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骨成骨细胞调控B细胞分化的效应研究
1
作者 王歆雨 陈芊烨 +8 位作者 孙计萍 鲁婷玮 黄湘如 孙思远 刘媛琪 潘厚文 代庆刚 沈蕾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6-1115,共10页
目的·探究小鼠颌骨成骨细胞对B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效应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的酶消化法制备小鼠颌骨单细胞悬液,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茜素红S(ARS... 目的·探究小鼠颌骨成骨细胞对B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效应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的酶消化法制备小鼠颌骨单细胞悬液,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茜素红S(ARS)染色验证成骨细胞的成骨潜能。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颌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与B细胞的空间定位关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造血谱系前体细胞。通过建立基于Transwell小室的共培养体系,探究不同浓度颌骨成骨细胞(5×10^(4)、2.5×10^(5)、5×10^(5)个/孔)对B细胞分化(5×10^(4)个/孔)发育的调节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浓度成骨细胞诱导下B细胞的活性与分化程度。利用RT-qPCR检测成骨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与B细胞发育相关的外分泌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成骨诱导后,ALP与ARS染色结果显示小鼠颌骨成骨细胞具有优越的成骨潜能。RT-qPCR结果显示成骨细胞内高表达成骨基因Runx2、Osx、Ocn和Alp。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小鼠颌骨组织内成骨细胞与B细胞在空间定位上紧密相邻。在体外共培养模型中,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成骨细胞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促进B细胞分化与发育。RT-qPCR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成骨细胞上调B细胞发育关键基因Ebf1、Rag1、Il7r和Pax5(均P<0.001)。RT-qPCR结果显示,与B细胞发育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Il7、Baff和Flt3l在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过程中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颌骨成骨细胞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促进B细胞分化与发育,成骨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上调B细胞内分化关键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成骨细胞 骨免疫 B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八钙/聚多巴胺涂层在钛表面的构筑及生物相容性检测
2
作者 刘梦玉 魏祥 +4 位作者 林丹 李尧 徐纯峰 魏凌飞 于德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00-208,共9页
目的为提高钛合金的生物活性及其促进骨再生的能力,利用聚多巴胺(PDA)的黏附特性,在3D打印钛片(3D-PT)表面制备了一种磷酸八钙(OCP)陶瓷涂层(OCP/PDA/3D-PT)。方法通过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和仿生矿化工艺在3D-PT表面制备OCP/PDA涂层。采用... 目的为提高钛合金的生物活性及其促进骨再生的能力,利用聚多巴胺(PDA)的黏附特性,在3D打印钛片(3D-PT)表面制备了一种磷酸八钙(OCP)陶瓷涂层(OCP/PDA/3D-PT)。方法通过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和仿生矿化工艺在3D-PT表面制备OCP/PDA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接触角测试和黏附强度实验对涂层的理化特性及亲水性进行检测。同时,将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直接共培养,通过细胞骨架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附着细胞的形态,以及利用CCK-8实验评估细胞增殖活性进而评估所制备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XRD、TEM和SAED结果证实OCP/PDA涂层在3D-PT表面成功制备且与3D-PT牢固结合。接触角测试表明,与3D-PT组相比,OCP/PDA/3D-PT组的亲水性显著提高。黏附强度实验显示,OCP/PDA涂层的附着力达到GB/T9286标准1级。细胞骨架染色和CCK-8实验进一步证明该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成功构建了OCP陶瓷涂层与3D-PT基体的强结合界面,并且显著提高了3D-PT表面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涂层 聚多巴胺 结合强度 润湿性 钛合金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光交联明胶水凝胶支架在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效能
3
作者 魏祥 魏凌飞 +3 位作者 徐纯峰 高玉洁 聂萍 于德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837,共9页
目的·探讨负载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的光交联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atin methylacrylated,GelMA)水凝胶支架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光照射法制备负载TUDCA的光交联GelMA水... 目的·探讨负载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的光交联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atin methylacrylated,GelMA)水凝胶支架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光照射法制备负载TUDCA的光交联GelMA水凝胶支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并测定GelMA水凝胶支架中TUDCA的累积释放率。构建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软骨缺损处不进行处理)、GelMA组(n=6,软骨缺损处填充GelMA水凝胶支架)、GelMA+TUDCA组(n=6,软骨缺损处填充负载TUDCA的GelMA水凝胶支架)。术后第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膝关节滑液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浓度。