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怡楠 郑旸 +1 位作者 曾汉林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FADD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对HNSCC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探究FADD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构建稳定低表达FADD的人HNSCC Fadu、HSC3细胞株,并通过蛋白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进行验证;使用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克隆形成、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探究FADD对HNSCC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作用;使用免疫共沉淀串联质谱(co-immunoprecipitation mass spectrum,Co-IP/MS)鉴定与FADD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应用CRISPR/Cas9技术、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蛋白印迹实验等方法对与FADD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进一步机制研究。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FADD在头颈鳞癌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表明FADD在HNSCC患者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在HNSCC细胞中敲低FADD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形成克隆数减少。Co-IP/MS结果显示,FADD与CUT样同源盒1(CUT-like homeobox 1,CUX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敲低FADD后CUX1表达水平升高。同时,在HNSCC细胞中敲除CUX1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敲除CUX1可部分逆转FADD低表达引起的增殖抑制。结论·FADD在HNSCC中具有显著促癌作用,并与不良预后相关。FADD可通过与CUX1发生相互作用降低其表达水平进一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 CUT样同源盒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CT14在发育中的功能
2
作者 杨舒雯 陈娟 +2 位作者 杨琴 雷鸣 黄晨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1-882,共12页
目的·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研究癌-睾丸抗原14(cancer-testis antigen 14,CT14)对其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探索CT14在发育中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构建可诱导表达人源CT14(HsCT14)、缺失CT1... 目的·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研究癌-睾丸抗原14(cancer-testis antigen 14,CT14)对其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探索CT14在发育中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构建可诱导表达人源CT14(HsCT14)、缺失CT14特异性中间序列(CT14-specific intermediate region,CIR)的截短突变体HsCT14_(ΔCIR)及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的转基因线虫品系,观察并比较全长和截短突变体CT14表达后对线虫虫卵的胚胎发育及幼虫发育过程的影响。构建可诱导表达食蟹猕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倭狐猴(Microcebus murinus)CT14的线虫品系,比较异源表达不同灵长类种属来源的CT14对线虫虫卵孵化率及幼虫成虫率的影响。通过Smart-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T14表达引起的线虫胚胎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探索线虫胚胎中受CT14影响的相关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结果·HsCT14及其截短突变体HsCT14_(ΔCIR)的诱导表达显著降低了线虫虫卵孵化率,其中HsCT14的表达对孵化率的影响较大。微分干涉对比(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显微技术观察显示,表达HsCT14的线虫胚胎在发育的comma期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学异常。HsCT14及其截短突变体HsCT14_(ΔCIR)表达后的线虫幼虫成虫率显著低于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并出现生长阻滞现象,其中HsCT14的表达对成虫率的影响较大。食蟹猕猴CT14(MfCT14)的表达对线虫虫卵孵化率及幼虫成虫率的影响与人源HsCT14相似,而倭狐猴CT14(MmCT14)的表达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显著低于HsCT14和MfCT14。Smart-seq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CT14的表达可能影响线虫胚胎的多个生物学过程,涉及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过程和DNA复制通路等。结论·CT14的异源表达显著干扰线虫的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CIR起了关键的增强作用。推测CT14可能通过影响染色质重塑等多个通路的基因表达,在发育生物学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睾丸抗原 癌-睾丸抗原14 秀丽隐杆线虫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睾丸抗原SPANX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影响肝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薛煜 张海龙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1-813,共13页
