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睿阳 刘凯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器械的微创正颌外科凭借着其创伤小、精确度高等优势,逐渐成为正颌外科领域中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前,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尚未得到系统性阐述。鉴于其对正颌外科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该文将对微创正颌外科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评述与展望,旨在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微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谢利明 闫晋 +2 位作者 沈国芳 于德栋 王一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以评价关联性。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622例口腔癌患者及1859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A vs.G:OR=1.23,95%CI:1.02~1.49,P=0.033;AA+AG vs.GG:OR=1.39,95%CI:1.03~1.87,P=0.031;AA vs.AG+GG:OR=1.32,95%CI:1.13~1.55,P=0.001;AA vs.GG:OR=1.47,95%CI:1.00~2.16,P=0.049;AA vs.AG:OR=1.22,95%CI:1.03~1.44,P=0.020)。亚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在亚洲人群和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但在高加索人群和非吸烟人群中并不显著。结论: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显著相关,这一关联性在亚洲人群与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然而,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有待更大样本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 D1 基因多态性 口腔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技术在腓骨瓣修复复杂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沈舜尧 柳稚旭 +5 位作者 姜腾飞 余婧爽 袁灏 张雷 史俊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0-1064,1060,共5页
目的·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原理,设计制作截骨导板应用于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选取5例复杂下颌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三维打印的下颌骨重建模型上预先弯制重建钛板,通过CT扫描重建下颌骨、钛板、钛钉的三维图像,采... 目的·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原理,设计制作截骨导板应用于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选取5例复杂下颌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三维打印的下颌骨重建模型上预先弯制重建钛板,通过CT扫描重建下颌骨、钛板、钛钉的三维图像,采用面–面配准的技术逆向回原始下颌骨及腓骨表面,制作带有重建钛板钉孔空间位置的截骨导板。在术中,通过截骨导板截骨并确定重建钛板固定位置,完成多节段腓骨瓣的精确拼接。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前设计与实际手术的截骨误差可以满足临床应用,其中最大误差为(3.53±2.33)mm,角度误差为3.31.±1.48.。结论·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原理设计的腓骨瓣截骨导板可以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技术 游离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虚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
4
作者 周巳入 张鹏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正畸牙移动是压力侧骨吸收和张力侧骨形成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在机械力诱导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功能的变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 正畸牙移动是压力侧骨吸收和张力侧骨形成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在机械力诱导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功能的变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下,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功能性变化,适应性应答力学刺激的最佳要求,表现为成骨分化,此过程需多种信号分子。作为一种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凋亡、转化、细胞免疫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现已有研究证明,STAT3可以调控BMSCs骨向分化过程。综述STAT3对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通过细胞骨架张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弘远 张鹏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微环境中为细胞提供力学线索的主要元件。干细胞对基质力学信号改变的响应主要通过细胞骨架实现。细胞外基质性能改变后,力学信号经信号复合体传递,细胞骨架作为贯穿细胞整体的网状支架结构,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微环境中为细胞提供力学线索的主要元件。干细胞对基质力学信号改变的响应主要通过细胞骨架实现。细胞外基质性能改变后,力学信号经信号复合体传递,细胞骨架作为贯穿细胞整体的网状支架结构,在分子马达的作用下纤维重组产生张力,该力学信号可以转导为化学信号或直接传递至细胞核骨架,产生一系列对干细胞干性、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的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于骨改建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微环境改变后细胞骨架张力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及力信号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细胞骨架张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力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后鼻唇部软组织变化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昱婷 应王君子 +2 位作者 王舒泽 李彪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5-840,共6页
目的·使用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中国颌骨畸形患者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后鼻唇部软组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接受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前移... 目的·使用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中国颌骨畸形患者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后鼻唇部软组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接受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前移下降及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截骨后退(双颌手术)治疗的37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术前1周内及术后6个月行全头颅螺旋CT扫描和面部软组织三维立体摄像。使用3dMD vultus软件对鼻唇部软组织的测量标志点及相关距离、角度进行标记及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双颌手术后患者鼻翼宽度平均增加0.82 mm,鼻翼基底宽度平均增加1.07 mm,上唇长度平均增加1.41 mm,鼻唇角平均增加3.09°,鼻尖角平均减小1.5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鼻高度、鼻背长度、鼻额角基本稳定。结论·经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后,颌骨畸形患者的面部有所改善,同时其鼻唇部软组织也有一定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鼻唇部软组织变化 三维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金安婷 张鹏 +1 位作者 杨屹羚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微振动是指系统相对平衡位置幅度很小的周期性偏离,而高频率、低振幅的微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骨骼系统细胞的作用力与肌肉运动时对骨骼产生的力学刺激相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 微振动是指系统相对平衡位置幅度很小的周期性偏离,而高频率、低振幅的微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骨骼系统细胞的作用力与肌肉运动时对骨骼产生的力学刺激相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力学敏感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下,BMSCs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发生功能性变化,对力学刺激做出适应性应答。LMHFV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探明其机制有助于将微振动应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成骨不全症、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以及正畸牙移动的加速等方面。综述微振动对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微振动刺激下BMSCs的力学生物学改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 机械刺激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