibition of austic startle reflex,GPIAS)检测耳鸣样行为,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icroPET/CT)检测听皮层和下丘的18F-FDG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同时以小脑脑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GPIAS显示仅慢性注射组大鼠出现耳鸣样行为,GPIAS值在12和16kHz明显下降;microPET/C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注射组下丘和听皮层的SUV值相对性升高(P<0.01),急性注射组仅听皮层出现相对性升高(P<0.01),小脑脑区均未出现显著的相对性升高(P>0.05),说明慢性注射组下丘和听皮层神经活跃度升高,急性注射组听皮层神经活跃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注射组全脑区SUV值显著升高(P<0.01),说明其呈现全脑活跃状态,而慢性注射组全脑区SUV值仅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慢性恢复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注射水杨酸钠所诱导的耳鸣大鼠模型下丘和听皮层脑区活跃度上升,这可能是听觉中枢在中枢可塑性的引导下发生的功能性变化,最终导致持续性耳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水杨酸盐 听觉中枢 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中枢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照护需求内容的综述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燕香 柳清霞 +2 位作者 张强 蒋莉莉 阮洪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36-38,43,共4页
口腔癌是口腔恶性肿瘤的总称,多发生在颊黏膜、上下龈、硬腭、舌和口底等部位,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3%,仅次于鼻咽癌,位居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口腔... 口腔癌是口腔恶性肿瘤的总称,多发生在颊黏膜、上下龈、硬腭、舌和口底等部位,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3%,仅次于鼻咽癌,位居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口腔癌及癌前病变35-44岁年龄组的发病率为17/10万,65-74岁年龄组的发病率为27/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照护需求 生活质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