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科室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朝晖 张志伟 +4 位作者 周文龙 王名伟 黄滔 楚晨龙 赵晨晖 《中国医院》 2009年第3期61-62,共2页
随着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医院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医院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各个科室的数字化。本文介绍了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泌尿外科应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医疗工作、进行科室管理的实践,结合实际,总结需要... 随着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医院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医院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各个科室的数字化。本文介绍了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泌尿外科应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医疗工作、进行科室管理的实践,结合实际,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泌尿外科 应用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宿恒川 孙福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4-678,共5页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蛋白合成以及细胞生长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多种实体性恶性肿瘤中已发现该信号通路调节异常。随着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抑制药物的相继问世,尤其是在治疗晚期肾癌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对...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蛋白合成以及细胞生长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多种实体性恶性肿瘤中已发现该信号通路调节异常。随着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抑制药物的相继问世,尤其是在治疗晚期肾癌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对该通路以及相应抑制药物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应用,成为热点之一。该文总结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就mTOR抑制剂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 AKT MTOR 信号通路 MTOR抑制剂 泌尿系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在外科患者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郑蕾 徐颖 +5 位作者 匡洁 严佶祺 王芳 张世瑜 金艳 王丽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在外科患者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外科术后置管患者3825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61例)和干预组(1964例),分别实施导管常规管理和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管理。干预组通过组织安全科学培训... 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在外科患者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外科术后置管患者3825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61例)和干预组(1964例),分别实施导管常规管理和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管理。干预组通过组织安全科学培训、组建团队、通过意义建构识别缺陷及实施团队合作和沟通等方法,分析病区存在的导管安全问题,制订并实施相应导管安全干预措施。结果管理后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区导管质控中导管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人员安全文化水平得分较实施前有所提升。结论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管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升护理人员导管评估意识和导管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综合安全项目 导管 非计划拔管 导管护理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兆平 沈周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均为首次肾绞痛发作)分为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治疗组(n=26)和单用哌替啶治疗组(n=38)。治疗前后48 h,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均为首次肾绞痛发作)分为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治疗组(n=26)和单用哌替啶治疗组(n=38)。治疗前后48 h,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妊娠后1个月内行B超复查,结石仍然存在者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的结石排出率和手术率。结果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组中25例患者疼痛缓解,仅1例再次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后症状缓解;哌替啶单用组中24例经治疗后疼痛缓解(其中1例因患肾肾盂分离>20 mm行双J管置入术),14例需再次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其中4例因顽固性肾绞痛行双J管置入术)。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组治疗前后VAS差值为6.7±0.3,哌替啶单用组为5.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束后,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组的结石排出率显著高于哌替啶单用组(96.2%和63.2%)(P<0.01),其中联合组中段和下段的结石排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用组(100%和50%,100%和72.2%)(P<0.05)。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组手术率显著低于哌替啶单用组(3.8%和31.6%)(P<0.01)。结论对于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坦索洛辛联合哌替啶可明显提高临床症状缓解率,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结石排出率,其疗效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尿路结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在男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维木 刘定益 +6 位作者 周文龙 王名伟 徐玉生 张立 马春曦 陈荣剑 王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20-3123,共4页
