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灼伤患儿照顾者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洁 吴圣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灼伤患儿照顾者在患儿进行创面治疗、瘢痕治疗及功能锻炼时的心理过程,以期为照顾者心理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12年8-12月在上海市瑞金医院灼伤整形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照顾者1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 目的研究灼伤患儿照顾者在患儿进行创面治疗、瘢痕治疗及功能锻炼时的心理过程,以期为照顾者心理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12年8-12月在上海市瑞金医院灼伤整形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照顾者1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作资料记录,通过类属分析的方法提炼主题。结果患儿照顾者在患儿创面治疗、后期瘢痕治疗、功能锻炼的不同时期均存在抑郁、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并出现躯体化症状,严重者影响其正常生活,表现出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对其本人、患儿及家庭的生活均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患儿灼伤后,医护人员对同时经历意外的患儿照顾者容易疏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关注这一部分人员的心理重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患儿 照顾者 心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健 方庆伟 +5 位作者 郑捷新 窦懿 张勤 廖镇江 林才 徐建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深II度创面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9例。在不干扰患者正常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PDT-FL-201型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或不采用红光治疗。1... 目的探讨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深II度创面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9例。在不干扰患者正常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PDT-FL-201型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或不采用红光治疗。1次/d,每次30分钟,连续照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在伤后第7、10、14、21天和痊愈当天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应用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9.86±2.43天和21.02±2.97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后第10天、14天换药时疼痛强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T-FL-201型吊顶式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以早期深二度烧伤为模型的急性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与缓解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红光治疗 烧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理干预对中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圣佳 吴昱 周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中重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急诊收治住院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系...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中重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急诊收治住院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自制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QOLI-74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量表得分、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中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烧伤 早期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烧伤监护室菌落数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寅 周景祺 +3 位作者 骆智臻 王玉梅 杨定婷 张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烧伤监护室细菌量改变的相关因素,为控制监护室内空气细菌量,建立更规范的消毒隔离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相同朝向,相同面积的3间烧伤监护室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分析影响烧伤监护室细菌量改变的相关因素,为控制监护室内空气细菌量,建立更规范的消毒隔离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相同朝向,相同面积的3间烧伤监护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撞击法(QuickTake 30采样泵)在患者换药前30 min和换药后监护室湿法清扫后30月min进行空气采样,对采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监护室患者换药后的细菌量有明显增加(P<0.01)、进出监护室的人数越多换药后细菌量越大(P<0.05),换药期间的人员进出与换药后细菌量的增加具有相关性(r=0.499,P<0.01);同监护室内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越多,监护室内细菌量也越高(P=0.038<0.05),且具有相关性(r=0.40,P<0.01);同监护室内患者同时换药人数越多,监护室内细菌的量越高(P<0.05),且具有相关性(r=0.471,P<0.01)。结论烧伤监护室需要设计合理医护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在患者换药期间应减少不必要人员进出,换药护士尽量固定,。在日常工作中应合理安排监护室收治人数,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尽可能收治单人监护室,加强监护室内的空气流通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换药 监护室 空气 细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儿童及少年瘢痕增生期的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代评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洁 吴圣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儿童(7~12岁)、少年(13~18岁)瘢痕增生期的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代评的差异。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瑞金医院进行治疗的处于瘢痕增生期的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各40例(共计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烧伤儿童(7~12岁)、少年(13~18岁)瘢痕增生期的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代评的差异。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瑞金医院进行治疗的处于瘢痕增生期的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各40例(共计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QLSCA)对学龄期儿童、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评估。结果处于烧伤瘢痕增生期的儿童对“躯体感觉”和“运动能力”因子的评分高于其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于烧伤瘢痕增生期的少年在“社会心理功能”和“生理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中多个因子的评分低于其家长,而“躯体感受”和“负性情绪”因子的评分则高于其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上,儿童和青少年与其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向家长指出代评的差异,以便进行更全面、优质、有效的心理指导,使家长在患儿瘢痕日常护理和康复中能和患儿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增生期 儿童 少年 生活质量 自评 家长代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