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损伤的活髓保存治疗 被引量:53
1
作者 周学东 黄定明 +8 位作者 刘建国 黄正蔚 魏昕 杨德琴 赵今 陈黎明 朱林 李艳红 李继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7,共9页
建立损伤牙髓保髓治疗的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牙髓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牙髓疾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是损伤牙髓保髓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牙科理念的发展,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技术和材料... 建立损伤牙髓保髓治疗的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牙髓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牙髓疾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是损伤牙髓保髓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牙科理念的发展,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技术和材料,最大限度地保存健康牙髓组织,延长患牙保存期,实现保髓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已成为口腔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现将部分牙体牙髓病治疗学专家的经验与认识共同汇总,以牙髓损伤性质与途径、牙髓损伤程度为基础,以宿主的牙髓防御与自身修复能力为导向,以损伤牙髓现代诊治技术为手段,探讨形成了关于牙髓损伤的活髓保存临床诊治路径的共识,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损伤 活髓保存治疗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文珍 高丽 +4 位作者 牛晨光 胡戌琛 苑克勇 马瑞 黄正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分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成骨诱导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DPSCs并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hDPSCs成骨诱导后对其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hDPSCs能够进... 目的:分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成骨诱导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DPSCs并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hDPSCs成骨诱导后对其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hDPSCs能够进行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得出hDPSCs在成骨诱导前后有1284个基因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其中,骨调节蛋白(osteomodulin,OMD)基因转录上调约50倍。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OMD基因在成骨诱导过程中转录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hDPSCs成骨分化涉及多个基因调控。OMD基因也参与其中,其表达变化具有时间规律性,与成骨过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牙髓源性根尖周病鉴别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康瑞 夏文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508,共4页
非牙髓源性根尖周病是一组发生在根尖周区域的病变,易与牙髓来源性根尖周炎混淆,导致误诊误治。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牙髓活力测试。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病变的性质,根尖受累情况,牙髓活力等因素。本文就非牙髓源性根... 非牙髓源性根尖周病是一组发生在根尖周区域的病变,易与牙髓来源性根尖周炎混淆,导致误诊误治。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牙髓活力测试。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病变的性质,根尖受累情况,牙髓活力等因素。本文就非牙髓源性根尖周病鉴别诊断和相关受累牙的治疗选择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疾病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受累牙 非牙髓源性 鉴别诊断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结构及其与上颌后牙显微根尖手术的关系
4
作者 成应琪 黄正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口、施耐德黏膜、上颌窦分隔、上牙槽后动脉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等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就上颌窦对上颌后牙区显微根尖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并发症、手术预后及成功率等的影响进行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 解剖关系 根尖周疾病 手术入路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根尖切除对上颌中切牙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羊茜 冉淑君 +1 位作者 王冬梅 刘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研究根尖切除手术后牙体及牙周应力分布的变化以及牙齿的位移,为临床医师实施根尖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根尖手术治愈率。方法基于Micro CT图像数据建立正常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根尖周炎和根切... 目的研究根尖切除手术后牙体及牙周应力分布的变化以及牙齿的位移,为临床医师实施根尖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根尖手术治愈率。方法基于Micro CT图像数据建立正常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根尖周炎和根切治疗手术,并建立根尖周炎及不同根切长度(3、4、5、6、7、8 mm)上颌中切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咬合力,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术后愈合牙齿的生物力学行为特性,对比分析手术修复的生物力学效果,得到最佳的根尖切除长度。结果根尖切除手术术后,愈合模型降低患牙的应力水平(26.8%)及牙齿动度(7.3%);随着根切长度的增加,根切达8 mm时,牙齿颈部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别增加11.14%和29.27%,牙槽骨的应力增加83.11%,切面形成的新的根尖处应力相较于正常牙齿相同部位整体上升;牙齿沿长轴的位移也逐渐增大,当根切超过5 mm时,位移水平明显增大(18.39%)。