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隔功能性囊性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报告
1
作者 姜蕾 项捷 +5 位作者 宋佳熹 张一帆 谢静 刘建民 孙立昊 顾卫琼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由颈部单个、实性腺瘤所致,极少数为异位,合并异位囊性的病灶更少。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的原发性甲旁亢,其定性诊断明确,CT影像学检查发现前纵隔囊性病灶,但特异性核素显像未见放射性浓聚。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后...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由颈部单个、实性腺瘤所致,极少数为异位,合并异位囊性的病灶更少。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的原发性甲旁亢,其定性诊断明确,CT影像学检查发现前纵隔囊性病灶,但特异性核素显像未见放射性浓聚。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水平迅速恢复,病理为甲状旁腺瘤囊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异位 囊性 前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席宏 沈杰 +2 位作者 杨谦梓 杜海磊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和肺外病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起病较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和变异,ARDS的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和肺外病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起病较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和变异,ARDS的诊疗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临床上亟待探索有关ARDS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ARDS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失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破坏、凝血功能异常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虽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为ARD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但仍缺乏早期诊断ARDS的生物标志物和针对性治疗ARDS的有效药物。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即辣椒素受体)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气道平滑肌、肺泡和肺血管等部位,参与调解气道舒张和收缩、咳嗽反射、炎症和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以及呼吸系统对温度、化学物质和机械牵拉等刺激的感知并传递各种生物信号,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已成为肺炎、肺水肿、咳嗽、哮喘、急性肺损伤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基于此,该文以脓毒症、创伤性脑损伤和呼吸道病毒引发的ARDS与TRPV1的相关性和分子机制为切入点进行综述,总结了调控TRPV1的表达对ARDS发病进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为加强ARDS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与肠外营养在老年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孝清 邱维诚 +6 位作者 朱良纲 周翔 项捷 任健 车嘉铭 杭钧彪 陈中元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1,14,共5页
目的:客观评估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研究组,2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对照组,27例)。研究组病人于术前... 目的:客观评估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研究组,2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对照组,27例)。研究组病人于术前5 d开始,除正常饮食外,再加口服EN液(康全甘)500 ml/d,术后24 h开始输注EN液;对照组病人术后常规使用TPN。并于术前5 d、手术当天、术后24 h和术后1周分别检测两组病人肝功能、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记录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种类、住院天数、术后重症监护室留观天数,医疗费用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病人术后第1天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术后第7天转氨酶、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对照组病人Ⅲa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研究组病人住院天数、重症监护室留观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EN支持可改善糖脂代谢,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率,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丁培 项捷 +7 位作者 高涛涛 金润森 车嘉铭 杨孝清 朱良纲 杭钧彪 陈中元 李鹤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5年1~9月,同一外科团队手术治疗36例食管癌,其中传统手术19例,机器人辅助手术17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顾性比较2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短期疗效...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5年1~9月,同一外科团队手术治疗36例食管癌,其中传统手术19例,机器人辅助手术17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顾性比较2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短期疗效的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333.5±85.0)min vs.(203.9±24.8)min,t=6.357,P=0.000];手术出血量机器人组为(182.3±78.9)ml,传统组为(195.3±14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9,P=0.752)。2组均R0切除,切端阴性。食管标本长度机器人组为(8.2±2.1)cm,传统组为(8.6±1.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4,P=0.518);淋巴结清扫数量机器人组为(17.4±7.7)枚,传统组为(20.0±9.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3,P=0.367)。术后住院时间机器人组显著少于传统组[(9.8±2.0)d vs.(12.6±5.5)d,t=-2.076,P=0.046]。术后并发症机器人组2例,传统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2组术后30天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Ivor-Lewis手术的根治性与传统手术相当,术后恢复较传统手术快,并发症不多于传统手术,其短期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手术 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肺叶切除术后急慢性疼痛,“单孔”比“三孔”更有优势么?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鹤成 张亚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5-286,共2页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严重程度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患者咳嗽、咳痰及早期活动,严重者可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并发症。A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胸外科疾...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严重程度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患者咳嗽、咳痰及早期活动,严重者可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并发症。A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诊治,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或系统淋巴结采样术已成为早期肺癌的标准手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疼痛 肺叶切除 切除术后 电视胸腔镜技术 纵隔淋巴结清扫 减轻 三孔 单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食管自发性破裂的意义
6
作者 韩丁培 杭钧彪 +3 位作者 曹子昂 任健 车嘉铭 陈中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探讨总结手术治疗食管自发性破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21例食管自发性破裂病例资料,包括病因、症状、出现症状至开始治疗时间间隔、治疗方式、转归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患者中男17例,女4例;年龄32~82岁(... 目的探讨总结手术治疗食管自发性破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21例食管自发性破裂病例资料,包括病因、症状、出现症状至开始治疗时间间隔、治疗方式、转归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患者中男17例,女4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43岁);出现症状至手术治疗时间间隔〈24 h有9例(42.8%),〈48 h有6例(28.6%),〉72 h有6例(28.6%);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一期愈合率〈24 h为88.9%,〈48 h为66.7%,〉72 h为0。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4 h为18.1 d,〈48 h为27.8 d,〉72 h为51.2 d。结论手术仍是治疗食管自发性破裂的最佳手段,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患者的预后越好,时间间隔已不再是手术与否的评判标准,只要明确诊断,任何时候均有手术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破裂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醒狮 金润森 李鹤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由于低剂量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检出[1,2]。针对这一类在CT 上表现为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临床上高度怀疑或穿刺证实为早期肺癌的病变,肺叶切除术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3]。然而,肺... 由于低剂量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检出[1,2]。针对这一类在CT 上表现为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临床上高度怀疑或穿刺证实为早期肺癌的病变,肺叶切除术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3]。然而,肺叶切除术切除范围较大,肺功能受到巨大损失。多项研究表明[4~8],在早期肺癌中,解剖性肺段切除能获得与肺叶切除相当的远期疗效,且有利于术后肺功能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段切除术 段间平面 肺叶切除术 低剂量CT 早期肺癌 肺部小结节 检查手段 磨玻璃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ashi家族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晗 金润森 李鹤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5-1471,共7页
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RBP)在基因调控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参与RNA的合成、选择性剪接、修饰、转运和翻译等生命活动,所以研究RNA和RBP的相互作用是探索RNA功能的关键。RBP的表达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Musashi(MSI)家族是... 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RBP)在基因调控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参与RNA的合成、选择性剪接、修饰、转运和翻译等生命活动,所以研究RNA和RBP的相互作用是探索RNA功能的关键。RBP的表达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Musashi(MSI)家族是一类进化保守的RBP,其家族成员MSI1和MSI2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等多个关键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血液、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且表达变化与预后相关。MSI与相关mRNA结合可调节mRNA翻译及mRNA稳定性。MSI可以维持肿瘤干细胞数量,并影响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耐药。将MSI基因作为靶点指导肿瘤治疗的临床前研究目前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该文就MSI家族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MUSASHI-1 musashi-2 肿瘤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