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术后引入DSA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丁语 皮梦奇 +3 位作者 赵磊 徐伟洋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术后在明确肢体缺血原因方面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共3例4次儿童围ECMO期出现的急性...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术后在明确肢体缺血原因方面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共3例4次儿童围ECMO期出现的急性肢体缺血情况,经紧急血管造影后迅速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案处理,开通右下肢血管。结果3例患儿在进入手术室经DSA检查后均快速查明病因,经处理后下肢血供恢复。除1例患儿因肢体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肢体出现不可逆性坏死需要截肢,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儿童ECMO后预防性或肢体有缺血表现时尽早引入DSA检查可迅速明确病因,以恢复肢体血供,增加保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 急性动脉缺血 血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弥漫型肝血管瘤7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磊 丁语 +3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病灶,根据有无动静脉分流选择不同注射顺序,40%~50%病灶栓塞后停止栓塞,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稀释液。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7例弥漫型IHH患儿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均获成功。术后口服普萘洛尔,逐渐增加剂量至2 mg/kg(2次/d)。术后随访5~14个月,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死亡。未发生与介入栓塞及普萘洛尔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IHH安全有效。弥漫型IHH病情进展较快,建议在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前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术 普萘洛尔 弥漫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在外周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仟昀 沈禹辰 +3 位作者 王德明 苏立新 李晓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4-1252,共9页
动静脉畸形是一类高流速的脉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组织胚胎学分类、血流动力学分类等。目前,用于指导外周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两种主流分类系统是由Cho和Yakes分别基于病灶的血管造影形态提出的。介入栓塞是动静脉畸... 动静脉畸形是一类高流速的脉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组织胚胎学分类、血流动力学分类等。目前,用于指导外周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两种主流分类系统是由Cho和Yakes分别基于病灶的血管造影形态提出的。介入栓塞是动静脉畸形的一线治疗方法。在诸多栓塞剂中,无水乙醇是永久性的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因能够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而取得良好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外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而Yakes分类是将血管造影分类与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相结合。在使用无水乙醇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肺动脉压升高等并发症。虽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仍存在挑战,但是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使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动静脉畸形成为可能。传统疗法结合靶向药物的模式或将为动静脉畸形治疗带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硬化治疗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联合碘油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5 位作者 艾松涛 范新东 郑连洲 苏立新 温明哲 杨西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评价微球联合碘油栓塞肝细胞癌(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球组,采用粒径100~300μm的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对照组,采用粒径350~560μm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栓塞。术后观... 目的评价微球联合碘油栓塞肝细胞癌(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球组,采用粒径100~300μm的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对照组,采用粒径350~560μm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栓塞。术后观察生化及影像学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87例患者行TACE治疗,微球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后微球组疾病获益率与AF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随访期间微球组介入治疗平均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12和18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HCC安全,较明胶海绵联合碘化油栓塞近期疗效更明显,能减少患者治疗次数,栓塞前应注意肝动脉门静脉瘘的预处理及微导管的超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碘化油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膀胱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伴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5 位作者 赵庆 郑连洲 范新东 苏立新 温明哲 杨西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膀胱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 年 6 月至 2018 年 3 月共收治 32 例晚期膀胱癌伴出血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TCC)30 例,鳞状细胞癌(SSC)2 例。所有患者均行超选择膀胱动脉插管,先行顺... 目的探讨经导管膀胱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 年 6 月至 2018 年 3 月共收治 32 例晚期膀胱癌伴出血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TCC)30 例,鳞状细胞癌(SSC)2 例。所有患者均行超选择膀胱动脉插管,先行顺铂+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再以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剂以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血管,疗程间隔时间 1~3 个月。结果 32 例患者共行 98 次栓塞治疗(平均每例 3.1 次),其中 29 例(90.6%)首次术后 48 h 内完全止血,另外 3 例再次介入治疗后完全止血。平均随访 20.2(6~72)个月,半年生存率为 93.8%(30/32);22 例(68.8%)患者血尿未复发。 10 例患者随访期间血尿复发,其中 8 例再次栓塞,另外 2 例保守治疗;16 例患者(50.0%)在 TACE 之前需要输血平均 3.5(1~8)单位,TACE 后仅 3 例(9.4%)需再次输血。术后 2 周血红蛋白水平由术前的(85.2±16.9) g/L 明显增高至(102.1±17.4) g/L(P<0.001)。随访期间无与介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轻度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和尿路刺激征,均在 3~7 d 后消失。本组患者末次治疗后 1 个月 CT 或 MRI 影像资料显示,病灶完全缓解(CR)9 例,部分缓解(PR)18 例,稳定(NC)3 例,疾病进展(PD)2 例,总有效率(CR+PR)为 84.4%,疾病获益率(CR+PR+NC)为 93.8%。结论对于晚期膀胱癌伴出血患者,采用碘油-化疗药乳剂超选择性栓塞膀胱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 晚期膀胱癌 顽固性血尿 碘化油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联合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1 位作者 赵庆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外固定(EF)与血管栓塞(AE)联合EF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急诊治疗方法不同,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2015年11月至2019年3月接受AE+EF术3... 