目的·分析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SPANXB(sperm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on the X chromosome 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SPANX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 目的·分析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SPANXB(sperm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on the X chromosome 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SPANX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肝癌样本数据,分析SPANX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构建稳定敲低SPANXB与稳定过表达SPANXB的肝癌细胞系,利用活细胞成像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SPANX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RNA测序(RNA-sequence,RNA-seq)探究SPANXB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相关通路,并利用细胞周期实验验证SPANXB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技术(immunoprecipitation-mass spectrometry,IP-MS)探索与SPANXB相互作用的蛋白,并使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进行验证。结果·SPANXB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03),且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稳定敲低SPANXB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而稳定过表达SPANXB则可促进这些过程。RNA-seq的结果显示,SPANXB的敲低可下调DNA复制与G1/S细胞周期转换相关通路,细胞周期实验的结果显示SPANXB的敲低可导致肝癌细胞周期发生改变。IP-MS和Co-IP结果显示,SPAXNB与有丝分裂停滞缺陷2样蛋白1(mitotic arrest deficient 2-like protein 1,MAD2L1)、WD重复域蛋白5(WD repeat domain 5,WDR5)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SPANXB的高表达与肝癌的预后呈负相关,其可能通过与MAD2L1、WDR5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并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睾丸抗原 SPANXB 肝癌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结合蛋白质影响哺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晨辉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哺乳动物减数分裂前期,端粒的核膜定位及端粒介导的染色体运动促进了同源染色体的正确配对,但端粒发挥该功能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该文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端粒核膜定位的结构基础,揭示端粒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行使重要功能的新机制。
关键词 端粒 减数分裂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殖酵母Shelterin五元复合物的电镜结构研究
5
作者 鲁彦伽 孙虹 +1 位作者 吴振芳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0-297,共8页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电镜)和负染技术分析裂殖酵母端粒结合蛋白质Shelterin五元复合物(Rap1-Poz1-Tpz1-Ccq1-Pot1)的三维结构。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在体外重组和表达带有组氨酸-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histidine-...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电镜)和负染技术分析裂殖酵母端粒结合蛋白质Shelterin五元复合物(Rap1-Poz1-Tpz1-Ccq1-Pot1)的三维结构。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在体外重组和表达带有组氨酸-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histidine-small ubiquitin related modifier,His-SUMO)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纯化标签的目的蛋白质,通过两步亲和层析(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以及一步凝胶过滤层析(SuperoseTM610/300 GL)分离纯化目的蛋白质复合物。采用0.75%甲酸双氧铀对蛋白质样品进行染色,用120 kV透射电镜观察,放大倍数设置为92000倍,收集颗粒分散性较好的负染照片。用EMAN2软件和Relion3.0软件,通过单颗粒重构技术研究裂殖酵母Shelterin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最后利用UCSF Chimera软件对裂殖酵母Shelterin复合物的重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两步亲和层析以及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度高、组分齐、均一性良好的重组裂殖酵母Shelterin五元复合物的蛋白质样品;利用120 kV透射电镜获得负染电镜照片83张,从中挑选18659个蛋白质复合物颗粒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初步解析了该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将重构模型与已报道的蛋白质组分的高分辨率结构进行分子对接,确定各组分在复合物中的定位情况,揭示该复合物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结论·构建了裂殖酵母Shelterin五元复合物(Rap1-Poz1-Tpz1-Ccq1-Pot1)的低分辨率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末端保护 Shelterin复合物 电子显微镜 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THOC1-THOC2-THOC3亚复合物的电镜结构研究
6
作者 刘永湄 谭明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分析人源THO亚复合物结构。方法·采用共表达方式在培养的昆虫细胞里表达重组蛋白质组分,利用Ni-NTA亲和层析、Strep-Tactin亲和层析纯化和Superose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目的蛋白质复合物;通过负染电镜技术... 目的·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分析人源THO亚复合物结构。方法·采用共表达方式在培养的昆虫细胞里表达重组蛋白质组分,利用Ni-NTA亲和层析、Strep-Tactin亲和层析纯化和Superose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目的蛋白质复合物;通过负染电镜技术和单颗粒重构技术研究THO亚复合物的空间结构。结果·利用两步亲和层析纯化及一步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高纯度的、均一性良好的重组人源THOC1-THOC2-THOC3亚复合物;采用甲酸双氧铀负染后利用电镜技术初步分析了目的复合物的空间结构。结论·利用单颗粒重构技术构建了人源THOC1-THOC2-THOC3复合物的低分辨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出核转运 TREX复合物 THO复合物 负染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MDN1蛋白质的电镜结构研究
7