结论根尖切除手术对于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的生物力学特性有明显改善,建议临床手术中根尖切除长度范围为3~5 mm,冠根比不低于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中切牙 牙周组织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婧 刘大力 +1 位作者 何智妍 梁景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47-75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Ⅱ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无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构成。方法:12名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组(T2DM+CP组)与慢性牙周炎组(CP组)2组,各6人。记录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牙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Ⅱ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无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构成。方法:12名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组(T2DM+CP组)与慢性牙周炎组(CP组)2组,各6人。记录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牙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根据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取患病位点的菌斑样本。PCR检测7种牙周可疑致病菌。采用DGGE分离扩增的16SrDNA片段。结果:两组结果显示两组牙周参数无显著差异。两组7种细菌检出率相似。所有对象中均检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氏菌、齿垢密螺旋体和中间普氏菌,而具核梭杆菌在两组中均有一个样本未检出。变黑普氏菌在T2DM+CP组的2个样本中检出,而CP组有4个样本检出。伴放线共聚菌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DGGE分析结果示两组间条带数量及树状聚类分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以及DGGE分析与无糖尿病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牙菌斑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脱敏剂治疗牙颈部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炯 闫培芳 孙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脱敏剂治疗牙颈部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牙颈部牙本质敏感症患者共214颗患牙根据敏感程度分为中等症状组(n=110)和重症组(n=104),分别采用Clinpro TMXT Varnish、Gluma脱敏剂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进行脱敏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脱敏剂治疗牙颈部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牙颈部牙本质敏感症患者共214颗患牙根据敏感程度分为中等症状组(n=110)和重症组(n=104),分别采用Clinpro TMXT Varnish、Gluma脱敏剂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进行脱敏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的脱敏效果,并于治疗后1、3、6个月时复查,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即刻及1、3、6个月复查时,三种脱敏剂的治疗有效率在中等症状组与重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Clinpro TMXT Varnish和Gluma脱敏剂的治疗后即刻疗效优于氟化钠甘油(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疗效均有下降,治疗后6个月时,Clinpro TMXT Varnish的治疗有效率高于Gluma脱敏剂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P<0.05)。结论三种脱敏剂均可缓解牙颈部牙本质敏感症状,Clinpro TMXT Varnish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症 脱敏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预处理硬化牙本质前后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婷婷 孙敏敏 +1 位作者 康钧棠 夏文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6-507,510,共3页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硬化牙本质经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在超微结构下分析硬化牙本质的结构改变,为临床应用EDTA预处理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颗具有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类Ⅲ级...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硬化牙本质经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在超微结构下分析硬化牙本质的结构改变,为临床应用EDTA预处理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颗具有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类Ⅲ级及以上)的离体牙,经扫描电镜观察比较EDTA预处理前后硬化牙本质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所拍摄的图片显示,经EDTA预处理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矿层以及接近牙本质小管开口5μm内的钙盐沉积物全部或大部分溶解,且不破坏管口处的管周牙本质,而在牙本质小管深部,可见到较小的散在晶体。结论:EDTA能有效清除溶解牙本质小管内的矿盐沉积晶体,改善硬化牙本质的不良粘结表面,提高粘结修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乙二胺四乙酸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牙根纵裂的锥形束CT诊断 被引量:10
9
作者 宁放 余强 曹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和常规X线根尖片,探讨早期牙根纵裂(简称"根裂")的锥形束CT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检查可疑为根裂且通过X线根尖片不能确诊的患牙,拍摄锥形束CT(CBCT)判断是否存在根裂影像。早期根裂的CBCT诊断标准为:...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和常规X线根尖片,探讨早期牙根纵裂(简称"根裂")的锥形束CT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检查可疑为根裂且通过X线根尖片不能确诊的患牙,拍摄锥形束CT(CBCT)判断是否存在根裂影像。早期根裂的CBCT诊断标准为:至少连续2个牙根断面上可见明显的低密度裂隙影或折断片明显移位。结果:所有病例经截根术和拔除患牙证实为牙根纵裂与CBCT检查诊断完全一致,CBCT能够发现常规X线根尖片不能检知的根裂,且能够清晰显示牙根折裂的部位。结论:CBCT能够立体显示根裂的位置和方向,有助于牙根纵裂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X线根尖片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齿松动度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磊丹 李超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牙齿松动度是指天然牙或种植体在受力作用时的活动程度,是临床上评价牙齿支持组织状况、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其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临床口腔医生多使用牙科镊,通过晃动牙齿来判断其松动的程度,其诊断结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为了能... 