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谊林 刘伟 +1 位作者 张文杰 周广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1250,共10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肌腱 血管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昕 沈向前 +1 位作者 吴守成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皮肤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 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对正常对照组裸鼠(n=20)和诱导成模后4周的糖尿病裸鼠(n=20)分别切取背部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 目的研究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皮肤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 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对正常对照组裸鼠(n=20)和诱导成模后4周的糖尿病裸鼠(n=20)分别切取背部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并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并分析相对胶原含量;应用氧化酶法测量皮肤组织糖含量。于术后第3、5、7、14和21天观察创面的愈合率。结果糖尿病组裸鼠的皮肤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真皮层相对胶原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组裸鼠的血糖浓度和皮肤糖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组织糖含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1)。糖尿病组裸鼠在术后第3、5、7、14和21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STZ诱导的糖尿病裸鼠模型的皮肤组织改变明显,这些改变可能与局部糖基化终末产物蓄积,导致糖尿病皮肤创面不易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裸鼠 皮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制备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如杰 周广东 +3 位作者 王建博 翁光东 雷东 龚文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4-820,共7页
目的·探讨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作为组织工程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联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DNA酶、RNA酶等对获取的兔... 目的·探讨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作为组织工程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联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DNA酶、RNA酶等对获取的兔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分别对脱细胞组和未脱细胞组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Masson染色、Verhoff-von Gieson染色,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鉴定脱细胞效果,观察脱细胞血管形态学变化。使用脱细胞后的兔主动脉作为动脉化人工小血管支架,利用液体全氟化碳涂层修饰脱细胞小血管内膜(氟化组)制备一种新型人工小血管,并对其特征基团进行定性且定量测定。观察血管内表面液体消散时间和液体在45°倾斜血管表面的流动情况来分析血管的疏水性。将脱细胞组和氟化组的血管置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孵育,在电镜下观察,评估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性能。取未脱细胞组、脱细胞组以及氟化组的兔主动脉连接上球囊扩张压力泵进行爆破压力测试。结果·对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联合脱细胞法可以有效去除细胞并保留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且在电镜下内膜并未出现破损。对3组进行压力爆破测试,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疏水性测试中,水滴在氟化组内膜上停留的时间超过5 min,且在45°斜板上未留下明显水迹。在血小板黏附性试验中,脱细胞组内膜聚集活化了血小板,而氟化组则得到抑制。结论·联合脱细胞法可使脱细胞血管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物理稳定性,氟化涂层可使血管具有抗凝血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组织工程 小血管 内膜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去应力退化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清林 王文波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0-570,共11页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发育肌腱去应力模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0只出生10 d的SD大鼠,切断左侧跟腱作为实验组(去应力组),钳夹损伤右侧跟腱作为对照组(力刺激组)。手术处理后第10日和第20日收集肌腱组...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发育肌腱去应力模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0只出生10 d的SD大鼠,切断左侧跟腱作为实验组(去应力组),钳夹损伤右侧跟腱作为对照组(力刺激组)。手术处理后第10日和第20日收集肌腱组织样本,大体观察肌腱发育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肌腱组织学结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肌腱胶原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肌腱组织中CD31的表达。运用蛋白质谱分析技术获得2个时间点的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行GO分析、KEGG富集分析、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果·去应力组肌腱呈现组织膨大及充血的大体观,以及肌腱组织结构紊乱、胶原纤维不成熟的病理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去应力组肌腱胶原纤维发育和成熟障碍;术后第20日,去应力组肌腱胶原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力刺激组(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肌腱呈血管化改变。蛋白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0日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1865种,其中1835种蛋白上调;术后第20日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965种,其中837种蛋白上调。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蛋白运输、蛋白质稳定性、mRNA剪接、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导入细胞核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吞噬作用等信号通路增强。PPI分析结果显示,Akt1、Hspa4、Hspa5、Eef2、ACTC1、RhoA等多种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去应力可激活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引起组织血管化、胶原发育异常等,造成肌腱退化性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应力刺激 肌腱退化 胶原 蛋白组学 生物信息学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