目的:评价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在治疗男性膀胱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8年3月16例男性膀胱全切、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乙状结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患者资料。患者年龄48~83岁,平均61岁。均为膀胱... 目的:评价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在治疗男性膀胱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8年3月16例男性膀胱全切、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乙状结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患者资料。患者年龄48~83岁,平均61岁。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T2N0M014例,T3N1M02例。术中利用远端乙状结肠20cm,去管化重建成近似球形的新膀胱,双输尿管与新膀胱抗返流吻合,并恢复肠道的连续性。结果:手术时间3~4h,平均3.5h。输血量200~600mL,平均400mL。无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膀胱容量350~550mL,平均460mL,无残余尿及尿失禁。术后6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4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9.4~78.4mL/s,平均38.1mL/s,最大排尿压23.6~63.4cmH2O,平均45.0cmH2O。1例出现盆腔转移,1例偶有发热,无尿道肿瘤复发,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结论: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并发症少,排尿和控尿功能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尿流改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窄谱光成像技术经尿道等离子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1例报告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定益 胡桑 +5 位作者 王健 俞家顺 唐崎 周燕峰 李文敏 何竑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6-418,421,共4页
目的总结在经尿道等离子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窄谱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的体会。方法 F26Olympus等离子电切镜在普通光源(white light cystoscopy,WLC)下全面观察膀胱,然后切换为NBI观察,除原肿瘤外发现31例膀... 目的总结在经尿道等离子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窄谱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的体会。方法 F26Olympus等离子电切镜在普通光源(white light cystoscopy,WLC)下全面观察膀胱,然后切换为NBI观察,除原肿瘤外发现31例膀胱黏膜异常,对31例异常病变膀胱黏膜1~3处进行活检留取标本,对10例NBI显示正常膀胱黏膜中的6例在其肿瘤周边无明显异常的膀胱黏膜各取一小块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最后完成膀胱肿瘤和狭带成像显示异常膀胱黏膜处等离子切除。结果 41例肿瘤顺利切除,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4例,腹膜外膀胱穿孔2例,无输血和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低级别33例,高级别8例。对41例膀胱癌之外WLC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膀胱黏膜,切换成NBI后对31例明显棕褐色血管黏膜进行电切活检,取到69枚标本,其中6例9枚病理标本显示尿路上皮细胞癌,余25例60枚病理显示均为慢性炎症,阳性预测值19.4%(6/31),阴性预测值80.6%(25/31)。6例NBI显示无明显异常的膀胱黏膜标本病理提示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尿路上皮2例,正常膀胱黏膜4例。4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肿瘤复发5例,复发率12.2%(5/41),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未发现肿瘤病理分级进展。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时应用NBI技术安全、有效。NBI可以发现WLC难以看见的膀胱微小癌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 窄谱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Arnoux Robenson Jean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肝肾毒性等问题,也是临床医师需面对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特征,并总结了目前不同种类SOT受者术后IFD的预防策略以及感染不同病原体导致IFD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药物相互作用 抗真菌治疗 药物浓度监测 侵袭性假丝酵母病 侵袭性曲霉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复杂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戴军 何威 +7 位作者 孙福康 何竑超 王晓晶 芮文斌 祝宇 陈露 高轶 徐丹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治疗复杂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复杂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肾上腺肿瘤患...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治疗复杂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复杂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25例,传统腹腔镜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均获成功,传统腹腔镜组有2例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149,168)min vs 165(155,194)min,P>0.05];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350(250,475)mL vs 550(285,615)mL,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3(3,4)d vs 4(3,4)d,P<0.05;6(6,7)d vs 7(7,8)d,P<0.05],而住院费用高于传统腹腔镜组[72874.30(72398.60,73651.60)元vs 48933.50(43978.60,50254.90)元,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的肾上腺肿瘤,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优势,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技术 复杂肾上腺肿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期与分期切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宝星 孙福康 +7 位作者 黄欣 戴军 周文龙 宿恒川 曹万里 祝宇 吴瑜璇 沈周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比较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肾上腺PHE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期切除组(双侧PHEO同期切除,n=23)和分期切除组(双侧PHEO分期切... 目的比较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肾上腺PHE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期切除组(双侧PHEO同期切除,n=23)和分期切除组(双侧PHEO分期切除,n=20),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期切除组患者均行开放手术。在分期切除组中,双侧肿瘤均行开放手术16例,一侧行开放手术、另一侧行腹腔镜手术2例,双侧肿瘤均行腹腔镜手术2例。同期切除组和分期切除组中开放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6h和2.11h(P〈0.05),出血量分别为1680.00mL和276.92mL(P〈0.05),术中大幅血压波动发生率分别为52.17%和18.67%.