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法舒地尔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蒋智慧 张俊峰 +1 位作者 龙盼 张田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通过主动脉根部模拟冠状动脉内给药,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后适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法舒地尔组,每组12只。各组于再灌注3 h后处死大鼠,分别... 目的通过主动脉根部模拟冠状动脉内给药,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后适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法舒地尔组,每组12只。各组于再灌注3 h后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心功能参数、血浆心肌酶、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和法舒地尔组血浆心肌酶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法舒地尔组心功能参数明显改善,血浆心肌酶含量、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模拟缺血后适应效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RHO相关激酶类 细胞凋亡 盐酸法舒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表达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清 王长谦 +2 位作者 葛恒 张俊峰 何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1,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原理,设计合成EMMPRIN-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巨噬、泡...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原理,设计合成EMMPRIN-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巨噬、泡沫细胞中EMMPRIN基因和蛋白被抑制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对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迁移实验观察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对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采用EMMPRIN-siRNA转染巨噬、泡沫细胞,抑制细胞内EMMPR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1)后使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的蛋白表达减少了50%和40%。此外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使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MCP-1、VEGF趋化诱导下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EMMPRIN基因沉默使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活性明显减弱同时使单核细胞的趋化迁移能力降低。由此可见EMMPRIN在MMP的表达、活化及单核细胞迁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干扰 细胞运动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建兵 张俊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17-1520,共4页
微小RNA(miRNAs)主要通过非完全匹配的方式结合靶mRNA 3'-UTR区域使mRNA降解、抑制或激活,以调控体内超过30%的基因表达,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中广泛发挥作用。血管新生是心脏血管重构的必要环节。在microRNAs家族中,miR-210、m... 微小RNA(miRNAs)主要通过非完全匹配的方式结合靶mRNA 3'-UTR区域使mRNA降解、抑制或激活,以调控体内超过30%的基因表达,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中广泛发挥作用。血管新生是心脏血管重构的必要环节。在microRNAs家族中,miR-210、miR-424等可促进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miR-126不仅在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炎症反应中作用独特,而且在调节血管新生过程中也有显著作用;miR-221、miR-222、miR-92a及miR-24则具有抗血管新生的属性。因此,进一步研究microRNAs对血管新生的作用,探讨血管新生治疗的新途径对于心肌缺血后血管新生以及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血管新生 基因表达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新靶点:糖蛋白Ⅵ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一竹 张俊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8-1081,共4页
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临床上可应用的药物有多种,但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出血等并发症,所以迫切需要找到既高效又安全的新型药物。糖蛋白Ⅵ(GPⅥ)是血小板膜上众多受体之一,也是目前寻找抗血栓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临床上可应用的药物有多种,但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出血等并发症,所以迫切需要找到既高效又安全的新型药物。糖蛋白Ⅵ(GPⅥ)是血小板膜上众多受体之一,也是目前寻找抗血栓药物的新方向。该文就GPⅥ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Ⅵ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朱燕 周静 +2 位作者 周军 杨敏全 张小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118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房室传导阻滞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结果118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118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房室传导阻滞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结果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为98.3%,起搏参数达到起搏标准,其中出现术中电极穿孔1例,术后电极脱位2例,脱位率1.7%。结论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主动固定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脏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