对兔实施安乐死后,分离膝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番红-固绿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和改良O'Driscoll评分(Modified O'Driscoll Score,MODS)标准对软骨缺损处修复情况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OL-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及COL-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lMA水凝胶支架在紫外光照射后微观结构更加紧凑,且具备适宜的质量溶胀比和压缩模量。负载TUDCA的光交联GelMA水凝胶支架能有效、持续释放TUDCA,在28 d内累积释放率可达90.2%±2.5%。与对照组和GelMA组相比,GelMA+TUDCA组关节滑液中TNF-α和IL-1β浓度显著降低(P<0.001)。GelMA+TUDCA组膝关节软骨缺损基本修复,表面平整且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新生软骨细胞数量增加、排列整齐,新生软骨形成良好;ICRS评分和MO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elMA组(P<0.001)。相比对照组和GelMA组,GelMA+TUDCA组ACAN和COL-Ⅱ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负载TUDCA的光交联GelMA水凝胶支架可有效促进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缺损 骨关节炎 牛磺熊去氧胆酸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在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承重 刘喆麒 +2 位作者 周文凯 季彤 曹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稳定过表达RGS2和空载对照基因,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平板克隆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生长曲线实验,比较过RGS2表达组、对照组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GS2与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的相关性。结果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3),且高表达患者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显著减少(P<0.001);过表达RGS2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抑癌基因FHL1可竞争性与RGS2结合,降低泛素化相关蛋白DDB1与RGS2的结合,抑制RGS2的泛素化过程,从而维持RGS2稳定。结论RGS2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RGS2蛋白在细胞中稳定的受FHL1和DDB1竞争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增殖 侵袭 抑癌基因FHL1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PAX9突变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的牙颌面表型研究
5
作者 窦嘉琪 高洁 +3 位作者 卞晓玲 王凤 代庆刚 吴轶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3,共7页
目的·评估配对盒基因9(paired box gene 9,PAX9)突变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患者的牙颌面表型。方法·对2016年1月—202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就诊的NST... 目的·评估配对盒基因9(paired box gene 9,PAX9)突变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患者的牙颌面表型。方法·对2016年1月—202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就诊的NSTA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PAX9突变患者。对筛查到的患者采用曲面体层摄影片评估缺牙的位置和数目,采用X射线头影测量评估患者的牙颌面畸形情况。结果·7例PAX9突变的NSTA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例(42.9%),女性4例(57.1%)。患者首诊年龄7~31岁,平均(19.7±8.0)岁。7例患者均携带PAX9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错义突变,3例为移码突变。平均缺失恒牙(15.9±2.9)颗,上颌缺失数[(9.6±2.6)颗]略多于下颌[(6.3±2.4)颗](P=0.030)。上颌第二磨牙(100.0%)、上颌尖牙(85.7%)、下颌第二前磨牙(85.7%)为最常见的缺失位点,下颌侧切牙(14.3%)、下颌尖牙(14.3%)为最少缺失的位点。移码突变的患者缺牙数[(18.3±2.1)颗]多于错义突变[(14.0±1.8)颗](P=0.032)。X射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PAX9突变成年患者上牙槽座角(angle sella-nasion-subspinale,SNA)、颌凸角(angle nasion-subspinale-subspinale-porion,NA-APo)和前颅底长度(sella-nasion,S-N)均明显小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上颌后缩,前颅底矢状向发育不足;面角(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nasion-porion,FH-NPo)大于参考值、Y轴角(Y axis)小于参考值,提示下颌前伸;上/下牙槽座角(angle 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ANB)小于参考值,提示骨性Ⅲ类错畸形;上中切牙角(angle upper central incisor-nasion-subspinale,angle U1-NA)大于参考值,提示上中切牙唇倾;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angle lower central incisor-mandibular plane,IMPA)、下中切牙凸度(lower central incisor-nasion-supramental,L1-NB)小于参考值,提示下中切牙舌倾,上下前牙反倾向。结论·较为全面地报道了PAX9突变NSTA患者的牙颌面表型,有利于进一步理解PAX9在人类颌面部发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盒基因9 牙颌面畸形 X射线头影测量 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 骨性Ⅲ类错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缺牙相关EDAR基因突变报道及携带双突变位点的HED家系分析
6
作者 兰嵘 代庆刚 +4 位作者 喻康 卞晓玲 叶丽娟 吴轶群 王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4-701,共8页
