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运动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秦际雄 张玲 +3 位作者 杨洋洋 蔡宗远 王少白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1227,共7页
近年来,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运动在口颌系统整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口腔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关注,其定量分析对理解和治疗口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回顾近10年来电子描记、光学捕捉以及双平面透视追踪... 近年来,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运动在口颌系统整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口腔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关注,其定量分析对理解和治疗口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回顾近10年来电子描记、光学捕捉以及双平面透视追踪技术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电子描记和光学捕捉技术以其高精度和实时反馈,在分析TMJ运动特征、评价治疗效果及优化治疗技术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双平面透视追踪技术在分析复杂关节运动时显示出高度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尽管这些技术的操作复杂性、数据稳定性及安全性方面仍存不足,但随着运动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口颌系统功能的深入研究,预计未来将显著提升口颌系统疾病的诊治精度和个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运动学 髁突轨迹 光学捕捉 双平面透视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僵硬的牵伸支具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玲 蔡斌 范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7-1402,共6页
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或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3%—20%[1]。肘关节正常的屈曲或旋转活动度受限大于50°将导致日常生活功能丧失80%[2]。肘关节僵硬的康复一直以来具有挑战性[3]。遵循从无创到有创的康复原则,关节僵硬的治疗通常... 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或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3%—20%[1]。肘关节正常的屈曲或旋转活动度受限大于50°将导致日常生活功能丧失80%[2]。肘关节僵硬的康复一直以来具有挑战性[3]。遵循从无创到有创的康复原则,关节僵硬的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牵伸支具、麻醉下手法松解(manipulation under anaesthesia,MUA)和关节镜下或切开松解[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日常生活功能 关节镜下 支具治疗 物理治疗 肘关节创伤 术后常见并发症 麻醉下手法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肌训练结合电刺激治疗股四头肌伸肌滞后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蔡斌 陈惠如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术后发生股四头肌伸肌滞后的患者运用伸肌训练与电刺激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膝关节术后发生伸肌滞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伸肌训练组(A组)与联合运用伸肌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B组),两组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训练前及训练... 目的观察膝关节术后发生股四头肌伸肌滞后的患者运用伸肌训练与电刺激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膝关节术后发生伸肌滞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伸肌训练组(A组)与联合运用伸肌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B组),两组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评定伸肌滞后角度。结果A组伸肌滞后角度治疗前14.5°±7.33°,治疗后8.4°±6.75°;B组伸肌滞后角度治疗前13.9°±9.15°,治疗后3.9°±3.56°。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A、B两组改善程度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电刺激联合运用相比,伸肌训练可有效改善股四头肌的伸肌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肌滞后 肌肉抑制 电刺激 肌力训练 人体康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条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黏连患者髌股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帅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42-342,共1页
目的通过双平面荧光透视追踪系统检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关节黏连患者在不同负重条件下髌股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的差异。方法招募15例ACLR术后关节黏连患者。采集受试者患侧膝关节的CT... 目的通过双平面荧光透视追踪系统检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关节黏连患者在不同负重条件下髌股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的差异。方法招募15例ACLR术后关节黏连患者。采集受试者患侧膝关节的CT影像进行三维骨骼模型重建,并利用动态双平面荧光透视追踪系统分别摄取受试者患侧膝关节负重下蹲和非负重屈膝时的二维影像。利用定制的Matlab软件获取精确的患侧髌股关节在体运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双平面 追踪系统 关节负重 黏连 CT影像 二维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帅 张玲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4-1138,1145,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特征。方法纳入15例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和15例健康受试者,运用便携式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负... 目的定量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特征。方法纳入15例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和15例健康受试者,运用便携式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负重屈膝和非负重屈膝时胫股相对于股骨的运动轨迹,获取胫股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数据。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负重屈膝30°、45°、60°和7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减少(P<0.001);负重屈膝30°和4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外翻角度较健康人明显减小(P<0.05)。非负重屈膝7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内移距离较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结论关节粘连限制了胫骨相对于股骨的旋转和内外移,对于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后移动影响不大。