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头皮供皮区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学川 滕培敏 +2 位作者 原博 乔亮 杨惠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求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头皮供皮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既往健康的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将入选患者历次植皮手术后的头... 目的·探求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头皮供皮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既往健康的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将入选患者历次植皮手术后的头皮供皮区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单层干纱布修剪敷贴,研究组采用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比较2 组创面愈合时间、相邻2 次植皮手术间隔时间、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医护人员工作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头皮供皮区平均愈合时间为(6.77±0.10) d,对照组为(9.73±0.17) d;研究组相邻2 次手术间隔时间为(9.33±0.16) d,对照组为(11.90±0.22) d,2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研究组患者术后各个时相点VAS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0)。使用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翻身床治疗时间,且无需烤灯治疗,减少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结论·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的使用可能可以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头皮供皮区的愈合速度,缩短再次植皮手术的时间间隔,进而可使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尽早得到覆盖;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护理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聚氨酯泡沫敷料 头皮 愈合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正鹏 王粟 +2 位作者 糜琛蓉 韩立中 王文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患者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采用VITEK 2 Comp...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患者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送检标本类型、菌种类型及主要致病菌的药敏结果。通过χ2检验对比2016—2017年与前期研究中2013—2014年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 053株,其中73.88%为创面来源;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09株(57.83%)、革兰阳性球菌422株(40.08%)、真菌9株(0.85%)。革兰阴性杆菌最常检出为肺炎克雷伯菌(218株,20.70%),显著高于2013—2014年的检出率(114株,10.72%)(P=0.000);革兰阳性球菌最常检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0株,19.94%),亦显著高于2013—2014年的检出率(200株,18.81%)(P=0.009)。肺炎克雷伯菌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磷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于6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则高于90%,且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13—2014年的统计结果(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4.6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9.05%,与2013—2014年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结论·烧伤感染分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性严重;管理干预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控制耐药现象,及时定期监测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仍是控制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病原菌 流行病学 耐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正鹏 王粟 +1 位作者 韩立中 王文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烧伤病房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对感染来源、菌种分布及主要致病菌耐药率前...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烧伤病房送检标本的分离菌株,对感染来源、菌种分布及主要致病菌耐药率前后2年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 399株,革兰阴性杆菌(G-b)1 286株(53.61%),革兰阳性球菌(G+c)1 088株(45.35%),真菌25株(1.04%)。G-b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447株,34.76%)和鲍曼不动杆菌(369株,28.69%),G+c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9株,44.94%),真菌常见为白念珠菌(8株,33.33%)。后2年与前2年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上升(P<0.05);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第3、4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80%),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青霉素高度耐药(97.5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由72.28%降至63.00%(P<0.05)。结论·烧伤病房检出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耐药问题严重;改善管理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减缓耐药菌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感染 耐药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对小儿烧伤预防知识认知度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寅 汪新 +1 位作者 骆智臻 陈雅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瑞金医院产科门诊孕妇对小儿烧伤预防知识的认知度,以期为今后大范围的小儿烧伤预防宣教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瑞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 目的了解上海瑞金医院产科门诊孕妇对小儿烧伤预防知识的认知度,以期为今后大范围的小儿烧伤预防宣教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瑞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接受过烧伤预防宣教、对婴儿期和学龄前小儿特点的认知、对学龄前期儿童和学龄前期儿童危险的认知、对烧伤原因的认识、对小儿和烧伤场所的认知等。结果有92名孕妇未接受过小儿烧伤预防知识教育,占92.9%。72名孕妇认识到热液是主要灼伤原因,占72.7%;38名孕妇认为火焰灼伤为主要原因,占38.4%。75名孕妇认为厨房是发生小儿烧伤的主要场所,占75.8%;83名孕妇认为将小儿单独安置在家中任其玩耍为小儿烧伤的危险因素,占83.3%。