目的·探索先天缺牙相关的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基因突变位点,初步分析EDAR基因突变导致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缺牙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 目的·探索先天缺牙相关的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基因突变位点,初步分析EDAR基因突变导致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缺牙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的先天缺牙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提取其外周血中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初步筛选后,用PolyPhen-2、Mutation Taster、Provean对潜在突变位点的有害性进行预测,对分析后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进行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分析,使用在线工具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分析EDAR蛋白的三维结构变化。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先天缺牙和全身发育情况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在纳入的先天缺牙患者中共发现5名EDAR基因突变患者,1名患者携带移码突变c.368_369insC(p.L123fs),4名患者携带错义突变。在EDAR错义突变患者中,有2名患有非综合征型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分别携带c.77C>A(p.A26E)纯合突变和c.380C>T(p.P127L)杂合突变。另外2名患有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均带有2个基因突变位点:1名为EDAR复合杂合患者,携带来自父亲的EDAR c.77C>T(p.A26V)和来自母亲的EDAR c.1281G>C(p.L427F);另1名为EDAR、外异蛋白A(ectodysplasin A,EDA)双基因突变患者,EDAR c.1138A>C(p.S380R)和EDA c.1013C>T(p.T338M)均来自母亲,这2个位点在此前的报道中仅与NSTA相关。EDAR c.1281G>C(p.L427F)、c.77C>A(p.A26E)为未被报道过的错义突变新位点。错义突变可能通过改变氨基酸残基极性、电荷或体积等,对蛋白空间构象造成影响;移码突变造成了非3整倍数的碱基增加,可能导致蛋白的截短或降解。结论·发现了2个新的EDAR错义突变位点,报道了由EDAR纯合突变导致的NSTA以及由EDA、EDAR双基因突变导致HED的病例,扩展了对于EDAR突变造成HED和NSTA的致病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 家族性缺牙 外异蛋白A受体 外异蛋白A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调控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双向效应的体外研究
7
作者 刘媛琪 孙思远 +2 位作者 代庆刚 江凌勇 沈国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3-1093,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jBM...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jBMSCs。运用流式细胞术鉴定jBMSCs表面抗原。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分别对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及成软骨诱导后的jBMSCs进行多向分化潜能检测。分别使用ATRA浓度为0.01、0.1、1、5、10、20μmol/L的成骨诱导液对jB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并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为对照组,利用CCK8进行细胞活力检测。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各浓度组j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并筛选后续实验浓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不同浓度ATRA下jBMSCs成骨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98%以上的P1代jBMSCs表现为CD29+CD90+CD31−CD4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特点相符。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结果证明P1代jBMSCs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分化能力。ALP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0.01、0.1和1μmol/L ATRA组jBMSCs成骨活性和矿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成骨活性与矿化能力减弱,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qPCR分析发现,0.1、1μmol/L ATRA组成骨相关基因如Alp、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Ⅰ型胶原蛋白α1(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基因表达水平下降,ATRA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1、1μmol/L ATRA组较对照组成骨相关蛋白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SP7、ALP及OCN表达增强,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蛋白表达下降,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较低浓度(0.1、1μmol/L)ATRA可促进大鼠j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且该促进效应在0.1μmol/L浓度时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升浓度可使该促进效应减弱。较高浓度(5、10、20μmol/L)ATRA对大鼠jBMSCs成骨分化呈现抑制效应。研究在体外证明ATRA对大鼠jBMSCs成骨分化具双向效应,并鉴定了0.1μmol/L ATRA为大鼠jBMSCs成骨分化的最适浓度,为体内研究的开展与全反式视黄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颌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双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条件性视黄酸信号失活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孙思远 刘媛琪 +4 位作者 崔怡雯 黄紫晗 梅李 代庆刚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6-686,共11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可模拟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VAD)导致的颅颌面骨畸形且出生后可存活的模型小鼠。方法·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通过将Osx^(Cre)与Rosa26dnRARα/dnRARα基因型的小鼠多代杂交,构建成骨细胞视... 目的·构建并验证可模拟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VAD)导致的颅颌面骨畸形且出生后可存活的模型小鼠。