目的比较单纯外固定(EF)与血管栓塞(AE)联合EF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急诊治疗方法不同,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2015年11月至2019年3月接受AE+EF术30例为治疗组,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单纯EF术30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分析两组止血效果、输血量、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和院内死亡率,观察治疗组血管造影表现、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急诊室输红细胞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治疗组、对照组术后24 h分别输注红细胞(3.20±1.60)(2~6)U、(6.40±1.80)(4~10)U(P=0.012),总止血成功率分别为100%(30/30)、70%(21/30)(P=0.023),ICU治疗时间分别为(6.10±3.80)(2~10)d、(10.30±6.40)(2~20)d(P=0.017),死亡率分别为6.7%(2/30)、33.3%(10/30)(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未出现AE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AE+EF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是安全的,与单纯EF相比临床疗效更显著,更能有效控制出血,死亡率更低,可作为早期急救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动脉栓塞 外固定术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耳部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新东 易红英 +2 位作者 郑连州 苏立新 郑家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间隔3~4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根据临床检查或血管造影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2例患者共进行了38次无水乙醇栓塞,每次无水乙醇的用量为4~65 ml。9例病变局限患者,1~2次栓塞后达到临床治愈;13例病变广泛患者,无水乙醇栓塞3~5次后,溃疡愈合,出血停止,耳鸣消失或减弱。血管造影见9例异常血管团完全消失;8例血管团消失50%~75%;5例血管团消失小于5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可逆性局部坏死和水疱形成。结论无水乙醇栓塞是耳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有可能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耳廓 无水乙醇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1 位作者 赵庆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外伤所致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HF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5例HFP患者,均有会阴部外伤病史。术前均行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彩色超声和髂动脉CTA检查,确...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外伤所致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HF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5例HFP患者,均有会阴部外伤病史。术前均行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彩色超声和髂动脉CTA检查,确诊阴茎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体瘘形成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5例患者彩色超声显示阴茎动脉血流呈高流速、低阻抗,CTA表现为阴茎动脉假性动脉瘤和海绵体瘘形成。所有患者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后4d内阴茎异常勃起症状消失,1例单纯明胶海绵颗栓塞患者2周后HFP复发,再次微弹簧圈栓塞后无复发。术后随访6~60个月,所有患者勃起功能均恢复至损伤前水平。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外伤性阴茎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体瘘形成HFP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 栓塞术 介入放射学 明胶海绵颗粒 微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静脉畸形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丁语 侯广军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出血性直肠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选择经皮硬化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有效性、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5例患儿均为Puig...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出血性直肠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选择经皮硬化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有效性、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5例患儿均为PuigⅡ、Ⅲ型,接受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共10次(1~3次)。无水乙醇单次应用平均剂量(0.11±0.05)mL/kg,3%聚多卡醇单次应用平均剂量(2.35±0.94)mL。术后2例治愈,2例基本治愈,1例有效,有效率为100%。随访12~18个月,患儿未再有便秘或出血情况,无皮肤坏死或严重心肺系统并发症。结论根据Puig分型采用无水乙醇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VM,可降低无水乙醇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泡沫硬化剂 直肠静脉畸形 肛周静脉扩张 儿童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5 位作者 蒋春雨 杨西涛 温明哲 郑连洲 苏立新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16例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90%靶区体积(D90)的中位剂量。评估患者临床止血成功率,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患者肿瘤近期疗效,分析总生存期(OS)及局部无进展生存期(LPFS),评价不良事件。结果16例患者共行87次(平均5.4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及28次(平均1.8次)粒子植入。术后D90的中位剂量为117 Gy,止血技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重复化疗栓塞后未再出血,临床止血成功率93.8%(15/16)。治疗后平均随访21.6个月(9~51个月),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18.7%),部分缓解(PR)8例(50.0%),疾病稳定(SD)4例(25.0%),疾病进展(PD)1例(6.3%),疾病控制率(DCR)93.8%(15/16)。4例仍存活,中位OS 17个月(7~49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3%、35.7%,中位LPFS 13.5个月(4~48个月),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5%、37.2%。术后出现皮肤或口腔黏膜毒性5例(31.5%),均为1~2级,未发现毒性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CT引导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是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癌 出血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放射性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
11
作者 赵磊 丁语 +3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医源性AVF患儿,采用复合手术准确定位、解剖瘘口,瘘口给予离断缝合,术后复查造影评估即刻效果,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6例...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医源性AVF患儿,采用复合手术准确定位、解剖瘘口,瘘口给予离断缝合,术后复查造影评估即刻效果,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6例医源性AVF患儿中,股深AVF 4例,股AVF 1例,肱AVF 1例,均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一期治愈。无放射性损伤、肢体缺血、坏死、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对婴幼儿医源性AVF采用复合手术治疗,能准确定位瘘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不遗漏瘘口、节省医疗费用,且能达到一期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医源性 婴幼儿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病因所致搏动性耳鸣影像学和临床经验综合回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晶波 郑连洲 +2 位作者 范新东 朱凌 王振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6-1060,共5页
颅内外搏动性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病因繁杂,治疗方式多样。错误的病因诊断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治疗方式,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治疗前通过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既往搏动性耳鸣病因及影像学特征相关文献回顾... 颅内外搏动性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病因繁杂,治疗方式多样。错误的病因诊断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治疗方式,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治疗前通过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既往搏动性耳鸣病因及影像学特征相关文献回顾,结合作者临床经验,阐述了各种病因引发的搏动性耳鸣的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与之相关的解剖学基础,分析了针对搏动性耳鸣的个性化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路径,以提高搏动性耳鸣分析和诊断水平,为介入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