因此,临床上应该利用各种治疗手段松解股骨内外侧沟的粘连和外侧副韧带挛缩,解决旋转和内外移动受限的问题,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粘连 运动捕捉 胫股关节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运动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玲 蔡宗远 +1 位作者 王少白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6,共7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运动性损伤。尽管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可以修复韧带结构,但却无法恢复膝关节正常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近年来,利用运动分析评估ACLR...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运动性损伤。尽管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可以修复韧带结构,但却无法恢复膝关节正常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近年来,利用运动分析评估ACLR术后疗效是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运动分析主要应用于ACLR术后疗效评价、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也是探讨ACLR术后继发性损伤和早发性骨性关节炎潜在危险因素的科学客观工具。未来ACLR术后的运动分析更多关注于优化手术方案和康复治疗方案。回顾近10年ACLR术后膝关节运动分析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介绍光学运动捕捉和双平面透视追踪在ACLR术后运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临床研究表明,无论选择何种移植物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在功能任务中仍表现出异常的运动学特征,但术后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与早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系仍不清楚。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是临床ACLR手术最大的挑战之一。未来研究应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与长期随访,探讨ACLR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机制的影响,帮助临床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运动分析 运动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简化版下颌功能限制量表的制订与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洋 范帅 +2 位作者 王可欣 徐丽丽 蔡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制订中文简化版下颌功能限制量表(jaw functional limitation scale,JFLS),并分析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为评定TMD患者的下颌功能状态提供简便而科学的测量工具。方法:结... 目的:制订中文简化版下颌功能限制量表(jaw functional limitation scale,JFLS),并分析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为评定TMD患者的下颌功能状态提供简便而科学的测量工具。方法:结合专家意见,采用变异度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因子分析法、条-总相关系数法,形成中文简化版JFLS,选取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233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填写和回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简化版JFLS包含10个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76,内部一致性较好。Kaiser-Meyer-Olkin(KMO)的抽样充分性检测良好(0.835),Bartlett球形检验有显著性意义(χ^(2)=1071.482,df=45;P<0.001),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占总变异的61.06%,构建的双因子模型(χ^(2)/df=2.493,CFI=0.959,RMSEA=0.08)拟合效果良好。结论:中文简化版JFLS在TMD患者的初步检验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TMD患者下颌功能状态的评估工具,减少评估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康复评定 下颌功能限制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和透明质酸钠注射联合物理治疗应用于Ⅱ期冻结肩患者的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莎莎 叶济灵 +2 位作者 徐丽丽 刘丽琨 蔡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2-477,484,共7页
目的:研究类固醇和透明质酸钠注射联合物理治疗对Ⅱ期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94例Ⅱ期冻结肩患者,从中选择32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联合治疗组16例接受... 目的:研究类固醇和透明质酸钠注射联合物理治疗对Ⅱ期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94例Ⅱ期冻结肩患者,从中选择32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联合治疗组16例接受了类固醇和透明质酸钠注射联合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组16例仅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时评估并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时的VAS改善值均优于物理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时的Constant评分改善值优于物理治疗组(P<0.05)。结论:与单独物理治疗相比,类固醇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的加入更有利于Ⅱ期性冻结肩患者短期及中期疼痛改善,以及中期功能评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注射治疗 物理治疗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创伤术后关节粘连的2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姜鑫 贺英 +3 位作者 蔡斌 范帅 李晓燕 康志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MUA)治疗膝关节创伤术后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1例膝关节创伤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包括膝关节多韧带损伤重建和/或修补术后6例、膝关节周... 目的·探讨使用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MUA)治疗膝关节创伤术后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1例膝关节创伤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包括膝关节多韧带损伤重建和/或修补术后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9例、髌骨脱位术后6例),行程序化MUA。使用关节量角尺评估患者在程序化MUA前、中、后随访(2周、12周、24周)的屈膝角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在程序化MUA后2周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于程序化MUA中、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程序化MUA前、中、后随访(2周、12周、24周),患者的平均屈膝角度分别为73.8°、119.3°、101.7°、122.5°、127.4°。