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低氧合指数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伟 沈伯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围麻醉期 氧合指数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严重低氧血症 人体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桂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的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产妇采取相同硬膜外麻醉及体温护理措施。A组产妇给予异丙酚治疗,B组产妇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产妇给予等量生...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的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产妇采取相同硬膜外麻醉及体温护理措施。A组产妇给予异丙酚治疗,B组产妇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产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围术期三组产妇生理指标及抗寒战效果。结果三组产妇围术期各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寒战不同分级分布亦无显著差异(P>0.05);A组产妇抗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且寒战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对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异丙酚具有与右美托咪定相近的安全性,但其抗寒战效果及起效时间优于右美托咪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右美托咪定 硬膜外麻醉 寒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原地区剖宫产的应用
3
作者 赵凡 侯瑞礁 周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硬膜外麻醉(EA)组和CSEA组,两组均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cm,CSEA组以26G腰麻穿刺针通过硬麻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高原地区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硬膜外麻醉(EA)组和CSEA组,两组均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cm,CSEA组以26G腰麻穿刺针通过硬麻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5~7.5m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麻醉后CSEA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EA组(P<0.05)。结论:CSEA在高原环境下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麻醉 膜外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伟 李雪元 +4 位作者 李甲 渠兴乾 陈李骏 沈伯雄 冯东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建立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6只实验用小型猪,采用简易脑皮层气击装置致伤一侧脑额叶,硬膜外球囊法致急性颅内高压,改良Wigger氏休克... 目的建立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6只实验用小型猪,采用简易脑皮层气击装置致伤一侧脑额叶,硬膜外球囊法致急性颅内高压,改良Wigger氏休克模型法致失血性休克。观察模型制备前(T01)及放血完成后即刻(T0)、15min(T15)、30min(T30)、60min(T60)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于T01和T60两个时间点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随机选取2只动物,于模型制备前和制备后6h分别行头颅冠状位CT和MRI检查。模型制备后6h,随机选取2只动物分别行脑大体病理、HE染色观察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T01时间点比较,T0时间点MAP和CPP明显下降,IC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T15、T30和T60时间点的MAP、ICP和CCP无明显变化(P>0.05)。T60时间点SjvO2较T01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影像学检查发现,创伤性硬膜下出血,中线偏移,对侧脑室扩张。HE染色观察发现,创伤灶及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周隙出血,白质区淤点性出血以及灰质挫裂伤。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创伤灶、周围和对侧脑组织表现为严重程度递减的改变,包括神经元坏死、变性,轴索脱髓鞘,线粒体肿胀,内皮细胞水肿等形态改变。结论采用控制性脑皮层冲击、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方法建立的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组合模型,可模拟临床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能用于CPP和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高压 失血性休克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动物模型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对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为民 侯瑞礁 沈伯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24-2425,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6例全麻插管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按靶浓度诱导给药,普通组人工推注丙泊酚。观察有创血压,计算血压变异性。结果:靶控...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6例全麻插管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按靶浓度诱导给药,普通组人工推注丙泊酚。观察有创血压,计算血压变异性。结果:靶控组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用于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对血压变异性影响小,诱导过程血压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二异丙酚 靶控输注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猪脑外伤并失血性休克后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伟 李雪元 +1 位作者 沈伯雄 冯东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0-1465,共6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对猪脑外伤并失血性休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12只实验用小型猪在麻醉镇静、机械通气下,采用脑额叶气击伤、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建立脑外伤急性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建模后稳定1 h...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对猪脑外伤并失血性休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12只实验用小型猪在麻醉镇静、机械通气下,采用脑额叶气击伤、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建立脑外伤急性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建模后稳定1 h,将12只动物随机分入三组(n=4),分别静脉输注等失血量的羟乙基淀粉200/0.5(HES组)、20%失血量的7.5%高渗氯化钠注射液(HS组)、35%失血量的HSH40注射液(HSH组)。观察建模前(T01)、建模后60 m in即复苏处理前(T0)、复苏处理后15 m in(T15)、30 m in(T30)、60 m in(T60)、120 m in(T120)、180 m in(T180)时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同时观察T01、T0、T15、T60、T120五个时点的血钠、血浆渗透压(OSM)、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OER)的变化。结果与复苏处理前(T0)比较,各组复苏处理后MAP均明显上升,HSH组上升速度最快;达峰后,HSH组和HES组MAP呈缓慢下降趋势;而HS组MAP则下降迅速。