99名孕妇中,认识到婴幼儿好奇心强者有77名,占77.8%;认识到学龄前儿童逐渐开始识别危险者为54名,占54.5%;认识到小儿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者为88名,占88.8%。结论对孕妇进行小儿烧伤预防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同时要有不同策略,需要在不同学历层次人群内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预防 孕妇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动态检测对烧伤伴曲霉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向军 孙珍 +2 位作者 徐正鹏 夏俊星 郇京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评价其对烧伤后曲霉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血清GM试验吸光度(A)指数单次>0.5为入选标准,选择2008年6月—2009年5月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评价其对烧伤后曲霉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血清GM试验吸光度(A)指数单次>0.5为入选标准,选择2008年6月—2009年5月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3周内每周采血2次,ELISA法检测血清GM抗原水平变化;参照A指数不同的诊断界值进行评估。结果 A指数连续2次≥1.5者,其诊断曲霉感染的灵敏度71%、特异度90%、阳性预测值83%、阴性预测值83%;连续2次阳性者临床诊断曲霉感染的比例比单次检测阳性者高;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的GM值呈下降趋势。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曲霉感染的早期诊断,血清GM试验阳性界定为连续2次A指数≥1.5的临床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感染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晓琴 郇京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5-819,共5页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严重烧伤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膜药物通透性缺陷、药物外排系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等有关。针对烧伤创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磺胺嘧啶银霜、磺胺米隆溶液和银离子敷料是良好的...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严重烧伤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膜药物通透性缺陷、药物外排系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等有关。针对烧伤创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磺胺嘧啶银霜、磺胺米隆溶液和银离子敷料是良好的局部外用药物。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治疗方面,可选择多黏菌素、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但是,尤为重要的手段是联合应用抗生素。此外,该文还讨论了某些新型药物的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烧伤 感染、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对外排泵调节基因adeS和adeR及其功能基因簇adeA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军 郭海娜 郇京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目的了解烧伤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在游离、生物膜成膜状态下,其外排泵上游调节基因ade S和adeR的表达变化以及相应功能基因簇ade AB的改变,探讨生物膜形成对细菌主动外排功能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目的了解烧伤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在游离、生物膜成膜状态下,其外排泵上游调节基因ade S和adeR的表达变化以及相应功能基因簇ade AB的改变,探讨生物膜形成对细菌主动外排功能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血液和静脉导管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9株、敏感菌9株,试管摇菌法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外排泵基因ade A、ade B以及调节基因ade S、adeR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耐药株和敏感株在游离态(游离菌)下ade A、ade B、ade S、adeR的表达量均高于各自成膜后(膜内菌)的表达量(均P<0.05)。耐药株在游离态(游离菌)和成膜后(膜内菌)ade A、ade B的表达量均高于敏感株(均P<0.05)。结论主动外排作用是游离态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生物膜形成后,鲍曼不动杆菌膜内菌通过ade S感应膜内环境变化后下调其自身表达,继而钝化adeR,减少功能基因ade AB的表达,使得生物膜成为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抗药性 外排泵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家属需求与医务人员认知差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正椽 乔亮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0期37-42,75,共7页
以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调查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和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寻找差异并提出对策,以期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家属需求。结果显示,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与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存在28项差异(P<0.05);影响家属各... 以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调查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和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寻找差异并提出对策,以期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家属需求。结果显示,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与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存在28项差异(P<0.05);影响家属各维度需求差异的因素是家属年龄及患者是否曾入住其他病房(P<0.05);影响不同医务人员对各维度需求认知差异的因素是从事专业年限及职业类别(P<0.05)。因此,目前医务人员对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无法给予认知和满足。建议建立基于家属教育和视频探视系统的探视制度,设置母婴同室病房;并引入医务社工,开展家属教育小组和巴林特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患者家属 医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喉癌患者喉切除出院初期生活状况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曾长娟 席淑新 邹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10-13,17,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喉切除男性喉癌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状况。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13年3-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首次行喉切除术且出院3个月内的14例男性喉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喉切除男性喉癌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状况。