作者 许云涛 李明月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分析人源midasin AAA-ATPase 1(MDN1,又称Rea1)蛋白质结构。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在Expi293F细胞内源MDN1蛋白质的氨基端敲入3×FLAG纯化标签,采用ANTI-FLAG^(®)M2 Agarose Affini... 目的·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分析人源midasin AAA-ATPase 1(MDN1,又称Rea1)蛋白质结构。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在Expi293F细胞内源MDN1蛋白质的氨基端敲入3×FLAG纯化标签,采用ANTI-FLAG^(®)M2 Agarose Affinity Gel亲和层析和甘油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目的蛋白质;通过负染色电镜技术和单颗粒(single-particle)重构技术探究人源MDN1蛋白质结构。结果·利用亲和层析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均一性较好的人源MDN1蛋白质样品;采用甲酸铀负染色后利用120 kV电镜初步解析了目的蛋白质MDN1的空间结构。结论·利用单颗粒重构技术搭建了人源MDN1蛋白质的低分辨率的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N1蛋白质 pre-60S核糖体 核糖体成熟 负染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型多梳抑制复合物1.6的电镜结构分析
8
作者 蔡单 黄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6-1145,共10页
目的·通过负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技术分析非经典型多梳抑制复合物1.6(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6,PRC1.6)的蛋白结构,获得人源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轮廓信息。方法·将PRC1.6复合物中7个组分基因RNF2、PCGF6、R... 目的·通过负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技术分析非经典型多梳抑制复合物1.6(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6,PRC1.6)的蛋白结构,获得人源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轮廓信息。方法·将PRC1.6复合物中7个组分基因RNF2、PCGF6、RYBP、L3MBTL2、CBX3、E2F6和TFDP1分别克隆至N端带有6×His^(-3)×Flag标签的pMLink载体中,利用聚乙烯亚胺瞬时转染的方式在悬浮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Expi293F中表达PRC1.6七元复合物,依次使用anti-DYKDDDDK标签亲合树脂、分子筛Superdex 200 Increase 10/300 GL(凝胶过滤层析)和甘油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PRC1.6复合物;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确认PRC1.6七元复合物组分;利用泛素化活性实验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对复合物的体外泛素化活性以及与核小体结合亲和力进行验证;使用乙酸双氧铀进行样品制备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蛋白样品,随后通过单颗粒重构技术对PRC1.6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UCSF Chimera软件将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的目的蛋白相关原子结构模型与重构获得的PRC1.6电子密度图进行拟合,预测PRC1.6七元复合物中各亚基的定位。结果·通过真核表达、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甘油密度梯度离心,以及LC-MS/MS验证,获得了纯度较高、均一性较好的PRC1.6七元复合物,且泛素化活性实验和EMSA发现该复合物在体外具有泛素化活性和核小体结合亲和力。利用负染色、透射电镜和单颗粒重构技术初步解析了分辨率约为15.2Å(1Å=10^(-10) m)的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将已有RNF2、PCGF6、RYBP、L3MBTL2、CBX3和DP1部分氨基酸序列的原子模型以及E2F6的AlphaFold2预测结构与重构获得的电子密度图进行匹配,初步确认了7个亚基在PRC1.6复合物三维结构中的定位情况。结论·使用负染色和透射电镜,以及单颗粒重构技术搭建了人源PRC1.6七元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梳抑制复合物1 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泛素化 负染色 透射电子显微镜 蛋白质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F调控小鼠AML12肝细胞系脂质代谢功能与基因表达
9
作者 陈怀煌 左武 卞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9-1082,共14页
目的·明确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CTCF)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并探究CTCF调控肝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将稳定表达Ctcf shRNA的DNA序列整合到小鼠永生化的AML12肝细胞系中,实现对Ctcf的... 目的·明确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CTCF)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并探究CTCF调控肝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将稳定表达Ctcf shRNA的DNA序列整合到小鼠永生化的AML12肝细胞系中,实现对Ctcf的稳定敲低。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Ctcf的敲低效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使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Ctcf敲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油红O染色标记细胞内脂质,检测CTCF对AML12细胞脂质代谢和脂滴累积的影响。使用CUT&Tag测序技术分析Ctcf敲低后CTCF在全基因组的结合变化。结合RNA测序(RNA-seq)的转录组数据分析CTCF结合变化后的转录组变化,使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揭示Ctcf敲低对AML12肝细胞基因的表达影响,并探究差异基因与CTCF结合变化间的关联。结果·RT-qPCR结果表明Ctcf在mRNA水平敲低了63.4%,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CTCF在蛋白表达层面降低了57.7%(均P<0.05)。生长曲线及周期实验确定了Ctcf敲低后细胞增殖阻滞于G1/G0期。并且AML12细胞在Ctcf敲低后自发出现细胞内脂质蓄积(P<0.05)。CTCF在全基因组的结合呈现出显著变化,大多数CTCF结合差异区域表现出CTCF结合减少,但仍有部分区域CTCF结合增加。转录组数据显示Ctcf敲低导致1344个基因出现显著的表达变化,在上调基因中富集出与脂滴堆积相关的脂质代谢通路。CTCF结合上调峰关联的差异基因富集在脂质转运与脂质定位相关通路,而CTCF结合下调峰关联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但CTCF在基因组的结合变化并不足以导致邻近基因的表达上调或下调。结论·CTCF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肝细胞的代谢功能,然而CTCF在基因组上的结合变化与邻近基因的表达缺乏显著的相关性,可能主要通过远端调控的方式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TC结合因子(CTCF) AML12细胞系 脂质代谢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灵长类动物SAGE1与INTS3相互作用保守性的验证