牙齿松动度是指天然牙或种植体在受力作用时的活动程度,是临床上评价牙齿支持组织状况、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其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临床口腔医生多使用牙科镊,通过晃动牙齿来判断其松动的程度,其诊断结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为了能定量地反映牙齿的松动程度,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发明了多种牙松动测量仪器。本文对常用的牙松动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等进行介绍,总结其在牙松动测量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松动度 测量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放 曹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与Gluma脱敏剂对后牙咬面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12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Hybrid coat脱敏治疗(Hybrid coat组,n=60)和Gluma脱敏剂治疗(Gluma组,n=... 目的观察和比较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与Gluma脱敏剂对后牙咬面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12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Hybrid coat脱敏治疗(Hybrid coat组,n=60)和Gluma脱敏剂治疗(Gluma组,n=6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即刻及治疗后1、3个月复诊时,采用冷气刺激和刺激探测方法检测记录牙齿敏感程度,计算两组脱敏有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ybrid coat组和Gluma组治疗完成即刻及治疗后1、3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8.3%、90.0%和75.0%、81.7%和65.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完成即刻的脱敏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 coat组治疗后1、3个月的脱敏有效率显著高于Glum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脱敏剂对牙本质过敏症均显示了良好的即刻疗效,其中Hybrid coat的中期疗效优于Gluma脱敏剂,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症 脱敏治疗 劲润牙本质保膜 GLUMA脱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龈沟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婧 梁景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糖尿病与牙周病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观点已获得普遍的认可,但其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龈沟液由于其来源于血清和牙龈组织间质,因此能一定程度地反映组织局部的炎症情况。且由于其获取简便、无创,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的... 糖尿病与牙周病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观点已获得普遍的认可,但其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龈沟液由于其来源于血清和牙龈组织间质,因此能一定程度地反映组织局部的炎症情况。且由于其获取简便、无创,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的热点对象。本文将就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龈沟液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牙周病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期牙本质基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龙 朱亚琴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第三期牙本质形成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因外界病理性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依据第三期牙本质基质的来源可进一步将其分为反应性牙本质和修复性牙本质。下面就第三期牙本质基质的形成过程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反应性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牙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细胞自噬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斌 梁景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3-85,共3页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的溶酶体依赖的代谢机制之一,参与宿主抵御病原菌感染的过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能够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并利用自噬逃避宿主清除、持续并传播感染。本文就P.gingivalis与细胞自噬相关性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细胞自噬 感染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沫 沈陆 +2 位作者 漆正楠 唐子圣 秦胜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3,共4页
为确定6名中国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细菌群落结构,将扩增的菌斑中的细菌16S r 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测序后对323条可鉴定的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龈下细菌群落主要由6种细菌门类组成,而细菌属类的分布差异较大.这为提高慢性牙周... 为确定6名中国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细菌群落结构,将扩增的菌斑中的细菌16S r 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测序后对323条可鉴定的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龈下细菌群落主要由6种细菌门类组成,而细菌属类的分布差异较大.这为提高慢性牙周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更多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牙周疾病 慢性牙周炎 牙菌斑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二吲哚基甲烷对脂多糖诱导下牙周膜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菊妹 苑克勇 +3 位作者 林文珍 胡戌琛 晋巧巧 牛晨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3,3’-二吲哚基甲烷(3,3’-diindolylmethane,DIM)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hPD... 