(P〈0.05),术后暂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82.61%和44.44%(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7d和10.41d(P〉0.05),左侧肿瘤直径分别为4.32cm和5.64cm(P〉0.05),右侧肿瘤直径分别为5.10cm和4.01cm(P〉0.05)。两组术后平均随访9.30年(4个月-27年),同期切除组和分期切除组分别有6例(26.1%)和3例(15.O%)复发。结论与同期切除比较,双侧PHEO分期切除的术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能是双侧肾上腺PHEO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手术方式 安全性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扭转超声造影环状增强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振华 陈林 +6 位作者 詹维伟 姚洁洁 芮文斌 陈曼 周建桥 朱樱 吕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6,181,共5页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超声造影环状增强的机制。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鞘膜外扭转组及鞘膜内扭转组(n=6),后两组分别于鞘膜层内及鞘膜层外注入适量耦合剂制作成不同的模型,均用超声造影进行观察。结果鞘膜外扭转组和鞘膜...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超声造影环状增强的机制。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鞘膜外扭转组及鞘膜内扭转组(n=6),后两组分别于鞘膜层内及鞘膜层外注入适量耦合剂制作成不同的模型,均用超声造影进行观察。结果鞘膜外扭转组和鞘膜内扭转组均显示环状增强,而对照组无环状增强;鞘膜内扭转组环状增强明显强于鞘膜外扭转组;鞘膜内扭转组的鞘膜层环状增强明显强于阴囊皮肤肌肉层;鞘膜外扭转组阴囊皮肤肌肉层显示较弱环状增强,而鞘膜层未见增强。结论睾丸扭转超声造影环状增强主要来源于睾丸鞘膜层,少量来源于阴囊皮肤肌肉层;环状增强的强弱有助于鉴别鞘膜内或鞘膜外睾丸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琨 陈冰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9-495,共7页
细胞外浓度测定作为目前器官移植临床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主要手段,与免疫抑制剂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随着液相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检测技术逐渐成熟。由于细胞内浓度测定可直接检测靶细胞内的药物... 细胞外浓度测定作为目前器官移植临床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主要手段,与免疫抑制剂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随着液相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检测技术逐渐成熟。由于细胞内浓度测定可直接检测靶细胞内的药物暴露水平,理论上能更好地反映免疫抑制剂的药效。本文总结了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的历史与现状,着重介绍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其与药效的相关性。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免疫抑制剂 治疗药物监测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肿瘤性肾上腺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福康 金晓龙 +5 位作者 周文龙 黄欣 戴军 祝宇 吴瑜璇 沈周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肿和血肿等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经过手术切除的肾上腺肿块标本共1250例,收集其中46例(3.68%)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单纯性肾上腺...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肿和血肿等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经过手术切除的肾上腺肿块标本共1250例,收集其中46例(3.68%)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单纯性肾上腺囊肿和血肿的病例进行重点分析。术前患者均进行了内分泌功能检查和影像学(B超、CT、MRI和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术后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46例患者术前内分泌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术前影像学诊断30例(65.2%)为肾上腺囊肿,16例(34.7%)肿块性质不能确定。术中显示,肿块大小3.0cm×2.5cm~7.6cm×8.7cm;其中单纯肿块切除41例,肿块加肾上腺部分切除5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9.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单纯性肾上腺囊肿经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后大多可明确诊断,但部分肾上腺囊肿和肾上腺血肿易误诊为肾上腺实性肿瘤。具有症状的肾上腺囊肿或者性质不明的囊性肿块应行探查;无法明确病变性质的囊性肿块,需按静止性嗜铬细胞瘤做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非肿瘤性囊性病变 囊肿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机制的超声造影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林 刘振华 +6 位作者 詹维伟 芮文斌 陈曼 周建桥 姚洁洁 朱樱 汪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8-1034,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的机制。方法 15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扭转组和扭转/复位组,每组5只。每组均进行3次实时超声造影后获取对侧睾丸标本,分析对侧睾丸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病理学改变(形态学观察和... 目的探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的机制。方法 15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扭转组和扭转/复位组,每组5只。每组均进行3次实时超声造影后获取对侧睾丸标本,分析对侧睾丸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病理学改变(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凋亡指数计算)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①单侧睾丸扭转后即刻,对侧睾丸灌注强度增加,表现为强度增量(EI)升高(P<0.05);②复位后对侧睾丸灌注时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廓清时间(WT)延长(P<0.05);③扭转及复位后均导致生殖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并且复位后比单纯扭转凋亡指数增加更为明显(P<0.01);④扭转及复位均导致睾丸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并且复位后的影响更为明显(P<0.01)。结论扭转侧睾丸扭转/复位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因子与对侧睾丸的灌注增加共同导致了对侧睾丸的损伤,并且对侧睾丸的灌注增加可能使损伤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睾丸扭转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恶性与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万里 黄宝星 +7 位作者 孙福康 周文龙 黄欣 戴军 祝宇 吴瑜璇 张荣明 沈周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与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情况及预后的不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患者284例,将病理诊断为生物学恶性潜能及发生远处转移的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纳入研究。