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晨曦 王子瑞 +3 位作者 金恬昊 周曾同 唐国瑶 施琳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6-1154,共9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357例。利用手持自体荧光仪器获... 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357例。利用手持自体荧光仪器获取患者病损的自体荧光图像,将自体荧光图像转为灰度图像,获得量化指标。在Python中拟合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累积概率图。将数据集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生成决策树,调整不同的超参数,获得最佳的模型效果。计算准确度、精确度和F1分值。利用混淆矩阵对模型性能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相对色阶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在上皮异常增生二分类中累积概率图不同类别曲线之间无重叠,在四分类中仅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其他类别曲线有重叠,说明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在二分类病理等级中,当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4∶1、决策树最大深度为2时,准确度、精确度、F1分值可达到较高,分别为0.792、0.801和0.795。在四分类病理等级中,当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9∶1、决策树最大深度为4时,准确度、精确度、F1分值可达到较高,分别为0.611、0.537和0.569。结论·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可将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口腔白斑病患者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监控患者癌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荧光图像 口腔白斑病 上皮异常增生 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混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1突变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林琳 赵晓娴 +3 位作者 姚一琳 张颖 黄润语 吴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3,共5页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突变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 CMC)的口腔表现、临床特点和致病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突变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 CMC)的口腔表现、临床特点和致病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2018~2023年确诊为CMC的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1~4岁,3例患者均出现口腔黏膜反复念珠菌感染,2例反复皮肤和指趾甲真菌感染,1例复发性角膜炎,1例呼吸道感染。基因检测证实均存在STAT1功能获得性突变,STAT1突变导致辅助性T细胞17发育缺陷和信号通路功能受损是CM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结论:反复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是CMC的重要临床表现,完善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需要长期随访以减少不良结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功能获得性突变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口腔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特点分析
3
作者 黄润语 张春叶 +3 位作者 张颖 赵峥岩 杨扬 吴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为首发部位、确诊为PTCL-NOS的患者的病史和病理资料,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共5个数据库,结合2014年1月至2024年9月国际上相关病例报道,对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共20例口腔PTCL-NOS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55.0%),女性9例(45.0%);患者首诊年龄25~77岁,平均(52.53±12.94)岁;好发部位为舌部(25.0%)、腭部(25.0%)及颊部(20.0%);19例(95.0%)不伴B症状。纳入病例免疫表型阳性表达情况为CD3(19/19)、CD4(11/13)、CD8(7/12)、CD2(5/6)、CD7(5/5)、TIA-1(6/7)、GB(9/13)、perforin(4/6),EBER均阴性表达(8/8)。85%的病例Ki-67增殖指数≥60%。结论·口腔PTCL-NOS极为罕见,临床进展极具侵袭性,口腔表现为深而大的黏膜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可扪及结节。病理特征具有异质性,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分型。口腔科医师需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错过此类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特征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XYY综合征伴自伤性口腔溃疡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颖 张倩倩 +2 位作者 杜观环 吴岚 沈雪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5-756,共2页
自伤性口腔溃疡是自伤行为累及口腔的一种表现。本文首次报告47,XYY综合征患者伴自伤性口腔溃疡1例,并结合文献阐明口腔自伤行为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自伤性口腔溃疡 自伤行为 47 XYY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sch-Nyhan综合征引起的唇部严重创伤性溃疡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赛 邓一文 +2 位作者 张颖 沈雪敏 吴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0-281,共2页
自伤性溃疡属于创伤性溃疡的一种类型,好发于性情好动的儿童和青少年。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自伤性溃疡非常罕见。本文报告了1例26个月Lesch-Nyhan综合征患儿唇部严重创伤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创伤性溃疡 Lesch-Nyhan综合征 自毁容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