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浆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璐 王瑛 +4 位作者 王瑛1 徐玮 陈生弟 赵简 丁健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索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潜在筛查标志物的血浆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方法·纳入对照组19例,AD组19例,收集血浆样本并检测70种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偏相关分析筛选与AD强相关的免疫炎症蛋白。... 目的·探索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潜在筛查标志物的血浆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方法·纳入对照组19例,AD组19例,收集血浆样本并检测70种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偏相关分析筛选与AD强相关的免疫炎症蛋白。采用Wilks'lambda逐步分析法建立多蛋白联合判别算法,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判别算法的诊断效能。结果·70种蛋白中,23种在AD患者血浆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19种与AD强相关(P<0.05)。用Wilks'lambda逐步分析法建立的多蛋白联合判别算法显示,由11种血浆免疫及炎症蛋白(EGF、GRO、MDC、MCP-1、MCP-2、MCP-4、TARC、SCF、TRAIL、CTACK、GCP-2)联合建立的判别方程具有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994),其最佳截断值为-0.609。取最佳截断值时,方程诊断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可达94.7%。结论·由上述11种血浆免疫炎症相关蛋白组成的判别方程具有辅助AD筛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血浆 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毅 孙家兰 +6 位作者 郭正良 孙鑑 辛晓瑜 朱立菁 吴导琦 宋永建 陈生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住院的TIA发展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60.0%),女24例(40.0%),年龄44~87岁,平均(67±12)岁。本组患者最近1次TIA发展至脑梗死均在7d内发生。...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住院的TIA发展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60.0%),女24例(40.0%),年龄44~87岁,平均(67±12)岁。本组患者最近1次TIA发展至脑梗死均在7d内发生。结果按照"ABCD"评分1~2分、3~4分和5~6分为3组,进行脑梗死发病时血压、血糖、血脂和表达患者残损程度的NIHSS评分的比较,显示3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系统TIA发生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生脑梗死之间的性别、年龄、颈动脉斑块、脑梗死家族史、入院时的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评分法虽然能够识别TIA后有无近期脑梗死的危险,但是该评分的高低可能与血压、血糖、血脂和表达患者残损程度的NIHSS评分无直接相关;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某些脑梗死相关因素的差异可能没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3
作者 方嵘 吴斌 +1 位作者 邓伟平 王晓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目的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易误诊,本研究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经验,以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3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分别... 目的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易误诊,本研究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经验,以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3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分别以急性脊髓炎样表现发病(快速进展性四肢瘫,1例)、顽固性呃逆发病(1例)、偏侧肢体麻木乏力首发伴舌下神经瘫(1例)。头部MRI显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例早期MRI未见梗死灶)。2例因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或症状不典型而误诊(例1、例2)。予以抗栓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急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明确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及头部MRI检查,应早期准确诊断,及时予以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抗栓治疗。鉴别要点主要为是否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治疗是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脑梗死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高度重视对帕金森病患者伴抑郁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生弟 桂雅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9-770,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除运动症状外,有相当多的患者出现情感障碍,其中抑郁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近年有文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除运动症状外,有相当多的患者出现情感障碍,其中抑郁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近年有文献报道,抑郁症状在PD早期即出现,甚至先于运动症状,并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发病率 早期诊断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N2突变引起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1例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颖 王刚 任汝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1-732,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D致病基因有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EN1)和早老素2(presenilin 2,PSEN2)。其中,PSEN1突变...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D致病基因有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EN1)和早老素2(presenilin 2,PSEN2)。其中,PSEN1突变最常见,约占60%;APP突变约占20%,且APP基因片段重复变异约占8%;PSEN2突变最少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淀粉样前体蛋白 protein 常见病因 致病基因 基因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和克-雅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文彦 吴逸雯 +2 位作者 王信义 丁健青 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梅毒所致麻痹性痴呆(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和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例患者(麻痹性痴呆8例、HIV相关性痴呆6例、克雅病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 目的探讨并分析梅毒所致麻痹性痴呆(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和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例患者(麻痹性痴呆8例、HIV相关性痴呆6例、克雅病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认知损害为主,并广泛累及多系统(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及多组脑神经。辅助检查显示,麻痹性痴呆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8例),脑脊液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4例),MRI呈现不同程度脑萎缩(6例);HIV相关性痴呆患者血清HIV抗体筛选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阳性(6例),脑脊液平均蛋白定量明显升高(2例)、潘氏试验阳性(2例),MRI以脑内多发占位病变或大片异常密度影为特征;克雅病患者脑脊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1433蛋白阳性(4例),脑电波呈弥漫性慢波(4例)伴典型三相波(1例),散发型患者MRI脑叶皮质区沟、回呈肿胀样改变(3例),变异型患者可伴丘脑"曲棍球样"改变(1例)。结论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及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血清学和脑脊液指标,以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艾滋病痴呆复合征 朊病毒病 血清学试验 脑脊髓液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与缺血性卒中
7
作者 李倩云 曾丽莉 +1 位作者 王永亭 杨国源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s,miRNAs)是一种基因编码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s,RNA)分子,通过介导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降解或转录抑制来调控蛋白质合成。miRNAs不仅与神经细胞发育、...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s,miRNAs)是一种基因编码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s,RNA)分子,通过介导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降解或转录抑制来调控蛋白质合成。miRNAs不仅与神经细胞发育、分化及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而且在脑缺血缺氧后表达发生上调或下调,直接影响到下游蛋白质合成,并且与缺血耐受也有直接关系。通过对脑缺血缺氧后表达发生改变的miRNAs进行调控,可能为卒中的治疗开启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卒中 缺血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