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 目的探讨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与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情况及预后的不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患者284例,将病理诊断为生物学恶性潜能及发生远处转移的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纳入研究。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组17例,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组15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情况及预后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为生物学恶性的患者,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比较,基线资料一致,但预后显著优于后者(P=0.015)。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行毗邻器官切除术及减瘤手术的风险显著高于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P=0.023,P=0.016)。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均显著差于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P=0.029,P=0.025),并与肿瘤具有生物学恶性潜能或已发生转移性病变无显著关联。结论手术仍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与初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相比,复发恶性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恶性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晓琼 徐颖 +6 位作者 王先进 郑洁琼 徐萍 端文婷 张怡 何威 沈周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ALPN)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瑞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2例RAL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重点进行...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ALPN)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瑞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2例RAL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重点进行术前评估、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等,术后进行心理护理、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导尿管护理、呼吸道护理、活动训练、饮食护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77.6±26.4)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30.7±8.6)min、失血量为(281.8±217.1)ml、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1.7±0.6)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9.0±1.9)d、导尿管留置时间为(9.4±1.2)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3±1.3)d、住院时间为(12.5±1.9)d。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8例、肾平滑肌脂肪瘤3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结论 RALPN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明显降低护理难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肾部分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威 周佩军 +1 位作者 沈周俊 马斌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0-93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CpG ODN 1668对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与卡介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皮下接种T24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癌细胞的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BCG组;(3)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CpG ODN 1668对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与卡介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皮下接种T24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癌细胞的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BCG组;(3)小剂量CpG ODN 1668组;(4)中等剂量CpG ODN 1668组;(5)大剂量CpG ODN 1668组。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天起给药,共4次(第1、8、15、22天),在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早期给药);同样方式另设5组动物,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起(第7、14、21、28天)于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延迟给药)。观察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结果:早期给药时,在CpG ODN 1668各剂量组和BCG组,肿瘤生长均被抑制,裸鼠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中等剂量和大剂量CpG ODN 1668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组。延迟给药时,CpG ODN 1668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与对照组和BCG组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CpG ODN 1668的早期应用,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其抗肿瘤效应是非T细胞依赖的。当加大使用剂量时,CpG ODN 1668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而当肿瘤负荷较大时,CpG ODN 1668和BCG的延迟使用对膀胱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 人膀胱癌细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治疗药物监测有利于减少肾移植受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洋 周佩军 +3 位作者 徐达 王祥慧 邵琨 师天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对处于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的肾移植受者,在进行霉酚酸(MPA)治疗药物监测(TDM)并指导霉酚酸酯(MMF)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CsA+MMF+Pred三联免疫抑... 