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oB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月英 戴蓉芳 +1 位作者 施惠华 曹国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2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1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纳...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2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1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11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ApoB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BUN、Scr、FPG、HbA1c、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ApoB预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肾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43。结论 ApoB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RP3对TGF-β_1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α-SM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林绍慧 盛净 +3 位作者 马绍骏 陆平 蔡文玮 胡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增殖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s;CCK-8检测不同浓度CTRP3(0.1、1、10...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增殖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s;CCK-8检测不同浓度CTRP3(0.1、1、10和50μg/mL)对AFs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TRP3对AFs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CTRP3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的AFs增殖,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能力增强,浓度为10μg/mL时,其对AFs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P<0.01);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TRP3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 CTRP3可在体外抑制TGF-β1诱导AFs的增殖和α-SMA表达,提示其潜在的改善病理性血管重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C1 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3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细胞的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雅楠 马琳 +2 位作者 张彪 苏靖 邱明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基于红细胞(RBC)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近年来倍受关注,天然红细胞是机体固有成分,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具有生物相容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载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 基于红细胞(RBC)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近年来倍受关注,天然红细胞是机体固有成分,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具有生物相容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载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红细胞膜药物输送系统即红细胞膜包裹纳米粒(RBC-NP)和红细胞膜纳米海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细胞膜 药物载体 红细胞膜包裹纳米粒 红细胞膜纳米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谊 蔡文玮 盛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98-310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模型大鼠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与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运用链脲佐菌素(STZ,55mg/kg)腹腔注射建立STZ大鼠模型。两组通过Y型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 目的:探讨糖尿病模型大鼠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与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运用链脲佐菌素(STZ,55mg/kg)腹腔注射建立STZ大鼠模型。两组通过Y型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两组大鼠海马NMDA受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糖尿病组血糖较正常组血糖明显升高[(31.1±2.3)mmol/Lvs(4.8±0.6)mmol/L,P<0.01],而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在12周后较正常组明显减轻[(167.75±12.1)gvs(325.70±34.6)g,P<0.01]。(2)Y型迷宫试验中,糖尿病组的大鼠出现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并且正常组达标所需时间为(3.50±0.53)d,而糖尿病组大鼠在训练的第5天仍旧不能达标。(3)糖尿病组海马NMDA受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减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55±0.094vs2.606±0.090,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可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减退,海马NMDA受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疾病模型 动物 认知功能障碍 NMDA受体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袁丽粉 杜勤 +2 位作者 陆平 盛净 蔡文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197-419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健康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经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VitD370万IU灌胃3d,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周;对照组:...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健康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经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VitD370万IU灌胃3d,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d,继续标准饲料喂养6周。实验前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血脂和血钙水平,同时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血脂、血钙水平显著升高,光镜和电镜下血管壁均可见泡沫样细胞和钙盐沉积等动脉硬化病变。对照组未见变化。结论:以大剂量VitD3灌胃,结合高脂饲料喂养SHR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O3a磷酸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贇 盛净 +2 位作者 胡萍 陆平 蔡文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O3a磷酸化对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组)和球囊损伤组(S组),其中球囊损伤组又分为损伤后6、12、24、72 h组(S1、S2、S3、S4组,n=6)。S组大鼠均行左侧颈总...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O3a磷酸化对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组)和球囊损伤组(S组),其中球囊损伤组又分为损伤后6、12、24、72 h组(S1、S2、S3、S4组,n=6)。S组大鼠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取损伤处血管组织培养平滑肌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FoxO3a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oxO3a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颈动脉损伤后S1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FoxO3a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C组和其他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后第2、3、4、5天,S1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损伤后,FoxO3a快速发生磷酸化,持续时间短,可能与伴随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相关联,提示FoxO3a的磷酸化可能在血管损伤后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3A 磷酸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早期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海霞 孙赟 +2 位作者 陈谊 王曹锋 盛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早期评估的意义。方法 123例临床无心力衰竭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63)和单纯高血压组(n=60)。所有患者经肘前静脉穿刺采...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早期评估的意义。方法 123例临床无心力衰竭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63)和单纯高血压组(n=60)。所有患者经肘前静脉穿刺采血测定血清NT-proBNP,同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血清NT-proBNP与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NT-proBNP为(376±50)ng/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98±16)ng/L(P<0.01);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增大,心率(HR)明显加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2=-0.30,P<0.05);与LAD、LVED、HR、IVST、LVPWT均呈正相关(R2=0.18、0.11、0.09、0.20、0.13,P<0.05或P<0.01)。结论血清NT-proBNP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的早期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功能 N端脑钠肽前体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靶向性Gal-Bu对大鼠肝细胞的转染效率检测
8
作者 王玉强 盛净 +1 位作者 陈书艳 苏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靶向性半乳糖基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Gal-Bu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转染效率。方法对PEI-Bu化学修饰以半乳糖基团制备Gal-Bu,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Gal-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 目的检测肝细胞靶向性半乳糖基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Gal-Bu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转染效率。方法对PEI-Bu化学修饰以半乳糖基团制备Gal-Bu,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Gal-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Gal-Bu在BRL-3A细胞的转染效率;半乳糖竞争抑制实验观察Gal-Bu对肝细胞的靶向性。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在质量比>15时,Gal-Bu具有复合DNA的能力。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Gal-Bu和PEI 25 000的细胞毒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浓度下,Gal-Bu的细胞毒性小于PEI 25 000(P<0.01)。Gal-Bu/DNA在质量比为50时达到最高转染活性,其数值为PEI 25 000的5.6倍(P<0.01),且接近Lipofectamine 2000。半乳糖竞争抑制实验表明,100 mmol/L的半乳糖可显著降低Gal-Bu的转染效率(P<0.01),但是并不影响PEI-Bu的转染效率(P>0.05)。结论 Gal-Bu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活性的非病毒肝细胞靶向基因载体,在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靶向 非病毒基因载体 半乳糖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人员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蓄 梁燕仪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985-989,共5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意识到传统治疗和护理疾病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将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并聚焦于从生到死的整体过程。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重症或者临终患者,因此护理人员树立科学的死亡态度,才能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意识到传统治疗和护理疾病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将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并聚焦于从生到死的整体过程。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重症或者临终患者,因此护理人员树立科学的死亡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临终患者正视死亡、承认死亡,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死亡。通过运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目前护理人员的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探索和构建符合我国文化适应性的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课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推动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和死亡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人员 死亡态度 临终关怀 死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