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龈卟啉菌感染对髂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
1
作者 张明珠 李超伦 +2 位作者 姜云涛 姜崴 梁景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菌感染在动脉血管钙化中的影响。方法:建立牙龈卟啉菌感染的兔髂动脉硬化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受损内膜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样细胞Sox9、CollagenⅡ,α-SMactin、巨噬细胞RAM11的染色情况。结果:发现实...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菌感染在动脉血管钙化中的影响。方法:建立牙龈卟啉菌感染的兔髂动脉硬化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受损内膜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样细胞Sox9、CollagenⅡ,α-SMactin、巨噬细胞RAM11的染色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的2只动物受损髂动脉内膜中存在软骨样细胞,软骨样细胞Sox9、CollagenⅡ和α-SMactin染色阳性,巨噬细胞RAM11的染色阴性。结论:牙龈卟啉菌感染可能和血管钙化有关,软骨样细胞来源于平滑肌细胞。但是样本数量少,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菌 软骨样细胞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刷毛的电动牙刷对菌斑清除功效及釉质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彭飞 苑克勇 黄正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580,共5页
目的:研究硬软毛刷头电动牙刷对牙面菌斑清除功效及对牙面磨损的影响。方法:培养变异链球菌(S.mutans)与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于牛牙釉质磨片形成双菌种生物膜后,样本分为4组(n=3),分别采用电动牙刷+尼龙丝刷头组,电动牙刷+纳米软... 目的:研究硬软毛刷头电动牙刷对牙面菌斑清除功效及对牙面磨损的影响。方法:培养变异链球菌(S.mutans)与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于牛牙釉质磨片形成双菌种生物膜后,样本分为4组(n=3),分别采用电动牙刷+尼龙丝刷头组,电动牙刷+纳米软胶刷头组,手动牙刷组接触式清除,结晶紫吸附实验计算各组菌斑生物膜去除量。磨损实验中实验组釉质磨片分别经两组电动牙刷接触式处理1h后,与对照组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动尼龙丝刷头组生物膜去除量(0.45±0.02)与纳米软胶刷头(0.44±0.03)均大于手动牙刷组(0.25±0.02)(t=6.31,P<0.01;t=5.13,P<0.01)。而两电动牙刷组菌斑生物膜去除量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5)。磨损实验显示:牙刷刷毛硬度越大,造成釉质表面的凹陷越大越深越多,表面形态越粗糙。结论:在体外模型中,不同硬度刷毛的电动牙刷在菌斑清除功效上没有明显差异;使用硬度较小的软毛电动牙刷刷牙对釉质的磨损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型 刷牙 菌斑清除 刷牙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根尖乳头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及鉴定
3
作者 晋巧巧 林文珍 +2 位作者 苑克勇 牛晨光 黄正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从人根尖乳头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hSCAPs)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改良组织块法培养hSCAPs并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45、CD44、CD31、CD34、CD29的表达情况。体外诱导hSC... 目的·从人根尖乳头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hSCAPs)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改良组织块法培养hSCAPs并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45、CD44、CD31、CD34、CD29的表达情况。体外诱导hSCAPs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以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使用梯度离心方法从hSCAPs培养上清中分离出外泌体。通过粒径分析确定外泌体粒径大小,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特征,Western blotting进行外泌体特异性抗原分子CD81、CD9、CD63和TSG101的鉴定。结果·在hSCAPs中检测到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CD105、CD44和CD29表达呈强阳性,而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45、CD31和CD34呈阴性。hSCAPs能够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从hSCAPs的上清中分离出来的囊泡样物质,其外形为圆形囊泡并且具有完整的膜结构,粒径为30~100 nm,而且表达外泌体特性蛋白CD81、CD9、CD63和TSG101。结论·成功地从hSCAPs中分离出囊泡样物质,并鉴定其为外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根尖乳头干细胞 外泌体 梯度离心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菌群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芬 晋巧巧 +3 位作者 苑克勇 侯秀秀 黄正蔚 马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分析唾液菌群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4名45~60岁志愿者的唾液菌群样本,提取总DNA,随后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进行16S rDNA V3-V4区扩增。扩增所得产物经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序后,将所得序列进行... 目的·分析唾液菌群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4名45~60岁志愿者的唾液菌群样本,提取总DNA,随后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进行16S rDNA V3-V4区扩增。扩增所得产物经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序后,将所得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聚类、物种注释并将唾液菌群中丰度前50的属与宿主血脂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4名志愿者的唾液菌群样本测序所得平均序列数为(41084±4740)条,聚类所得OTUs数为1153,共注释到23个门、43个纲、89个目、147个科和317个属。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物种聚类热图示114个唾液菌群样本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丰度模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唾液菌群微生物丰度前50的属中,Neisseria spp.的丰度与宿主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的水平成负相关;Gemella spp.的丰度与宿主血清TCH、LDL-Ch水平呈正相关;与宿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成负相关的属有Comamonas spp.、Filifactor spp.和Parvimonas spp.。结论·人群中唾液菌群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且与宿主血脂水平相关,可进一步挖掘唾液菌群微生物作为个体脂代谢异常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菌群 血脂水平 16S rDNA测序 Spearman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