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白斑病癌变相关缺氧应答基因和微小RNA的芯片检测及表达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施琳俊 杨溪 +1 位作者 吴苏宁 刘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病癌变进程中的缺氧应答基因及相关微小RNA(miRNA)的表达。方法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人转录组芯片(HTA)2.0对正常口腔黏膜、低危白斑、高危白斑、口腔早期鳞癌进行转录组学检测,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筛选出生物学...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病癌变进程中的缺氧应答基因及相关微小RNA(miRNA)的表达。方法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人转录组芯片(HTA)2.0对正常口腔黏膜、低危白斑、高危白斑、口腔早期鳞癌进行转录组学检测,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筛选出生物学作用为缺氧应答的基因和相关miRNA,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验证白斑缺氧应答基因和mi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与低危白斑间有7个缺氧应答差异基因,低危白斑与高危白斑间有10个缺氧应答差异基因,高危白斑与早期鳞癌间有21个缺氧应答差异基因。缺氧应答关键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趋化因子配体2、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和miR-21在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早期鳞癌中的表达量均呈阶梯式升高,白斑与早期鳞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转录组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缺氧应答基因及相关miRNA参与白斑病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鳞状细胞癌 缺氧应答基因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癌变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及表达验证
2
作者 刘伟 朱敏闻 吴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研究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患者病损发生发展中的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谱,并验证关键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和组蛋白2A变异体家族成员X(histone variant H2A family ... 目的·研究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患者病损发生发展中的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谱,并验证关键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和组蛋白2A变异体家族成员X(histone variant H2A family member X,H2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方法·利用Affymetrix HTA 2.0芯片对口腔正常黏膜(n=3)、低危白斑(n=4)、高危白斑(n=4)、早期鳞状细胞癌(鳞癌,n=6)进行转录组学的高通量检测,利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筛选出生物学功能为DNA损伤修复的相关基因[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对数的绝对值(|log_(2)FC|)≥2.0且P<0.05],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对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HOK)、白斑细胞系(Leuk1)和鳞癌细胞系(HN13)中的关键基因ATM和H2AX进行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结果·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白斑发生发展中存在异常表达,从正常黏膜发展到低危白斑有7个|log_(2)FC|≥2.0的基因,从低危白斑发展到高危白斑有7个|log_(2)FC|≥2.0的基因,从高危白斑发展到鳞癌有52个|log_(2)FC|≥2.0的基因。qPCR对关键基因验证结果显示,ATM和H2AX基因在HOK细胞、Leuk1细胞和HN13细胞中的表达量均呈阶梯式升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磷酸化H2AX(γ-H2AX)蛋白在HOK细胞、Leuk1细胞和HN13细胞中亦逐步上调(P<0.05)。ATM蛋白在Leuk1细胞中的表达比在HOK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在HN1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DNA损伤修复基因ATM和H2AX参与O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鳞状细胞癌 DNA损伤修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 组蛋白2A变异体家族成员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一琳 吴岚 唐国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前者采用CO2激光联合PDT治疗,后者单一采用CO2激光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第1个月的治疗效果及第3、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对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00%和80%,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内,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烧灼样疼痛、水肿和(或)糜烂,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6个月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CO2激光联合PDT和单一CO2激光治疗口腔白斑病均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且联合疗法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口腔白斑病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