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13年3-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首次行喉切除术且出院3个月内的14例男性喉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男性喉癌患者喉切除出院初期生活状况的5个主题:基本生理需求受限、精神困扰、社会退缩现象、不同方式应对疾病、康复知识缺乏。结论男性喉癌患者喉切除出院初期总体生活状况不理想,疾病康复知识及自我照护技能缺乏,精神困扰导致社会退缩现象,呼吁医院和社会提供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喉切除术 出院 生活状况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对TGF-β1共同干预下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菲 原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求脂肪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ASCs-C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共同干预作用下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明确脂肪干细胞参与调控真皮组织修复的旁分泌途径及内在机制。方法·在TGF-β1共同刺激下,用... 目的·探求脂肪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ASCs-C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共同干预作用下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明确脂肪干细胞参与调控真皮组织修复的旁分泌途径及内在机制。方法·在TGF-β1共同刺激下,用不同浓度的ASCs-CM干预真皮成纤维细胞,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1)、Ⅲ型胶原蛋白(COL-3)、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观察HGF抗体对ASCsCM+TGF-β1促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SCs-CM可抑制TGF-β1刺激下的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10%ASCs-CM+TGF-β1可抑制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100%ASCs-CM+TGF-β1可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尤其是COL-3的表达,亦可提高HGF m RNA水平。HGF抗体可抑制100%ASCs-CM+TGF-β1促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脂肪干细胞或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对TGF-β1干预作用下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产生影响,高浓度的ASCs-CM能促进胶原合成和分泌,同时又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高糖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郜敏 杨沛瑯 +2 位作者 余天漪 刘琰 章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高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及糖尿病创面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正常糖(5.6 mmol/L)和高糖(25 mmol/L)培养THP-1细胞,PMA刺激贴壁后,LPS诱导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胰岛素处理细胞6 h。使用...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高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及糖尿病创面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正常糖(5.6 mmol/L)和高糖(25 mmol/L)培养THP-1细胞,PMA刺激贴壁后,LPS诱导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胰岛素处理细胞6 h。使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1型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M2型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IL-10表达的变化。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多次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稳定5周后,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制作2个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创面随机分为胰岛素处理创面和生理盐水处理创面,分别滴加0.2 U胰岛素/20μL生理盐水或20μL生理盐水。于伤后第3、7、25日,观察创面巨噬细胞表型特征;以正常大鼠(n=3)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经高糖培养后,由THP-1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M1型标记物iNOS、TNF-αmRNA表达上调,而M2型标记物Arg1、IL-10 mRNA表达下调;胰岛素作用6 h后,iNOS、TNF-αmRNA表达下调,iNOS、IL-1β蛋白表达也下调,而Arg1、IL-10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此外,高糖培养的巨噬细胞磷酸化NF-κB-p65水平明显升高,而胰岛素干预后磷酸化NF-κB-p65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大鼠皮肤创面相比,糖尿病大鼠创面巨噬细胞iNOS表达明显升高;伤后第3、7日,生理盐水处理创面巨噬细胞iNOS高表达;伤后第25日,Arg1表达较低。伤后第7日起,胰岛素处理创面巨噬细胞iNOS表达开始下调;伤后第25日,Arg1的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处理创面。结论·胰岛素可诱导高糖环境中的巨噬细胞由M1表型向M2表型转换,其机制可能与NF-κB-p65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表型 胰岛素 糖尿病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代谢及嘌呤信号受体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齐 朱冠娅 +2 位作者 谢挺 葛奎 牛轶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探讨胞外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代谢及其相关指标在糖尿病创面损伤修复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方法·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正常ATP干预组(NA组)、糖... 目的·探讨胞外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代谢及其相关指标在糖尿病创面损伤修复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方法·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正常ATP干预组(NA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ATP干预组(DA组),其中采用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C组和DA组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所有小鼠于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而后NC组和DC组小鼠的创面局部外用双蒸水处理,NA组和DA组小鼠的创面局部外用ATP溶液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ATP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onnexin43、Pannexin1、CD39、P2X7及P2Y2的阳性表达。通过计算创面愈合速率评估创面愈合速度。