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砷致糖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洪林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近年来,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证据表明砷暴露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在世界各地饮水砷污染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越来越多的细胞和动物实验也证实,不同浓度的砷化合物可以... 近年来,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证据表明砷暴露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在世界各地饮水砷污染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越来越多的细胞和动物实验也证实,不同浓度的砷化合物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与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障碍,从而引发糖耐量异常。文章主要从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发病机制两方面阐述砷暴露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顾婷 姜博仁 +1 位作者 韩兵 仰礼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6-869,874,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相关指标(体脂肪率、肌肉率、体内水分比率等),并对肾损害相关指标(血尿素...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相关指标(体脂肪率、肌肉率、体内水分比率等),并对肾损害相关指标(血尿素氮、尿酸、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及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转铁蛋白等)进行检测,分析2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男性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体脂肪率呈正相关,与肌肉率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与细胞外液率呈负相关。在女性患者,血清尿酸与体脂肪率呈正相关,与肌肉率和细胞外液率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与体脂肪率呈正相关,与肌肉率和细胞外液率呈负相关。结论体脂肪率、肌肉率、体内水分比率等可能是影响尿酸和蛋白尿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肾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体成分 尿酸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顾婷 姜博仁 +2 位作者 任荣亮 陆颖理 乔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7-832,共6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和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人体成分相关参数(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及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和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人体成分相关参数(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及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电生理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等),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体脂肪率与尺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及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呈负相关,与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呈负相关。肌肉率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及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呈正相关,与尺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体内水分比率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腰围与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及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呈负相关。结论体质量指数、腰围、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可能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体成分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4
作者 陆游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PN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是由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综合结果。以高糖参与的异常代谢通路为基础,其中包括多元醇通路、己糖胺通路、蛋白激酶C通路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这些代谢通路最...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PN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是由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综合结果。以高糖参与的异常代谢通路为基础,其中包括多元醇通路、己糖胺通路、蛋白激酶C通路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这些代谢通路最终都会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诱导免疫反应。另外、脂代谢、生长因子、胰岛素抵抗及神经营养不足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影响了代谢通路。通过对DPN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探索新的治疗方向。文章主要系统阐述DPN发生机制,对已知的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干细胞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影 赵丽娟 +2 位作者 李艳香 施超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其干细胞特征。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四氯化碳方法建模,胶原酶灌流和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卵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其干细胞特征。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四氯化碳方法建模,胶原酶灌流和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卵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V-6、c-kit和Thy-1.1的表达;RT-PCR法检测卵圆细胞内c-kit、肝细胞标志物(HNF-4α、AFP)和胆管细胞标志物(CK-7、CK-1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V-6和AFP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肝脏组织可见明显的卵圆细胞增生,成簇分布,逐渐向肝实质内延伸。细胞体外培养可达40 d以上,细胞体积较小,多呈圆形和卵圆形。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直径5~10μm,细胞核大,胞质少,核/质比例大,细胞器少,仅见少量线粒体和内质网。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细胞表面OV-6、c-kit和Thy-1.1染色阳性;RT-PCR检测显示,卵圆细胞内有c-kit、HNF-4α、AFP、CK-7和CK-19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OV-6蛋白持续表达,AFP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可大量扩增并且保留其干细胞和双向分化潜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增殖 体外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和高脂饮食对雌性大鼠卵巢、垂体、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华玲 吴晖 +1 位作者 张岚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研究雄激素和高脂饮食对雌性SD大鼠卵巢、垂体和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4只21日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雄激素注射组和雄激素注射+高脂饮食组。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睾酮、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透射电子... 目的研究雄激素和高脂饮食对雌性SD大鼠卵巢、垂体和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4只21日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雄激素注射组和雄激素注射+高脂饮食组。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睾酮、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巢、垂体、肾上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雄激素注射组、雄激素注射+高脂饮食组大鼠血糖、胰岛素、睾酮、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卵巢呈多囊性改变,垂体、肾上腺超微结构显示凋亡细胞增多。雄激素注射+高脂饮食组大鼠肾上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脂滴增多。结论雄激素可诱导多囊卵巢的形成,同时可导致血糖升高;联合高脂饮食可构建较理想的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超微结构 雄激素 高脂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对雄性大鼠心肌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施超 李艳香 +3 位作者 翟华玲 姜博仁 郭明皓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80-1383,1397,共5页
