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车轴草异黄酮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寒青 孙汉巨 +2 位作者 汪锡金 徐学明 金征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从红车轴草分离的5种异黄酮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黄素(daidze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德鸢尾素(irilo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LPS建立多巴胺能神... 目的探讨从红车轴草分离的5种异黄酮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黄素(daidze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德鸢尾素(irilo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LPS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模型,利用液闪测定法检测[3H]DA摄取力以评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染色观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OX-42染色观测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目。NO测定依据Griess反应,TNF-α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超氧自由基测定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结果从红车轴草分离的5种异黄酮均以剂量依赖方式减轻大鼠中脑原代混合培养体系中LPS诱导的多巴胺摄取力的下降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下降。而且,这5种异黄酮还抑制中脑混合培养体系和小胶质细胞纯化体系中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TNF-α、NO和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并且,这5种异黄酮作用强弱的顺序依次为:pratensein>daidzein>calycosin>formononetin>irilone。结论从红车轴草分离的5种异黄酮对LPS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强弱的顺序依次为:pratensein>daidzein>calycosin>formononetin>irilone,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车轴草 异黄酮 小胶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超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口腔科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刚 宋忠臣 +1 位作者 王金涛 邱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862,共5页
1提出神经口腔科学概念的背景和意义从解剖学的角度,头面部器官与神经系统联系最为紧密,除了眼(视觉系统)、耳(听觉系统)、鼻(嗅觉系统)之外,口腔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尤其密切。同时,作为最常见的两大类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口腔科疾... 1提出神经口腔科学概念的背景和意义从解剖学的角度,头面部器官与神经系统联系最为紧密,除了眼(视觉系统)、耳(听觉系统)、鼻(嗅觉系统)之外,口腔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尤其密切。同时,作为最常见的两大类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口腔科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相关疾病负担随着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不断增加[1-2],并且出现日益明显的交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学 口腔科疾病 系统性疾病 疾病负担 神经系统疾病 听觉系统 嗅觉系统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6
3
作者 潘静 陈生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9-1001,共3页
c-JunN端蛋白激酶(JNK)是细胞功能的重要激酶,在各种刺激以及生理状态下导致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JNK主要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JNK信号通路能够为将来选择JNK作为靶点干预这些疾病条件。JNK参与这些神经退... c-JunN端蛋白激酶(JNK)是细胞功能的重要激酶,在各种刺激以及生理状态下导致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JNK主要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JNK信号通路能够为将来选择JNK作为靶点干预这些疾病条件。JNK参与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抑制其活性成为有效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JNK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诊断流程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起浩 王刚 武力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3-396,共4页
迄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依然是无法逆转的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前期即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在60岁以上老人中的患病率约为20%,如何高效识别MCI是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核心课题... 迄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依然是无法逆转的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前期即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在60岁以上老人中的患病率约为20%,如何高效识别MCI是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所以,全国大部分医院开设了'记忆门诊'或'痴呆门诊',这些门诊不同于普通的神经内科或老年病科门诊,神经心理评估是必须配置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心理诊断 神经病学 神经心理 筛查量表 诊断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沃土 刘晓黎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5-1078,共4页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摄入茶、咖啡或酒精以及疲劳等非运动因素所诱发的非随意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家族性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发现的相关致病基因包括PNKD1(MR-1)...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组由摄入茶、咖啡或酒精以及疲劳等非运动因素所诱发的非随意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家族性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发现的相关致病基因包括PNKD1(MR-1)、PRRT2、PNKD2、KCNMA1及SLC2A1等。现对该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特点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黎 汤荟冬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8-1073,共6页
在人类骨骼肌中,编码钙、钠、氯及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周期性麻痹与非萎缩性肌强直两大类骨骼肌离子通道病。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高钾型周期性麻痹、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安德森-塔维勒综合征。非萎缩性肌强直... 在人类骨骼肌中,编码钙、钠、氯及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周期性麻痹与非萎缩性肌强直两大类骨骼肌离子通道病。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高钾型周期性麻痹、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安德森-塔维勒综合征。非萎缩性肌强直包括先天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和钠离子通道性肌强直。遗传因素是导致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的重要原因,分子遗传学研究已发现7个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SCN4A、CACNA1S、KCNJ2、KCNJ5、CLCN1、KCNJ18及KCNE3。文章对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 周期性麻痹 肌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学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1-1556,共6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所致的步态异常或障碍。临床上,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和线粒体...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所致的步态异常或障碍。临床上,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根据临床表型的复杂与否,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至今HSP已发现或报道了78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常染色体显性HSP已发现20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13个致病基因已被克隆。该文就常染色体显性HSP的遗传学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截瘫 遗传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致病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其中以痉挛性截瘫4型(SPG4)最为常见。迄今,已发现78个HSP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基因SPAST编...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其中以痉挛性截瘫4型(SPG4)最为常见。迄今,已发现78个HSP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基因SPAST编码的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于调节微管长度、数量和活力,以及对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认为SPAST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是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SPAST基因编码的2种异构体(M1、M87)可能存在获得性的突变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该文就SPG4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 微管切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刚 崔海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67,共4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态势。正确认识PD,不断促进PD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助于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拟结合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态势。正确认识PD,不断促进PD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助于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拟结合作者所在学科及国内相关中心的近期工作就我国PD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一概述,对近年来在PD样本库建设及其发现,影像学及体液标志物研究,以及治疗和相关指南更新进行介绍,力图阐释近三年来中国PD诊疗的现况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刚 陈生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s,Kv)为代表的钾离子通道在基底节中存在大量的分布和表达,目前认为其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以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s,Kv)为代表的钾离子通道在基底节中存在大量的分布和表达,目前认为其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密切相关,在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钾通道调制剂对于不同类型的PD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钾通道有望成为PD的一种新型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脑计划扬帆出发:破解脑疾病的奥秘
