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 被引量:18
1
作者 谷文莎 游利 +3 位作者 陈琳 潘凌 陈瑾瑜 彭永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 目的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等,≥80岁的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32例(高龄老年组)和47~65岁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54例(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type collagen pyridine cross-linked final peptide,β-CTx)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BMI、血钙、血磷和L1-4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水平、股骨颈BMD、全髋BMD和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BMD和25OHD水平均增加,骨转换指标均下降。高龄老年组L1-4BMD升高3.29%,股骨颈BMD升高1.24%,全髋关节BMD升高1.00%;对照组L1-4BMD升高3.51%,股骨颈BMD升高1.18%,全髋关节BMD升高1.58%。两组BMD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BGP下降23.63%,β-CTx下降40.62%,对照组BGP下降36.65%,β-CTx下降60.26%,两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25OHD升高17.85%,对照组升高8.97%;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水平处于低骨转换状态,对于不同骨转换水平的骨质疏松患者,双膦酸盐增加BMD的作用相似,双膦酸盐可以应用于8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 骨密度 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与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初次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越茜 陈琳 +5 位作者 潘凌 李思雨 朱小楠 彭永德 王育璠 游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238,共7页
目的了解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以及其他骨代谢指标水平与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患者初次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初次就... 目的了解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以及其他骨代谢指标水平与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患者初次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初次就诊且已确诊POP、资料齐全并符合骨折史由初诊时患者自述及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初次新发骨折,为主要部位脆性骨折等纳入标准的女性患者,共117例,按骨折后1年内就诊患者及未发生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清生化及BTM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结果、骨折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与未骨折组相比,骨折组血清Ca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骨折组BMD L1-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骨折组血清Ca均低于未骨折组,其中≤70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BMD较未骨折组均下降,>70岁组BMD L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D L1-4(r=-0.188,P=0.043)、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r=-0.217,P=0.019)、血清Ca(r=-0.302,P=0.001)、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r=-0.189,P=0.041)与骨折发生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DL1-4(OR=0.042,P=0.039)、血清BGP(OR=0.948,P=0.049)、Ca(OR=0.042,P=0.039)、25OHD(OR=0.975,P=0.015)均为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腰椎BMD、血清BGP、Ca、25OHD与脆性骨折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指标 初次骨折 骨密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朱小楠 陈琳 +4 位作者 潘凌 沈佳敏 彭永德 王育璠 游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443,共8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骨质疏松症患者98例。统一记录所有患者新型...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骨质疏松症患者98例。统一记录所有患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期间服药史(是否停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及类固醇类激素服用史),以及基础病史及既往疫苗接种情况。采用SPSS.2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及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1NP)水平[9.915(8.260,11.873)μg/L及20.250(15.080,28.930)μg/L]均较感染前[10.365(8.395,29.3150)μg/L及22.135(16.330,33.085)μg/L]降低(均P<0.01)。停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4.155(-0.135,15.078)nmol/L]较未停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患者[-0.485(-8.465,8.695)nmol/L]升高(P<0.05);服用激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水平[1.520(1.320,6.190)μg/L]较未服用激素的骨质疏松症患者[0.370(-0.950,1.270)μg/L]升高(P<0.05);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与感染前后血清25OHD水平及25OHD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使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形成受抑,血清BGP及P1NP水平均较感染前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AF289591调控SOST表达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越茜 杨明 +3 位作者 陈琳 李思雨 李丽 游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F289591对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骨髓标本,通过lncRNA芯片分析hMS...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F289591对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骨髓标本,通过lncRNA芯片分析hMSC中lncRNAs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验证lncRNA-AF289591在两类人群中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组织中硬骨抑素(sclerostin)水平。分离hMSC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鉴定,qPCR检测hMSC骨形成相关基因COL、OPN、OCN表达以及SOST基因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硬骨抑素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Wnt-1启动子活性。结果相比健康人群,OP患者骨髓组织中lncRNA-AF289591表达显著升高,伴随着SOST基因表达水平增加(P<0.05)。分离hMSC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确定为阳性细胞(CD105、CD44和CD29表达百分率分别为99.9%、100%和99.8%),过表达lncRNA-AF289591后,抑制骨形成相关分子COL、OPN、OCN基因表达(P<0.05),降低ALP活性(P<0.05),促进SOST基因表达(P<0.05),抑制Wnt-1启动子活性以及减少RUNX2蛋白表达水平(P<0.05)。干扰lncRNA-AF289591表达后,结果与上述情况相反(P<0.05)。结论lncRNA-AF289591表达通过调控SOST基因表达而抑制hMSC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AF28959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OST WNT RUN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亚家族在骨骼肌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曾越茜 游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66,共5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9)亚家族又称内分泌成纤维生长因子,为众多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包括FGF19、FGF21和FGF23等,在人体内主要参与全身代谢调控。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骨骼肌不仅作为人体重要结构...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9)亚家族又称内分泌成纤维生长因子,为众多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包括FGF19、FGF21和FGF23等,在人体内主要参与全身代谢调控。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骨骼肌不仅作为人体重要结构发挥运动和支持的基础功能,更有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肌因子参与代谢调控的作用。此外,肌肉萎缩作为复杂的多因素诱发疾病,其机制研究也有一些新的进展,在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上,不少关于内分泌因子抑制肌肉萎缩作用的研究结果较为显著,有益于肌肉萎缩和肌少症的治疗研究,其中FGF19亚家族对骨骼肌的作用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亚家族 骨骼肌萎缩 肌少症 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肌少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佳敏 游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社会老龄化加剧,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于肌少症的机制、危险因素与治疗等均有大量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被认为与多数疾病有相关性,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与肌少症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 社会老龄化加剧,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于肌少症的机制、危险因素与治疗等均有大量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被认为与多数疾病有相关性,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与肌少症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相关研究有限,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对肌少症的影响对改善与治疗肌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于肠-肌轴,从老年人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相关机制等方面对肠道菌群与肌少症的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肌少症 肠-肌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