目的研究低雄激素对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去势组(n=7)和雄激素替代组(n=8)。对照组进行假去势手术;去势组进行去势手术;雄激素替代组进行去势手术后肌肉注射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10周后取各组大鼠血... 目的研究低雄激素对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去势组(n=7)和雄激素替代组(n=8)。对照组进行假去势手术;去势组进行去势手术;雄激素替代组进行去势手术后肌肉注射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10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浓度;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和雄激素替代组相比,去势组血清睾酮浓度显著降低(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去势组心肌细胞肿胀肥大、变性,核明显增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溶解,收缩呈波浪状;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去势组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断裂、溶解,肌纤维间糖原、脂肪滴聚集,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大部分嵴不清晰,细胞闰盘增宽。与去势组相比,雄激素替代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去势后雄性大鼠心肌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损伤,外源性睾酮替代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病变,低雄激素水平对男性心肌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雄激素 心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卵圆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影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肝脏卵圆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葡萄糖、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胰岛转录因子等诸多因素均参与分化过程的调控。文章就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脏卵圆细胞 胰岛Β细胞 糖尿病 诱导分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黏度及外周动脉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丽 陈颖超 仰礼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2-1450,共9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与血黏度及外周动脉血流的相关性。方法·345例T2DM患者均获检血糖、HbA1c、血黏度以及外周动脉血管超声,并按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与血黏度及外周动脉血流的相关性。方法·345例T2DM患者均获检血糖、HbA1c、血黏度以及外周动脉血管超声,并按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HbA1c<7.0%,79例)、B组(7.0%≤HbA1c<8.5%,94例)、C组(8.5%≤HbA1c<10.0%,95例)与D组(HbA1c≥10.0%,77例)。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B、C、D组(HbA1c≥7%)在1/s、5/s、30/s、200/s剪切率下全血黏度均显著高于A组(HbA1c<7.0%);C、D组(HbA1c≥8.5%)的全血高剪切还原黏度(high shear reduction viscosity, HSRV)均显著高于A、B组(HbA1c<8.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5/s、30/s及200/s剪切率下全血黏度、HSRV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各相关因素后,HbA1c与5/s、30/s及200/s剪切率下全血黏度与全血HSRV具有独立正相关性,与左右颈内动脉内径呈显著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T2DM患者中血HbA1c水平与血黏度、全血HSRV呈正相关,与左右侧颈内动脉内径呈显著负相关性,但未见与外周动脉血流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血黏度 全血高剪切还原黏度 外周动脉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缺乏对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及胰岛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潇 夏芳珍 +3 位作者 翟华玲 吴晖 张惠新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5-959,共5页
目的观察雄激素缺乏对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给予假去势)、去势组(n=7,施行去势手术,建立雄激素缺乏模型)和替代组(n=5,施行去势手术,每日腹腔注射丙酸睾酮12.5 mg/kg... 目的观察雄激素缺乏对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给予假去势)、去势组(n=7,施行去势手术,建立雄激素缺乏模型)和替代组(n=5,施行去势手术,每日腹腔注射丙酸睾酮12.5 mg/kg替代治疗,连续10周),30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取各组大鼠肝脏、骨骼肌及胰腺组织,HE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替代组比较,去势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示去势组大鼠肝细胞胞质内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胞核缩小;替代组大鼠肝脏空泡数量较去势组减少。去势组大鼠肌组织大部分横纹消失,肌纤维结构紊乱,可见椭圆形透亮脂肪滴;替代组大鼠肌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胰岛β细胞形态正常,去势组和替代组大鼠胰岛β细胞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脂质沉积对去势后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造成病理损伤,外源性睾酮替代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缺乏 肥胖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血黏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勤 仰礼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3-849,859,共8页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浓度同血黏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13例T2DM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25(OH)Vit D浓度,用血液流变仪测定不同切变率(1/s、5/s、30/s、200/s)下全血黏度水平,同时...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浓度同血黏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13例T2DM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25(OH)Vit D浓度,用血液流变仪测定不同切变率(1/s、5/s、30/s、200/s)下全血黏度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血清25(OH)Vit D浓度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53例)、Q2组(54例)、Q3组(53例)、Q4组(53例),分析血清25(OH)Vit D浓度与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的相关性。此外进行性别分层统计分析。结果在T2DM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中,Q4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Vit D浓度与各全血黏度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患者血清25(OH)Vit D与不同切变率下(1/s、5/s、30/s)全血黏度水平均具有独立相关性(均P<0.05)。结论 T2DM患者中,尤其对于女性患者,血清25(OH)Vit D浓度与血黏度具有正相关性;在糖尿病诊治过程中,需综合评价血黏度、25(OH)Vit D等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血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凡凡 仰礼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3-76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他肝脏疾病和过量饮酒后,共纳入256例T2DM患者。按腹部B超检查结果诊断NAFLD,其中,合并NAFLD患者92例,非NAFLD患者164例。使用R语言中Match It函数对2组协变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进行1:1匹配。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及FT3/FT4比值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匹配后,合并NAFLD组和非NAFLD组各有92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FT3、总三碘甲状原氨酸(TT3)、FT3/FT4比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3水平和FT3/FT4比值分别与GPT及GOT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TT3水平与GPT、GOT及γ-GT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独立正相关(P=0.01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证实,在T2DM患者中,FT3/FT4比值可作为预测NAFLD患病风险的血清学指标(P=0.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T2DM患者的血清FT3水平及FT3/FT4比值与NAFLD患病风险独立正相关,FT3/FT4比值可有效预测NAFL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生成素受体mRNA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梦夏 乔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6-910,共5页
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女性排卵前期的黄体生成素(LH)峰及药理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导致LHR的下调,而在受体下调的大鼠卵巢细胞质中发现LHR mRNA结合蛋白(LRBP)。研究表明,LH/hCG与受体结合... 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女性排卵前期的黄体生成素(LH)峰及药理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导致LHR的下调,而在受体下调的大鼠卵巢细胞质中发现LHR mRNA结合蛋白(LRBP)。研究表明,LH/hCG与受体结合后激活cAMP/PKA/ERK通路及miR-122表达,导致LRBP表达量增加;LHR mRNA与LRBP结合后,诱导翻译沉默,并转移至P小体,导致LHR mRNA降解,与排卵前期受体的脱敏过程密切相关。该文就LRB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受体 黄体生成素受体mRNA结合蛋白 P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