目的·探讨3,3’-二吲哚基甲烷(3,3’-diindolylmethane,DIM)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hPDLCs,CCK-8法测定DIM对hPDLCs增殖的影响,检测DIM毒性浓度范围。将hPDLCs分为4组:空白组加入不含LPS和DIM的无血清DMEM;LPS组仅加入含LPS(终浓度为10μg/mL)的无血清DMEM;低浓度组含10μg/mL LPS+6.25μmol/L DIM;高浓度组含10μg/mL LPS+12.50μmol/L DIM。培养12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hPDLCs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中蛋白的变化。结果·DIM在50μmol/L范围内时细胞活力不受影响(P>0.05)。低浓度和高浓度DIM均抑制LPS刺激下hPDLCs分泌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P<0.05),抑制效果随DIM的浓度升高而增强。DIM可显著抑制LPS激活NF-κB信号通路。结论·DIM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LPS诱导的hPDLCs分泌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3 3’-二吲哚基甲烷 炎症因子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功能化串晶结构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成骨分化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宇 刘来俊 +5 位作者 李超婧 晋巧巧 谢千阳 李佩伦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0,37,共8页
为提高合成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的骨诱导活性,通过静电纺丝和溶剂诱导结晶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β-磷酸三钙(β-TCP)串晶纳米纤维膜,并通过聚多巴胺的黏附作用将外泌体负载于纤维膜上进行改性,对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理化... 为提高合成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的骨诱导活性,通过静电纺丝和溶剂诱导结晶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β-磷酸三钙(β-TCP)串晶纳米纤维膜,并通过聚多巴胺的黏附作用将外泌体负载于纤维膜上进行改性,对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理化性能和细胞成骨分化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L/β-TCP纳米纤维上成功诱导出串晶结构,且经串晶和聚多巴胺双重修饰的纤维膜具有最佳的表面浸润性和优异的蛋白吸附能力,最终获得的外泌体功能化的串晶纳米纤维膜在串晶结构、聚多巴胺和外泌体共同作用下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有望应用于体内加速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膜 引导骨再生 静电纺丝 串晶纤维膜 外泌体 多巴胺 聚己内酯 骨组织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三维分析
18
作者 何旭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根管的三维形态。方法·选取15~25岁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青年组)和55~75岁因牙周病需拔除的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老年组),每组10颗。利用微型CT扫描获取数据,采用CTAn...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根管的三维形态。方法·选取15~25岁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青年组)和55~75岁因牙周病需拔除的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老年组),每组10颗。利用微型CT扫描获取数据,采用CTAn软件分析牙根体积、根管体积、根管面积以及结构模型系数(SMI)。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根管的平均总体积分别为(12.308±4.550)mm^3和(3.798±0.944)mm^3,根管总面积分别为(48.869±8.064)mm2和(25.187±5.072)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根管下1/3和根管中1/3平均相对体积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SMI值显著大于青年组(P<0.05)。结论·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要加强对其根管解剖形态的了解,重视根管预备,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前磨牙 单根管 年龄 微型CT 根管体积和面积 结构模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邹岩 漆正楠 +4 位作者 尹君 黄正蔚 何智妍 朱彩莲 唐子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1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取其感染根管内样本,分离培养,经中间普氏菌特异引物PCR鉴定的克隆,再利用随机引物PCR(AP-PCR)检测其基因多态性。结果:13例慢性根... 目的: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1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取其感染根管内样本,分离培养,经中间普氏菌特异引物PCR鉴定的克隆,再利用随机引物PCR(AP-PCR)检测其基因多态性。结果:13例慢性根尖周炎样本中3例分离出中间普氏菌,共95株,并检测出3种基因型,其中A、B、C样本各检出一种基因型。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存在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中间普氏菌 基因多态性 随机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龋病临床治疗难度因素及处理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学东 凌均棨 +6 位作者 梁景平 李继遥 程磊 余擎 牛玉梅 郭斌 陈晖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再治疗率高等特点。目前,充填修复术仍然是龋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美学牙科理念的提出,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实现龋病治疗效果的...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再治疗率高等特点。目前,充填修复术仍然是龋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美学牙科理念的提出,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实现龋病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已成为口腔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临床上还存在大量的陈旧修复体,这些修复体的再处理也亟待规范。本文就全身因素、口腔因素、个体龋病易患性、治疗技术和材料、陈旧修复体处理,以及技术敏感性等影响龋病临床治疗的难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规范治疗 再治疗 难度因素 技术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