方法·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通过将Osx^(Cre)与Rosa26dnRARα/dnRARα基因型的小鼠多代杂交,构建成骨细胞视黄酸受体α显性负突变体(dominant-negative retinoid acid receptorαmutation,dnRARα)条件性过表达小鼠Osx^(Cre);Rosa26^(dn/dn),实现成骨细胞视黄酸信号条件性失活以模拟VAD状态。取Osx^(Cre);Rosa26^(dn/dn)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与颅顶骨细胞,成骨诱导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成骨细胞中视黄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α,R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取Osx^(Cre);Rosa26^(dn/dn)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颅顶骨细胞经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视黄酸信号通路抑制程度。同时分别应用表达Cre、eGFP的腺病毒(Ad-eGFP与Ad-Cre)感染Rosa26^(dn/dn)小鼠股骨BMSC与颅顶骨细胞,成骨诱导后运用相同方法评价显性负突变蛋白表达水平与视黄酸信号通路抑制程度。取6周龄小鼠颅骨,运用Micro-CT及三维重建技术验证Osx^(Cre);Rosa26^(dn/dn)模型小鼠颅颌面骨畸形表型。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sx^(Cre);Rosa26^(dn/dn)小鼠股骨及颅顶骨成骨细胞相较同窝对照小鼠表现出RARα蛋白水平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Osx^(Cre);Rosa26^(dn/dn)小鼠成骨细胞的视黄酸反应元件(retinoid acid response element,RARE)活性相较同窝对照小鼠下调(P<0.05)。同时,Ad-Cre感染后Rosa26^(dn/dn)小鼠股骨及颅顶骨成骨细胞相较Ad-eGFP感染后表现出RARα蛋白水平上调,成骨细胞的RARE活性下调(P<0.05)。Micro-CT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6周龄Osx^(Cre);Rosa26^(dn/dn)小鼠颅骨呈现长度缩短、骨发育不全等VAD样颅颌面骨畸形。结论·成功构建了成骨细胞条件性视黄酸信号失活小鼠模拟VAD所致颅颌面骨畸形,为未来VAD所致颅颌面骨畸形出生后致病机制与潜在靶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缺乏症 颅颌面骨畸形 成骨细胞 显性负突变基因条件性表达小鼠 视黄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现实的手术导航系统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林承重 张勇 +4 位作者 董韶 吴锦阳 张楚茜 万新军 张诗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6-684,共9页
目的搭建基于混合现实(MR)及红外光学定位的手术导航系统,并评估其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集成基于MR技术和光学定位追踪的软硬件系统,并完善系统工作流程;通过3D打印头颅模型实验,分析该系统的系统误差、目标配准误差... 目的搭建基于混合现实(MR)及红外光学定位的手术导航系统,并评估其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集成基于MR技术和光学定位追踪的软硬件系统,并完善系统工作流程;通过3D打印头颅模型实验,分析该系统的系统误差、目标配准误差和截骨应用误差;进一步通过颧上颌骨复合体(ZMC)复位的模型实验和额骨缺损修复的初步临床应用,探讨该系统的适用性。结果本MR手术导航系统的系统误差为(1.23±0.52)mm,目标配准误差为(2.83±1.18)mm,截骨应用误差为(3.13±1.66)mm;ZMC模型虚拟手术规划流畅,复位顺利;本系统引导下的额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重建效果满意。结论本研究搭建的MR手术导航系统具有虚实融合效果佳、动态导航稳定性好的优点,其在颅颌面外科的医患沟通、医学教育、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等各方面都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外科 混合现实 手术导航 虚拟手术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应力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屹羚 张鹏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细胞在体内受到流体剪应力、机械应变、流体静压力等机械应力的作用,其中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被认为是维持骨稳态及骨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应力。目前研究多集中在FSS对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作用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 细胞在体内受到流体剪应力、机械应变、流体静压力等机械应力的作用,其中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被认为是维持骨稳态及骨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应力。目前研究多集中在FSS对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作用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研究相对较少。BMSCs对骨改建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BMSCs对FSS的应答越来越受到关注。BMSCs对FSS的反应涉及细胞骨架、基质刚度及弹性、成骨信号等方面。总结FSS在BMSCs内的力转导机制、对其分化及功能的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骨病变的治疗等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应力 骨髓基质干细胞 力转导 机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通过细胞骨架张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弘远 张鹏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微环境中为细胞提供力学线索的主要元件。干细胞对基质力学信号改变的响应主要通过细胞骨架实现。细胞外基质性能改变后,力学信号经信号复合体传递,细胞骨架作为贯穿细胞整体的网状支架结构,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微环境中为细胞提供力学线索的主要元件。干细胞对基质力学信号改变的响应主要通过细胞骨架实现。细胞外基质性能改变后,力学信号经信号复合体传递,细胞骨架作为贯穿细胞整体的网状支架结构,在分子马达的作用下纤维重组产生张力,该力学信号可以转导为化学信号或直接传递至细胞核骨架,产生一系列对干细胞干性、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的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于骨改建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微环境改变后细胞骨架张力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及力信号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细胞骨架张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力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导航技术辅助无牙颌种植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宝鑫 蓝耕良 +3 位作者 黄伟 王凤 沈意涵 吴轶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53-1360,共8页