11
作者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5-385,共1页
对应国家总体宏观科学研究规划,在基础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精神)病学和脑启发计算的基础上,聚焦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抑郁症等为代表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现状及进展,从策划、组稿到... 对应国家总体宏观科学研究规划,在基础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精神)病学和脑启发计算的基础上,聚焦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抑郁症等为代表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现状及进展,从策划、组稿到出版,历时近1年时间,汇聚了全国近20余位知名神经病学专家和神经科学专家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脑计划'专题终于如约面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神经科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溶酶体途径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小宁 王刚 陈生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274,共3页
自噬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病态细胞中的非选择性的降解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为细胞生长代谢提供必要的大分子物质和能量并清除细胞内过剩或有缺陷的细胞器。近年的研究认为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 自噬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病态细胞中的非选择性的降解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为细胞生长代谢提供必要的大分子物质和能量并清除细胞内过剩或有缺陷的细胞器。近年的研究认为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ALP)参与了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在内的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并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ALP参与PD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调节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 自噬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快速进展性痴呆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心怡 王刚 任汝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14,共4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快速进展性痴呆的重要可治性病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治方面对AE导致的快速进展性痴呆进行总结。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快速进展性痴呆 致病机制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基因突变所致的偏瘫型偏头痛2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思奇 黄啸君 +2 位作者 詹飞霞 田沃土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和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诊断标准,2例患者符合典型单纯偏瘫型偏头痛的诊断。ATP1A2基因检测显示,2例患者均存在ATP1A2基因突变。病例1为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该突变此前报道为致病性突变;病例2为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查阅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该位点单独致病的相关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病例1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评定为“可能致病”,病例2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评定为“意义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偏头痛 ATP1A2基因 单纯型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过度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报道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沃土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过度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E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并总结近年该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大陆一PED家系进行分析并总结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对家系中5名患者和2名健康家属进行SLC2A1基因检测。进... 目的·探讨发作性过度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E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并总结近年该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大陆一PED家系进行分析并总结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对家系中5名患者和2名健康家属进行SLC2A1基因检测。进一步对该疾病的临床、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该家系5名患者中包括4名女性和1名男性,其中4人表现为单纯型PED,1人表现为PED合并癫痫。先证者和其女儿服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不佳。3人随年龄增长呈现发作逐渐减轻的倾向。该家系5名患者均存在突变SLC2A1 c.C284T(p.S95L),2名健康家属不存在该突变。根据ACMG标准和指南,对该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评估,评级为"致病"。结论·PED是一类罕见的发作性运动障碍,存在一定的临床异质性,并随年龄增长呈现自发缓解的倾向。目前该疾病致病机制未明,总结该病遗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过度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特点 遗传学 SLC2A1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补体受体蛋白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变化
16
作者 王铖 楚兴坤 +1 位作者 李根 马建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7-1681,1690,共6页
目的观察Ⅰ型补体受体(CR1)蛋白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中的表达。方法以APP-PS1转基因小鼠(Tg6799)为动物模型,取小鼠海马及颞叶脑组织,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脑组织中的CR1蛋白进行定量检测;以CD3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 目的观察Ⅰ型补体受体(CR1)蛋白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中的表达。方法以APP-PS1转基因小鼠(Tg6799)为动物模型,取小鼠海马及颞叶脑组织,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脑组织中的CR1蛋白进行定量检测;以CD3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用免疫荧光进行CR1和CD31共定位,观察CR1蛋白在血管中的表达变化。以Aβ40作为脑淀粉样血管病变的标志物,进行CR1和Aβ40免疫荧光共染色,观察CR1是否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中表达。结果蛋白质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CR1蛋白在APP-PS1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小鼠。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R1蛋白在APP-PS1转基因小鼠的血管中呈颗粒或团块状分布,且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中表达。结论 CR1可能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补体受体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近10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领域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聪 李龙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8-485,共8页
目的对Web of Science中近10年国内外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CiteSpace 5.8.R3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检索源,对2012~2021年急性缺血... 目的对Web of Science中近10年国内外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CiteSpace 5.8.R3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检索源,对2012~2021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共现/共被引网络分析及图形可视化。结果经筛选本研究共纳入4946篇文献,近10年全球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位居第3,美国处于核心领先地位,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文献的作者和发表论文数量前10位的作者均为国外研究人员;发文量前10位的机构中首都医科大学是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构,位列第7;近10年研究热点聚焦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式和取栓器材上;发展趋势与前沿将继续集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临床研究。结论近年来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研究领域发展迅猛,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明显,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仍为取栓装置的探索创新和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谷氨酸受体Ⅰ抗体边缘性脑炎1例报道
18
作者 崔海伦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1-463,共3页
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是一类选择性累及海马、杏仁核、岛叶等边缘结构的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近事记忆下降,可伴有顺行性遗忘和虚构),精神症状(抑郁或焦虑)以及癫痫发作为主,是自... 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是一类选择性累及海马、杏仁核、岛叶等边缘结构的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近事记忆下降,可伴有顺行性遗忘和虚构),精神症状(抑郁或焦虑)以及癫痫发作为主,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重要表现形式[1]。由于发现初始多伴有小细胞肺癌、胸腺瘤、淋巴瘤或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脑炎 抗原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谷氨酸 甲基- 异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