与术前相比,程序化MUA后24周的平均屈膝角度增加了53.6°。VAS评估结果显示,患者仅在术后1~3 d活动状态下的评分超过4分。术中及术后均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程序化MUA治疗膝关节创伤后关节粘连相对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粘连 膝关节创伤 麻醉下手法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矢状面照片拍摄法评定头颈姿势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远 徐丽丽 +1 位作者 叶济灵 蔡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索矢状面照片拍摄法评定头颈姿势的评估者间信度和评估者内部信度。方法:选取27例健康受试者,在左侧耳屏、肩峰及C7棘突处作红色标记,从受试者左侧拍摄其坐位矢状面照片,包括头颈和上胸段。选取头颈角,即耳屏和C7棘突连线和水平... 目的:探索矢状面照片拍摄法评定头颈姿势的评估者间信度和评估者内部信度。方法:选取27例健康受试者,在左侧耳屏、肩峰及C7棘突处作红色标记,从受试者左侧拍摄其坐位矢状面照片,包括头颈和上胸段。选取头颈角,即耳屏和C7棘突连线和水平线所形成的夹角作为评定头颈姿势的参数。评估方法包括目测观察法和量角尺测量法。两位评估者独立评估,先使用目测观察法记录头颈角,间隔1个月后再次评估;然后评估者再使用量角尺测量法记录头颈角,两次测量间隔1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评估者间和评估者内部信度。结果:目测观察法的评估者间信度0.771,评估者内部信度0.726;量角尺测量法的评估者内部信度0.981,评估者间信度0.980,均显著相关。量角尺测量法的评估者间、评估者内部信度均高于目测观察法。结论:矢状面照片拍摄法评估头颈姿势信度好,量角尺测量法的评估者内部信度和评估者间信度更高,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推荐应用量角尺测量法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前伸姿势 目测观察法 量角尺测量法 信度 姿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的压痛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济灵 徐丽丽 +3 位作者 方仲毅 蔡斌 蔡宗远 王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3-86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脊柱及下肢的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及其与颈部疼痛、颈椎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通过与健康人对照,建立精准的量化评定指标。方法纳入48名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 目的研究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脊柱及下肢的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及其与颈部疼痛、颈椎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通过与健康人对照,建立精准的量化评定指标。方法纳入48名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实验组)及48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使用手持式压痛测试仪测试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菱形肌、腰方肌、腘绳肌、腘窝、腓肠肌、足底筋膜PPT,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颈椎关节ROM。结果实验组颈部后伸、患侧旋转、患侧侧屈角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头夹肌、腓肠肌中下部PPT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部疼痛与颈部后伸、患侧侧屈、患侧旋转ROM有相关性(P<0.05)。颈部疼痛与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腓肠肌中点以及腓肠肌肌腹下端PPT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斜方肌、头夹肌及腓肠肌PPT降低,且与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颈痛患者评定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痛 活动受限 压痛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伟利 仝林 章闻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AOT)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定患者踝背屈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波幅,测量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同时应用Fugl-Meyer 评分(FMA)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踝背屈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波幅、踝关节背屈角度、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有显著疗效,能增加胫前肌的肌力,改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从而改善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疗法 脑卒中 足下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的咀嚼肌疼痛放松训练疗效评估
13
作者 杨海霞 徐丽丽 +1 位作者 王博成 陈敏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自2021年6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首次诊断为TMD肌筋膜疼痛(不伴有盘移位)的患者共29例。收集到增强MRI的Dixon序列并进行手法治疗的患者9例。治疗前,利用DICOM Viewer工作站获得9例患者的Dixon图像咀嚼肌疼痛区域值(Z1)、同侧非疼痛区域值(Z2)和对侧对应咀嚼肌区域值(Z3)。依据工作站获得的咀嚼肌异常区域,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放松治疗。治疗后1~4周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主动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Dixon序列Z2均值为66.23±32.90,Z3均值为66.27±33.87;而咀嚼肌疼痛区域Z1为131.94±83.99,明显高于Z2和Z3。手法治疗在改善MMO、VA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8.89%。结论·Dixon序列的影像表现与临床主诉的疼痛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MRI引导的手法放松治疗对改善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度和疼痛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 疼痛 磁共振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黏连患者在体膝关节的运动学研究
14
作者 张玲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目的通过X线影像追踪技术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关节黏连患者在动态负重条件下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方法研究招募15例ACLR术后关节黏连患者。采集受试者双侧膝关节的CT... 目的通过X线影像追踪技术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关节黏连患者在动态负重条件下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方法研究招募15例ACLR术后关节黏连患者。采集受试者双侧膝关节的CT影像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并利用动态双平面X线追踪系统分别摄取受试者弓步下蹲时双侧膝关节的二维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髌股关节 双平面 胫股关节 黏连 追踪系统 X线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