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部分三级医院临床医师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阎仲珩 黄登笑 黄淇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目的研究临床一线医师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和报告工作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0家附属医院的临床一线医师(N=370)作为样本,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ADR基本... 目的研究临床一线医师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和报告工作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0家附属医院的临床一线医师(N=370)作为样本,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ADR基本认识调查;第三部分为ADR上报工作认知度调查。结果有效问卷为347份,有效率为96.12%。22.8%的医师正确知道ADR原因,17.6%的医师能从各种药品损害事件中正确判断出ADR。58.8%的医师对常见ADR的判断有一定把握,31.1%的医师对新的或未报导过的ADR判断有一定把握。52.2%的医师知道发现ADR需要上报,49.6%的医师知道上报ADR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22.8%的医师知道ADR需上报至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1.0%的医师知道ADR上报时限。ADR上报工作整体认知得分中,超过3分者仅占17.5%。对于所遇到的ADR,18.7%的医师全部进行了上报,医师漏报原因主要为不太了解上报程序(46.0%)、工作繁忙(37.6%)、认为太常见而没有必要(28.0%)。结论临床医师对ADR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掌握并不一致,对上报工作的总体认知度不高。应加强对临床一线医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上报意识,提高ADR判断水平,以提升ADR监测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医师 认知度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建兵团区域性医院集团可行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辉 盛红彬 井明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93-1398,共6页
目的建立以兵团为例的纵向区域性医院集团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建立纵向区域性医院集团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文献分析和焦点组访谈构建理论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兵团医院集团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对20篇... 目的建立以兵团为例的纵向区域性医院集团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建立纵向区域性医院集团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文献分析和焦点组访谈构建理论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兵团医院集团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对20篇入选文献的研究发现,战略分析工具在评价医院集团可行性时被广泛应用;焦点组访谈则发现产生垄断、规模不经济、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与管理体制是建立医院集团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筛选确定4个一级指标(区域外部环境、核心医院内部环境、成员医院内部环境以及合作条件)、27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结论组建兵团区域性医院集团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集团合作可行性评价提供了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集团 纵向整合 可行性评价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判断指标效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登笑 盛红彬 黄淇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指标的效率。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收集ADR因果关系判断指标,通过专家座谈法综合确定14项指标或因子(反应时间、停药症状、再次用药、同类报道、其他证据、类似反应、剂量变化、血药浓度、安慰剂、...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指标的效率。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收集ADR因果关系判断指标,通过专家座谈法综合确定14项指标或因子(反应时间、停药症状、再次用药、同类报道、其他证据、类似反应、剂量变化、血药浓度、安慰剂、合并用药、家庭史、既往史、基础疾病和非药物因素)为ADR因果关系判断效率的关键指标,并制作调查问卷。对65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级医疗相关单位专业ADR损害因果判断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94%。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计算各指标方差,判断各指标在因果判断中的作用;运用降维技术探讨ADR因果关系判断的最小因子数。结果 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检验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降维到7项因子时,判断效率≥85%;用得分函数表示7项因子(既往相关因子、信息佐证因子、停药反应因子、血药浓度因子、时间因子、对照因子和相似病例因子)间的关系;如果以降维的7项因子进行判断,约有15%的信息未被纳入,容易造成判断误差,尤其在个体信息较少时对个体因果关系判断可能出现失误。结论在建立ADR补偿制度过程中,对个体损害因果的判断需要纳入更多的指标以提高判断效率,体现社会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因果关系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伤害中相关责任方补偿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登笑 盛红彬 黄淇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中相关责任方对最低伤害补偿级别的选择,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ADR相关责任方药品生产企业(n=260)、政府管理部门(n=115)、药品销售与使用单位(医疗机构)(n=125)对ADR最低伤害补偿级别的选择...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中相关责任方对最低伤害补偿级别的选择,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ADR相关责任方药品生产企业(n=260)、政府管理部门(n=115)、药品销售与使用单位(医疗机构)(n=125)对ADR最低伤害补偿级别的选择以及对7级以上损害的补偿额度,并比较三者选择的差异。结果共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为96.0%;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93.4%。调查显示,选择第7级作为补偿起付点的最多,为81家(17.34%);选择死亡为补偿起付点的5家(1.07%)。伤害越重补偿额越高,死亡最高补偿额为30万元;其中从第4级到第3级时,各相关责任方的补偿意愿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对较轻伤害的补偿存在歧义。将选择的补偿级别排成序列进行检验,发现相关责任方对于补偿起付级别选择的趋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责任方均认为受ADR伤害者应该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不同伤害程度应给予不同补偿数额;但在补偿的起付级别上存在差异。各相关责任方均认为在伤害较低级别时,经济补偿的意义不大;重点应关注对伤害较重患者的经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伤害 补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