HSH组和HS组复苏处理后各时点ICP较T0均明显降低(P<0.05);复苏处理后,HES组各时点ICP均高于T0,除T15外的各时点ICP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处理后,各组CPP均迅速上升,达峰后下降,各时点CPP均明显高于T0(P<0.05);HSH组、HS组CPP的上升速度快于HES组;HSH组CPP在复苏处理后各时点均高于HES组(P<0.05),达峰后明显高于HS组(P<0.05)。各组Da-jvO2和OER在T0时较T01时增大(P<0.05),复苏处理后各时点较T0时降低(P<0.05);HS组和HSH组的OER于T60降至T01水平(P>0.05),但HS组T120时的OER又高于T01(P<0.05)。HSH组、HS组复苏处理后各时点的血Na+浓度和OSM较T0均明显升高(P<0.05),峰值出现于T15。结论小剂量(约6.6 mL/kg)HSH40在有效纠正猪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MAP的同时,可以降低升高的ICP,提升CPP,恢复性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创伤性脑损伤 颅高压 失血性休克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钠通道Nav1.8的表达与行为学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晓燕 赵璇 +1 位作者 程志军 范之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钠通道Nav1.8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所致胫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丘脑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av1.8与癌痛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癌痛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在癌痛组大鼠胫骨内注入密度为107/m L的Walker... 目的观察钠通道Nav1.8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所致胫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丘脑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av1.8与癌痛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癌痛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在癌痛组大鼠胫骨内注入密度为107/m L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大鼠胫骨内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8、11、14、17、21 d评估机械性异常性疼痛和热痛觉过敏。造模21d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取其DRG及丘脑组织,荧光实时定量RT-PCR观察Nav1.8 mRNA在DRG和丘脑中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Nav1.8蛋白在DRG中的表达。结果癌痛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出现了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过敏,机械性缩足阈值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癌痛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v1.8 mRNA在手术侧DRG及手术对侧丘脑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手术对侧DRG和同侧丘脑中的Nav1.8 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1.8的表达上调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8 机械性缩足阈值 缩足反射潜伏期 骨癌痛 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A12B对脂多糖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余桂芳 张旭 朱科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PMVECs)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表达下调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迁移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的mPMVECs分为LPS组(添加1μg/mL LPS)、LPS+siRNA组[瞬时转染法将HSPA12B相应... 目的探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PMVECs)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表达下调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迁移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的mPMVECs分为LPS组(添加1μg/mL LPS)、LPS+siRNA组[瞬时转染法将HSPA12B相应基因片段干扰小RNA(siRNA)寡核苷酸转入mPMVECs中,再加入1μg/mL LPS)]和LPS+NC组[瞬时转染法将平行对照(NC)siRNA寡核苷酸转入mPMVECs中,再加入1μg/mL LPS]。对LPS+siRNA组和LPS+NC组,分别采用Transwell试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mPMVECs超微结构改变;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LPS+NC组比较,LPS+siRNA组mPMVECs的线粒体损伤加重,内质网水肿更明显;细胞内TNF-α、IL-6和IL-10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IL-1β表达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功能显著下降(P<0.05)。结论下调HSPA12B表达后,mPMVECs经LPS刺激的炎症反应增强,细胞迁移功能下降。HSPA12B可能参与保护mPMVECs免受LPS侵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A12B 脂多糖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雪花 沈伯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呼吸功能 血流动力学 高碳酸血症 动力学变化 CO2 人工气腹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喉罩通气复苏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凡 陈学强 +1 位作者 杨帆 周为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喉罩通气 剖宫产 新生儿窒息 复苏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口咽通气道 窒息新生儿 通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A12B降低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11
作者 康秋香 陈依 +2 位作者 余桂芳 张旭 朱科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热休克蛋白A12B(HSPAl2B)表达的改变及其对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将其分为空白组(未进行任何处理)、脂多糖(1μg/mL)诱导组、脂多糖+HSPAl2B高表达组(...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热休克蛋白A12B(HSPAl2B)表达的改变及其对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将其分为空白组(未进行任何处理)、脂多糖(1μg/mL)诱导组、脂多糖+HSPAl2B高表达组(转染HSPAl2B过表达质粒)和脂多糖+阴性质粒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采用电阻抗检测仪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跨内皮电阻抗,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的表达,蛋白质印迹、PCR检测HSPAl2B的表达改变。结果脐静脉内皮细胞经脂多糖诱导后,细胞中HSPAl2B表达在O~12h内上调,12h时达高峰。HSPAl2B能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跨内皮电阻抗值明显升高(P〈O.001),并能完全对抗脂多糖诱导造成的跨内皮电阻抗值的下降(P〈O.001)。HSPAl2B能使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膜上VE-cadherin的表达上调。结论HSPAl2B可能通过上调VE-cadherin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A12B 脂多糖类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跨内皮电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