结果·①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DC组小鼠创缘组织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ATP含量,Connexin43、Pannexin1、CD39、P2X7及P2Y2的表达量均低于NC组(均P<0.05)。②伤后第14日,DA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DC组(P=0.000)。结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不足,ATP、ATP水解酶及嘌呤信号受体均呈低水平状态,外源性补充ATP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糖尿病创面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ATP 炎症反应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胰岛素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糖尿病创面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清璇 杨沛瑯 +1 位作者 刘琰 章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调控,探讨两者在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60只Wistar大鼠经高脂饮食喂养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多次注射诱导糖尿病。5周后,在大...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调控,探讨两者在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60只Wistar大鼠经高脂饮食喂养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多次注射诱导糖尿病。5周后,在大鼠背部制造4个直径为0.9 cm的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每天以对角型在两个创面滴加20μL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0.1 U胰岛素/20μL生理盐水(胰岛素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速度,于第3、7、13、21日取材。H-E染色观察愈合后创面皮肤组织结构,7、13 d创面血管新生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Vegf、Vegfr-2、Mmp-2/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胰岛素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创面愈合后胰岛素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表皮钉突数量增多,真皮组织致密,第7、13日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胰岛素组Vegf、Vegfr-2、Mmp-2/9 mRNA水平在第3、7、13日呈逐渐递增状态,13 d到达峰值,随后下降。第21日Vegf、Vegfr-2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而Mmp-2/9 mRNA相比生理盐水组表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胰岛素促进Vegf、Vegfr-2 mRNA的表达上调,调控Mmp-2/9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创面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糖尿病 血管新生 VEGF MMP-2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下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同步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永平 原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82-1388,共7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脂肪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可能作用和内在机制,探讨脂肪干细胞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同步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和接触共培养2种实时共培养模式,观察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有或无脂肪干细胞和/或转化... 目的·进一步明确脂肪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可能作用和内在机制,探讨脂肪干细胞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同步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和接触共培养2种实时共培养模式,观察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有或无脂肪干细胞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72 h后致纤维化能力的变化,包括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Transwell体系中,脂肪干细胞与TGF-β1共同作用下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单一TGF-β1作用组明显减少(P=0.035);接触共培养体系中,在TGF-β1作用下,脂肪干细胞"基底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基底细胞"组比较,荧光标记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P=0.000)。在Transwell体系中,脂肪干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上室中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量明显增加(P=0.000);接触共培养体系中,在TGF-β1作用下,脂肪干细胞"基底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基底细胞"组比较,培养液上清中胶原分泌量明显升高(P=0.000)。结论·脂肪干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或直接接触途径对TGF-β1干预作用下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产生同步影响,既能促进胶原合成和分泌,同时又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增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Lon蛋白酶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硕瑶 戚紫怡 向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3-687,共5页
Lon蛋白酶(Lon protease,LON)是一种依赖ATP的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负责分解并清除异常蛋白质。作为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执行者,LON可与蛋白酶体一同降解折叠错误及损伤蛋白质,保证体内蛋白质的高质量,尤其在线粒体功能的维护方面... Lon蛋白酶(Lon protease,LON)是一种依赖ATP的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负责分解并清除异常蛋白质。作为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执行者,LON可与蛋白酶体一同降解折叠错误及损伤蛋白质,保证体内蛋白质的高质量,尤其在线粒体功能的维护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同时,LON的正常功能对细胞在各种应激下的存活亦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ON表达水平或活性的异常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缺血、脑缺血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该文就LON的结构与功能、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及其活性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蛋白酶 线粒体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