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9
1
作者 瞿跃红 李漫 郭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2013~2015年病原菌分布、来源、耐药性和耐药菌谱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14 192株非重复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或MIC法)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2013~2015年病原菌分布、来源、耐药性和耐药菌谱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14 192株非重复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或MIC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M100-25版标准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4 192株非重复细菌分类看,革兰阴性菌8472株(59.70%),革兰阳性菌2391株(16.85%),真菌3329株(23.4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6.75%)、鲍曼不动杆菌(12.24%)、铜绿假单胞菌(8.98%)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6.07%)和葡萄球菌(5.57%)为主,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14.29%)。耐药菌株来源前3位为痰及咽拭子、尿、血液。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逐年升高,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耐药率有小幅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有小幅升高,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小幅降低。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细菌,医院可根据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 王院霞 +2 位作者 姚锂凤 丁洁颖 陈福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其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作为紧密结合临床的检验亚专业学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医师应具备专业的临床思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检验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实验室沟通能力。该文探讨了临床微生物检... 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其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作为紧密结合临床的检验亚专业学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医师应具备专业的临床思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检验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实验室沟通能力。该文探讨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在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经验与体会,以研究型学科建设为契机,设立培养目标,并合理分配培养时间,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的指导下,制定理论教学课程、临床技能教学课程和临床实践。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理论与技能双考核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医师提供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检验医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上海地区2546株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毅 孙康德 +3 位作者 乐旋 方敏 虞中敏 顾文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了解2014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琼脂稀释法对2 546株临床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CLSI 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2546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 目的了解2014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琼脂稀释法对2 546株临床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CLSI 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2546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1.0%,革兰阴性菌占79.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8.1%和76.1%。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未发现有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琼脂稀释法)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7.7%和27.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8%和4.9%。2014年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2.03%(23/1 133),高于2013年的1.17%(16/1 36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13.0%和65.5%。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20株,占5.4%。结论细菌耐药现象仍十分严重,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连升 庄兴 +2 位作者 张琦 陈玉伟 陈福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DM初筛患者535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根据OGTT结果把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血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DM初筛患者535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根据OGTT结果把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血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NGT组和IGR组并称为非糖尿病组(non-DM)。用ROC曲线分析HbA1c、空腹血糖(FPG)诊断DM及IGR的能力。结果 DM组患者、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HbA1c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1);上述指标IGR组亦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DM组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P<0.01)。HbA1c的cut off值为6.1%时,诊断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49,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78.4%,与7.0 mmol/L FPG的诊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2者联合应用显著提高诊断能力,AUCROC=0.885,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88.0%。以HbA1c 5.7%为cut off值,诊断IGR(AUCROC=0.66)能力显著低于FPG(AUCROC=0.787),P<0.01。结论 HbA1c的cut off值为6.1%时可用于诊断DM,与7.0 mmol/L FPG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DM的能力,但5.7%HbA1c对IGR的筛查能力较弱,不及5.6 mmol/L F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糖耐量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灵燕 钟政荣 陈福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 binding protein,uRBP)、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albumin,β_2-M)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cetyl glucosaminidase,NAG)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尿白...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 binding protein,uRBP)、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albumin,β_2-M)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cetyl glucosaminidase,NAG)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icroalbuminm/creatinine,mAlb/Cr)收集三组糖尿病患者尿液样本,每组70例:正常蛋白尿组(mAlb/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mAlb/Cr为30-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mAlb/Cr>300 mg/g)。同期收集健康体检尿液标本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uRBP、β_2-M和NAG的含量,分别比较每两组的uRBP、β_2-M和NAG含量的差异;并对这三项指标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效率作ROC曲线,分析其cut 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及阴阳性预测值。结果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的uRBP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的β_2-M、NA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当uRBP的cut off值为1.12 mg/L时,uRBP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1%,阳性预测值为0.882,阴性预测值为0.818;当β_2-M的cut off值为0.30 mg/L时,β_2-M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4%,阳性预测值为0.714,阴性预测值为0.865;当NAG的cut off值为8.26 U/L时,NAG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683,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51%,阳性预测值为0.623,阴性预测值为0.729。结论 uRBP和β_2-M是监测早期肾损伤的可靠指标,联合uRBP、β_2-M和NAG的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肌酐比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Β2-微球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冯逸平 夏琴 支建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选取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年龄匹配的11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铁蛋白(SF)、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脂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选取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年龄匹配的11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铁蛋白(SF)、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脂水平。分析铁蛋白、ox-LDL与AMI发病之间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F与AMI的危险关系。结果 AMI患者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性别和年龄间没有差异。AMI组ox-LD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SF有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SF升高是AMI的危险因素。结论 AMI患者SF水平明显升高,SF水平可作为AMI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铁蛋白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5-FU醇脂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瘢痕增生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盛欢 冯筑君 +1 位作者 董世贤 沃雁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82-388,共7页
目的:评价纳米级5-FU醇脂体悬液(5-FU ES)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后神经吻合口瘢痕组织增生的抑制效果.方法:制备纳米级5-FU ES并借助透射电镜和粒度仪对其表征进行观察;通过MTT实验,筛选合适浓度的纳米级5-FU ES用以干预共培养体系神... 目的:评价纳米级5-FU醇脂体悬液(5-FU ES)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后神经吻合口瘢痕组织增生的抑制效果.方法:制备纳米级5-FU ES并借助透射电镜和粒度仪对其表征进行观察;通过MTT实验,筛选合适浓度的纳米级5-FU ES用以干预共培养体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和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借助免疫印迹及Real time PCR分别测定纳米级5-FU ES对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蛋白分泌变化以及核酸水平的影响;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模型,经H-E染色观察神经吻合口再生神经髓鞘形态的差异,经甲苯胺蓝染色统计分析神经纤维再生髓鞘数量变化以及G值.结果:0.03%(w/v)纳米级5-FU ES,作用48 h,对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效果最为显著;I型胶原蛋白变化与核酸表达水平测定结果一致,均提示0.03%(w/v)为最适作用浓度;H-E染色观测,纳米级5-FU ES组神经瘢痕吻合口处胶原纤维排列较其他各组整齐有序;甲苯胺蓝染色测得纳米级5-FU ES组髓鞘厚度大于对照组,5-FU ES组G值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纳米级5-FU ES可抑制周围神经离断损伤后吻合区域瘢痕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I型胶原蛋白分泌及核酸表达,为促进受损神经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瘢痕 纳米级5-FU醇脂体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