目的·针对动态导航技术辅助无牙颌种植的种植体植入精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接受动态导航辅助种植修复的9例无牙颌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 目的·针对动态导航技术辅助无牙颌种植的种植体植入精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接受动态导航辅助种植修复的9例无牙颌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包括5例无牙下颌及4例无牙上颌患者,年龄(48.78±15.25)岁;共计57枚种植体,其中动态导航下植入种植体56枚,自由手植入1枚。将术前规划的种植路径与术后实际种植体的锥形束CT数据融合,测量和记录种植规划路径和实际种植体之间的三维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和角度偏差。根据种植体植入颌位,将种植体分为上颌组和下颌组;根据种植体植入位置(以中线划分),将种植体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根据种植体植入位置(前牙区或后牙区),将种植体分为前牙区组和后牙区组。采用近似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之间种植体精度的差异。结果·56枚动态导航下植入的种植体三维入口偏差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1.06(0.54,1.54)mm,出口偏差为1.11(0.51,1.56)mm,角度偏差为3.33°(1.77°,4.52°)。上颌组和下颌组的种植体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及角度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组和右侧组的种植体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及角度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区组和后牙区组的种植体的入口偏差及出口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牙区组与后牙区组角度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动态导航系统辅助种植体植入可以在无牙颌患者中获得良好的植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牙修复体 无牙颌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驱动式“虚拟患者”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心力衰竭知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毛玉婷 刘秋鸣 黄波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情景驱动式"虚拟患者"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在某院内科工作1~2年的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目的探讨情景驱动式"虚拟患者"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在某院内科工作1~2年的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分别采用"虚拟患者"模式以及集体授课模式对其进行有关心衰知识的培训。培训前、培训后当天、培训后第1、3、6个月比较两组护士心衰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即培训模式)-时间交互效应和干预、时间主效应在问卷总得分、"症状识别应对"以及"患者自我照护"分项上均为存在交互效应,两组研究对象问卷总得分及两分项得分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基础理论知识"分项上,各效应均无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培训后当天、培训后第1个月的问卷总得分、"症状识别应对"以及"患者自我照护"分项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础理论知识"分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患者"健康教育培训模式省时便捷,短期内能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衰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患者 健康教育 低年资 护士培训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就位个性化钛网连接体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佳园 魏凌飞 +3 位作者 冀敏 林海燕 吴轶群 于德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4-881,共8页
目的对3D打印自就位钛网主体与两端定位翼的连接处进行优化,包括定位翼厚度、宽度以及连接处构型。分析优化改进前后仿真模型的结构性能,最终获得最优设计的新型自就位钛网。方法基于SolidWorks软件,构建自就位钛网仿真模型,优化、改进... 目的对3D打印自就位钛网主体与两端定位翼的连接处进行优化,包括定位翼厚度、宽度以及连接处构型。分析优化改进前后仿真模型的结构性能,最终获得最优设计的新型自就位钛网。方法基于SolidWorks软件,构建自就位钛网仿真模型,优化、改进尺寸参数。采用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连接处厚度和宽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并在连接处设计间断连接构型,获得优化后的自就位钛网。结果当对新型自就位钛网嵴顶外表面施加40 N载荷,连接处最大应变未超过钛网的断裂应变,且应力与变形皆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对一侧定位翼的游离端施加10 N的45°弯折力时,连接处最大应变超过了钛网的断裂应变,且裂纹集中于连接线处。虚拟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力学性能验证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优化自就位个性化钛网连接体的尺寸以及构型,实现手术中摆放、按压个性化钛网时,连接体不发生折断和较大位移。术后对定位翼游离端简单弯折,即可实现连接体沿连接线整齐断裂分离,并且断面光滑平整。本研究对自就位个性化钛网连接处尺寸及构型进行的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连接体 自就位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x1+牙周膜干细胞在牙移动过程中的谱系示踪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席均 金安婷 +5 位作者 黄湘如 徐弘远 高昕 杨屹羚 代庆刚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8-1015,共8页
