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学生牙周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超伦 刘大力 +3 位作者 谢玉峰 宋忠臣 葛琳华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对医学院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其与牙周健康状态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研判该人群的整体牙周健康水平。方法·602名的医学院学生被随机纳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牙周健康相关行为、... 目的·对医学院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其与牙周健康状态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研判该人群的整体牙周健康水平。方法·602名的医学院学生被随机纳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牙周健康相关行为、牙周健康相关知识、自我感觉和父母牙周情况等。同时对受试者指数牙的各项牙周指数进行检测,包括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等。结果·570名受试者(16~26岁)完成了全部调查。受试者中,从未使用过牙线者占79.82%;从未接受过牙周洁治者占78.25%。50.25%的指数牙存在探诊出血,仅0.70%的受试者未检出探诊出血,81.05%的受试者被检出存在一定程度的牙周附着丧失。与女生比较,男生更加易患罹患牙周炎(P=0.027)和牙龈炎(P=0.012)。结论·未发现可能影响牙周健康的新风险因素。常规的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维护是年轻人群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流行病学 牙龈炎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汉族青年牙龈生物型的CBCT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龚寅 谢玉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检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初步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牙龈生物型特点。方法·在同一位点(5名受试者,30个位点)分别采用牙龈穿刺法和CBCT检测牙龈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对30名受试者进行全颌CBCT扫描,测量、计算并分析前牙区(330个位点)牙龈厚度数据,对相应位点间的牙龈厚度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牙龈生物型的分型,获得不同生物型的牙龈厚度范围及比例。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龈穿刺法与CBCT测得的牙龈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薄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上颌尖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8±0.18)mm,上颌侧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07±0.16)mm,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平均为(1.32±0.15)mm。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CBCT可作为检测牙龈厚度的可靠方法。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上海地区汉族青年人群牙龈生物型以中间型为主,厚型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汉族人群 牙测量学 牙龈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压入联合牙周再生性手术治疗上切牙病理性移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洁 束蓉 +1 位作者 龚寅 谢玉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评价正畸压入联合牙周再生性手术治疗上切牙病理性移位(pathologic tooth migration,PTM)的有效性。方法·选取9例发生上切牙PT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对11颗患牙邻面的垂直骨缺损进行牙周再生性手术,术后3... 目的·评价正畸压入联合牙周再生性手术治疗上切牙病理性移位(pathologic tooth migration,PTM)的有效性。方法·选取9例发生上切牙PT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对11颗患牙邻面的垂直骨缺损进行牙周再生性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正畸压入。分析比较基线(T_0)和正畸治疗结束后(T_1)各项牙周临床参数变化和骨缺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牙周临床参数和骨缺损均获得明显改善。平均牙周袋探诊深度减少2.81 mm,平均附着获得为3.38 mm,平均牙龈退缩减少0.56 mm,根方角化龈宽度没有减少。X线片上测量所得邻面骨缺损深度平均减少2.20 mm,骨缺损宽度平均减少0.55 mm。结论·正畸压入联合牙周再生性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存在严重骨下袋缺损的PTM患牙,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的牙周软硬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移位 骨下袋缺损 正畸压入 牙周再生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16S rDNA通用引物对DGGE进行牙周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彦玢 束蓉 刘大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不同的16S rDNA片段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牙周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种牙周主要可疑致病菌的标准菌株,通过构建质粒DNA分别获得16S rDNA V3区、V3~V5区和V6~V8区片段,测序鉴定并进行BLAST验证;将... 目的初步评价不同的16S rDNA片段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牙周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种牙周主要可疑致病菌的标准菌株,通过构建质粒DNA分别获得16S rDNA V3区、V3~V5区和V6~V8区片段,测序鉴定并进行BLAST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DNA经DGGE分离和硝酸银染色后获得条带图谱。结果由3对通用引物扩增得到的DGGE图谱并不相同。V3区引物获得的并非单一条带,且不同菌株间没有识别度;V3~V5区和V6~V8区的图谱显示:3种菌株的DNA片段均得到了单一条带,且区分性较好。结论 16S rDNA V3~V5区和V6~V8区的两对引物可用于龈下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菌群 16s 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可疑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合技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淑澄 束蓉 +2 位作者 宋忠臣 孙梦君 王依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1-626,共6页
