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转移淋巴结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璐 詹维伟 +2 位作者 周伟 彭艳 徐上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LA)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颈部淋巴转移患者共30枚转移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治...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LA)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颈部淋巴转移患者共30枚转移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淋巴结最大径及体积与治疗后消融区最大径及体积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差异。结果 30枚淋巴结均经1次治疗完全消融。术后随访(32.22±6.26)个月,末次随访复查时消融区最大径及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淋巴结最大径[(0.62±1.42)mm vs(7.39±2.63)mm;t=12.960,P<0.001]及体积[122.14(48.52,227.10)mm^3 vs 0(0,0)mm^3;Z=4.587,P<0.001]。术后仅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于3个月内自行恢复;其余患者均无颈部血肿、局部感染或气管及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L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消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机制的超声造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林 刘振华 +6 位作者 詹维伟 芮文斌 陈曼 周建桥 姚洁洁 朱樱 汪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8-1034,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的机制。方法 15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扭转组和扭转/复位组,每组5只。每组均进行3次实时超声造影后获取对侧睾丸标本,分析对侧睾丸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病理学改变(形态学观察和... 目的探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的机制。方法 15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扭转组和扭转/复位组,每组5只。每组均进行3次实时超声造影后获取对侧睾丸标本,分析对侧睾丸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病理学改变(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凋亡指数计算)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①单侧睾丸扭转后即刻,对侧睾丸灌注强度增加,表现为强度增量(EI)升高(P<0.05);②复位后对侧睾丸灌注时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廓清时间(WT)延长(P<0.05);③扭转及复位后均导致生殖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并且复位后比单纯扭转凋亡指数增加更为明显(P<0.01);④扭转及复位均导致睾丸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并且复位后的影响更为明显(P<0.01)。结论扭转侧睾丸扭转/复位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因子与对侧睾丸的灌注增加共同导致了对侧睾丸的损伤,并且对侧睾丸的灌注增加可能使损伤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睾丸扭转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甲状腺Ⅲ度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报道 被引量:4
3
作者 聂秀利 蒋莹 +1 位作者 严惟力 管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1-1083,共3页
报道一例经多次131碘(131I)治疗的甲状腺Ⅲ度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愈病例。对于甲状腺Ⅲ度肿大伴甲亢的病例,多次碘131治疗是必须的,而抗甲状腺药物的配合使用和个性化的131I剂量可以使131I治疗既安全又有效。
关键词 放射性131碘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个性化剂量 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消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疗效: 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璐 周伟 +1 位作者 彭艳 詹维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 PL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s,MLN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因PT...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 PL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s,MLN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因PTC术后复发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PL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LA术中均应用二维超声监测手术过程,评估消融后病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PLA术前及术后1 h、2~7 d内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MLNs病灶灌注缺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截至2019年5月),记录随访中消融后病灶最大径和体积。结果共35例(46个MLNs病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前超声造影显示,20个MLNs为不均匀灌注(包括1个液化淋巴结),26个为均匀灌注。术后2~7 d复查超声造影显示,灌注缺损区边界较术后1 h更清晰,灌注缺损区体积比术后1 h明显增大[230.40(78.03,361.17)mm3比130.62(43.06,253.66)mm3,P<0.05]。所有患者对PLA均耐受良好,无颈部血肿及活动性出血、感染、气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6.7±8.9)个月,无原位淋巴结复发病例。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消融后病灶最大径[0.00(0.00,0.00)mm比7.35(5.70,9.63)mm,P<0.05]、病灶体积[0.00(0.00,0.00)mm3比95.59(32.82, 169.01)mm3,P<0.05]均显著缩小。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消融后病灶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00(40.381,100)%、100(96.110,100)%和100(100,100)%。结论超声引导下PLA对PTC术后颈部MLN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