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多模式预康复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功能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台瑞 孙菊芳 +3 位作者 林英 章雅青 黄陈 方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探索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计划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功能状态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6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计划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功能状态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6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和院前多模式预康复组(PMP组,n=38例)。手术前,对照组遵循常规的术前指导,PMP组接受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计划。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基线及术前1 d的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口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干预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2组患者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PMP组的6MWD高于对照组(P=0.016);PMP组6MWD较基线增加(23.42±13.26)m,对照组6MWD较基线减少(3.75±12.08)m(P<0.001)。PMP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能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的功能并且加快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多模式预康复 围术期 功能能力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在胃肠肿瘤中的作用及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忱聪 罗再 黄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49-1658,共10页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以铁依赖和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在多个细胞器内均可发生,而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在诸如胃肠肿瘤等多种疾病演进中显得日益重要。线粒体作为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核心,通过位于其内...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以铁依赖和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在多个细胞器内均可发生,而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在诸如胃肠肿瘤等多种疾病演进中显得日益重要。线粒体作为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核心,通过位于其内膜的电子传递链等结构产生活性氧,从而引发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同时,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等抗氧化系统抵抗铁死亡。通过靶向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相关靶点进行治疗,有望实现对胃肠肿瘤的精准诊治。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在铁死亡中的形态变化,并且对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的具体机制进行了详细总结,包括能量代谢、脂质代谢、铁代谢以及其他涉及的调控机制。同时,本文强调了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对胃肠肿瘤生物学的影响,以及其在胃肠肿瘤治疗上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拟通过深入探讨线粒体依赖性铁死亡的具体机制,以及其在胃肠肿瘤的预后预测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旨在为胃肠肿瘤预后预测与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胃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编码蛋白质在胃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江杰 罗再 +2 位作者 张昊亮 裘正军 黄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连续、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单链RNA,生成机制与线性RNA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研究已发现部分CircRNA可以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N6-甲基腺苷和滚环翻译等非帽依赖性蛋白翻译机制来编码蛋白质,且编码的蛋白质...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连续、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单链RNA,生成机制与线性RNA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研究已发现部分CircRNA可以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N6-甲基腺苷和滚环翻译等非帽依赖性蛋白翻译机制来编码蛋白质,且编码的蛋白质可进一步通过蛋白诱饵或其他作用机制来调控同源线性蛋白质或下游信号通路,进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表明CircRNA在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参与肿瘤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和免疫调节等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此,通过阐明编码CircRNA产生的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诊治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蛋白质 蛋白诱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介导的铁死亡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了 罗再 黄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3,共11页
铁死亡是一种以依赖铁的脂质过氧化为核心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多种代谢物可参与铁死亡的调控,其中脂质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phospholipids containing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yl chain,PUFA-PLs)在生... 铁死亡是一种以依赖铁的脂质过氧化为核心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多种代谢物可参与铁死亡的调控,其中脂质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phospholipids containing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yl chain,PUFA-PLs)在生物膜上发生超阈值的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是最为经典的脂质代谢介导的铁死亡机制。此外,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特殊脂质,例如具有二酰基-PUFA尾的磷脂(phospholipid with diacyl-PUFA tails,PL-PUFA 2)、多不饱和醚磷酯(polyunsaturated ether phospholipid,PUFA-ePL)、含PUFA的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ontaining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yl chain,PUFA-CE)也被发现,可通过提供PUFA用于过氧化,进而参与铁死亡过程;脂滴通过储存和释放PUFA调节铁死亡的敏感性;胆固醇代谢的中间产物及衍生物主要参与铁死亡的负向调控;不同类别的鞘脂对铁死亡的调控方向并不一致。基于前期大量研究证实,铁死亡与胃肠肿瘤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的发生等密切相关,我们进一步归纳了胃肠肿瘤细胞中驱动铁死亡抵抗的相关脂质代谢机制,如削弱PUFA-PLs合成代谢及过氧化进程,增强铁死亡防御系统等,以及胆固醇代谢、脂滴代谢、鞘脂类代谢与胃肠肿瘤产生铁死亡抗性的关系。靶向这些特定脂质及代谢酶与途径以调控铁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潜在价值,有望为寻找新的胃肠肿瘤诊断、预后标志物和治疗药物,及逆转化疗耐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脂质代谢 胃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正杰 程云章 +3 位作者 王庆国 张娴 张鹏善 黄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期CT图提...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期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LVI的临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及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胃癌LVI的效能。结果以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821、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4、0.801、0.740及0.747。基于4种机器学习建立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均为0.810,在测试集均为0.840。基于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AUC分别为0.920、0.900、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00、0.890、0.840及0.790。测试集中,基于SVM、LR及RF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P均<0.05)。结论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邱佳辉 程非池 +4 位作者 项世骏 韩超 张人超 裘正军 黄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0,共3页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 cm)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既往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保证肿瘤远端切缘的彻底性,需要同时切除肛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成为可能[2-3]。微创手术可有...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 cm)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既往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保证肿瘤远端切缘的彻底性,需要同时切除肛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成为可能[2-3]。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低位直肠癌患者盆底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更好地保留远端肠管,增高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概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器人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突破性成果,相较腹腔镜手术,其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优劣性尚存争议[4-6]。本研究对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短期疗效进行比较,阐述机器人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脉管浸润联合肿瘤间质比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邱佳辉 蔡谦谦 +3 位作者 杨彦 程非池 裘正军 黄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0-1080,共11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CRC的948例患者资料,按病理高危因素TSR、PNI、LVI分为高风险组(n=81)和低风险组(n=867),经SPSS软件进行1∶1病例匹配后得到高风险组67例。低风险组67例,比较高风险组患者和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并使用该课题组106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数据进行验证。比较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低风险组患者中位OS(31.1个月)相比,高风险组患者中位OS(27.7个月)缩短,预后更差(P=0.000)。经过配对后发现具有神经脉管浸润阳性联合高肿瘤间质比特征对预测CRC预后的价值更大,并且在TMA数据中也得到了验证。结论·神经脉管浸润阳性联合高TSR的CRC是一类预后不良的CRC,可以弥补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病理分期系统对预后预测的缺陷,可以用于预估CRC患者术后病情发展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病理 神经浸润 脉管浸润 肿瘤间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