目的·观察光化合技术(PAD)辅助牙周传统非手术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118个位点,采用自身对照分口设计,将双侧同名牙的探诊深度(PD)≥5 mm的位点随机分为A组(n=59)和B组(n=59),分... 目的·观察光化合技术(PAD)辅助牙周传统非手术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118个位点,采用自身对照分口设计,将双侧同名牙的探诊深度(PD)≥5 mm的位点随机分为A组(n=59)和B组(n=59),分别给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及PAD辅助SRP(SRP+PAD)治疗。在基线和治疗后第6、12周时,对各检测位点的牙周临床指标、炎症指标及牙周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SRP或SRP+PAD治疗均能显著改善牙周炎症状况;治疗后第12周,B组探诊出血(BOP)阳性率显著低于A组(37.3%vs 57.6%,P=0.042)。SRP或SRP+PAD治疗均能有效降低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治疗后第6、12周时,B组龈沟液中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17.99±14.26)pg/m L vs(32.64±30.69)pg/m L,P=0.007;(11.37±10.25)pg/m L vs(23.85±15.55)pg/m L,P=0.000]。治疗后2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占总菌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PAD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以更好地改善牙龈出血,控制牙周炎症;PAD可作为牙周传统治疗方法的一种有发展潜力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合技术 慢性牙周炎 牙周临床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8 白介素1Β 牙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单牙重度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林智恺 束蓉 +1 位作者 钱洁蕾 谢玉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观察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Miller Ⅱ或Miller 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存在5 mm及以上的牙龈退缩缺损且部分伴有牙唇(颊)向移位突出于牙弓之外的患者3例,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 目的·观察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Miller Ⅱ或Miller 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存在5 mm及以上的牙龈退缩缺损且部分伴有牙唇(颊)向移位突出于牙弓之外的患者3例,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进行手术治疗。在基线和治疗1年后随访时,记录退缩深度(RD)、角化龈宽度(KTH)、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并计算根面覆盖率(RC),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结果·3例患者基线RD平均为(5.3±0.5)mm,随访时RD平均为(0.3±0.5)mm;RC平均达(93.3±9.4)%,其中2例达到完全根面覆盖。退缩位点(受区)和邻近位点(供区)的KTH,基线为(0.3±0.5)mm和(6.0±0.8)mm,随访时为(4.3±0.5)mm和(5.7±1.3)mm;PD和CAL从基线的(1.7±0.5)mm和(7.0±0.8)mm分别降低到随访时的(1.3±0.5)mm和(1.3±1.2)mm。治疗1年后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为(9.0±0.8)分,根面敏感和美学等患者主观评价有极大提高。结论·对于重度单牙龈退缩患者,尤其是当患牙根面缺乏角化龈且伴有牙突出移位时,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仍可取得临床良好且患者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根面覆盖 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 结缔组织移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及荚膜多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8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依玮 刘大力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分离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及荚膜多糖(CPS),分析两者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IL-8的能力。方法·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离已获得的Pg ATCC33277及SJD4多糖混合物,并作用于THP-1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H... 目的·分离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及荚膜多糖(CPS),分析两者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IL-8的能力。方法·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离已获得的Pg ATCC33277及SJD4多糖混合物,并作用于THP-1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HP-1细胞在不同菌株LPS和CPS的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其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结果·成功分离获得ATCC33277及SJD4的LPS及CPS,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 000~50 000及150 000~500 000;分离所得LPS及CPS均具有体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8的能力,且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在0.1μg/m L浓度下,模式菌株ATCC33277的LPS诱导能力均显著高于其CPS(均P<0.05),而临床菌株SJD4在作用24 h时其CPS的诱导能力显著高于LPS(P<0.05)。