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患因素病原学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宁 程齐俭 +9 位作者 韩立中 李敏 黄绍光 倪语星 奚峰 郭雪君 周新 沈策 周龙女 张伯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 目的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并确诊为H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微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共收集HAP 204例,患者平均年龄(68±17)岁,70岁以上患者占58.3%。患者的基础疾病有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腹腔手术后等。20.6%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15.7%。心率增快、动脉血pH值下降、低氧、高血糖、血清尿素氮增高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患者存活率降低相关。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9%,MRSA检出率为65.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结论高龄、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HAP易患因素,并发感染性休克者预后差;常见HAP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MRSA约占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实施护士长晚间工作制的作用与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寿宇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3期67-68,共2页
目的通过加强急诊科晚间护理管理工作,确保急诊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方法自2003年下半年起到2007年底每天安排1名护士长上中班,从17:00-22:30全面负责急诊科的各项工作。结果实施急诊护士长晚间工作制以来,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 目的通过加强急诊科晚间护理管理工作,确保急诊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方法自2003年下半年起到2007年底每天安排1名护士长上中班,从17:00-22:30全面负责急诊科的各项工作。结果实施急诊护士长晚间工作制以来,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达95%以上,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达96%。结论急诊科实施护士长晚间工作制,对急诊就诊高峰时段及时解决护患矛盾、合理进行人员调控、确保护理安全,并对护士技能的培养、压力疏导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等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晚间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标准操作规范救护模式在群体伤病员院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寿宇雁 王惠芬 唐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介绍急诊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救护模式的编写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该模式在城市突发群体伤救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急诊SOP程序文件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对人员物资、伤员预检、诊断治疗、院内协调、预案... 目的介绍急诊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救护模式的编写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该模式在城市突发群体伤救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急诊SOP程序文件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对人员物资、伤员预检、诊断治疗、院内协调、预案演练等环节设置了标准化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在2011年上海地铁事故突发群体伤救治过程中,急诊SOP救护模式获得充分应用,统计显示,国际通用的病员辅助检查率、重症伤员误诊率、急诊科3h内可用ICU床位数和住院患者24h内手术率等指标均与国外相似规模群体伤救治的文献结果相仿。结论急诊SOP救护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突发群体伤的院内急救效率,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标准操作规范 管理模式 群体伤 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儿童急诊术后家长止痛护理参与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军 袁卫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17-18,21,共3页
目的了解家长对学龄患儿急诊术后止痛方法的了解程度和对止痛护理的参与程度,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指导学龄儿童急诊术后疼痛的护理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名急诊术后学龄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除止痛药物之外,家长常... 目的了解家长对学龄患儿急诊术后止痛方法的了解程度和对止痛护理的参与程度,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指导学龄儿童急诊术后疼痛的护理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名急诊术后学龄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除止痛药物之外,家长常用的止痛方法有安慰鼓励、创造舒适环境、物质奖励和改变体位等。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陪伴子女住院经历等因素与止痛方法的使用存在显著相关,而对其他止痛知识的匮乏和缺乏护理人员的指导帮助则限制了家长对儿童急诊术后止痛护理的参与。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的急诊术后止痛护理,向家长传授更多的止痛知识和方法,提高其对减轻儿童术后疼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家长使用多种方法减轻学龄儿童急诊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疼痛护理 学龄儿童 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坚敏 吴莘 +1 位作者 张春炳 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构建大鼠心衰模型,8周后,实验组大鼠每日腹腔内注射葛根素0.02...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构建大鼠心衰模型,8周后,实验组大鼠每日腹腔内注射葛根素0.02g/kg,对照组大鼠每日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kg,连续30d后断头法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分别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对凋亡相关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凋亡指数和凋亡百分率显著降低,实验组Bcl-2表达明显上升,Bax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葛根素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0
6
作者 葛奎 徐兵 +3 位作者 张霖 曹大春 朱健 周龙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的情绪、食欲、生活质量以及对置管和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重下降百分比、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变化。结果:PEG组病人对治疗的情绪、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但耐受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鼻饲组对治疗的情绪低落,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明显,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社会生活受到影响。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体重、体重指数以及体重下降百分比均显著下降,但PEG组较鼻饲组下降明显减少。治疗后两组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下降,但PEG组明显高于鼻饲组。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对PEG营养通路的耐受性好,依从性高,早期应用可有效地减少体重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嘉骏 王繁麟 +7 位作者 葛卫文 范晶娴 曾丽婷 王齐 谢挺 张霖 徐兵 葛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总结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39例头颈肿瘤病人采用胃造口建立肠内营养管道的情况。结果:339例病人中拉出法胃造口(Pull-PEG)303例(89.4%),介入法(Intro-PEG)34例(10.0%)... 目的:总结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39例头颈肿瘤病人采用胃造口建立肠内营养管道的情况。结果:339例病人中拉出法胃造口(Pull-PEG)303例(89.4%),介入法(Intro-PEG)34例(10.0%),改良手术造口2例(0.6%)。Intro-PEG中鼻胃镜引导造口30例,CT引导造口4例(其中超细推泵延长管充气3例,腹腔穿刺针刺入充气1例)。303例Pull-PEG出现5例并发症:管周感染2例,术后腹痛、造口出血及包埋综合征各1例。34例Intro-PEG病人中发生流出道不全梗阻1例。303例Pull-PEG中,125人顺利拔管,2例换管;34例Intro-PEG中换管1例,改良手术胃造口者无人拔管。