10
作者 李晓畅 李明月 +1 位作者 雷鸣 武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目的·研究恒河猴(Rhesus)、狨猴(Marmoset)、倭狐猴(Mouse Lemur)这3种代表性灵长类动物的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之一的肉瘤抗原1(sarcoma antigen 1,SAGE1)的进化,及其与整合体复合物(integrator comple... 目的·研究恒河猴(Rhesus)、狨猴(Marmoset)、倭狐猴(Mouse Lemur)这3种代表性灵长类动物的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家族成员之一的肉瘤抗原1(sarcoma antigen 1,SAGE1)的进化,及其与整合体复合物(integrator complex,INT)亚基INTS3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保守性。方法·首先在HEK293T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的方法验证3种灵长类动物的SAGE1和INTS3相互作用。随后在互作蛋白截短的片段上分别添加His-SUMO和GST标签,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经过系列纯化步骤得到目标蛋白。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实验测定目标蛋白之间的结合强弱,借助广角激光散射凝胶排阻层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withmulti-anglelightscattering,SEC-MALS)技术检测复合物的结合比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SAGE1和INTS3截短体的结合模型。分析人类INTS3和SAGE1互作界面,挑选在灵长类中也相对保守的关键互作氨基酸位点,将其突变后再次使用Co-IP分析INTS3和SAGE1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Co-IP方法,确定3种灵长类动物中INTS3和SAGE1全长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截短体蛋白经过外源诱导表达和多步纯化,获得高纯度蛋白样品;经过SPR对其进行结合和解离检测分析,得到了它们的解离常数在微摩尔级别;并且SEC-MALS结果显示INTS3与SAGE1的结合比例为2∶1。使用分子对接预测SAGE1和INTS3截短体结合模型,发现该复合物具有典型的“蝴蝶型结构”,由INTS3二聚体组成“蝴蝶身体”,由SAGE1组成“蝴蝶头部”,结合界面中疏水相互作用构成了主要的互作模式。分析突变后的SAGE1与INTS3全长蛋白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明显减弱。结论·恒河猴、狨猴、倭狐猴中INTS3与SAGE1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抗原1 整合体复合物亚基3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软骨基质刚度对线粒体形态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阚天佑 侯伶俐 +6 位作者 李汉骏 崔俊琪 王耀 孙林 王燎 于志锋 严孟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27,共7页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胫骨平台不同区域基质刚度的差异,及其对软骨和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获取OA胫骨平台软骨标本用于纳米压痕测试、透射电镜拍摄以及组织学分析。利用纳米压痕检测OA胫骨平台不同区域软骨基质刚度...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胫骨平台不同区域基质刚度的差异,及其对软骨和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获取OA胫骨平台软骨标本用于纳米压痕测试、透射电镜拍摄以及组织学分析。利用纳米压痕检测OA胫骨平台不同区域软骨基质刚度,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区域软骨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线粒体平面面积、形状、嵴体积密度的变化。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OA胫骨平台不同区域软骨损伤情况。结果OA胫骨平台软骨损伤具有区域异质性,内侧胫骨平台软骨和线粒体损伤更重,同时基质刚度更高。OA评分与基质刚度呈正相关。OA评分与线粒体形态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OA评分越高,线粒体平面面积越大、越圆以及嵴体积密度越低。结论胫骨平台不同区域的差异揭示了软骨基质刚度、OA评分和线粒体形态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软骨基质刚度增加可能是造成软骨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而加重了OA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线粒体 基质刚度 力学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小体重塑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的负染电镜结构分析
12
作者 段昱娟 黄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463,共9页
目的·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分析人源核小体重塑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nucleosome remodeling and deacetylase complex,NuRD复合物)结构,获得人源NuRD复合物的轮廓信息。方法·将C端带有3×Flag标签的MBD3(methyl-CpG bind... 目的·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分析人源核小体重塑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nucleosome remodeling and deacetylase complex,NuRD复合物)结构,获得人源NuRD复合物的轮廓信息。方法·将C端带有3×Flag标签的MBD3(methyl-CpG binding domain protein 3)和N端带有10×His标签的GATAD2A(GATA zinc finger domain containing 2A)克隆至pMLink表达载体中,采用聚乙烯亚胺瞬时转染过表达的方式在人源Expi293F悬浮细胞里表达NuRD复合物中的蛋白质组分;依次通过Ni-NTA亲和层析、Flag(DYKDDDDK)标签亲和层析和Superose 6 Increase 5/15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NuRD复合物;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复合物进行组分鉴定;利用负染电镜技术结合单颗粒重构技术研究NuRD复合物的空间结构;通过UCSF Chimera软件将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已有亚复合物的原子结构模型(7AO9,5FXY)与生成的结构模型进行自动匹配及比对,预测多个蛋白组分在负染结构模型中的定位。结果·利用两步亲和层析,成功富集了带有纯化标签的MBD3、GATAD2A蛋白及其他内源蛋白组分,通过进一步的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了均一性良好的复合物;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LC-MS/MS鉴定,确认纯化得到的复合物为组分完整的人源NuRD复合物。