结论·CPS作为Pg多糖提取物的组成成分,可单独体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8,且存在时间-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荚膜多糖 THP-1细胞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侧向转位瓣结合隧道术治疗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范雅丹 龚寅 +1 位作者 董家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侧向转位瓣技术(lateral advanced flap,LAF)联合隧道技术(tunnel technique,TUN)治疗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改良LAF结合TUN,并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 目的·观察改良侧向转位瓣技术(lateral advanced flap,LAF)联合隧道技术(tunnel technique,TUN)治疗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改良LAF结合TUN,并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ep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CTG)进行缺损区软组织增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手术前后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退缩高度(recession height,RH)、退缩宽度(recession weight,RW)、牙龈厚度(gingiva thickness,GT)、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KTW),并计算平均根面覆盖率(root coverage rate,RC%)。结果·共纳入3例上颌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MillerⅡ类1例、Ⅲ类2例,术后1年平均RC%为(78.89±18.36)%。平均CAL由(6.00±1.00)mm变为(1.83±1.61)mm,RH由(5.33±0.58)mm变为(1.17±1.04)mm,RW由(6.00±1.32)mm变为(4.50±3.91)mm,GT由(0.83±0.29)mm变为(1.83±0.76)mm,KTW由(0.83±0.76)mm变为(5.50±0.50)mm。结论·改良LAF联合TUN可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前牙区单牙位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侧向转位瓣 隧道技术 上颌单牙位软组织缺损 根面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EDTA不同处理时间对根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丰婧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探讨17%乙二胺四乙酸(EDTA)凝胶及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对根面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24%EDTA溶液的根面处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30颗牙周炎患牙经刮治和根面平整后,制备成牙骨质和牙本质根片,2组根片分别按下列分组行根面处理:A组,生理盐... 目的探讨17%乙二胺四乙酸(EDTA)凝胶及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对根面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24%EDTA溶液的根面处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30颗牙周炎患牙经刮治和根面平整后,制备成牙骨质和牙本质根片,2组根片分别按下列分组行根面处理:A组,生理盐水处理3 min;B组,24%EDTA溶液处理3 min;C组,17%EDTA凝胶处理3 min;D组,17%EDTA凝胶处理5 min;E组17%EDTA溶液处理3 min;F组,17%EDTA溶液处理5 min。扫描电镜下观察各样本根面的超微结构。结果 1根面牙本质:A组牙本质表面几乎没有牙本质小管暴露;B组牙本质小管开放数目最多,暴露最为清楚;D组与F组次之;C组与E组牙本质小管开放数目最少,尚存许多堵塞的牙本质小管。2根面牙骨质:除A组外,B^F组根面干净,均去除玷污层。其中B组牙骨质脱矿明显,较好地显露出胶原纤维结构;D组与F组牙骨质部分脱矿,牙骨质表浅纤维呈块状,无明显空间构象;C组与E组牙骨质脱矿不明显,未见胶原纤维显露。结论 17%EDTA溶液与凝胶的根面处理效果无明显差异;将时间从3 min延长至5 min,17%EDTA根面处理效果变优,但仍不如24%EDTA溶液的根面处理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面处理 乙二胺四乙酸 玷污层 牙本质小管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夏一如 谢玉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复制性衰老模型,探讨衰老相关生物学改变,为牙周疾病衰老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方法·取健康牙龈组织,利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GFs,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组织来源;连续传代培养,计算累积细胞...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复制性衰老模型,探讨衰老相关生物学改变,为牙周疾病衰老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方法·取健康牙龈组织,利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GFs,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组织来源;连续传代培养,计算累积细胞群体倍增指数(CPD)并绘制曲线;取CPD值为10.82、20.65、29.52、42.22、60.79、70.03的hGFs,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变,real-time 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p21^(Cip1)的表达变化。结果·连续传代培养后,CPD值逐渐增大,达70.03时进入平台期;随着CPD值的增大,hGFs细胞形态呈扁平状,细胞突起增多;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16^(INK4a)、p21^(Ci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结论·连续传代培养可构建hGFs复制性衰老模型,CPD曲线可反映细胞衰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细胞衰老 组织块培养技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