结论:Pull-PEG、Intro-PEG和剖腹手术胃造口术是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建立肠内营养管道的有效方法;三种术式对上消化道径路依赖程度依次递减,但难度顺序递增,应根据病人上消化道径路情况早期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口术 头颈部肿瘤 拉出法经皮胃造口 介入法经皮胃造口 手术胃造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童小文 王俏 周龙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802-180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白蛋白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10%白蛋白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7d,14d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 目的:观察分析白蛋白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重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10%白蛋白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7d,14d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蛋白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性病 白蛋白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组织工程骨修复术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军 刘广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1期39-41,共3页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充分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后重点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做好康复护理与出院指导。结果 3例...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充分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后重点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做好康复护理与出院指导。结果 3例患者均良好地修复了下颌骨缺损,术后随访3~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对运用组织工程骨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肿瘤 骨缺损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阻断RAGE效应对糖尿病小鼠创面中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齐 曹晓赞 +3 位作者 朱冠娅 宋菲 陆树良 牛轶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通过外源性阻断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后,观察RAGE效应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n=72)和正常对照组(n=24)。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 目的·通过外源性阻断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后,观察RAGE效应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n=72)和正常对照组(n=24)。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并用灭菌9 mm直径环钻于小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伤后正常对照组创面局部用0.9%氯化钠溶液(N组);糖尿病组再随机分成3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C组)创面局部外用0.9%氯化钠溶液,糖尿病Ig G对照组(I组)创面局部外用兔Ig G,糖尿病RAGE干预组(R组)创面局部外用RAGE抗体。再于伤后第3日和第7日,给予相同处理。通过大体评估创面愈合情况;于伤后第1、3、7日切取创缘皮肤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并计数创面中巨噬细胞数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伤后第14日,R组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C组和I组(均P=0.000)。(2)伤后第1日,N组和R组CD68+巨噬细胞数均显著多于C组(均P=0.000);伤后第14日,N组和R组巨噬细胞数均显著少于C组(均P=0.000)。(3)电子显微镜下对比创面组织的巨噬细胞形态及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结论·糖尿病创面环境中,RAGE效应与创面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及形态的异常密切相关,从而参与了糖尿病创面的难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巨噬细胞 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的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成伟 刘亦凡 +3 位作者 黄瑶 王齐 倪鹏文 谢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87-1692,共6页
目的·构建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获得放射性皮肤溃疡临床评价标准,从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参考包括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下肢血管溃疡伤口评估工具的设计逻辑,讨论后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2... 目的·构建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获得放射性皮肤溃疡临床评价标准,从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参考包括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下肢血管溃疡伤口评估工具的设计逻辑,讨论后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创面修复相关领域16名专家进行咨询。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分析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系数及专家权威系数,检验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及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的统一性、科学性,从而完成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的构建。结果·经过13名专家2轮评估,初步构建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经德尔菲专家咨询可靠性分析,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7.50%和100%。专家组个人权威系数为0.8~1.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937。2轮咨询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1和0.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77和χ2=87.849,均P<0.05)。结论·专家对该研究的积极性高,权威性可靠,专家评估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信。构建的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科学、可靠,临床可操作性强,能够用于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伤口评估工具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代谢及嘌呤信号受体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齐 朱冠娅 +2 位作者 谢挺 葛奎 牛轶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探讨胞外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代谢及其相关指标在糖尿病创面损伤修复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方法·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正常ATP干预组(NA组)、糖... 目的·探讨胞外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代谢及其相关指标在糖尿病创面损伤修复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方法·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正常ATP干预组(NA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ATP干预组(DA组),其中采用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C组和DA组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所有小鼠于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而后NC组和DC组小鼠的创面局部外用双蒸水处理,NA组和DA组小鼠的创面局部外用ATP溶液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ATP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onnexin43、Pannexin1、CD39、P2X7及P2Y2的阳性表达。通过计算创面愈合速率评估创面愈合速度。结果·①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DC组小鼠创缘组织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ATP含量,Connexin43、Pannexin1、CD39、P2X7及P2Y2的表达量均低于NC组(均P<0.05)。②伤后第14日,DA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DC组(P=0.000)。结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不足,ATP、ATP水解酶及嘌呤信号受体均呈低水平状态,外源性补充ATP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糖尿病创面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ATP 炎症反应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