目的对处于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的肾移植受者,在进行霉酚酸(MPA)治疗药物监测(TDM)并指导霉酚酸酯(MMF)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CsA+MMF+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随机分为MPA TDM组和对照组。MPA TDM组患者,通过有限采样法的简化公式,计算肾移植受者MP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并根据MPAAUC调整MMF剂量,使MPA-AUC0~12 h达到30~60 mg·h^-1·L^-1,皮质类固醇激素(Pred)剂量减少50%以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对固定的MMF剂量,同时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减量。比较2组患者移植物排斥反应、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空腹血糖的差异。结果 MPA TDM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移植肾功能、移植物排斥反应、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CsA及MMF的服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d的用量分别为(2.77±0.79)mg/d和(6.00±1.77)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5.36±0.50)mmol/L和(5.78±1.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的肾移植受者,在进行MPA治疗药物监测并合理调整MMF剂量的基础上,可安全、有效地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霉酚酸 治疗药物监测 皮质类固醇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霉酚酸酯剂量与霉酚酸暴露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会敏 周佩军 +2 位作者 徐达 王祥慧 邵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791,共4页
目的观察服用霉酚酸酯(MMF)的肾移植受者在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霉酚酸(MPA)的暴露水平。方法 60例肾移植受者均采用环孢素A(CsA)、MMF和强的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服用MMF后0.5、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酶增强免疫分析技术测定... 目的观察服用霉酚酸酯(MMF)的肾移植受者在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霉酚酸(MPA)的暴露水平。方法 60例肾移植受者均采用环孢素A(CsA)、MMF和强的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服用MMF后0.5、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酶增强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MPA浓度,以有限采样法的简化公式计算肾移植受者MP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根据口服MMF剂量,将患者分为3组:MMF低剂量组(MMF<1.5 g/d,n=18)、MMF推荐剂量组(MMF=1.5 g/d,n=29)、MMF高剂量组(MMF>1.5 g/d,n=13)。根据MPA AUC值,将患者分为MPA低暴露组(MPA AUC<30 mg.h.L-1)、MPA目标暴露组(MPAAUC=30~60 mg.h.L-1)、MPA高暴露组(MPA AUC>60 mg.h.L-1)。结果 60例肾移植受者MPA AUC平均值为(59.83±19.42)mg.h.L-1;其中,MPA低暴露组3例(5.0%),MPA目标暴露组31例(51.7%),MPA高暴露组26例(43.3%);三组CsA平均用量分别为(166.67±14.43)mg/d、(137.10±41.27)mg/d和(128.85±37.88)mg/d,呈递减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未监测MPA AUC水平而仅根据临床事件调整MMF用量的情况下,肾移植受者平均MPA暴露水平偏高;MPA药代动力学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行MMF的治疗药物监测可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维持期 霉酚酸酯 霉酚酸暴露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宝星 孙福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5-689,共5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内分泌疾病导致高血压的最常见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PA发病机制的认识亦不断提高。PA分子机制的阐明对于全面认识并更好地治疗PA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从离子通道变异、信号通路改变及基因表达异常等方面,...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内分泌疾病导致高血压的最常见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PA发病机制的认识亦不断提高。PA分子机制的阐明对于全面认识并更好地治疗PA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从离子通道变异、信号通路改变及基因表达异常等方面,对PA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启发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离子通道 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早期快速激素减量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斌斌 徐达 +2 位作者 王祥慧 周佩军 邵琨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早期快速激素减量的安全性。方法 108例肾移植受者,在含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分别接受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或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于肾移植术后1个月末泼尼松减量至5~10 mg/d...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早期快速激素减量的安全性。方法 108例肾移植受者,在含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分别接受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或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于肾移植术后1个月末泼尼松减量至5~10 mg/d。统计术后1、2和3年人/肾存活率,术后1年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后感染发生率;记录术后1、6、12个月泼尼松的用量及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的用量,随访期间监测血压、血清肌酐(Scr)、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受者术后1、2和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5%、96%/96%和93%/93%。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移植后感染发生率为13.9%。术后12个月内,肾移植受者CsA、FK506、MMF平均用量呈下降趋势。术后1、3、6、12个月泼尼松用量分别为(9.26±2.11)mg/d、(7.42±2.20)mg/d、(6.15±1.94)mg/d、(6.24±2.18)mg/d。术后1年血清肌酐水平为(100±23)μmol/L,收缩压为(127±10)mmHg,舒张压为(81±6)mm-Hg,空腹血糖水平为(5.35±1.44)mmol/L。结论在小剂量抗体诱导、保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目标浓度,保证机体处于足量免疫抑制的情况下,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快速减少激素至5~10mg/d,移植肾功能正常稳定,同时有助于减少激素不良反应,减少移植后近期感染风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 泼尼松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