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浓度或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个体化给药
1
作者 张慧芳 范亚新 +5 位作者 周芳庆 崔泽林 朱冠华 陈梦婷 张菁 王瑞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成年肥胖[体重指数(BMI)≥30 kg/m~2]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分为谷浓度和AUC_(24h)/MIC监测组,比较万古霉素两种TDM监测靶标下肥胖患者的肾毒性及疗效。结果 共纳入22例肥胖患者,其中谷浓度监测组12例,AUC_(24h)/MIC监测组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用药前肌酐清除率、基础疾病、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合并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UC_(24h)/MIC监测组患者入住ICU的比例更高,但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万古霉素疗程、细菌清除率和综合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组的平均日剂量显著低于AUC_(24h)/MIC监测组[(1.63±0.59) g对(2.29±0.72) g,P=0.026],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3±10.28) d对(14.90±6.92) d,P=0.911]。与谷浓度监测组相比,AUC_(24h)/MIC监测组万古霉素初始峰浓度[(30.99±16.22)mg/L对(19.41±5.42)mg/L,P=0.025]和总体峰浓度[(33.67±16.53)mg/L对(22.08±3.96)mg/L,P=0.045]都更低,但两组患者初始谷浓度[(11.03±8.66)mg/L对(6.33±4.45)mg/L,P=0.139]、总体谷浓度[(13.75±9.74)mg/L对(9.74±4.24)mg/L,P=0.218]接近。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性肾损伤,但谷浓度监测组有41.7%的患者达到了谷浓度≥15 mg/L的肾毒性阈值。结论 在当前万古霉素常规治疗剂量下,肥胖感染患者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AUC_(24h)/MIC引导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可在较低浓度或暴露量下实现目标参考值,在降低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谷浓度 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琼 方杰 魏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该文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1974—2021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1例SLE合并PRCA患者的资料,对该52例患者(51+1例)的流行病学特... 该文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1974—2021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1例SLE合并PRCA患者的资料,对该52例患者(51+1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2例患者多见于亚洲育龄期女性。诊断为SLE和诊断为PRCA时,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1.5岁和36.0岁。先诊断为SLE的患者,诊断为SLE与诊断为PRCA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先诊断为PRCA的患者(P=0.042)。52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乏力、关节痛、雷诺现象和皮疹,并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胸腺瘤、甲状腺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实验室指标中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阳性、尿蛋白阳性和低补体水平的人数比例均较高。52例患者中,有51例的治疗方案包含糖皮质激素,占比98.08%,其次依次为输血治疗、环孢素A、环磷酰胺、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在报道了预后的50例病例中,预后好转44例,无效和死亡各3例。该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SLE合并PRCA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甘酸钠灌胃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戈伊芹 黄雨霁 +2 位作者 李玮泽 李延宁 李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5-1382,共8页
目的·通过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Crom)稳定肥大细胞来探究其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造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小鼠分为空白组(n=5)、模型组(n=5)和Crom组(n=5)共3组。... 目的·通过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Crom)稳定肥大细胞来探究其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造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小鼠分为空白组(n=5)、模型组(n=5)和Crom组(n=5)共3组。空白组小鼠自由饮用双蒸水7 d;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7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rom组小鼠在饮用3%DSS溶液的第3日(即造模中期)灌胃服用Crom溶液。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和Crom组小鼠的体质量改变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肠组织的病理情况和肥大细胞数量,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3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重度便血,肠道病理显示有大量炎症性浸润,体质量下降严重(P=0.005),DAI评分升高明显(P=0.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03),且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P=0.000)。与模型组相比,Crom组小鼠的便血减少,结肠长度有所增加(P=0.013);且肠道病理显示,其炎症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00)。结论·色甘酸钠灌胃可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间接表明肥大细胞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溃疡性结肠炎 色甘酸钠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