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及单颗粒重构技术初步解析了NuRD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其整体轮廓特征明显,呈现为不对称的长条形;通过进一步的三维优化处理,最终获得了人源NuRD复合物分辨率约为17A(1A=0.1 nm)的初步三维结构模型;已有的亚复合物原子结构模型(PDB:7AO9,5FXY)与NuRD复合物的初步三维结构模型自动匹配后,初步确定了MTA1/2/3(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1/2/3)、HDAC1/2(histone deacetylase 1/2)、RBBP4/7(retinoblastoma-binding protein 4/7)及MBD2/3(methyl-CpG-binding domain protein 2/3)蛋白亚基在NuRD复合物负染结构模型中的定位。结论·利用单颗粒重构技术搭建了人源NuRD复合物的低分辨率负染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重塑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 表观遗传调控 去乙酰化 负染电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睾丸基因的基因表达程序分析
13
作者 侯宗良 杨琴 +1 位作者 李少白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5-954,共10页
目的·基于睾丸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鉴定精子发生过程中癌睾丸基因(cancer-testis gene,CTG)的基因表达程序(gene expression program,GEP),并探究其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GTEx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获取正常组织和肿瘤组... 目的·基于睾丸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鉴定精子发生过程中癌睾丸基因(cancer-testis gene,CTG)的基因表达程序(gene expression program,GEP),并探究其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GTEx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获取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表达谱,筛选CTG。基于睾丸单细胞转录组,使用leiden聚类算法鉴定出CTG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GEP。使用DecoupleR评估GEP的活跃程度,以确定每个GEP活跃的细胞类型和精子发生时期。利用DecoupleR评估GEP在肿瘤组织中的活跃程度,并分析GEP与肿瘤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基于GTEx和TCGA数据库中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到917个CTG。利用CTG在睾丸单细胞转录组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聚类算法鉴定出7个GEP。GEP活性分析结果表明,GEP5活跃于精子发生前期,包括精原干细胞、分化中的精原细胞和早期初级精母细胞等细胞类型。统计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发现,GEP5包含的基因主要分布于X染色体上。生存分析结果表明GEP5在多种肿瘤类型中的活跃程度与患者的生存情况呈负相关。结论·在精子发生过程中,GEP5活跃于精子发生过程的前期,其包含的基因主要分布于X染色体上。在多种肿瘤类型中,GEP5的活跃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睾丸基因 基因表达程序 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基因治疗对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小鼠的影响
14
作者 何苏荟 赵银龙 张家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8期949-956,共8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治疗(JV001)对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小鼠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TAC组)和JV001治疗组(TAC+JV001组)。采用腺相关病...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治疗(JV001)对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小鼠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TAC组)和JV001治疗组(TAC+JV001组)。采用腺相关病毒9(adeno-associated virus 9,AAV9)载体携带催化失活(D868A)和核输出磷酸化(Y707F)突变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AAV9-modhTERT,命名为JV001),以4×10^(12)gc/kg(genomic copy per kilogram)剂量单次尾静脉注射至TAC+JV001组小鼠模型中。Sham组和TAC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第6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明确JV001在心脏中的表达。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记录各组小鼠生理指标并计算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heart weight/body weight ratio,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值(heart weight/tibial length ratio,HW/TL)。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小麦胚芽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染色分析心肌肥大情况。通过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组织胶原沉积情况。通过RT-qPCR检测心肌肥大相关基因(Nppa、Nppb、Myh7、Myh6)和心肌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第6周,小鼠心脏中表达高水平的modhTERT mRNA。与Sham组相比,TAC组小鼠表现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下降,JV001治疗后小鼠的LVEF和LVFS较TAC组显著升高。相比TAC组,JV001治疗后TAC小鼠的HW/BW和HW/TL降低,心肌细胞平均横截面积减小,心肌肥大相关基因(Nppa、Nppb、Myh7、Myh6)的表达水平改善。JV001治疗改善了TAC诱导的小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增加和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Ctgf)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AAV9-modhTERT可改善TAC所致小鼠心脏功能损害,减轻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腺相关病毒 基因治疗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