目的·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中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rx1)阳性细胞谱系(Prrx1+细胞谱系)在小鼠牙移动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方法·利用Cre/l... 目的·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中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rx1)阳性细胞谱系(Prrx1+细胞谱系)在小鼠牙移动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将诱导型Prrx1-Cre^(ERT2)小鼠与R26^(tdTomato)荧光标记小鼠交配繁殖,并通过PCR对其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取8只子代小鼠,向其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oxifen,TA),以标记PDLSCs中的Prrx1+细胞谱系(即tdTomato^(+)细胞)。于小鼠上颌左侧安置加力装置[即正畸牙移动(orthodontics tooth movement,OTM)侧],右侧未加力即为对照侧,以构建小鼠OTM模型。分别于牙移动第3日(OTM 3 d)、第7日(OTM 7 d)时处死小鼠,收集其双侧上颌磨牙及周围牙周组织,经脱钙后行包埋及冰冻切片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张力区和压力区牙周膜的改变,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rx1+细胞谱系在张力区及压力区的动态分布。结果·经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为Prrx1-Cre^(ERT2);R26^(tdTomato)。随着加力装置作用的增加,OTM 7 d小鼠的牙移动距离[(87.44±4.02)μm]较OTM 3 d小鼠[(42.81±5.04)μm]明显增加,提示小鼠OTM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结果显示:OTM 3 d时小鼠OTM侧压力区的牙周膜被压缩、间隙变窄,而OTM 7 d时OTM侧牙周膜宽度逐渐恢复;OTM 3 d时OTM侧张力区的牙周膜被拉伸,而OTM 7 d较OTM 3 d时牙周膜排列更规则。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TM 3 d时OTM侧压力区牙周膜中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减少,OTM 7 d时OTM侧压力区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增加(均P<0.05);OTM 3 d及OTM 7 d时,OTM侧张力区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均有增加(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Prrx1-Cre^(ERT2);R26^(tdTomato)小鼠的OTM模型,并初步证实了Prrx1+细胞谱系参与OTM过程中的牙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谱系示踪 正畸牙移动 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 Cre/loxP重组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靶向敲除Piezo1基因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昕 杨屹羚 +2 位作者 黄湘如 代庆刚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0-1088,共9页
目的·应用CRISPR/Cas9系统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进行靶向Piezo1基因稳定敲除,探究Piezo1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CRISPR/Cas9原理,设计2条靶向Piezo1基因的单链指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 目的·应用CRISPR/Cas9系统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进行靶向Piezo1基因稳定敲除,探究Piezo1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CRISPR/Cas9原理,设计2条靶向Piezo1基因的单链指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利用Lenti-Cas9-GFP和Lenti-U6-sgRNA-mCherry载体分别构建表达Cas9的慢病毒和表达sgRNA的慢病毒。将2种慢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对GFP和mCherry阳性的细胞进行筛选;挑取单克隆细胞,经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最终得到Piezo1基因片段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系。序列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构建的Piezo1基因敲除细胞(Piezol knockout C3H10T1/2,CPK)进行敲除效率验证。CCK-8实验检测敲除Piezo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对构建成功的Piezo1基因敲除细胞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利用qPCR探究敲除Piezo1对细胞的成骨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敲除Piezo1的单克隆细胞菌液通过PCR扩增后产物出现阳性克隆。单克隆细胞的测序结果显示,敲除Piezo1的单克隆细胞的Piezo1基因在第4外显子中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TGA,无法正确翻译蛋白;qPCR验证了CPK中Piezo1基因在mRNA水平被抑制;免疫荧光显示CPK中Piezo1基因的敲除效率较高,基本阻碍Piezo1在细胞中的表达。CCK-8实验显示敲除Piezo1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敲除Piezo1后细胞成骨能力降低(P<0.05),且CPK中成骨相关基因如Ⅰ型胶原蛋白A1(α1 typeⅠcollagen,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利用CRISPR/C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构建靶向敲除Piezo1基因的C3H10T1/2细胞系。敲除Piezo1能抑制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1 CRISPR/Cas9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例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张煦 周文凯 +5 位作者 任政虎 林承重 刘喆麒 杨嵘 季彤 曹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 目的: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时间为(48.40±2.73)个月。累及龈颊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6%,未累及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P<0.05)。结论:上牙龈癌具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累及龈颊沟的患者应行同期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牙龈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上颌肿瘤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